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佳洱

    陳佳洱

    陳佳洱(1934— ),上海人。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學家。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50年就讀大連工學院(即大連理工大學),1954年畢業(yè)于長春東北人民大學(現(xiàn)吉林大學)物理系。1963-1966年曾為英國牛津大學和盧瑟福高能研究所訪問學者,1982-1984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核物理實驗室和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訪問科學家。

    曾在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學校長,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1999年以來先后獲美國加州門羅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英國拉夫博魯大學等院校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并當選為英國物理學會特許會員(Chartered Physicist)、紐約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物理學部院士,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現(xiàn)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技術(shù)物理系教授。自2011年11月起,擔任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獨立董事。


    人物簡介

    陳佳洱,核物理學家, 1934年10月1日出生,上海人。1954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物理系。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物理學部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亞太物理學會聯(lián)合會主席。

    長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與教學,是低能加速器物理與技術(shù)方面的學科帶頭人。領(lǐng)導完成了4.5MV靜電加速器的設計與建造和2×6MV串列靜電加速器的改建與提高,并在此基礎(chǔ)上建成我國首臺碳-14超靈敏加速器質(zhì)譜計主持新型重離子RFQ加速結(jié)構(gòu)和射頻超導加速腔的試驗、設計與研究,取得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結(jié)合加速器項目深入研究束流物理,在提高束流輸運和利用效率方面作出了貢獻。 代表論著《陳佳洱文集》。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八五”先進工作者(一等獎)。

    陳佳洱長期從事加速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在開拓發(fā)展我國的射頻超導加速器、加速器超靈敏質(zhì)譜計、射頻四極場加速器、高壓靜電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眾多的低能加速器及相關(guān)的應用領(lǐng)域, 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發(fā)表論文150余篇。陳佳洱1986 年被評為我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先后獲得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先進個人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和二等獎各三項以及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ù)進步獎等獎勵。

    陳佳洱院士是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計劃(973計劃)專家顧問組副組長。陳佳洱長期從事加速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開拓發(fā)展中國的射頻超導加速器、加速器超靈敏質(zhì)譜計、射頻四極場加速器、高壓靜電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眾多的低能加速器及相關(guān)的應用領(lǐng)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發(fā)表論文150余篇。陳佳洱夫人周維金,北大技術(shù)物理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佳洱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十屆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協(xié)榮譽委員、北京市科協(xié)名譽主席、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名譽主席以及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lián)合會(IUPAP)執(zhí)委會副主席、薩拉姆國際研理論物理究中心科學理事會理事等職。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六、七屆理事長, 北京市科協(xié)五、六屆主席以及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學部主任, 亞太物理學會聯(lián)合會理事長等職。曾當選中國共產(chǎn)黨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共產(chǎn)黨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陳佳洱

    現(xiàn)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技術(shù)物理系教授。自2011年11月起,擔任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獨立董事。

    2018年04月16日,西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會議確定,陳佳洱為西湖大學創(chuàng)校校董會成員。

    個人履歷

    研究領(lǐng)域

    陳佳洱長期從事加速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投身于開拓發(fā)展中國的射頻超導加速器、加速器質(zhì)譜計、射頻四極場加速器、高壓靜電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眾多的低能加速器及相關(guān)的應用領(lǐng)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是一位理論素養(yǎng)與試驗技能兼?zhèn)涞奈锢韺W家。

    等時性回旋加速器

    早在1959年陳佳洱提出開展等時性回旋加速器研究課題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科委的支持,成為他從事的第一個加速器研究課題。在英國學習期間,設計了一套微分探針裝置,搞清了離子束在橫向和射頻相位運動中衰減的多種機制,并且從實驗上證實了越隙共振的存在,提出了檢驗越隙共振的實驗判據(jù),并發(fā)展了用正弦波電位器控制離子軌道中心的方法,成功地抑制了越隙共振振幅的增長。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使束流傳輸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

    螺旋波導加速器

    1972年,開始致力于研制螺旋波導加速器的工作,從理論上研究了導致螺旋線的動態(tài)不穩(wěn)定的特性,并通過研制強度更高的短螺旋線耦合結(jié)構(gòu)和調(diào)整負載因子等辦法,解決了從結(jié)構(gòu)到穩(wěn)定運行的一系列問題,建成了第一臺可用的螺旋波導加速器樣機。之后,他和同事們研制的螺旋波導聚束裝置獲得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獎。80年代初,又開始靜電加速器的研制,經(jīng)過近十年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了4.5MV加速器的設計和建造,使之成為北京大學核科學試驗基地的第一個大型基礎(chǔ)設施,它不僅在離子種類、能量范圍和束流脈沖化性能等方面優(yōu)于國內(nèi)同類設備,還填補了中國單色中子源在3-7MeV和16-20Mev能區(qū)的空白,并獲得了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2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核結(jié)構(gòu)研究所訪問工作期間,成功地將64MeV的碳離子壓縮到100皮秒,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早在1984年,陳佳洱即著手在北大籌建中國第一個射頻超導研究室。并于1988年建立。他提出并主持研制了首臺國產(chǎn)純鈮超導腔,成功解決了國產(chǎn)鈮材中雜質(zhì)含量高等難題,使該腔的品質(zhì)因數(shù)和表面電場分別達到6×109和20MV/m的當時國際先進水平。他與同事們因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又提出了基于超導加速器的高亮度電子束裝置的課題,并在高亮度的光陰極超短脈沖束電子槍研究中也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2001年,與趙夔等成功建成中國首臺144 MHz的1/4波長離子超導加速器樣機,達到國際同類腔的運行水平。

