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祝榆生

    祝榆生

    祝榆生,1918年11月生,四川重慶人。全國戰(zhàn)斗英雄,中國新型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1937年,年僅19歲的祝榆生,考入了黃埔軍校。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過郯城、贛榆、臨沂、濱北、棗莊等30多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多次立功受獎。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參謀股股長、山東濱海軍區(qū)司令部科長、華東軍政大學副部長。1948年1月,在山東陽信縣的一次戰(zhàn)前迫擊炮訓練中,失去右臂,被稱為“獨臂總師”。

    1955年5月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1960年授予大校軍銜。

    2014年10月23日,祝榆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人物簡介

        祝榆生,四川重慶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參加革命,曾任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參謀、股長、山東濱海軍區(qū)司令部科長、山東軍大處長、副部長。戰(zhàn)爭期間根據戰(zhàn)斗需要,創(chuàng)造和改進了20余種武器和戰(zhàn)斗器材,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1947年立大功一次。1948年1月在組織迫擊炮敵前試射時,右臂被炸斷。1950年出席全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模范軍事教育工作者。1955年5月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1960年授予大校軍銜。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大處長、解放軍總高級步校訓練部副部長、部長,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二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學院副院長,第五機械工業(yè)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兵器工業(yè)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兵工學會第十屆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和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任委員,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

        1984年,國防科工委任命即將退休的祝榆生為新型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2005年,祝榆生獲“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

        2014年10月23日,祝榆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人物經歷

    “高綜合、系統取勝”理念

    祝榆生

    1984年,即將退休的祝榆生受命擔任99式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

    80年代中期,中國兵器工業(yè)的很多基本技術不如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在設計能力、工藝水平和工藝裝備上都存在巨大差距,設計院所和工廠里的計算機屈指可數,數控機床和數控加工中心更是寥寥無幾。而且,由于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的影響,兵器工業(yè)系統從80年代中期開始陷入了長達十幾年的行業(yè)虧損,科研工作也是舉步維艱。以這樣的基礎,要想造出各方面性能都能與西方或前蘇聯水平相當的主戰(zhàn)坦克,困難可想而知。?偝袚司薮蟮膲毫。

    祝總提出了“高綜合、系統取勝”的研制理念,在有限的工業(yè)基礎上,通過高綜合、優(yōu)化匹配系統功能等手段,來達到最優(yōu)的坦克性能設計。

    125毫米主炮的選擇

    坦克三大性能火力、防護、機動已為人們所熟知。而不同的國家根據自身情況,在研制坦克時對這三大性能的優(yōu)先次序排列是不同的。?傇陬I導99式坦克研制時提出,火力是第一位的,一定要超過美國,一定要搶占火力的制高點。因此,99式的主炮口徑選擇成為坦克設計的關鍵之一。

    ?傉f,99式開始論證時,就有人提出,西方的120口徑性能很好。但他認為,120炮確實性能不錯,尤其是炮口動能和裝藥的匹配很好。但詳細比較起來,125炮發(fā)展?jié)摿Ω蟆?/p>

    參加國慶50周年閱兵式

    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中國自行研制、首次公開露面的ZTZ99式三代主戰(zhàn)坦克氣勢恢宏地隆隆駛過 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檢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海內外炎黃子孫感到振奮和驕傲,不少人至今仍記憶猶新。擔任總設計師的祝榆生和副總設計師王哲榮當時看到鋼鐵方隊中的ZTZ99式三代主戰(zhàn)坦克群,不禁熱淚盈眶。這是何等威武雄壯的一幕,只有歷史知道其中的份量。 

    人物逝世

    2014年10月23日,全國戰(zhàn)斗英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獨臂神師”祝榆生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人物評價

