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何其芳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縣一個守舊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先后在全國各地任教,創(chuàng)辦刊物《工作》,發(fā)表過大量詩歌與政論文章,對國民黨消極抗戰(zhàn)表示了極大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漢園集》、《夜歌》、《預言》、《夜歌與白天的歌》等,深受讀者喜愛。1938年,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革命文藝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國后,歷任一、二、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lián)歷屆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是一位貫穿20世紀中葉——大時代、大變革中成就斐然的詩人。

    何其芳 - 經歷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縣一個守舊的大家庭。

    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何其芳1930年以優(yōu)異成績同時考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二校。先入清華外文系,后離開。1931年秋,入北大哲學系。大學期間在《現(xiàn)代》等雜志上發(fā)表詩歌和散文。1935年北大畢業(yè)后,何其芳先后任教于天津南開中學、山東萊陽鄉(xiāng)村師范、成都聯(lián)合中學。

    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yè)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xiāng)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xù)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后任魯藝文學系主任。1938年8月,輾轉奔赴延安,被安排到魯迅藝術學院工作。1942年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新中國成立后,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并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等職,并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1949年參加籌辦并出席第一次文代會。1953年奉調創(chuàng)建文學研究所(原屬北大,1956年改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后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歷任領導小組組長、副所長、所長、一級研究員。他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文學評論》主編、《人民文學》和《文藝報》編委。

    何其芳

    何其芳 - 作品風格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chuàng)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xiàn)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向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于是較多徘徊于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xiàn)出執(zhí)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chuàng)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jié)奏,并注意表現(xiàn)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園地”,他善于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xiàn)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zhàn)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后。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xiàn)實,詩文風格趨向樸實明朗。

    何其芳 - 著作書目

    《漢園集》(詩集)與卞之琳、李廣田合著,1936,商務

    《畫夢錄》(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說、戲劇等合集)1938,文生;增刪本.1940,文生

    《還鄉(xiāng)日記》(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還鄉(xiāng)雜記》,1943,桂林工作社

    《預言》(詩集)1945,文生;增刪本,1957,新文藝

    《夜歌》(詩集)1945,詩文學社;增訂本,1950,文生;增刪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續(xù)編》(散文集)1949,群益

    《關于現(xiàn)實主義》(論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論文集)1952,人文

    《關于寫詩和讀詩》(論文集)1956,作家

    《散文選集》1957,人文

    《詩歌欣賞》(論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詩稿》1979,上海文藝

    《何其芳選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個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詩文選讀》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選集》1986,百花

    翻譯書目:

    《何其芳譯詩稿》1984,外國文學出版社

    何其芳 - 詩歌

    《季候病》

    說我是害著病,我不回一聲否。
    說是一種刻骨的相思,戀中的征候。
    但是誰的一角輕揚的裙衣,
    我郁郁的夢魂日夜縈系?
    誰的流盼的黑睛像收女的鈴聲
    呼喚著馴服的羊群,我可憐的心?。。
    不,我是夢著,憶著,懷想著秋夭!
    九月的晴空是多么高,多么圓!
    我的靈魂將多么輕輕地舉起,飛翔,
    穿過白露的空氣,如我嘆息的目光!
    南方的喬木都落下如掌的紅葉,
    一徑馬蹄踏破深山的寂默,
    或者一灣小溪流著透明的憂愁,
    有若漸漸地舒解,又若更深地綢繆……

    過了春又到了夏,我在暗暗地憔悴,
    迷漠地懷想著,不做聲,也不流淚!

    《腳 步》

    你的腳步常低響在我的記憶中,
    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凄動,
    有如虛閣懸琴,久失去了親切的手指,
    黃昏風過,弦弦猶顫著昔日的聲息,
    又如白楊的落葉飄在屋檐的荒郊,
    片片互遞的嘆息猶是樹上的蕭蕭。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夢得酣熟,
    而又清澈,脆薄,如不勝你低抑之腳步!
    你是怎樣悄悄地扶上曲折的闌干,
    怎樣輕捷地跑來,樓上一燈守著夜寒,
    帶著幼稚的歡欣給我一張稿紙,
    喊著你的新詞,
    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寫詩!