    高頻四極場加速器

    1984年,陳佳洱與同事合作,開始高頻四極場(RFQ)加速器的創(chuàng)建,并在1992年建成了首臺26MHz 300 keV的樣機,實現(xiàn)了RFQ在中國的首次加速。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建成了1MeV RFQ,僅用24千瓦的高頻功率就能穩(wěn)定地將660微安的氧離子束加速到設計值,射頻效率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

    加速器質(zhì)譜計

    從1988年起,陳佳洱同李坤、郭之虞教授密切合作,與加速器質(zhì)譜計(AMS)課題組人員一起,經(jīng)過五年的努力,成功地建成了北京大學加速器質(zhì)譜計(PKUAMS),其14C測量精度優(yōu)于1%,在測量本底達10-15水平下,碳束的輸運效率高達25%以上,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水平,并成功的測定了馬王堆、大汶口和南莊頭等一批考古樣品的年代,因而獲得了1995年國家教委的科技進步一等獎。從1996年起,該質(zhì)譜計又在陳佳洱和郭之虞教授的主持下承擔了國家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任務,為該工程的順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佳洱不但在學術(shù)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且長期在北京大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單位擔任領(lǐng)導工作,為中國科教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交往“尋找失蹤的粒子”

    “尋找失蹤的粒子”這是陳佳洱——紅色中國第一批派到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學生在英國面臨的第一個科研課題。像多數(shù)留學生一樣,陳佳洱為能夠到牛津大學深造感到驕傲,與此同時,他也和眾多的牛津?qū)W子一樣整日深深地沉浸在科學空間中獨自享受,但與別人不同的是,當別的留學生為獲得獎學金興奮不已的時候,陳佳洱得到的指示是,不能拿資本主義的獎學金。其實相比正處于3年自然災害恢復時期的國內(nèi)同學同事而言,陳佳洱在英國的物質(zhì)生活在當時應該算是富足、愜意的了。陳佳洱到牛津留學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加速器原理。他在這個時期遇上了兩位對他影響致深的老師——學術(shù)導師著名核物理學家維爾金森和勞爾森,他們都對中國非常友好。

    而這位來自紅色中國的留學生也很快給了維爾金森一個驚喜,陳佳洱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維爾金森的一個錯誤,并且非常直白地告訴了維爾金森,英國人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從此開始信任和器重陳佳洱。

    陳佳洱談到他在英國幾年學習的收獲,不無感慨地說到,在英國,他不但學習到了關(guān)于加速器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英國的學習經(jīng)歷使他掌握了一整套的學術(shù)思維方法,而這種方法是對他其后學術(shù)生涯產(chǎn)生了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在人生角色的定位上陳佳洱坦言,作為一個出色的加速器專家,他最喜歡的其實是學問而不是當官,講課的時候可以忘掉所有行政工作的煩惱。

    從北大到牛津,資本主義的英國為紅色中國造就了一代加速器專家;從牛津到北大,成長起來的則是一個具備科學家思維的大學校長。

    恰是作為自然科學家出身的校長,用他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北大。

    1984,“小平你好”

    1984年國慶35周年,北京大學學生在慶典游行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突然打出“小平你好”的橫標。當時在觀禮臺的陳佳洱見狀大驚失色,以為闖了大禍。

    陳佳洱在接受電視采訪的時候是這樣回憶的:“開始的時候我嚇一跳。原來規(guī)定不能隨便帶東西的。那時候我就看看小平同志,看他看見了沒有。結(jié)果他帶頭鼓掌?吹竭@個情景,一方面我很高興,感覺到小平同志了不起,他的心跟我們的同學聯(lián)在一起;另外我也覺得北大的學生了不起。后來我也跟著一起熱烈地鼓掌!

    后來作為學校領(lǐng)導的陳佳洱了解到,這是北大生物系的學生經(jīng)過精心準備的,學生們本來準備寫“小平同志你好”,但是由于客觀的原因——字數(shù)少的橫幅顯然還是便于隱藏、攜帶的,因此大家看到的就是“小平你好”了。恰是這少了一個“同志”的稱謂反倒顯得更加親切了許多。

    1984年之后的陳佳洱越發(fā)地欣賞著他的學生,欣賞著北大學生們的勃勃生氣以及他們那種不知疲倦的探索精神。

    三請領(lǐng)導人參加校慶

    “全國穩(wěn)定看北京,北京穩(wěn)定看北大!痹1989年代理北大校長的陳佳洱肩上的擔子非比尋常。后來陳佳洱說,1989年之后,整個北大一直都很消沉,他一直希望能夠找個機會振奮一下師生的情緒。1998年北大的百年校慶,機會來了, 陳佳洱希望能夠利用百年校慶的機會振興北大師生的士氣。為此,他親自邀請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三次。