        祝榆生1938年參加革命,是胸前掛滿了勛章的功臣;他曾一身戎裝,是肩扛“兩杠四星”的大校軍官;他曾身兼數職,是集管理能力和學術水平于一身的領導和專家;他曾亦軍亦民,在軍隊和軍工兩條戰(zhàn)線成就斐然;他因戰(zhàn)爭失去了整個右臂,是一位身殘志堅、笑對人生的強者;他博采眾長,知人善任,是一位兼收并蓄的智者;他淡泊名利,有功不傲,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他93歲高齡,依然耳聰目明,步履輕盈,是閱盡人間春色的“壽星老”; 當他被授予“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的時候,會場的掌聲經久不息; 他,就是66歲重披戰(zhàn)袍、在已到退休年齡時又出任99式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的祝榆生。

    祝榆生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原兵器工業(yè)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書長、三代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兵器工業(yè)功勛獎、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祝榆生同志(副部長級醫(yī)療待遇),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14年10月23日9時在空軍總醫(yī)院逝世,享年96歲。

        祝榆生同志1918年11月出生于重慶市巴縣(現重慶巴南區(qū)),1938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軍事教員、司令部參謀、五科教育股長、教導隊二旅輪訓隊軍事教員、教導二旅司令部參謀,山東濱海軍區(qū)司令部工兵參謀、五科科長,華東軍政大學軍教科科長、軍教處副處長、教育部副部長、訓練二處處長,第三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副部長,總高級步兵學校訓練部副部長、部長,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系副主任,炮兵工程學院副教育長兼訓練部長、副院長,華東工程學院副院長、革委會副主任,第五機械工業(yè)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兵器工業(yè)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書長等職。1984年12月離職休養(yǎng)。1993年10月,經中央批準享受副部長級醫(yī)療待遇。

        1938年1月,20歲的祝榆生同志入伍參加革命,4月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由于表現優(yōu)異,他于同年10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祝榆生同志在革命隊伍中不斷成長,在軍隊和軍工兩條戰(zhàn)線成就斐然,為新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入抗大后不久,祝榆生同志如愿以償被派往了抗日前線,成為八路軍115師的一員。當時,我軍武器十分落后,祝榆生同志把目光轉向了提高武器裝備的性能上,從此與兵器事業(yè)結下不解之緣?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刻苦鉆研軍事技術,創(chuàng)造和改進了20余種武器和戰(zhàn)斗器材,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擔負軍事教育工作期間,他采取重點速成的方式培訓了大批走上前線的軍事干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模范軍事教育工作者。1948年1月,在組織迫擊炮敵前試射時,祝榆生同志右臂被炸斷。截肢后,他近乎癡迷地繼續(xù)從事著武器的研究和改進工作。1947年,祝榆生同志立一等功;1950年,出席全國英模代表大會;1955年5月,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新中國成立后,祝榆生同志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南京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第五機械工業(yè)部科學研究院等負責教學、訓練和科研工作。他全方位開展軍事理論和各種武器系統研究,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鐘愛的兵器事業(yè),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軍事、軍工人才,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研制。1978年,祝榆生同志作為先進科技工作者代表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

        1984年,受兵器部黨組的重托,66歲的祝榆生同志在離休之后,繼續(xù)擔任了我國三代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在之后十余年時間里,他以堅韌毅力克服年老體弱以及身體殘疾帶來的不便,以頑強精神攻堅克難,帶領著三代主戰(zhàn)坦克研發(fā)團隊,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研發(fā)、體現中國特色、考慮實戰(zhàn)需求的研制道路,保證我軍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主戰(zhàn)裝備。三代坦克的成功研制,實現了祝榆生同志提出的出硬件、出軟件、出隊伍三項任務,綜合性能具有當時國外主戰(zhàn)坦克先進水平,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培養(yǎng)了一大批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擔當的技術骨干。1999年和2009年,三代主戰(zhàn)坦克兩次在國慶大閱兵中亮相,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祝榆生同志始終堅守著“把一切獻給黨”的莊嚴承諾,終身孜孜不倦地學習,用人生的余年執(zhí)著攀登技術科研的巔峰,被譽為“獨臂總師”,是一名自學成才、從“土八路”成長為高科技兵器專家學者的傳奇人物。1988年,祝榆生同志被評為國家機械委機關優(yōu)秀共產黨員,并榮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1991年4月,被兵器工業(yè)總公司授予“優(yōu)秀離休干部”,6月作為全國老干部先進個人出席全國表彰大會,10月被兵器工業(yè)總公司黨組授予“兵器工業(yè)功勛獎”和“兵器工業(yè)特殊榮譽獎”;1991年,經國家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榮獲中央國家機關優(yōu)秀黨員、兵總直屬機關黨委優(yōu)秀黨員;2005年,榮獲“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2011年,榮獲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公司優(yōu)秀黨員。中央組織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單位也對祝榆生同志的先進事跡予以了報道。

