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研哉(Kenyahara,1958年06月11日-),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jiān)。設計領域泛于長野冬季奧運開、閉幕式節(jié)的節(jié)目紀念冊和2005年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的文宣設計中,展現(xiàn)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設計理念。在銀座松屋百貨更新設計中,橫跨空間到平面實踐整體設計的方向。在梅田醫(yī)院指示標志設計畫中,則表現(xiàn)出觸覺在視覺傳達中的可能性。
設計視野
他以一雙無視外部世界飛速發(fā)展變化的眼睛面對“日常生活”,以謙虛但同時尖銳的目光尋找其設計被需要的所在,并將自己精確地安置在他的意圖能夠被賦予生命的地方。當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在越來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時,他敏銳地感知到了設計的征候和跡象,并且自覺自主地挑戰(zhàn)其中的未知領域。他的設計作品顯現(xiàn)出來的不落陳規(guī)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設計被需求的空間并在其中進行設計。在這樣的態(tài)度下,他拓展了設計的視野和范疇,在他所經(jīng)歷之處,嶄新的地平線不停地被發(fā)現(xiàn)和拓展。
原研哉往往能夠透徹地消化身邊環(huán)境帶來的訊息,再將這些無形的訊息轉(zhuǎn)化為大眾所能明白的、看得見的影像,這一種能力不是一般的設計師所擁有的。
設計領域
原研哉工作室業(yè)務范圍包括有海報、包裝、推廣項目與活動計劃等整體設計工作。伊勢丹、味之素、竹尾花紙、米其林車胎、華高萊內(nèi)衣與歷家威士忌酒等,都是他的客戶。他認為自己是位傳達設計師,他包裝設計不只關心促銷功能,而重點在如何以適當?shù)男畔,使消費者了解產(chǎn)品的特質(zhì)。
觀點
原研哉說:我是一個設計師,可是設計師不代表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而是一個抱持設計概念來過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就似是一個園子里收拾整理的園丁一樣,我每天都在設計園子里做設計的果實,所以不論是設計一件好的產(chǎn)品、或是整理設計的概念、思考設計的本質(zhì)、抑或以寫作去傳播設計理論,都是一個設計師必須要做的工作。
我們在強調(diào)團隊的使命及共性的時候,團隊個體的使命及思考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勵。
做設計不應該只看短期反應,而著眼于長遠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個設計師都有這一種追求,市場的品味、對設計的感受性就會不斷地提升,社會了解設計意義的所在,設計師才會有更大的發(fā)揮。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huán)。
世界化的設計,在原研哉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邏輯的:“日本的設計就永遠是日本的設計。就以MUJI為例,永遠都不會由一個日本品牌變成世界品牌?偣6000多個項目的MUJI,都是由當?shù)負碛泄餐ㄕZ言的設計師,以當?shù)厝说纳钅J郊傲晳T為基礎而完成的設計。作為一個有悠久設計歷史的國家,我們并不熱衷于成為全球化的一分子,過分單純化的普及是我們必須努力避免的。
他在他的著作《設計中的設計》中曾說“將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就像一個杯子是用來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會被現(xiàn)行的構造和趨勢所禁錮,只要你設計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稱為杯子,這樣你的思維才會更加活躍。他所推崇的就是RE-DESIGN。“RE-DESIGN”這個詞的意義,簡單地說就是“重新設計”,就是重新面對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事物,從這些為我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尋求現(xiàn)代設計的真諦,給日常生活用品賦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興趣的課題。對我來說,從“無”開始固然是一種創(chuàng)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變得陌生則更加是一種創(chuàng)造,而且更具挑戰(zhàn)性!癛E-DE-SIGN”這個詞,也包含了把社會中人們共有的、熟知的事物進行再認識的意義。也就是說,在“日用品”這個題目的設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異的事物,而是從人們所“共有”的物品中來提取價值,用最自然、最合適的方法來重新審視“設計”這個概念。