    第一次,陳佳洱提前一年對江澤民同志說,明年是北大的百年校慶,您是否可以來?江澤民同志當時沒有拒絕,但是也沒有明確表態(tài),只是口頭上表示可以考慮。在校慶前的3-4個月之前,陳佳洱又見到了江澤民同志,這次陳佳洱還是沒有得到正面的回答。眼看馬上就要面臨校慶了,此時,美國哈佛大學的校長訪問中國,由陳佳洱作為陪同在中南海見到了江總書記,在會談之后陳佳洱沒有走。陳佳洱拉著江總書記的手說,總書記,北大馬上就要百年校慶了,想請您來。接著陳佳洱又把北大的百年校史和作為黨的誕生地的歷史簡要地講給了江澤民同志。這時江澤民才對他說,你回去寫一個材料吧。于是陳佳洱連夜寫了報告。沒多久,陳佳洱得到了明確的指示,江總書記將來北大。

    校慶前幾天,總書記來到北大,見到陳佳洱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是來給北大暖壽來的。讓陳佳洱都沒有想到的是中央的領(lǐng)導人,政治局委員全部都出席了。

    同年,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來中國訪問的時候也首選了北京大學?肆诸D在北大對學生演講的時候,宣揚了很多美國式的自由、民主的理論。并且還引用了胡適的話,國家的解放、民族的解放不應該以犧牲個人自由作為代價。當時陳佳洱還不清楚胡適的這段話。后來北大的學生則用了一段蔡元培的話來回敬他,國家民族的解放是和個人的事業(yè)一致的,只有真正尊重別人事業(yè)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事業(yè)的人?肆诸D的臉一下子就紅了。后來,隨著克林頓和學生的交流,陳佳洱在邊上看到克林頓臉上的汗也下來了,他隨手拿起邊上的娃哈哈礦泉水就喝。要知道,美國總統(tǒng)一般是不會喝其他國家提供的水的。事后,克林頓對陳佳洱說:“你的學生很出色,我走過世界這么多國家,從沒有哪個學校的學生能夠提出今天這樣的問題!”

    領(lǐng)導關(guān)懷

    2018年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在北京看望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科技專家,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向廣大文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

    在看望陳佳洱時,王滬寧對他傾心發(fā)展科教事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表示感謝,陳佳洱建議國家加大對基礎(chǔ)研究支持力度、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ǎng)。

    著作目錄

    《核技術(shù)》(陳佳洱主編) (科學出版社1991)

    《地質(zhì)科學》(陳佳洱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91)

    《原子分子物理學》(陳佳洱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91)

    《加速器物理基礎(chǔ)》(陳佳洱主編) (原子能出版社1993)

    《等離子體物理學》(陳佳洱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94)

    《陳佳洱文集》(陳佳洱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所獲榮譽

    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6年)

    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先進個人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和二等獎各三項以及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

    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八五”先進工作者(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ù)進步獎等獎勵

    德國國家十字勛章(2008年3月)

    社會兼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顧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學學院院長

    中國科協(xié)榮譽委員

    北京市科協(xié)名譽主席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名譽主席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lián)合會(IUPAP)執(zhí)委會副主席

    薩拉姆國際研理論物理究中心科學理事會理事等職

    中國物理學會六、七屆理事長,

    北京市科協(xié)五、六屆主席以及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學部主任

    亞太物理學會聯(lián)合會理事長

    周培源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人生經(jīng)歷

    (一)

    陳佳洱上中學住讀時,電影《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在上海上映,有一天父親專門趕到學校接他出去看這部電影!毒永锓蛉恕飞嫌衬翘煺孟麓笥辏赣H仍然到校接他出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以后還對陳佳洱說,你要是像居里夫人那樣,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能夠?qū)ι鐣鲆恍┐蟮呢暙I,就很好了。父親就這樣一步一步將陳佳洱領(lǐng)上了科學的道路。

    (二)

    陳佳洱記得,他還很小的時候,父親總是一個人在書房中寫作,有一天,陳佳洱悄悄溜進去,卻正好遇上雷雨天氣時的電閃雷鳴,一下子就被嚇哭了。父親摟著他一邊安慰一邊問為什么會打雷,陳佳洱說我聽鄰居老奶奶講過,是雷神公公要劈不孝之人,父親說不對,打雷是云層里的陰電和陽電碰撞的結(jié)果。

    父親又說到靜電,還將一塊玻璃板架在兩摞書上,讓陳佳洱母親剪了一些小紙人,放在下面,并用一塊綢布包了一塊積木,在玻璃板上快速磨擦起來,由于靜電,那些小紙人便在玻璃板下跳起“舞”來,給陳佳洱留下很深印象。

    (三)

    一次好像是北京大學校內(nèi)的一個地方停了電,陳佳洱知道后很著急,就自己跑到配電室去找工友,要求他們?nèi)バ。人家問他是誰,他說:我是陳佳洱。工友想了半天,說:陳佳洱?不認識。

    這事簡直就和以前北大新生要求季羨林副校長看包袱一樣經(jīng)典。陳佳洱校長為人處事的低調(diào)和平和由此可見一斑。

    (四)

    一位采訪過陳佳洱的記者說:“我第一次同他見面的時候,他剛剛開完基金委的一個會議,穿著一件普通的夾克衫?稍谖覀兊目陬^采訪開始時,盡管沒有攝像機,他還是換上了一套整潔的深色西裝,讓我感受到他對別人的尊重!

