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翰 - 簡介
高文翰,男,晉劇生角。乳名來成,藝名說書紅。山西省榆次人。
高文翰 - 生辰
出生于1881年,光緒七年(辛巳);逝世于1947年,農(nóng)歷丁亥年。享年66歲。
高文翰 - 生平
自幼喪父,隨母改嫁至他鄉(xiāng),因不堪繼父虐待,11歲遠走太原,入太平科班學(xué)戲。攻武生兼須生,苦學(xué)一年登臺演出。14歲嶄露頭角,譽滿太原。
1894年被土匪劫至口外,強迫入張家口戲班。兩年后倒嗆,被趕出戲班回家,一面務(wù)農(nóng),一面練工。嗓子恢復(fù)后,1899年起,先后搭班錦梨園、堃梨園、榮梨園、自成園等班社演出,分別與丁果仙、獅子黑、蓋天紅、老三兒生等同班,在山西各地輾轉(zhuǎn)演出。
1933年搭班張家口戲班,演出于北平、太原、張家口、大同、宣化、包頭、歸綏一帶演出,后病歿于張家口。
高文翰 - 藝術(shù)特點
他對于表演藝術(shù),勤學(xué)苦練,藝不茍且。唱腔氣域?qū)拸V,節(jié)奏強烈。道白清晰流暢,有棱有角。講究“噴口”、“氣口”,聽得清,送得遠,唱中有白,白中帶唱,因之有“說書紅”藝名。表演上,男、女、丑、俊各門架子功夫無一不精。除工文武須生外,于老生、紅生、窮生以及長靠短打的武生各有專長。
文翰戲路極寬,須生、紅凈、窮生、袍帶、蟒靠戲均能應(yīng)工;甩發(fā)、幡子、馬鞭、把子、椅子諸功樣樣嫻熟。所演孔明戲《空城計》《五丈原》《收姜維》等婦孺皆知,《五雷陣》《表功》《觀陣》等身段戲尤見功力。一生演戲百余出,《賣華山》《三疑記》《黃鶴樓》《女中孝》等均有許多特技。如《高平關(guān)》磋步帶椅子,《五雷陣》的耍紙幡,《表功》的雙鞭落地,《清風(fēng)亭》的滑跌倒地,《詳狀》的轉(zhuǎn)茶盤等都使同行折服、仿效。
高文翰 - 主要作品
一生創(chuàng)作、演出、整理劇目百個以上,主要的劇目和扮演的角色有《空城計》、《五丈原》、《天水關(guān)》中的諸葛亮,《高平關(guān)》中的趙匡胤、《五雷陣》中的孫臏、《三疑計》中的唐寅、《清風(fēng)亭》中的張元秀、《黃鶴樓》中的劉備,《觀陣》中的秦瓊,《吊煤山》中崇禎,《坐樓殺惜》中的宋江、《上天臺》中的劉秀等。
高文翰 - 藝術(shù)成就
對藝術(shù)精益求精,由目不識丁到通讀《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等書,并編寫改編了一大批劇目,使一些歷史人物在晉劇舞臺上更為生動鮮明。于北平演出時,曾與馬連良切磋技藝,互換劇目,并使晉劇在北平提高了聲譽。四十歲后授藝收徒,一時有牛桂英、程玉英等“高門九英”活躍于晉劇舞臺。丁果仙、喬玉仙等亦為過門弟子。著名鼓師申天福、琴師劉玉柱曾受其提攜培植。一生為晉劇藝術(shù)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高文翰 - 藝術(shù)交流
文翰一生治藝嚴謹,名聲遍及太原,、晉中、包頭、張家口等地。并偕丁果仙、喬國瑞、“蓋天紅”等多次涉足京、津轟動京師,與馬連良、袁世海、翁偶虹等京劇名家結(jié)成藝術(shù)知音,互換劇目,切磋藝術(shù),為京劇和晉劇的藝術(shù)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文翰 - 晚年活動
晚年,此公落足陽泉,與“蔭營紅”王紅計等人組成“興和班”又稱“共和班”,獻藝于“東四處”。1947年在石家莊演出,因戰(zhàn)事被困,公因病而辭世。翌年“共和班”返回與許志林等人組辦的“新華劇團”合并成立“人民戲院”乃為陽泉市晉劇院前身。
高文翰 - 影響
一生共創(chuàng)作、整理、演出劇目百余種,并結(jié)合演出,改進劇情,塑造行當(dāng)不同、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如《空城計》中的諸葛亮,《觀陣》中的秦瓊,《高平關(guān)》中的趙匡胤,《殺院》中的宋江,《斬黃袍》中的高懷德,《法門寺》中的趙廉等等,長期膾炙人口,譽傳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