無印良品
原研哉于2002年加入了無印良品的工作后,除了商品的開發(fā)計劃以外,還必須同時進行將商品傳達給社會大眾的溝通計劃。
對于MUJI,很多人都抱著一種既喜愛又疑惑的態(tài)度。原研哉說:“MUJI這個名字已經(jīng)存在了一定的時間,大眾對MUJI的印象已經(jīng)確立下來了,也就很難擺脫u2018品牌u2019這個包袱。但我仍然會說,MUJI不是一個品牌。因為MUJI沒有刻意營造自己的人氣。一般品牌的做法是,用力把品牌的名氣推高,然后讓被吸引到的人愿意用比較高的價錢去購買他們的商品。”
淺褐色是MUJI的標準色。原來當制造紙張之時,若將漂白紙漿的程序減去,成品就是自然的淺褐色;將這一個環(huán)保的概念徹底實行,就成為了MUJI獨有的美學智慧!癕UJI一向的經(jīng)營理念是,將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素材以及過程)合理化。我們追求的是u2018聰明的價格u2019,而不是最低的價格。所以說,我們不會只用最便宜的材料,也不會省掉必要的工序。當然,將貨品銷往外地,成本與價格也會相應增加!弊鲈O計不能只看短期商業(yè)反應,而應著眼于長遠的教育性理想;如果每一個設計師都有這樣一種追求,市場的品位、對設計的感受性就會不斷地提升。社會了解了設計的意義所在,設計師才會有更大的發(fā)揮。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huán),原研哉相信好設計會為社會環(huán)境帶來良好的影響。
很多人都認為原研哉不是個前沿的平面設計師,而是一個實踐及研究不同設計理論的社會學家。而原研哉的好友兼工作伙伴深澤直人就有這樣的說法:“原研哉做的,是在修正現(xiàn)存的設計概念,將設計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原研哉的過人之處,是在于他精準的洞察力。他往往能透徹地消化身邊環(huán)境帶來的信息,再將這些無形的信息轉(zhuǎn)化成為大眾所能明白的、看得見的圖象,這不是一般設計師所擁有的能力!睂τ诟鹘绲拿姥裕性照f:“我是一個設計師,可是設計師不代表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而應該是一個抱設計理想來生活、來活下去的人。就好象一個在園子里收拾整理的園丁,我每天都在進行概念設計、思考設計的本質(zhì)、抑或以寫作去傳播設計理論,這些都是一個設計師必須做好的工作!
無印良品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極簡。它的產(chǎn)品拿掉了商標,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簡單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除了店面招牌和紙袋上的標識之外,在所有無印良品商品上,顧客很難找到其品牌標記。在無印良品專賣店里,除了紅色的“MUJI”方框,顧客幾乎看不到任何鮮艷的顏色,大多數(shù)產(chǎn)品的主色調(diào)都是白色、米色、藍色或黑色。
有人認為,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它不強調(diào)所謂的流行,而是以平實的價格將還原了商品價值的真實意義,并在似有若無的設計中,將產(chǎn)品升華至文化層面。如今,無印良品的產(chǎn)品種類已達到6000種左右,國際著名的財經(jīng)雜志《福布斯》,也曾經(jīng)將它評為全球最佳中型企業(yè)。
設計經(jīng)歷
於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的開、閉幕式手冊與2005年愛知萬國博覽會的宣傳案中,展現(xiàn)起源自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設計理念。
2000年,擔任「RE-DESIGN(21世紀日常用品再設計)」策展人。
以「只保留機能,不保留形體,探索設計的本質(zhì)」為訴求,獲得極大的好評與回響。不但受邀世界巡展,部分設計亦被收入為日本高中美術教材,成為重要的教育資產(chǎn)。
2004年,擔任「HAPTIC(使觸覺愉悅)」策展人。
旨在讓「感官」重新被發(fā)現(xiàn),設計師應先不要急著畫草圖,而是先想想使用者的「感受」。他表示:「現(xiàn)代科技愈便利後,感官就愈退化。現(xiàn)在的我們可能已經(jīng)不太會寫字,不會計算,不會削蘋果,連封信也寫不出來……我希望設計能幫助人尋回感官的記憶。」
2001年至今,擔任無印良品設計總監(jiān)。
帶領MUJI發(fā)展出“這樣就好”、“MUJI=虛無的容器(Emptiness)”,以及“人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而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回歸單純、自然”的品牌形象。
主要著作
《為什麼設計。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的對話》《原研哉的設計》
《設計中的設計DESIGNOFDESIGN》《REDESIGN日常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