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全名:Sofia Carmina Coppola
昵稱:Domino
身高:166厘米
居住地:紐約和納帕谷
出生日期:1971-05-12
星座:金牛座
職業(yè):演員、導演
星光大道著裝記錄:阿澤蒂納·阿萊亞(AzzedineAlaia)黑色及膝短裙(2004金球獎);浪凡(Lavin)晚裝(2003美國導演協(xié)會獎)
最喜歡的設計師:馬克·雅各布斯(MarcJacobs)
最喜歡的手袋:夏奈爾手風琴包
喜歡的首飾:星形頸鏈(馬克·雅各布斯1996年作品)
最不喜歡的潮流:公眾場合穿慢跑服
喜歡的鞋子:平底鞋
時尚語錄:“在著裝之外另有興趣點是非常好的事情!
索菲婭·科波拉
sofia coppola
獲獎記錄
2010年
第67屆 威尼斯電影節(jié) 最佳影片 在某處 (2010)
2006年
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 最佳影片(提名) 絕代艷后 (2006)
戛納電影節(jié) Cinema Prize of the French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絕代艷后 (2006)
2005年
凱撒獎 最佳外語片 迷失東京 (2003)
Robert Festival(Robert) Best American Film (Årets amerikanske film) 迷失東京 (2003)
French Syndicate of Cinema Critics Best Foreign Film 迷失東京 (2003)
Czech Lions(Czech Lion)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Nejlepsí zahranicní film)(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2004年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編劇 迷失東京 (2003)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金衛(wèi)星獎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金衛(wèi)星獎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影片(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David Lean導演獎(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芝加哥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芝加哥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獨立精神獎 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 (2003)
獨立精神獎 Best Feature 迷失東京 (2003)
獨立精神獎 最佳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意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xié)會銀絲帶獎 Best Director - Foreign Film (Regista del Miglior Film Straniero) 迷失東京 (2003)
廣播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廣播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編劇(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獎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xié)會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U.S. Comedy Arts Festival(Audience Award for Comedy Film of the Year) Best First Time Comedy Director 迷失東京 (2003)
U.S. Comedy Arts Festival(Audience Award for Comedy Film of the Year) 最佳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reakout Performance - Behind the Camera 迷失東京 (2003)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 Foreign Film (Ausländischer Film) 迷失東京 (2003)
Directors Guild of Great Britain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International Film(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USA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Best Foreign Film (Miglior Film Straniero)(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Chlotrudis Awards 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 (2003)
Chlotrudis Awards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佳影片(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Best Foreign Film(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American Screenwriters Association, USA Discover Screenwriting Award(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2003年