    《慨 嘆》

    我是喪失了多少清晨露珠的新鮮?
    多少夜星空的靜寂滴下綠陰的樹間?
    春與夏的笑語?花與葉的歡欣?
    二十年華待唱出的青春的歌聲?

    我飲著不幸的愛情給我的苦淚,
    日夜等待熟悉的夢來覆著我睡,
    不管外面的呼喚草一樣青青蔓延,
    手指一樣敲到我緊閉的門前。

    如今我悼惜我喪失了的年華,
    悼惜它如死在青條上的未開的花。
    愛情雖在痛苦里結了紅色的果實,
    我知道最易落掉,最難撿拾。

    《歡 樂》

    告訴我,歡樂是什么顏色?
    像白鴿的羽翅?鸚鵡的紅嘴?
    歡樂是什么聲音?像一聲蘆笛?
    還是從稷稷的松聲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溫情的手?
    可看見的,如亮著愛憐的眼光?。
    會不會使心靈微微地顫抖,
    而且靜靜地流淚,如同悲傷?

    歡樂是怎樣來的?從什么地方?
    螢火蟲一樣飛在朦朧的樹陰?
    香氣一樣散自薔薇的花瓣上?
    它來時腳上響不響著鈴聲?

    對于歡樂,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愛的,如我的憂郁?

    何其芳 - 《秋天》賞析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chuàng)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征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難得地將視野投向鄉(xiāng)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xiàn)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征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么一種氛圍,那么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境象、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币嗳缣迫怂裕骸八{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钡x之有感,了然于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xiàn),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用在這里才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背瓜果所伴隨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皸ⅰ北居脕砻鑼懹猩奈镱悾F(xiàn)用在這節(jié)詩的末尾,來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秋天)西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xiàn)環(huán)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jié)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xiàn)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顒赢嬅嬖谶@里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xiàn),在此仿佛“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jié)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后必有續(xù)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化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里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jié)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里”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里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時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jié)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jié)主要寫外在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jié)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一不和諧地統(tǒng)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于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墒呛纹浞紝戇@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何其芳 - 貢獻

    何其芳的學術貢獻和治學精神,周揚曾作過這樣的評價:“其芳同志在藝術上不斷進行著新的追求和探索,在理論上也有自己的獨立建樹。其芳同志治學嚴謹,刻苦勤奮。他研究了我國古典詩歌、民歌、新詩在形式上的特點,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客觀規(guī)律,提出了建立現(xiàn)代格律詩的主張,并且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對詩歌的形式進行了新的探索。他關于我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獨到的見解,推動了我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發(fā)展。他不止一次地說過,做好古典文學研究工作,特別是總結那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不僅有助于社會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還可以豐富我國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

    作為杰出的詩人,何其芳不僅寫過許多深受讀者歡迎,傳誦很廣的優(yōu)美詩篇,而且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第一位系統(tǒng)地探索并建立了現(xiàn)代格律詩的理論體系的學者。早在1953年寫的《關于寫詩和讀詩》的文章里,他就提出了現(xiàn)代格律詩的問題,把新詩區(qū)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主張建立現(xiàn)代格律詩。1954年,他專門寫了《關于現(xiàn)代格律詩》的長篇論文,就建立現(xiàn)代格律詩的必要,現(xiàn)代格律詩的頓和押韻,現(xiàn)代格律詩不能采用五、七言體等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而又周詳?shù)恼撟C與發(fā)揮。他提出,現(xiàn)代格律詩除了應該具備詩的一般特點外,以形式而論,還應每行有一定的頓數(shù),可分三頓、四頓、五頓幾種不同的句式。在長詩中,如有必要,頓數(shù)可以變化;同時要押大致相適的韻,不一定非要一韻到底,可以少到兩行一換韻,四行一換韻。何其芳關于現(xiàn)代格律詩的理論主張,是在研究了中國古典詩歌和民歌的傳統(tǒng),研究了“五四”以來新詩創(chuàng)作的實踐經驗,并借鑒了外國詩歌的形式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在何其芳看來,做學問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質上是一種思想方法,是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具體學術研究領域的應用,他一再強調,學術研究方法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工作方法。在具體的研究對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視占有和掌握資料,通過占有和掌握資料,盡可能詳細和周密地了解課題的歷史和現(xiàn)狀。例如,前人有些什么重要的、值得重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鑒之處,存在著哪些局限,以及現(xiàn)在進展到什么程度,水平如何,難點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進行研究的著力點,最終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實績。以對屈原的研究為例,他講,這并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領域。為盡可能詳細地占有資料,了解屈原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他閱讀了能夠找得到的古往今來的全部《楚辭》的注本,特別是文學所圖書館館藏的屈賦注本。