    (五)

    北大的一位學生曾給陳佳洱發(fā)了個EMAIL,而該同學其實根本沒奢望他會回信,因為之前給北大一些老師寫了信,三個都沒回,那些人的資歷比他可差遠了,所以他那封信寫的也不怎么認真,就提了一些問題,最后也沒祝春節(jié)快樂,就發(fā)出去了。

    第二天一開郵箱,該同學就收到他的回信了。陳老先是歡迎該生報考了他的方向,再祝福能通過考試,然后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最后還不忘表達了新春祝福。

    科學見解外部世界過程中的研究

    陳佳洱:歐洲15世紀文藝復興之后,牛頓綜合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等成果的大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以系統(tǒng)的實驗方法得到完整的物理因果關(guān)系的理性思維體系,樹立了理性與科學的權(quán)威;麥克斯韋通過總結(jié)大量實驗獲得的電磁學四大定律,完成電磁學的麥克斯韋方程,建立了經(jīng)典場論。他所建立的作為自然界物質(zhì)運動基本構(gòu)成的“場”的觀念進一步發(fā)展了人們的物質(zhì)觀與運動觀,并引發(fā)了其后電氣工程和整個通訊事業(yè)的發(fā)展。20世紀以來,以相對論和量子論為代表的物理學的革命性發(fā)展,不僅形成了人類新的時空觀、運動觀和物質(zhì)觀,極大地深化了人類對自然界從微觀、宏觀到宇觀的各個尺度層次的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推動了整個科學的發(fā)展,還引發(fā)了技術(shù)文明的巨大飛躍。這些科學家們一直堅持用系統(tǒng)科學的實驗方法,去認識宇宙,認識人類的外部世界,從實驗上升到理論,再用以指導實踐。從他們身上,始終體現(xiàn)著求真、唯實的科學精神。

    盡管如此,目前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的。我們?nèi)祟愃J識的各種元素、各種微觀粒子和反粒子等等,只占了整個宇宙的5%左右。還有95%以上世界我們并不清楚,這其中包括我們能推測到,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的暗物質(zhì),約占23%;還有暗能量,約占73%。人類作了這么多年的物理研究,知道的還是非常有限,自然世界中還有太多東西等著人類去探索。

    科學精神

    陳佳洱:科學精神是人類精神文化的體現(xiàn),包括兩大方面,一是科學文化的精神,二是人文文化的精神。前者追求的是至真,突出地體探索和揭示客觀世界基本規(guī)律,追求客觀真理的精神,而后者更著眼于至善和至美。所以說科學孜孜以求的就是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中真、善、美的統(tǒng)一,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和諧美好人類社會的構(gòu)建。其中的科學精神,指的就是求真、唯實地探索真理的精神。

    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不斷了解,人類社會自身的發(fā)展與進步,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具有的這種科學精神。我們國家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講求尊重科學規(guī)律,人和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就是體現(xiàn)了國家治理上的科學精神,體現(xiàn)了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對于普通人來講,科學精神就體現(xiàn)在科學地認識自然、了解世界,尊重科學規(guī)律,把握科學的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你怎么樣對待你的工作,是不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勇于探索你工作中的客觀規(guī)律,是不是追求人生和客觀世界的真理,從而實現(xiàn)高質(zhì)量、高品質(zhì)的人生。就像科學精神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前進一樣,這種孜孜以求、求真唯實的科學精神可以促進個人在思想上的提高,事業(yè)上的進步。

    科學精神并不是局限在科學家領(lǐng)域的,它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是一種代表先進文化和生產(chǎn)力的精神。

    人與自然的和諧

    陳佳洱:物理,可以解釋為世上萬物的道理,它代表的是先進的文化,而且可以物化成先進的生產(chǎn)力?梢哉f,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物理。比如說吃,我們吃的食品的微波加熱、射線滅菌等都運用了物理知識。我們的家用電器,比如電視、計算機、手機等離不開微電子物理,而汽車、火車、飛機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力學和熱力學的發(fā)展。現(xiàn)代醫(yī)學的很多診治方法,比如x光、b超、ct、核磁共振、γ射線、激光刀等也都是直接應用現(xiàn)代物理學的成果。

    此外,沒有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立,就沒有固體電子理論和半導體物理學,就不能創(chuàng)造出晶體管、集成電路,因而就沒有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包括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互聯(lián)網(wǎng)等。

    總之,物理學是探討物質(zhì)構(gòu)成和運動基本規(guī)律的科學,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基礎(chǔ),也是信息、計算機、原子能、激光等現(xiàn)代科技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梢哉f,它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國,“物理”這個詞在先秦時期就出現(xiàn)了,但含義比現(xiàn)在的“物理”要廣泛得多了。它泛指人類對自然界及人類自身的理性認識。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自然界的規(guī)律和人文社會的規(guī)律是統(tǒng)一的,人文社會的法則也應該歸結(jié)為天地、自然的法則;后來有人把這個觀點概括為“天人合一”。