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迷失東京 (2003)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Screen International Award(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威尼斯電影節(jié) Lina Mangiacapre Award 迷失東京 (2003)
多倫多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劇本 迷失東京 (2003)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IPRESCI Prize 迷失東京 (2003)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IPRESCI Prize 迷失東京 (2003)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Spike(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São Paul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est in Competition 迷失東京 (2003)
Southeaster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Seattle Film Critics Awards 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 (2003)
Seattle Film Critics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 迷失東京 (2003)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 (2003)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 (2003)
Athen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Athena 迷失東京 (2003)
2001年
Young Hollywood Awards 最佳導演 處女之死 (2000年)
MTV電影獎 最佳新人電影制作者 處女之死 (2000年)
Empire Awards, UK Best Debut(提名) 處女之死 (2000年)
Chlotrudis Awards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提名) 處女之死 (2000年)
2000年
金酸梅獎 Razzie Award(提名) 教父3 (1990年)
金酸梅獎 最差女配角(提名) 星球大戰(zhàn)前傳1:幽靈的威脅 (1999年)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最佳導演(提名) 處女之死 (2000年)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Female Newcomer(提名) 處女之死 (2000年)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Adapted(提名) 處女之死 (2000年)
1991年
金酸梅獎 最差新人 教父3 (1990年)
金酸梅獎 最差女配角 教父3 (1990年)
人物簡介
教父之女,從金酸莓十年最爛新星到史上百位偉大導演之一,索菲婭·科波拉用三部 電影“修正”全世界的眼光。
她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名門之女,尚在襁褓之中就被作為“道具”帶上了銀幕。18歲之后,她被金酸莓獎屢屢羞辱,甚至被嘲笑成“木頭”。然而10年之后重返電影界,僅用29天拍完《處女之死》,用27天拍完《迷失東京》,最后再憑一部《絕代艷后》,終于一躍成為美國最原創(chuàng)、最有前途的年輕女導演。
在美國的影壇上,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不比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在政治上的成就遜色,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科波拉家族,赫赫有名的《教父》三部曲就出自這個家族的掌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手。
1971年5月,在紐約的曼哈頓,科波拉家族喜添千金,這位一出世就被家族光環(huán)籠罩,不用飛上枝頭就已是鳳凰的女嬰,正是索菲婭·科波拉。因為有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這樣一位父親,索菲婭還在襁褓之中就被作為“道具”帶上了銀幕,在《教父》結尾作為接受洗禮的小嬰兒出現(xiàn)。兩歲時,她再次出現(xiàn)在《教父Ⅱ》中,飾演了一個在輪船上玩耍的兒童。1990年,索菲婭18歲,堅持“上陣父女兵”的老科波拉在最后一刻用她替掉了由本已選定的薇諾娜·賴德在《教父Ⅲ》中出演的角色。
索菲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女兒,老科波拉早年喪子(兒子吉安·卡羅在拍攝《石頭花園》時意外死亡),與女兒的親情何等濃厚可想而知。從小索菲婭就跟著父親奔波各地,“就像一個隨軍的孩子。”據說,3歲時,有一天老科波拉和太太在車上吵得不可開交,索菲婭突然大喊一聲:“Cut!”從那一刻起,老科波拉就認定這個小女兒將來會成為導演,因為她已經知道如何掌握失控的現(xiàn)場。
索菲婭有過一次離婚紀錄,前夫也是圈中人士——知名導演斯派克 瓊斯,兩人于1999年結婚,這段婚姻只維持了4年。2006年,35歲的索菲婭迎來了她與現(xiàn)任男友法國搖滾歌手湯瑪斯馬爾斯的第一個孩子“羅咪”。
影路歷程
傳奇經歷
在剛剛被英國某雜志評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中,作為唯一一名上榜的女性,索菲亞·科波拉的經歷堪稱傳奇。
索菲亞·科波拉的“鳳凰三重奏”
英國權威電影雜志《電影大全》近日評選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曾執(zhí)導《迷失東京》、《絕代艷后》的索菲亞·科波拉成為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女導演。《電影大全》給她的評語非常獨特,“做演員她表現(xiàn)垃圾,但作為導演卻很有主見,她的作品能打破固有框框,展現(xiàn)出她勇敢、冷傲及愛幻想一面!