    何其芳認為,從事文學研究必須要有廣博的學識,不僅要廣博,而且要扎實。因此,他主張讀好書,多讀書。何其芳讀書,有做批語的習慣,許多很重要的思想見解,就批在他自己的書上,它們大部分沒有被系統(tǒng)地整理過。整理這些批語,不僅對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對于更廣的意義上的文學研究,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從文化視野上來看,何其芳學術研究所關注的領域,也可以說涵蓋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來的學術遺產中,屬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以1956年寫的長達8萬余字的《論〈紅樓夢〉》為代表。在這篇論文中,他不僅對《紅樓夢》作了全面的精細的思想分析和藝術分析,對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給予了準確的評價,對當時與以往紅學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如“市民說”的問題,后四十回的真?zhèn)螁栴}等,都經過縝密的研究,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而且,通過對這部封建時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式的作品的研究與評價,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與學力、學風和品格。這篇論文可以視為何其芳文學研究的一個制高點,它代表了當時以及以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紅樓夢》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讀來,仍不覺其陳舊,給人以藝術的和生活的啟發(fā)。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收錄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創(chuàng)作和論著。

      大詩人何其芳改名
      現(xiàn)代著名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國文老師將“永”改為“其”,成為何其芳。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個十分俗氣的名字,變成一個內涵雋永的美名。將“永”改為“其”名字起了兩大變化:一是變九、名分檔為連姓取名,擴大了名字的容量,豐富了名字的內涵;二是變三個實詞為兩實一虛,虛實相生,使名字充滿了生機,跳蕩著情感,升騰著熱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名字散發(fā)著詩意,洋溢著浪漫情懷,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何其芳不負重望,后來成為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使“名副其實”,美名遠播。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chuàng)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征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難得地將視野投向鄉(xiāng)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xiàn)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征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么一種氛圍,那么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境象、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钡x之有感,了然于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xiàn),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用在這里才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背瓜果所伴隨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皸ⅰ北居脕砻鑼懹猩奈镱,現(xiàn)用在這節(jié)詩的末尾,來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秋天)西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xiàn)環(huán)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jié)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xiàn)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顒赢嬅嬖谶@里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拜p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xiàn),在此仿佛“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jié)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后必有續(xù)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化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里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jié)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里”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里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時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jié)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jié)主要寫外在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jié)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處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一不和諧地統(tǒng)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于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何其芳 - 文學思想


    何其芳的學術貢獻和治學精神,周揚曾作過這樣的評價:“其芳同志在藝術上不斷進行著新的追求和探索,在理論上也有自己的獨立建樹。其芳同志治學嚴謹,刻苦勤奮。他研究了我國古典詩歌、民歌、新詩在形式上的特點,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客觀規(guī)律,提出了建立現(xiàn)代格律詩的主張,并且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對詩歌的形式進行了新的探索。他關于我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獨到的見解,推動了我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發(fā)展。他不止一次地說過,做好古典文學研究工作,特別是總結那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不僅有助于社會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還可以豐富我國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