    我們說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社會,那么這種和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和自然的和諧;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物理研究的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人與自然的和諧又會反過來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我們對物理的研究就是人首先要了解自然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追求真理、尊重規(guī)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實現(xiàn)這種天人合一!拔锢砟辍睂θ藗兯鶄鬟_的內(nèi)涵也在于此。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總是在互動中發(fā)展著,并朝著相互交叉和融合的方向演進,以致融為一體,形成嶄新的精神文化。在這一過程中,物理學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有助于激發(fā)人類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創(chuàng)造更為美好的物質(zhì)生活。

    書籍影響

    ●父親講故事敲開閱讀之門

    陳佳洱說,父親出生在一個家道中落的家庭,兄弟姐妹七八人,祖父只是普通店員,去世又早,為了養(yǎng)家,父親讀完小學就上師范,一邊教書一邊上學。他教學中喜歡講故事,17歲就以學生為原型創(chuàng)作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陳佳洱是獨子,在他的記憶中,自小家里有很多書,不僅有父親寫的諸多童話書,還有古今中外文學書和各類報刊、畫報等,父親每天寫書編書,家里常有書信及書稿寄來。在充溢著書香的家庭里,陳佳洱最早接觸的是畫報類的書,有點類似連環(huán)畫,線裝、硬皮,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那時,他上小學,不過六七歲。

    父親常跟他講故事,最早是童話故事,常是講到一半,打住,說,你自己去看吧。這成了陳佳洱步入閱讀之門的敲門磚。看到不懂的地方,就問做鋼琴教師的母親。到了三年級,已經(jīng)能夠獨立讀書看報了,甚至模仿當時的《小說月報》裝訂了一本只有自己一個作者的“小說月報”。

    ●讀名人傳記確立人生觀

    父親寫的《阿麗思小姐》、《波羅喬少爺》、《華家的兒子》、《火線上的孩子們》深深打動了陳佳洱。72歲高齡的陳佳洱說起來仍是歷歷在目。父親的童話宣揚的是除惡揚善,追求正義、和平,反對壓迫。正是因為父親的影響,陳佳洱最初立志做一位作家,而同樣是父親,讓他走上了追求科學的道路。

    父親很喜歡數(shù)學,曾不止一次表示,當初如果家里有錢,他就會繼續(xù)求學。當時外強欺凌,正需科技救國。父親給他講科學故事,也推薦一些科普讀物,帶他去看電影《發(fā)明大王愛迪生》。他還記得有次下大雨,父親領(lǐng)他看《居里夫人》的情景,看完后對他說,假如以后能像居里夫人一樣就不愧活這一生了?赐觌娪,他找來了居里夫人女兒寫的傳記《居里夫人》,感覺寫得棒極了。

    小時候,對他影響最大的書是《偉人孫中山》。書里說,孫中山小時候問母親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母親的回答,“人生就像夢一場,不小心就溜走了。”孫中山由此知道“要珍惜光陰”。這個故事深深觸動了幼年的陳佳洱,對人生觀、世界觀的最初確立有很大的影響。

    15歲考入大學后,當時正是抗美援朝,他讀了不少愛國主義的書籍,比如描寫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英雄的《馬特羅索夫》、《卓婭與舒拉》等。用胸口堵住敵人的槍眼的馬特羅索夫說過,一個人的存在,要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才有價值。這讓他漸漸確立了一個信念:做人一定要對社會有作用與貢獻。

    ●讀書一定要有引導

    “書陪伴了我的成長,有困難時找書解困,不如意時看書平緩心境,有空時翻書欣賞,分享別人的喜憂。我的職業(yè)更需要讀書。”陳佳洱還在帶博士生,平時更多的讀書時間放在專業(yè)書籍及文獻的閱讀上。

    他牢記著錢三強先生的話,“書讀得好就要越讀越薄”,書從實踐中來還要回到實踐中去,這樣才不會“教死書”,也只有這樣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并步步提升自己。

    陳佳洱說:“讀書一定要有引導,一定要有很高的品位,用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來引導。書有好書也有壞書,有的書看起來很好,有的書雖然很好看,但是不見得會對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好處!

    學習經(jīng)歷

    少年時代的北大夢

    陳佳洱最早做北大夢的時候,他還是上海一個中學里的少年。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這一生將同北大有著不解之緣,只是,他心中有一種強烈向往,考大學時,一定要去北京大學。這所在中國科學文化建設和社會歷史進程中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著名學府,對少年陳佳洱有著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那時,新中國如同即將噴薄而出的朝陽一樣,召喚著經(jīng)歷過日本侵略者占領(lǐng)下屈辱生活的陳佳洱,他渴望在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中,通過刻苦學習,讓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強勁的能力,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服務。

    他父親的一些為祖國獨立解放而出生入死的地下黨朋友,用一個充滿激情的建議,改變了陳佳洱已經(jīng)選定的北京大學這一目標。他們都希望陳佳洱考到東北老解放區(qū)的大學去,因為這個建議,陳佳洱報考了大連工學院,最早的北大夢就這樣同他擦身而過。