這位出生于好萊塢名門世家,集模特兒、攝影師、設計師、演員、導演、編劇于一身的女人,雖然被人評價為“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女人,她幾乎得到了一切她想要的東西”,但也曾經遭受唾罵被電影界遺棄,然而沉寂多年后,作為導演的她只用了三部大銀幕作品就讓無數(shù)之前不屑的眼神變成驚嘆和贊賞。
盛名所累
盛名所累:她曾被電影遺棄
1971年5月,好萊塢的名門望族——科波拉家族喜添千金。科波拉家族在電影界的地位絕不亞于政治界的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這位一出世就被家族光環(huán)籠罩,不用飛上枝頭已是鳳凰的女嬰,正是索菲亞·科波拉。
她的父親,家族掌門人是曾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執(zhí)導經典黑幫電影《教父》三部曲的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而有這樣一位父親的好處就是,索菲亞還在襁褓之中就被作為“道具”帶上了銀幕,在《教父》結尾作為接受洗禮的小嬰兒出現(xiàn),在無知無覺中便與觀眾打了個招呼。兩歲時,她再次出現(xiàn)在《教父Ⅱ》中,飾演了一個在輪船上玩耍的兒童。從小索菲亞就跟著拍片的父親奔波各地,“我在世界各地上學,就像一個隨軍的孩子!痹诟赣H的安排下,8歲的索菲亞開始了她的“正式演出”生涯,相繼出演了老科波拉執(zhí)導的《斗魚》、《局外人》等多部影片和另外幾位導演執(zhí)導的電影,頻繁在銀幕上曝光。家族名望無疑給索菲亞帶來很多機會和便利,但盛名之下的生活并不是一路凱歌。1990年,索菲亞18歲,堅持“上陣父女兵”的老科波拉在最后一刻用她替掉了由本已選定的薇諾娜·賴德在《教父Ⅲ》中出演的角色。這次的臨陣易將非但未給第一次擔綱主演的索菲亞帶來任何贊譽,由于演技稚嫩,觀眾對科波拉家族“理所應當”有好表現(xiàn)的觀念在索菲亞身上得不到回應,影片公映后媒體和輿論對其大肆討伐,人們嘲笑她的鷹鉤鼻,批評她不夠漂亮的臉孔,甚至在她飾演的角色被殺時影院觀眾齊聲歡呼。當“可恥的裙帶關系”,“一場令人發(fā)笑的表演,毫無前途可言”等刺耳的評論鋪天蓋地向索菲亞席卷而來,索菲亞遭遇了她人生第一個低沉期。
隨后在《星球大戰(zhàn)前傳Ⅰ》里索菲亞的表演也被眾人嗤之以鼻。第二年3月,美國“金酸莓獎”頒給她最差女配角獎和最差新人獎。面對這樣的打擊,在演完電影《InsideMonkeyZetterland》之后,索菲便無奈退出了銀幕。
載譽而歸
載譽而歸:她因導演而成功
事業(yè)受挫的索菲亞離開了好萊塢,但或許天生注定和電影有不解之緣,作為演員表現(xiàn)失敗的索菲亞將會以另一種身份回歸電影界。 據說,在索菲亞還只有3歲時,有天老科波拉和太太突然在車上大吵起來,在吵得不可開交之際,索菲亞突然大喊一聲:“Cut!”從那一刻起,老科波拉就認定這個小女兒將來會成為導演,因為她已經知道如何掌握失控的現(xiàn)場。1998年,離開電影界快10年的索菲亞嘗試導演了一部僅長14分鐘的短片《LickTheStar》。雖然短片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贏得了一些褒揚,索菲亞卻還沒有底氣說“我要成為一名導演”。
1999年是索菲亞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四年前她被小說《處女之死》吸引,那種對難以忘懷的青春期故事的描寫牢牢抓住了她!拔液芟氚阉某呻娪,”索菲亞說,“它激發(fā)了我的創(chuàng)作欲望!彼鞣苼嗛_始埋首創(chuàng)作,最終拿出的劇本好得令電影公司不惜棄用原稿,甚至請她親自執(zhí)導該片。
這次索菲亞以導演身份重出江湖,耍出了一記漂亮的回馬槍。
在《處女之死》中,索菲亞細膩地營造了一種哀怨的懷舊格調,流露出的青春期少女的深邃憂傷震驚了世界。影片一上映,就受到近乎狂熱的歡迎!短幣馈妨钏鞣苼啒s獲了“好萊塢最佳年輕導演獎”和“MTV電影制作最佳新人獎”兩項殊榮。在戛納電影節(jié)首映時,它被盛贊為“讓人為之一振的導演處女作,可以拿金攝影機獎的影片!”她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讓人們重新把目光聚焦于科波拉家族。