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方盈(1947-2010),本名倪芳凝,貴州人。自幼來香港,其后回北京發(fā)展。1961年返港繼續(xù)學業(yè)。1962年參加南國實驗劇團二期培訓班,結業(yè)后簽約邵氏公司八年,首部作品是嚴俊、何夢華、陳一新聯(lián)合執(zhí)導的戲曲電影《七仙女》,片中與影后凌波合作,以漂亮及純真形象,得到影評大贊。1968年方盈下嫁富商黃錫祥,并育有一子一女,可惜好景不長,兩人于1978年離婚。1970年方盈約滿主動退出影壇。1976年應邀復出,任佳藝電視主持人并開始出演電視連續(xù)劇,于1978年再次息影。
80年代她復出工作,經營時裝公司和從事室內設計。1986年應導演楊帆之邀出任電影《海上花》的美術指導,自此重投電影圈,從事美術指導和服裝設計方面的工作,曾多次在臺灣及香港電影節(jié)被提名最佳美術指導。電影《川島芳子》更是她任美指的名作,而另一部電影《海上花》,更讓她獲提名第23屆金馬獎的“最佳服裝設計”獎。90年代起她開始經營時裝公司。2010年1月13日因胰臟癌去世,享年63歲。
方盈去世后,馬海倫對方盈的為人處事贊不絕口,她透露盡管方盈多年前離婚,但前夫黃錫祥對她仍然有情有義,在方盈被發(fā)現(xiàn)患上胰臟癌期間,黃錫祥更是一直體貼照顧,馬海倫說:“方盈健康一直不錯,直至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胰臟癌,她仍然樂觀面對,好積極去接受治療,前夫一家都從旁支持照顧!
1948年4月20日在香港出生。方盈童年生活漂泊,五歲時返內地與祖母生活,先后在廣州、上海、北京居住,十二歲返港。對音樂、文學有興趣的她(曾獲香港校際音樂節(jié)鋼琴比賽冠軍)因家境不好,想賺錢貼補,報考“邵氏”的“南國電影訓練班”,與李菁、鄭佩佩、潘迎紫等同為第二期學員。1963年與“邵氏”簽七年長約(另有三年生約,總計十年)。方盈因與“梁兄哥”凌波合作《七仙女》受到矚目,兩人陸續(xù)主演《雙鳳奇緣》、《西廂記》等古裝黃梅調電影。1964年,臺灣征信新聞報舉辦“第一屆中國十大影星選舉”活動,有超過一百萬人參與投票,年僅十六歲的方盈以三十七萬票入選,列第七名。后改拍時裝文藝片,與喬莊、王羽、岳華等搭檔主演《蘭姨》及瓊瑤原著的《寒煙翠》等片,并赴日本拍攝港日合作的《亞洲秘密警察》和以馬戲團為故事背景的動作片《飛天女郎》,戲路寬廣。方盈氣質清新自然,不喜做狀,很受邵氏重視,從處女作開始,她在正式參演的十余部影片中都是第一女主角,是六十年代邵氏力捧的玉女明星。
1968年中,方盈與長兩歲的“奇華餅家”少東黃錫祥結婚,很快懷孕生子,待七年合約期滿即淡出影壇,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唯于1978年離異。方盈于1976年應邀復出,任佳藝電視“電影圈”節(jié)目主持人并出演電視連續(xù)劇,1978年“佳藝”停業(yè),方盈再次息影。
方盈的藝術品味獨到,七十年代起接觸服裝設計和室內設計,八十年代在導演楊凡的鼓勵下投身電影幕后制作,以“美術指導”及“服裝設計”一職重回電影圈,作品包括:《海上花》、《鬼新娘》、《川島芳子》、《赤裸的羔羊》、《風塵三俠》、《搶錢夫妻》、《今 天不回家》等三十余部。曾多次入圍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象獎“最佳美術指導”及“最佳服裝設計”,1999年獲邀擔任金馬獎評審。方盈亦熱心于業(yè)界的福利及教育,于2007至2009年被推選為“香港電影美術學會”會長。