    陳佳洱的父親陳伯吹,是中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寫下好些影響了幾代讀者的優(yōu)秀作品。但對陳佳洱來說,父親卻是他走上科學之路的引路人。在陳佳洱的記憶中,父親雖然是一位作家,但他對科學特別熱愛,父親曾對陳佳洱說,他的愿望是做一個數(shù)學家,但因無錢讀書,便讀了師范,后來當小學教師和小學校長,漸漸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

    但父親對科學的熱愛,卻像種子一樣,很早就在陳佳洱的心田中播下了。

    通往北大的求學路

    在考進大連工學院、與北大擦身而過之后,陳佳洱當時沒有想到,這不過是通往北大的路在大連拐了一個彎,然后,再往北,又在吉林大學拐了一個彎后,才調(diào)頭南下,通往他少年時便深切向往的燕園。

    后來想起這些往事時,陳佳洱發(fā)現(xiàn),與北大擦身而過去了大連和吉林,不像是遺憾,而像是幸運,他在大學時的老師王大珩、朱光亞等等,都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陳佳洱在這些名師門下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因此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chǔ)。

    那時,王大珩先生是物理系主任,在陳佳洱這些年輕學生的心中,是大師名家,但他總是親自帶著學生們做物理實驗,要求非常嚴格,每次做實驗前總是要問學生是如何考慮的、目的是什么、準備怎么做等等,做完了還得將實驗報告、有關(guān)數(shù)據(jù)表格都做好,經(jīng)他審看打分認可后才行。

    1952年因為全國大學院系調(diào)整,陳佳洱隨其專業(yè)從大連大學轉(zhuǎn)到了吉林大學。上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給他上原子物理課的老師,是從北京調(diào)到吉林大學的著名科學家朱光亞。后來,朱光亞先生還指導了陳佳洱的畢業(yè)論文。師生倆都沒有預料到,這種師生關(guān)系和共同的學術(shù)研究方向,后來還促成他倆先后從吉林大學調(diào)到了北京大學。

    在吉林大學讀到快畢業(yè)的時候,陳佳洱的北大夢又一次被激發(fā)起來,他準備考北大的研究生,走進他夢寐以求的北大校園。但愛才心切的系主任余瑞璜教授,卻因為陳佳洱的優(yōu)異成績,讓他不去北大讀研究生,將他留在了吉林大學。

    余教授那時考試只給學生出一道題,讓學生盡情想象和發(fā)揮,學生很難想得很周到。陳佳洱回憶,可能當時同學們沒有發(fā)揮出來,而他正好發(fā)揮得很好,就只有他一個人得了五分,被余教授看上了,因此對他說,系里決定陳佳洱同另一個同學不要去北大,而是留下來跟著他學習和工作,因此陳佳洱大學畢業(yè)后,在吉林大學當了一年助教。

    北大夢在春天實現(xiàn)

    1955年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后,做出了在中國建立核工業(yè)、發(fā)展核武器、建立中國原子能事業(yè)的決策。那年春天,教育部下調(diào)令,將陳佳洱的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朱光亞調(diào)往北大。朱光亞先生調(diào)走后不久,一紙調(diào)令,也將陳佳洱調(diào)到了北大。

    那時,從各地調(diào)到北京大學參加籌建物理研究室的教師中,既有朱光亞這樣一些教授,也有一些副教授和講師,陳佳洱是唯一的助教,剛剛二十出頭,剛報到時一些領(lǐng)導不認識他,見了他時還很詫異從哪兒來了個小孩。

    但任務非同一般,要求這批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的科學家,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培養(yǎng)出中國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專業(yè)方面的人才。當時面臨的兩個任務,一個是緊急地去全國高校中選調(diào)一百名學生,一個是根據(jù)教學需要立刻建起一座實驗室來。

    當時給陳佳洱布置的任務是出去招生,那時離正式開學的日子只有兩三個月了,陳佳洱與同事們馬不停蹄地去北京大學選調(diào)了一批優(yōu)秀的大三學生,又到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去選拔了一批,招生歸來,建立實驗室的任務又落在了陳佳洱肩上。

    對剛剛二十出頭的陳佳洱來說,建實驗室是一個不可想象的艱難任務,不僅因為時間特別緊,而且許多實驗他從來都沒有做過,但開學之后就需要一個能給學生做核物理試驗的實驗室。陳佳洱就帶著九月份剛剛畢業(yè)分來的五六個新同事,克服各種困難,在半年中排出所有需要做的實驗,從無到有,將實驗室很快建立起來了。

    陳佳洱至今都還記得,當時北大黨委書記對他們說的一句話——人類對原子能的發(fā)現(xiàn)和運用的意義,遠遠比人類發(fā)現(xiàn)和使用火還要重要,是劃時代的——給了他們極為深刻的印象和極其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們每天睡三四個小時,天天開夜車,陳佳洱和幾個同事干脆把床搬到了實驗室里,實在困得不行了,在床上躺一躺,醒來又起來接著干。

    那時,每個實驗都需要探測器,陳佳洱的畢業(yè)論文也是做的探測器,所以他的任務首先是建立一個小的探測器車間,生產(chǎn)能檢測各種射線的探測器供給各個實驗使用。同時,他也承擔了好幾個實驗。有一次,陳佳洱正在做核子計數(shù)管工作性能的實驗,正好遇上朱光亞先生來檢查他的工作,當朱先生看見熒光屏上顯示的計數(shù)管失效時間的波形時,連聲稱贊說真漂亮!陳佳洱說,當時,他猛然聽到站在他身后的朱先生的稱贊時,非常興奮,“高興得把所有的疲勞都忘記了!”