    作為杰出的詩人,何其芳不僅寫過許多深受讀者歡迎,傳誦很廣的優(yōu)美詩篇,而且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第一位系統(tǒng)地探索并建立了現(xiàn)代格律詩的理論體系的學者。早在1953年寫的《關于寫詩和讀詩》的文章里,他就提出了現(xiàn)代格律詩的問題,把新詩區(qū)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主張建立現(xiàn)代格律詩。1954年,他專門寫了《關于現(xiàn)代格律詩》的長篇論文,就建立現(xiàn)代格律詩的必要,現(xiàn)代格律詩的頓和押韻,現(xiàn)代格律詩不能采用五、七言體等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而又周詳?shù)恼撟C與發(fā)揮。他提出,現(xiàn)代格律詩除了應該具備詩的一般特點外,以形式而論,還應每行有一定的頓數(shù),可分三頓、四頓、五頓幾種不同的句式。在長詩中,如有必要,頓數(shù)可以變化;同時要押大致相適的韻,不一定非要一韻到底,可以少到兩行一換韻,四行一換韻。何其芳關于現(xiàn)代格律詩的理論主張,是在研究了中國古典詩歌和民歌的傳統(tǒng),研究了“五四”以來新詩創(chuàng)作的實踐經驗,并借鑒了外國詩歌的形式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在何其芳看來,做學問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質上是一種思想方法,是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具體學術研究領域的應用,他一再強調,學術研究方法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工作方法。在具體的研究對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視占有和掌握資料,通過占有和掌握資料,盡可能詳細和周密地了解課題的歷史和現(xiàn)狀。例如,前人有些什么重要的、值得重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鑒之處,存在著哪些局限,以及現(xiàn)在進展到什么程度,水平如何,難點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進行研究的著力點,最終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實績。以對屈原的研究為例,他講,這并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領域。為盡可能詳細地占有資料,了解屈原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他閱讀了能夠找得到的古往今來的全部《楚辭》的注本,特別是文學所圖書館館藏的屈賦注本。


    何其芳認為,從事文學研究必須要有廣博的學識,不僅要廣博,而且要扎實。因此,他主張讀好書,多讀書。何其芳讀書,有做批語的習慣,許多很重要的思想見解,就批在他自己的書上,它們大部分沒有被系統(tǒng)地整理過。整理這些批語,不僅對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對于更廣的意義上的文學研究,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從文化視野上來看,何其芳學術研究所關注的領域,也可以說涵蓋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來的學術遺產中,屬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以1956年寫的長達8萬余字的《論〈紅樓夢〉》為代表。在這篇論文中,他不僅對《紅樓夢》作了全面的精細的思想分析和藝術分析,對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給予了準確的評價,對當時與以往紅學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如“市民說”的問題,后四十回的真?zhèn)螁栴}等,都經過縝密的研究,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而且,通過對這部封建時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式的作品的研究與評價,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與學力、學風和品格。這篇論文可以視為何其芳文學研究的一個制高點,它代表了當時以及以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紅樓夢》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讀來,仍不覺其陳舊,給人以藝術的和生活的啟發(fā)。
      

    名人推薦
    • 高吹萬
      高吹萬(1878~1958),江蘇金山人。名燮,字時若,又號寒隱、葩叟、志攘、黃天等。南社詩人,與常州錢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稱“江南三名士”,又與南...
    • 關佩文
      關佩文(1988~),網絡作家,評論家。現(xiàn)在是網絡寫手,雖然是業(yè)余職稱,不過實力確實絕對的專業(yè)級,甚至是專業(yè)級里最強大的一個。祖籍遼寧沈陽。19...
    • 何夢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進士,為太常博士,歷監(jiān)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
    • 何澹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南宋龍泉縣南上河村(今屬蘭巨鄉(xiāng))人。十八歲人太學。宋乾道二年(1166)中進士禮部第二人。
    • 侯蒙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屬山東)人,北宋宋徽宗崇寧年間戶部尚書,謚文穆。進士及第,調寶雞尉,知柏鄉(xiāng)縣,徙襄邑。擢監(jiān)察御史...
    • 華岳
      華岳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志士,《宋史》入《忠義傳》。葉紹翁比之為陳亮(《四朝聞見錄》甲)。王士禎比之為陳東(《翠微南征錄》題詞),明佘翹《華...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