僅小學畢業(yè)的方盈曾是香港“號外”雜志的專欄作者,2009年香港三聯(lián)書局出版她的文集《自在住》,受到讀者好評。同年中得知罹患胰臟癌,2010年1月13日過世,享年六十二歲。方盈雖離婚超過30年,但與前夫關系友好,在她患病期間一直體貼照顧,臨終時,前夫與子女環(huán)繞身旁,黃錫祥并承諾照顧方盈年邁的父母,讓她沒有牽掛的離去。
主要作品
出演作品
七仙女 (1963) - 飾 七仙女妲己 (1964) - 學員實習演出 舞女
雙鳳奇緣 (1964) - 飾 安寧公主
故都春夢(又名:新啼笑姻緣) (1964) -學員實習演出
玉堂春 (1964) - 學員實習演出 歌舞妓
西廂記 (1965) - 飾 崔鶯鶯
歡樂青春 (1966) -客串
新陳三五娘 (1967) 飾 五娘
亞洲秘密警察 (1967)
蒙面大俠 (1967) - 飾 文陽公主
飛天女郎 (1967)
蘭姨 (1967) - 飾 江文蘭
寒煙翠 (1968) - 飾 陳詠薇
女兒國 (1968) - 飾 女兒國公主千面大盜 (1968) -飾 賣花女
獵人 (1969) - 飾 蘇秀蘭
日本導演楊樹希(原名中平康)擅拍港式占士邦片。
本片除性感及偵探元素外,焦點是狄娜的驚艷客串。金漢在片中與女下屬有染,后因多名情人被殺而成嫌疑犯,唯一一本獵人日記,卻成脫罪證物。導演:楊樹希;類別:劇情;年份:1969;演員:方盈、金漢、范麗、狄娜。
鐵羅漢 (1970)
裸情 (1970)
大丈夫能屈能伸 (1970)
美術指導
海上花 (1986)
玫瑰的故事(1986)
香港小姐寫真(1987)
神奇兩女俠 (1987)
不是冤家不聚頭(1987)
鬼新娘 (1987)
大丈夫日記 (1988)
我愛太空人 (1988)
三人世界 (1988)
雙肥臨門 (1988)
猛鬼佛跳墻 (1988)
八寶奇兵 (1989)
驚魂記 (1989)
省港旗兵第三集 (1989)
返老還童 (1989)
最佳男朋友 (1989)
急凍奇?zhèn)b (1989)笑星撞地球 (1990)
川島芳子 (1990)
安樂戰(zhàn)場(1990)
開心鬼5上錯身 (1991)
驚天12小時(1991)
赤裸羔羊 (1992)
聊齋三集之燈草和商 (1992)
五個寂寞的心 (1992)
搶錢夫妻 (1993)
黃蜂尾后針 (1993)
大富之家 (1994)
甜甜屋 (1995)
今 天不回家 (1996)
服裝設計
單身貴族 (1989)
風塵三俠 (1993)
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1994)
今 天不回家 (1996)
其他作品
《自在住》 作者:方盈 出版:三聯(lián)(香港)書局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人物生平
白靴(蔡瀾生果日報2010-01-25)看鄧達智寫方盈,當年已梳個BOB頭、著迷你裙、戴方格圖案飾物,是眾星中最MOD的時裝ICON。文中未提及的是那對長靴,當今女子通街都穿,但見到方盈的白靴,在一九六六年。邵氏要拍一部叫《飛天女郎》的片子,講馬戲班的故事,我當制片在日本找到了“木下馬戲團”為背景,他們正在東京的千葉表演。
男主角岳華事先抵達,我們一見如故,談音樂、文學等都能合拍。入住的是千葉市的一家小酒館,聊到半夜沒有東西下酒,把買來當早餐的黃色醬黃瓜用啤酒瓶蓋鋸開,就那么吃將起來。
“方盈什么時候來?”岳華問。
“本來應該今 天到的,不知怎么還沒有看到人!