索菲亞興奮地說:“第一次在如此聲名顯赫的家庭之外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真令人興奮,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如果說《處女之死》讓索菲亞順利地在電影界立穩(wěn)腳跟,那么第二部作品則把她推到了舞臺的中心。2003年,由索菲亞再次編劇、導演,投資僅400萬美元且只有了27天就拍攝完成的《迷失東京》使她再次成為焦點。索菲亞坦言自己是王家衛(wèi)迷,該片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影片講述了兩個陌生美國男女在東京相遇的故事,索菲亞精妙到位的拿捏使影片流淌出不可抵御的憂傷和迷離卻又不失溫情脈脈。《迷失東京》成為當年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獲獎無數(shù)。其中包括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受歡迎影片獎、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本獎,囊括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四項大獎,同時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4項提名并最終拿下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
2006年,索菲亞大膽地把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搬上銀幕。號稱每次拍攝都需四小時的造型,被稱為索菲亞“最野心勃勃的影片”的《絕代艷后》,在第7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桂冠。
作為一個只拍過三部電影的導演,在英國電影雜志《電影大全》近日“史上百位偉大導演”評選中,索菲亞赫然上榜,且成為唯一一位被選中的女導演。
喜獲金獅
喜獲金獅:不勝唏噓
意大利當?shù)貢r間9月11日晚,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落下帷幕,最佳影片“金獅獎”由《在某處》的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獲得。
昆汀在頒發(fā)金獅時,給予科波拉的參賽影片《在某處》極高的評價,帶著雷朋太陽鏡的他動情地說:“從第一幕開始,我們就被深深的吸引,這部電影在我的心中生長,我們總是忍不住聊起這部影片!比缓螅ネ⊙b作忘記獎項得主的樣子,故意推了推小眼鏡,在觀眾們的笑聲中宣布:“它就是索菲亞·科波拉的《在某處》! 索菲亞·科波拉一上臺就和昆汀來了個擁抱,而在領獎過程中,其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她一手捧著金獅子,一手提著裙子,不知道該站在舞臺的中間還是旁邊,昆汀拉著她跟各位評委握手,她很長時間內都在捋頭發(fā),邊笑邊努力想要抿住嘴,“大牙”姑娘站在臺上就好像一個羞澀的女文青,盡管她穿著漂亮的綠色蓬蓬裙。
索菲亞效應
索菲亞效應:時尚界的“繆斯女神”
在那段離開好萊塢的時間里,索菲亞對時裝和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天意從來就偏袒這位天之驕女,她一直是時尚界炙手可熱的寵兒。她所引領的潮流指標更被譽為“索菲亞效應”而風靡歐美,不斷獲得國際時尚媒體的贊譽。獨特的衣著品位和設計風格令她在時尚圈里大放異彩,索菲亞還曾被美國時尚雜志《名利場》授予年度十佳衣著獎。 早在加州藝術學院上學的時候,身材高挑的索菲亞被著名時裝大師朗格·斐邀請當“香奈兒”的代言人。除了在T形臺上散發(fā)魅力之外,索菲亞更渴望成為一名藝術家,天資聰穎的她不斷嘗試每個藝術領域,曾淺嘗繪畫與攝影,另外還隨設計師卡爾拉格福德學習服裝設計。后來索菲亞加入服裝品牌X-Large成為其合伙人,激發(fā)起索菲亞創(chuàng)業(yè)的勁頭。經過一番努力,屬于索菲亞的休閑時裝品牌“MilkFed”終于誕生。1997年,MilkFed獲時尚雜志評選的最佳獨立時裝品牌之一。
此外,她還身兼法國名牌LV設計總監(jiān)馬克·雅格布的潮流顧問,馬克的個人品牌時裝每季都以索菲亞為潮流指標。還將一款手提包命名為“Sofiabag”,這款紅色的豪華鱷魚皮手提包售價更是高達近7000美元,被列為馬克·雅格布設計的十大手提包之一。