    半個世紀過去了,今天回想起當初組建物理研究室并很快培養(yǎng)出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專業(yè)人才,陳佳洱為自己能親身參與這個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而感到榮幸和自豪,他在這個被譽為中國核科學家搖籃的研究室里,從實驗室主任,到教研室主任,再到副系主任,陳佳洱在這里,寫下了他夢圓北大后的第一個值得驕傲的篇章。

    從海外訪問到下放

    1963年,陳佳洱在北大已經(jīng)工作好幾年了,當時,有幾個英國皇家學會跟中科院交流訪問的名額,陳佳洱被北大派往英國。最初,陳佳洱是在牛津大學從事串級靜電加速器的工作,后來,又轉(zhuǎn)派到盧瑟福高能研究所進行等時性回旋加速器的研究工作。他先后的兩個老師都非常有名,其中一個還幾乎取得諾貝爾獎。

    陳佳洱一到牛津大學,剛開始工作時的第一件事,是調(diào)試準備投入使用的一臺加速器,在調(diào)試時,陳佳洱發(fā)現(xiàn)束流線設計有問題,就立刻向英國同事提出了這個問題,英國同事對陳佳洱的工作極為肯定,還讓他就此寫了一個內(nèi)部學術(shù)報告。后來,陳佳洱完成訪問回國時,英國同事還將這個報告送給他做紀念,表達了對這位出色的中國同事的贊賞。

    從1963年到1965年,陳佳洱在英國兩年多的訪問中,取得的最大收獲是將等時性回旋加速器中心區(qū)中粒子束的運動規(guī)律掌握了,他在研究和實驗中將其束流量提高了三倍以上。以前,在諧波加速中粒子數(shù)損失得只剩百分之十,陳佳洱將其提高到百分之四五十,如果條件再改進的話,還可以更大;他發(fā)現(xiàn)造成粒子數(shù)真正損失的機制,不是在整個加速過程中,而是在最初階段,假如不在中心區(qū)采取措施,束流量會連續(xù)衰減。陳佳洱因這個研究成果,被一個英國同事興奮地稱贊為“諧波加速之王”。

    陳佳洱在英國訪問研究時給英國同事留下的深刻印象,還成全了一件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兩個中英名校交往的趣事。1984年底,已經(jīng)是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佳洱,參加了一個國務院組織的赴歐代表團,他到牛津大學時,見到了當時同他一起工作的海德教授。海德教授指著當年陳佳洱參與調(diào)試的加速器問他,你想不想將這臺加速器拿回中國去呀,陳佳洱說你開玩笑吧,海德說是認真的,如果你們愿意的話,我們可以送給你們。

    陳佳洱向大使館報告,并通過使館向?qū)W校匯報,學校很高興,同意了,就由陳佳洱代表北京大學跟牛津大學的副校長簽了協(xié)議,很快就將這臺加速器運回來了,通過升級改造,這臺加速器的性能比在英國時還要好。

    1966年初從英國回來后,國家科委給陳佳洱下達了一個任務,撥了五百萬元經(jīng)費,陳佳洱很快地就與同事們一起歡快地干了起來。但只有短短的幾個月,隨著政治運動的到來,無法從事正?蒲辛。1969年,陳佳洱被下放到漢中分校,在那里一待就是將近十年,卻不是搞科研,而是修路、喂豬、種地。離開北京前,陳佳洱賣光了所有與加速器相關(guān)的書,他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一次用上那些書了。

    科學的春天到來

    陳佳洱從漢中返回北京,是在1978年舉行全國科學大會前夕。錢三強點名讓陳佳洱回北京,參與制定低能核物理加速器研究的規(guī)劃。陳佳洱參加了那次對中國科學界和整個社會發(fā)生了重要影響的科學大會,切身感受到科學的春天帶來的溫暖。陳佳洱說,當時感受最深的兩點,一是知識分子不再是臭老九了,一是科學技術(shù)是生產(chǎn)力。

    1984年,陳佳洱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那年的10月1日,國慶35周年慶祝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當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國慶游行隊伍時,走過天安門廣場的北京大學學生方隊中突然亮出了“小平您好”的手寫標語,一時成為轟動性的新聞事件。那時,陳佳洱就在觀禮臺上,真切感受到國家取得的巨大進步,感受到學生們的心是那樣緊密地和中央領(lǐng)導連在一起。

    陳佳洱那時沒有想到,在國家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進步中,時代的需要將把更大的責任和重擔放到他的肩上——1996年,他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而正好是在他任內(nèi),北京大學將迎來百年華誕,走向新世紀的北京大學如何建設發(fā)展,成為他深深的思考。