        祝榆生同志是我們黨的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干部。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如一,不斷探索和追求真理,他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無限忠誠。他堅信黨的領導,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高貴品質。他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身體力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他身殘志堅、博學睿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有功不傲,多次放棄各種榮譽和利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老專家的優(yōu)秀品德和光輝形象,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

        祝榆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兵器科研事業(yè)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兵器行業(yè)的一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銳意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為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祝榆生同志永垂不朽!

    “99式坦克之父”祝榆生逝世 享年96歲

          全國戰(zhàn)斗英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獨臂神師”祝榆生老先生, 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大慶,閱兵式上首次公開露面的99式主戰(zhàn)坦克,令世界矚目?芍鞒衷O計這種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坦克的總設計師——祝榆生的名字并不被人熟知。這位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的功勛人物之一,曾在CCTV《大家》節(jié)目中“驚鴻一瞥”的總師,本身就是一部傳奇。以下是新華網2012年對祝榆生老先生的一篇報道:《從“獨臂”英雄到傳奇總師——記99式主戰(zhàn)坦克總設計師祝榆生》! 

    黃埔學生獻身軍工  

        細說起來,這位共和國兵工系統的總設計師,還是正經八本的黃埔軍校學生。1937年,年僅19歲的祝榆生,考入了黃埔軍校。當時,在國民黨系統里,黃埔軍人是“校長”蔣介石的嫡系。進入黃埔,相當于成為“天子門生”,前途無量。不少青年進入黃埔軍校,便都加入國民黨,去“校長”那里謀前途了?勺S苌鷧s不這么干?键S埔軍校,他是為了抗日。當了解到共產黨八路軍才是真心抗日的時候,祝榆生便毅然做出了決定。入學不久,他就轉投八路軍,幾經輾轉后到達了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1月,祝榆生進入抗大學習軍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抗大后不久,他如愿以償地被派往了抗日前線,成為八路軍主力115師的一員。當時,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相比,八路軍的武器還十分落后。祝榆生他們手中往往只有大刀和步槍?伤麄儜{著這些近乎原始的兵器,與敵人狹路相逢,舍命搏殺! 

        但是,不害怕戰(zhàn)爭,并不等于要無畏的犧牲。祝榆生的目光,轉向了武器裝備,從此為此奮斗一生。他曾回憶:“我就喜歡搞這個東西,那時候只要繳獲敵人的武器,我就連看中文帶日文,比照著手中的實物,反復對照操作,慢慢我就搞清楚了怎么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戰(zhàn)斗之余,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祝榆生刻苦鉆研軍事技術,根據戰(zhàn)斗需要創(chuàng)造和改進了20余種武器和戰(zhàn)斗器材。不過,簡陋艱苦的條件,依然讓這個熱血青年,付出了沉重代價。1948年1月,在一次迫擊炮敵前試射中,為弄清試射失敗的原因,30歲的祝榆生上前檢查。結果炮彈爆炸,他失去了右臂! 