“不要緊吧?沒有人去接她嗎?”
“香港的汪曉嵩會陪她來,方盈很獨立,聽同事沈彬說,前年參加京都影展,也是一個人去的。路上乘錯車,好辛苦找到酒店,看到了鄒文懷,才哭了起來,當年她不過十七歲!蔽艺f。
已經是深夜三點了,忽然,聽到外面碰碰撞撞的聲音,鄉(xiāng)下旅館的職員全睡了,岳華和我走下樓去看。
有人把大門的鐵閘踢了又踢,又大喊開門呀,開門呀,打開一看,不是方盈是誰?原來汪曉嵩有部新戲開鏡不能和方盈一齊來,只剩下她一個。當年的機場在羽田,而千葉是個不毛之地,路程遙遠,方盈自己找車子,有了上次的經驗,一點也不怕。
走進房間,衣服也不脫,倒在床上話睡即睡。翌日一早開工,還是昨晚那件。我們走出門,看到鐵閘凹了進去,是給方盈踢壞的。
數十年后方盈當電影的美術指導,我們重逢,談到此事,大笑一番。當今想起,她那雙白靴,表皮一點也沒有受損,質地應該很好,是名牌貨吧?
亦舒筆下的方盈:(光芒)
⒈置身英屬大觀園,所認識的出色女子中,若單單只準挑三名,按名次排,在我心目中,應是西西、方盈、張敏儀。西西可敬,敏儀叫人欣賞,可是方盈還囊括了可愛。在這個彈丸之地,五十火的電燈泡也能發(fā)出sparks,女友中誰沒有做過雜志封面,連我都早在七二年便上過明周,有圖為證。但可愛是:可愛是懂得微笑地退后一步,欣賞后來之浪的鋒頭。
⒉一向認為自己是個先天不足,是以后天非得額外加杷勁的人,常笑說,過去十馀年來,我不是進步,簡直是在進化。這條路不好走,但走得比我好的,有方盈。沒有甚么理由,她貪心,喜歡多做一點,多學一點,比昨前一天好一點,于是她自一個白皮膚大眼睛的小姑娘(港九約有三十萬個)成長為獨立成熟的女人。
⒊十七年了!未曾在方盈的嘴里聽到過是非、閑話、怨言、牢騷。她對事物的意見正直、清晰、幽默、風趣、獨到。伊出手豪爽、大方,但適可而止。伊的品味高尚雅致,領導潮流。方盈是最理想的朋友,永不落后,永無隔膜。
⒋每個人的小世界里都有他的巔峰與下坡。活在下坡的人自然是懷念以前的。喝多兩口啤酒,眼前便涌起十年前的方盈,仿紼一就是昨 日!粉紅色的小裙子,長發(fā)挽在同色絲巾后面,皮膚透明的吹彈得破,大眼珠黑黑沉沉,嘲弄地笑笑,揚揚頭瀟酒地走開……
《自在住》的序 (呂大樂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或者很多讀者都沒有留意,方盈小姐可能是本地眾多專欄作家之中,最早書寫家居生活這個題目的一位。
……更重要的是,方盈小姐在字里行間之中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生活態(tài)度,正好反映出那時候(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香港社會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個對生活的方式及其內容與細節(jié)有所要求的時期。從此細節(jié)不再是無關痛癢,反而成為了區(qū)分不同生活形態(tài)的最重要指標。也由那時期開始,好的生活不再一定以量來衡量。香港人開始認為要懂得生活。
方盈小姐從我們身邊的生活細節(jié)出發(fā),記錄了那個處于文化轉型的香港社會。我是說認真的:她那些寫家居生活的文章,都是很有社會學味道的城市生活觀察、香港社會文化分析。
山寨車衣廠(豆瓣社區(qū)2010-02-10來自: keke)
