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21年6月16日 出生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
1944年 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
1944-1946年 上海工人技術夜校教師。
1945-1946年 上海閘北水電公司實習員。
1946年3月-11月 青島中紡七廠技術員。
1946年11月-1986年12月 青島紡織機械廠技師、工程師、研究所所長、總設計師等。
生平介紹
王綱毅,1921年6月16日出生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1944年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45 年,在上海閘北水電公司實習,1946年3月任青島中紡七廠技術員,1946年11月任青島紡織機械廠(以下簡稱青紡機)技師、工程師、研究所所長、總設計師等職。青島解放前夕,王綱毅參加地下黨組織的護廠隊,負責廠內水源和電氣設備的安全。
青島解放后,王綱毅積極投入學習和工作。1952年遞交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書。黨組織委派他為干部政治學習宣講員,用三年時間講完《政治常識讀本》、《聯共(布)黨史》。通過備課、講課,王綱毅不斷深化對黨的認識,于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王綱毅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刻苦鉆研,在青紡機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紡織專用電動機制造基地。針對紡織廠的環(huán)境、紡織工藝和節(jié)能的要求,不斷改進設計,提高產品檔次,使產品在全國紡織、化纖廠大量應用,并出口到35個國家和地區(qū)。文化大革命中,王綱毅受到沖擊。在恢復職務后不久,紡織工業(yè)部召集青島、渭南等紡機廠統(tǒng)一設計紡織用電動機新系列。他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研究開發(fā)出了第三代FX系列紡織用高效率電動機。1988年,新系列電動機通過紡織工業(yè)部組織的生產鑒定,并獲紡織工業(y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王綱毅退休后,仍從事科技、教育工作,撰寫了《紡織用電動機》等六本科技書籍。那時晚間經常停電,他就點起蠟燭繼續(xù)工作。后雙目失明,他以頑強的毅力用自制的寫字工具繼續(xù)寫作,為實現祖國現代化奮斗不息。王綱毅1963年到北京出席全國性專業(yè)會議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和合影。1983年起,先后任全國旋轉電機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工學會中小型電機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1988年任山東紡織工學院兼職教授,1990年被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主要論著
1 王綱毅.《紡織用飛輪節(jié)電電機》.中國電工,1981
2 王綱毅.《紡織用電機的防纖維功能》.中國紡織,1982
3 王綱毅等.《小功率電機技術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8
4 王綱毅等.《紡織廠電氣控制技術》.紡織工業(yè)出版社,1987
5 王綱毅.《紡機用電機的鐵芯質量研究》.紡織機械,1989,等等。
主要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提出發(fā)展粘膠纖維以彌補棉花的不足。粘膠纖維設備中關鍵的專用件之一是電錠,它有三個技術難點:①轉速為7800轉/分,是一般異步電動機最高轉速的2.6倍,軸承容易磨損;②立式安裝,使用環(huán)境有酸液,容易浸入電錠內部;③電錠壽命短,德國的定額是每一百臺電錠允許一天損壞一臺。根據這些難點,王綱毅和技術人員研制了中國式JFD型電錠。改進的辦法是:①模擬化纖廠情況,用同重量的木質絲餅放入離心罐,套在錠桿上,做性能試驗,達到每分鐘7800轉的要求;②加強密封,用空心軸加強油循環(huán),以保護軸承;③設計電錠開關時,接觸點使用不易腐蝕的材料銀鎢觸頭,避免單相運轉,延長電錠壽命。改進后進行紡絲試驗,每百臺電錠一天中由損壞一臺降低為損壞0.3臺,壽命延長3倍以上,電錠試驗成功了。電錠的電源設備是變頻機組。1960年青紡機變頻機組試制組由王綱毅主持討論三個具體技術關鍵問題:①570千伏安133 赫茲發(fā)電機鐵芯能否用含硅量高的硅鋼片沖制;②6000伏高壓電機絕緣真空浸膠設備問題;③包括兩臺勵磁機,共四臺電動機組成一條線,有同心度要求。以上三個難關攻破后,當年按期將研制成功的電錠、變頻機組送保定化纖廠做紡絲生產鑒定,順利通過。紡織工業(yè)部頒發(fā)給青紡機粘膠纖維設備配套獎。1961年正式投產后,為新鄉(xiāng)、南京、丹東、杭州等化纖廠提供配套,填補了粘膠纖維關鍵生產設備的空白,為中國紡織用電動機開拓了新領域,為我國化纖工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1] 中國數字科技館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