之后索菲亞又把精力轉移到攝影跟視覺設計。她專為《時尚》、《花花公子》、《細節(jié)》等雜志拍照,這為她后來在電影里定位獨特的視覺風格奠定了基礎。
人物評價
迷失東京
一位美國中年影視明星來到 東京拍廣告,邂逅了一位同樣來自美國、新婚不久、受丈夫冷落的 攝影師的妻子。兩個寂寞的心靈在文化背景陌生、光怪陸離的異鄉(xiāng)靠近,但最后還是分開了,留給觀眾一出似乎沒有完結的愛情劇。這就是索菲亞·科波拉編劇并執(zhí)導的影片《迷失東京》,它獲得了本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和最佳男演員4項提名,并最終獲得了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這在今年《 指環(huán)王3》獨領風騷的奧斯卡,是一個值得歡呼的成績。教父之女羽翼已滿
雖然《迷失東京》的情節(jié)平淡無奇,但它處處體現(xiàn)出導演索菲亞審視現(xiàn)代人情感的獨特視角,讓觀眾看罷若有所思,又不令人覺得疏遠和抽象。“它就像一杯淡淡的香茗,每個人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彼,盡管在奧斯卡頒獎前,輿論就普遍認為索菲亞問鼎“最佳導演”的機會不大,但沒有人否認這個極具天賦的女子已經羽翼豐滿,足以成為“科波拉王朝”的繼承人。科波拉家族是名副其實的電影世家。索菲亞的爺爺卡梅因是 作曲家,曾為《教父》前兩集以及 《現(xiàn)代啟示錄》譜曲;父親 弗朗西斯·科波拉執(zhí)導了著名的《教父》,因此也被稱為好萊塢電影的“教父”;她的哥哥羅曼是導演和制片人,著名演員尼古拉斯·凱奇是她的堂兄。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無疑讓索菲亞受到巨大的熏陶。曾有傳言說弗朗西斯·科波拉花了兩周時間來幫女兒剪輯《迷失東京》,不管它是否屬實,影片自然清新的風格絕對是索菲亞自己的。為電影而生
索菲亞似乎是為電影出生的。1971年,當她還只有幾個星期大時,就在父親執(zhí)導的《教父I》中露面了。此后她幾乎是在父親的片場中長大的,并出演了他導演的7部影片,包括《教父》的后兩集。在《教父III》中,剛剛高中畢業(yè)的索菲亞由于缺乏系統(tǒng)培訓,表演稚嫩,結果被影評人不客氣地奚落了一番。從此她對表演逐漸失去了興趣,開始向編劇和導演方向發(fā)展。
事實證明,索菲亞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做過演員、編劇、導演、制片和服裝設計等工作,樣樣都很出色。1999年,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處女之死》就憑借著對青春期少女深邃憂傷的刻畫震驚了影壇。《迷失東京》是她執(zhí)導的第二部影片,但它已經能夠入圍奧斯卡,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女性導演異軍突起
索菲亞是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美國女導演,也是歷史上女導演第三次獲此提名,她讓女性在今年的奧斯卡上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在獲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影片中,有一半是由女性編劇的;在8個主要單元獲得提名的影片中,有8部由女性編劇或導演,這在奧斯卡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女性導演異軍突起是電影業(yè)近兩年來的明顯趨勢,制片公司對女導演的歧視和束縛正在打破,她們越來越受到尊敬,而且與男導演相比她們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男導演往往靠大場面制作與特技效果取勝,女導演則更擅長刻畫感情、人物關系以及性格等。一些男演員還表示,他們在女導演執(zhí)導的影片中更容易發(fā)揮演技。
但女導演要想真正與男“同僚”們平起平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些耗資龐大的影片往往交給男導演,而且女導演的“戲路”也比較窄,還是以文藝片或言情片居多。
科波拉家族