……《自在住》寫拍戲生涯的文字卻少之又少,貫徹了方盈背道而馳的作風,僅有的幾段于是特別可貴。不曾親臨夢工場的觀眾,只當備受崇拜的明星個個養(yǎng)尊處優(yōu),怎會懷疑他們打的其實是份工廠工,日捱夜捱薪酬少過雞碎?“六十年代的邵氏影城攝影廠是密封式的,沒有冷氣和暖氣設備,整間廠除了出入門和防火門,只有高處近屋頂有兩把巨型抽氣扇,由于開動時聲音太響,每當拍攝時便要關掉!碧煅,這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山寨車衣廠有什么分別?初出道的小姑娘還名副其實是童工哩!于地獄似的環(huán)境中做牛做馬,難為崔鶯鶯們水深火熱,尚要裝出三步不出閨門的嬌滴滴模樣,在靜婷姐姐事先錄好的聲帶中含情脈脈低回淺唱……
方盈胰臟癌病逝 邵氏舊友憶“七仙女”頑皮史 (明報周刊第2149期)
……方盈讀書不多……而她對美學及音樂亦深有研究,她在邵氏宿舍時也經常彈琴自娛,由于造詣甚高,鄰居們都十分欣賞,她去拍戲了,不彈琴時,大家聽不到琴聲,還若有所失。后來她又靠看畫報、雜志,竟然無師自通的當了室內設計,主要是朋友很欣賞她的家居布置,競相來找她,她甚至開了一間室內設計公司,從不賣廣告,卻生意不俗。而她多年來在《號外》寫的文章,更出版了一本書《自在住》。被讀者大贊文筆清新脫俗,才華橫溢。息影十八年后,方盈更第一次由幕前跑到幕后,為楊凡執(zhí)導的《玫瑰的故事》擔任美術指導,自此為無數電影擔任美指……方盈的個性一向開朗,很喜歡整蠱別人,她和秦萍、林嘉三個長了長頭發(fā)的女孩,竟然半夜三更到邵氏門外的油站,就把頭發(fā)披在前面,然后在馬路狂奔,把一些駕車經過的司機嚇個半死,以為撞鬼。而三個反斗星卻笑到碌地。馬海倫接到方盈前夫的電話,告知她方盈走了,她忍不住哭起來……當年方盈和凌波拍戲,波姐一向沒有架子,對新人也很照顧,她拍拖時也把方盈及秦萍帶在身邊,兩個小鬼頭就在旁邊吃雪糕,也不怕做其電燈膽……波姐眼中的方盈是個非常純品、實在的女孩子。波姐很難過的說:“她第一日和我拍戲時的樣子,仍然浮現(xiàn)在眼前呢”,距今卅七年了,波姐邊說話一邊哼了兩句說:“你有完沒有有完,你怎么這么煩”,然后說:“這就是方盈在拍戲時教我哼的”……
念方盈(陳靜雯 2010 年 2 月鄧小宇的站借問)
方盈是我認識的人中最瀟灑的。我多渴望活到這個年紀時可以像她那般。編書時遇有一兩篇文章提及她拍電影的事,問她拿些相關照片或物件當插圖,怎料她已把全部相關物品捐到電影資料館,設計作品、寫下靈感的本子統(tǒng)統(tǒng)丟掉……后來小宇把她的一篇文章傳來,才知道她患的是癌癥,病情不輕,但文章風格仍是一派樂觀、幽默,不讓身邊的人擔憂……舊同事說方盈離去沒有太多傳媒報道,也配合她一貫低調作風,我想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名字登上娛樂版頭條,生平濃縮作列表,再付上兩段八卦情史。喜歡她的人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懷念她,在白雪皚皚時想到她。
劉天蘭 王 丹 梁以平 (明報周刊第2149期專欄)
……小時候知道她演《七仙女》,八十年代初因《號外》雜志的機緣認識了方盈……更欣賞的是方盈的秀外慧中溫柔恬淡,永遠令人如沐春風,直至惡病纏身的最后時光,電話中傳來的聲音仍那么積極那么通達,常人難有這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