    出任北大校長,陳佳洱說他最初一點兒都沒有想到,第一次教育部領(lǐng)導跟他談起這事的時候,沒有一點思想準備的陳佳洱說北大校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擔子,不是他這個一介書生的能力和水平所能承擔的,他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來接受這樣一個任務。

    但事實上,在北大全校的數(shù)百名教職工的推薦名單上,陳佳洱排名第一,教育部和中央領(lǐng)導在認真研究后,李鵬總理任命陳佳洱為北大校長。陳佳洱說,他是膽戰(zhàn)心驚地來接受這個任務的。在正式宣布那天的會上,陳佳洱就對出席會的老師和各個院系部門的領(lǐng)導講,他感覺到這是個千斤重擔,他只有依靠大家一起來承擔,依靠校黨委和其他各位領(lǐng)導,依靠老師、職工和學生,一起來把這個擔子擔起來。

    從1996年上任到1999年從北大校長任上退下來,四年時光,留給陳佳洱最深印象的,無疑是中央政治局全體常委出席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并在校慶慶典大會上提出了要在中國創(chuàng)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與北大的不解之緣

    從上任北大校長的那一天起,陳佳洱就在思索,要認真聽取師生的心聲,讓師生理解我們國家的現(xiàn)狀和國家關(guān)于教育的政策,同時也讓領(lǐng)導理解老師的心聲和學生的狀況,因為北大學生和老師思想非常活躍,總是想著國家能夠健康快速發(fā)展、興旺發(fā)達,主意各種各樣,陳佳洱希望自己能夠起個橋梁作用,真正把北大的積極因素調(diào)動起來,力量發(fā)揮出來,把北大的事情切實辦好。

    陳佳洱說,他做校長始終堅持一條,就是多到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多聽取師生的心聲,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聚精會神地搞好學科建設,堅持不搞特殊化。陳佳洱上任伊始,就深入到各院系搞調(diào)查研究,與大家座談,做到心里有數(shù),認真研究每個系的學術(shù)發(fā)展方向。他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大已開始醞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想法,但作為一個國家確認的目標是在百年校慶時正式定下來的。隨后,北大和清華還聯(lián)合寫了報告,攜手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兩校也簽訂了協(xié)議,兩校學分互認、教授互聘、資源共享、后勤共建。

    北京大學在這個建設目標上,同北京醫(yī)科大學的合并也十分順利。陳佳洱說,這種合并是在著眼于學科交叉的基礎(chǔ)上做出的決定。陳佳洱在任北大校長時,還做出了理科生上語文課、文科生上計算機課的決定,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使北大這所綜合型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有更高的人文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能為國家文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更大的貢獻。

    任北大校長時,陳佳洱非常重視教學,強調(diào)基礎(chǔ)課一定要有高水平的教師來講才行。他當校長,跟大家一樣,講課,做實驗,帶研究生,都一樣。他從做副校長到1991年起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直到從校長任上退下來,一直都在講課。陳佳洱說:“校長講課,我覺得很有道理呀,校長要重視教學,在第一線,才能與大家有共同語言,還能同學生交流;我的學生搞研究,我不給他們講課行嗎?”

    陳佳洱2003年底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的任上退了下來,重返北大。他說像他這樣的人做科學家,最高興的事就是與學生們在一起,他們非常活躍,能從他們身上汲取許多營養(yǎng),他也時常與學生談論人生觀價值觀。陳佳洱說,一個人的物質(zhì)生活是很容易滿足的,最重要的是要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自己的存在能讓別人生活得更好,自己便活得更有價值。這是他一生的信念。

    不久前,德國政府在德國駐華使館舉行隆重儀式,授予陳佳洱教授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綬帶功勛十字勛章,以表彰他在重離子加速器與束流物理領(lǐng)域做出的國際公認的成就和在深化中德兩國教育和科技文化交流,尤其是在致力于中德科學中心的建立上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從少年時代直到年逾古稀的今天,陳佳洱始終堅守著這個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的信念。

    名人推薦
    • 祝士媛
      祝士媛,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MEP)中國委員會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前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
    • 程斌
      程斌,原東北抗聯(lián)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曾跟隨楊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國投敵,他從小跟隨楊靖宇,對...
    • 陳宗海
       陳宗海,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 年12 月生。1988 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系統(tǒng)科學與管理科學系, 1991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控制理論與控...
    • 陳小云
      陳小云本名陳云霞。出生于臺灣,是一位中國臺灣女歌手。1985年,錄了第一張專輯《舞女》。1992年以一首《愛情恰恰》獲得第四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女...
    • 陳金橋
      陳金橋,現(xiàn)任信息產(chǎn)業(yè)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經(jīng)濟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兼任信息產(chǎn)業(yè)部電信經(jīng)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信息產(chǎn)業(yè)部通信科學技術(shù)...
    • 德魯·古登
      德魯·古登(Drew Gooden),1981年9月24日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Oakland, California),美國職業(yè)籃球運動員,司職大前鋒/中鋒,現(xiàn)...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