在美國政壇上,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光芒四射。在美國的影壇上,也有這樣的家族,他們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不比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在政治上的成就遜色,這就是名聞遐邇的科波拉家族,赫赫有名的《教父》三部曲就出自這個家族的掌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手。尼古拉斯·凱奇是老科波拉的侄子,索菲亞·科波拉的堂兄,是科波拉家族另一員虎將。與科波拉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凱奇擅長的是表演。
作為老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以一部僅用27天就完成的《迷失東京》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迷失東京》是那種完全無法與《魔戒》、《怒海爭鋒》這樣的大片進行比較的電影。但這樣一部小成本、非主流的影片卻獲得本屆奧斯卡獎四項提名,并最終拿到一尊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的小金人?撇ɡ易宓娜朔路鸲加悬c石成金的魔力,他們既可以完成《教父》這樣的鴻篇巨制,也可以在類似《迷失東京》這樣小制作的純文藝片上贏得尊重。
沒有看到索菲亞·科波拉的照片時,真想不到她就是《教父3》中那個可愛的少女瑪麗。當年看《教父3》的時候,對瑪麗這個角色的印象很不錯,還一直奇怪,這個演員為什么在這部電影之后居然銷聲匿跡了。直到看見《迷失東京》導演玉照時才驀然驚覺,原來“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我當初并沒有注意到她就是老科波拉的女兒。同時我也不知道,正是由于代替諾薇娜·賴德出演了《教父3》,索菲亞被媒體批得體無完膚,傷心之下才離開影壇達十年之久。盡管如此,前年美國專門評選表現(xiàn)最差影片和影人的“金酸莓獎”還是不依不饒,給她封了個“十年來最爛影星”的頭銜。其實,她在影片中的表現(xiàn)雖不能說光彩奪目,至少也是中規(guī)中矩。
美國媒體和影迷實在有些刻薄。我想,索菲亞惟一的過錯恐怕就是她出身于科波拉家族。對于一個來自堂皇電影世家的人,媒體和影迷過于高標準,嚴要求。
科波拉家族的人注定都是要搞電影的,經過十年沉寂,索菲亞終于以導演的身份重返影壇,而且出手不凡。其第一部長片《處女之死》已引起眾多的關注,《迷失東京》更是將她推向舞臺中心。索菲亞執(zhí)導的兩部影片的主人公都是心中充滿迷惘的少女!睹允|京》中有一個處于中年危機的男人,索菲亞也坦承,她認為中年男人面臨的困境和自己20歲剛出頭時面臨的那種“到底我這一輩子該怎么過”的迷惑很相似。
或許《教父3》造成的傷害并沒有在索菲亞·科波拉記憶中淡去,但索菲亞·科波拉登臺領取奧斯卡獎時,并沒有表現(xiàn)出出了口惡氣的趾高氣揚和興高采烈,眉目之間反倒有幾分羞澀,幾分落寞。在充滿浮華喧囂的好萊塢,她就像一顆青澀的果子,保持著純良少女的本色?撇ɡ易宓娜藦膩矶际遣欢抿湴恋模还芩麄兊某煽內绾屋x煌。
演員作品
教父 III The Godfather III(1990)
Beastie Boys: Video Anthology (2000年)
Inside Monkey Zetterland (1993年)
黑暗之心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1991年)
導演作品
賊幫伙 The Bling Ring (2013年)
在某處Somewhere (2010年)
瑪麗·安托萬(絕代艷后) Marie-Antoinette (2006年)
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2003年)
折翼天使Virgin Suicides, The (1999年)
Lick the Star (1998年)
編劇作品
在某處Somewhere (2010年)
舊金山電影傳奇Fog City Mavericks (2007年)
瑪麗·安托萬 Marie-Antoinette (2006年)
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年)
折翼天使 Virgin Suicides, The (1999年)
Lick the Star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