        人體失去部分功能,給祝榆生帶來了種種不便?蛇@并沒有動搖他參與戰(zhàn)斗、總結戰(zhàn)術、研發(fā)武器的決心。他默默忍受著痛苦的折磨,樂觀前行,繼續(xù)組織帶領軍事教員深入戰(zhàn)場實地觀察,結合部隊實戰(zhàn)經驗進行軍事理論研究。一方面,他作為軍事教員,采取重點速成的方式培訓了大批走上前線的軍事干部;另一方面,他也在近乎癡迷地繼續(xù)從事著武器的研究和改進工作。這為他后來進入中國軍工領域從事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后來,當人問起“在戰(zhàn)爭年代,受傷的他想沒想過會犧牲”時,他說:“我從來沒有害怕過!薄 

    退休專家勇當總師  

        解放后,祝榆生獲得全國戰(zhàn)斗英雄、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并得以進入中國兵工系統工作。可功勛,并不能讓這位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幸免。祝榆生被扣上“白!钡拿弊,下放后管理工具,還要受人監(jiān)督?勺S苌廊粚χ圃毂靼V心不改。在那種環(huán)境下,他竟然借機虛心向工人師傅求教,愣是偷偷學習了加工工藝。祝榆生的鉆研精神,可見一斑。  

        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適應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迫切需求,中央下達了重點裝備項目——99式坦克的研制任務。誰有資格擔任總設計師?誰有能力拉近和國外先進坦克相差幾十年的差距?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鄒家華看中了祝榆生。可此時祝老已66歲,退休在家。他會“出山”嗎?  

        祝榆生用實際行動,做了回答。1984年夏天,北京槐樹嶺,祝榆生帶領科研人員,悄然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國防高科技攻堅戰(zhàn)。從那時起,祝榆生家客廳的燈光就常常亮到深夜。他要么和科研人員研討技術方案和技術難題,要么獨自閱讀大量國內外有關坦克的技術資料。年逾花甲的他,用超常的精力和毅力與時間賽跑。項目研制期間,他經常要夾著十幾斤重的資料包,奔波于各個試驗場地。  

        由于沒有右臂,行走有時會失去平衡,祝榆生因此時常跌倒。這些年一共跌過多少跟頭,他已經記不清了,頭破血流也被他漠然處之。他拖著斷臂,在出差的火車硬臥上爬上爬下;在荒灘野地的試驗場一天跑十幾個來回;在高大的坦克上鉆進鉆出。跌倒了,顫巍巍爬起來接著走。只要能走,就一定要親自到試驗現場! 

        1990年,祝榆生去包頭協調有關技術問題。在路上,72歲的他重重地跌了一跤。老人坐在地上,半天都沒爬起來。可隨后,他不顧胸口的劇痛,如期趕到會議現場。幾個小時的研討會,他弓著背認真傾聽意見,結束時卻只能艱難地扶著桌沿,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了。隨行人員趕忙把老人送進醫(yī)院,這才祝榆生已摔斷了3根肋骨。即使這樣,他依然堅持聽取三個研制單位的技術匯報! 

        憑著這種精神,祝榆生帶領三代坦克研發(fā)團隊,書寫了中國兵工歷史上一段輝煌篇章。1984年,三代坦克設計之初任務是“定型以后,跟先進的坦克能夠相抗衡!弊S苌哪繕藚s更遠:“抗衡只是打個平手。我非得把你打掉。” 從戰(zhàn)爭中走來的他,擲地有聲。15年后,99坦克橫空出世,其機動性與國外先進坦克相當,火力則更強,并且在世界坦克制造史上首次采用了主動防御系統等,使我國主戰(zhàn)坦克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更重要的是,祝榆生的研發(fā)團隊,在現有技術基礎上,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研發(fā)、體現中國特色、考慮實戰(zhàn)需求的研制道路。99坦克中的新設計部件,占89.85%;鹆、火控、傳動、防護、光電對抗系統、新材料等方面的技術,都是首次自主開發(fā)研制。同時,他提出并實行了“系統取勝”的設計思想,以優(yōu)化、匹配系統性能,有效地解決了三代坦克指標高、難度大與我國技術基礎薄弱、部件儲備缺乏之間的矛盾,解決了我們在材料、工藝、元器件、試驗測試手段落后于發(fā)達國家的問題。他還提倡并實踐了“邊投資、邊收回,良性循環(huán)”的型號項目運營方式,使三代坦克的諸多關鍵技術、部件在整車定型前后廣泛用于外貿和國內其他坦克或有關裝備的改造上,實現了邊投資、邊研制、邊應用、邊收回,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代坦克的研制成功,實現了祝榆生提出的出硬件、出軟件、出隊伍三項任務。該項目共獲國家科技進步和國家發(fā)明一、二等獎3項、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5項和多項國家專利及科工委裝備研制金獎。該項目培養(yǎng)了一批專業(yè)配套、系統領軍、“老中青”相結合的技術骨干。他們中有工程院院士、兵器工業(yè)首席專家以及兵器工業(yè)集團科技帶頭人等。對此,居功至偉的祝榆生卻總說:“三代坦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 

    軍工元勛淡泊名利  

        面對99式坦克帶來的榮譽,祝榆生總是不停地推卸功勞。作為三代坦克總師,他絕對有資格站在褒獎的浪尖。一世功名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的追求,可他卻像當初平靜地接受任務時一樣,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燈之外,不帶走任何功名的負累! 

        在兵工系統,祝榆生酷愛鉆研。他曾先后在解放軍總高級步校工作、在哈軍工讀書、在炮兵工程學院任職。其間,他堅持聽課、定期到圖書館查閱最新科技資料,主動向每一位有特長的教授請教。到兵器工業(yè)科學院工作后,主管兵器科研工作的祝榆生,更加注重學習。他利用工作之余,自學了系統工程理論、運籌學等新學科知識,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各類新技術,把握世界常規(guī)兵器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博覽群書、博采眾長,祝榆生成為具備多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較為全方位地掌握了常規(guī)兵器各武器系統的知識和技術?墒,他卻認為自己不夠科學家的標準,沒有專門搞過學術研究,所以談不上有什么學術成就。  

        2003年,祝榆生被聘為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特聘科技帶頭人”,每月補貼4000元;2005年,他又被授予“兵器工業(yè)科技發(fā)展終身成就獎”,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于這些補貼、獎金,祝榆生都婉言謝絕。擔任三代坦克總師時,他手里掌握著近億元科研經費撥款的財政大權,卻在一個簡易樓房里辦公。用了十幾年的辦公室,直到1998年他才勉強同意安裝了一個噪音很大的窗式空調。上級單位多次提出給祝榆生調換住房,他仍堅持住在20世紀60年代修建的磚瓦樓里。屋內是水泥地面和白粉刷過的墻壁,沒有任何時尚的裝修。  

        建黨90周年前夕,當得知組織上要評他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時,他寫了一封信給黨組,真誠地向組織懇請:“我從1938年10月入黨以來,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事,不值得宣傳。比起那些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戰(zhàn)友們,我做的還很不夠,他們比我做的更好,應該多宣傳他們。我懇請集團公司黨組不要評我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應該多宣傳那些在本職崗位上做出貢獻的黨員,他們比我更值得宣傳,更有教育意義……”當《大家》節(jié)目主持人問祝榆生,一手帶出一批院士、首席專家的他,為何自己卻不是院士時,他回答:“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TAGS: HOT 軍事領域人物 政治人物 熱點人物 設計師
    名人推薦
    • 謝大康
      1980年畢業(yè)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 1988年畢業(yè)于無錫輕工學院; 1999年研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產品模型制作中國工業(yè)設計協會常務理事、學術...
    • 約翰·加利亞諾
      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1960年11月28日出生。1984年畢業(yè)于英國圣馬丁藝術學院。約翰·加利亞諾是法國著名服裝品牌“克里斯...
    • 原研哉
      原研哉(Kenyahara,1958年06月11日- ),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jiān)。個...
    • 張達利
      張達利,1960年生于西安,在蘭州成長。1987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來深圳發(fā)展,1995年成立深圳張達利設計有限公司。曾先后出任第二屆華人平面設...
    • 曾聯松
      曾聯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少年青年時代就讀于瑞安縣小學、瑞安中學。1936年考入南京大學前身中央大學的經濟系,后參加抗日救亡聯合會,投...
    • 陳露
      陳露,女,花樣滑冰運動員,1976年11月24日出生于長春,1995年獲得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世界冠軍,2005年與丹尼斯·潘在駿豪酒店舉行婚禮,結束...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