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英 - 基本介紹
1956年5月,武俊英出生在新絳縣三泉村。她從小就愛唱愛跳,上學(xué)后便成了學(xué)校文藝宣傳隊隊員。12歲那年,她從幾百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考上了新絳縣蒲劇團,師從一代名伶“筱蘭香”(田郁文),學(xué)習(xí)傳統(tǒng)蒲劇的唱法和表演形式。那時,武俊英暗下決心,一定要唱出個樣子來,于是她便在蒲劇團里和許多演員一樣,開始了苦練唱功和基本功。早上,登上山頭或到田野練唱功,晚上邊唱邊聽找差距。由于刻苦學(xué)藝,她練就了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在演出時成功扮演了《紅燈記》中的小鐵梅,《杜鵑山》中的柯湘等,為她以后的從藝之路奠定了基礎(chǔ)。武俊英師從著名蒲劇大師田郁文,完整繼承了其代表劇目《藏舟》、《送女》的精彩表演和唱腔藝術(shù),并有所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俊英腔”被廣大觀眾和戲迷喜愛,風(fēng)靡劇壇,廣為傳唱,成為蒲劇唱腔藝術(shù)中一個重要流派,此外,她還積極開展帶徒傳藝活動,同時現(xiàn)已培養(yǎng)出的徒弟中突出的有賈菊蘭、王苗苗、段虹、李紅麗,被譽為武派“四大名旦”。
她在唱腔上感情真摯,音色圓潤,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吐字清晰,韻味濃厚,既有蒲劇旦角唱腔的傳統(tǒng)韻味,又有時代氣息詠唱特色的獨特風(fēng)格,不僅受到蒲劇新老觀眾的認可,同時也得到北京等地戲劇專家和觀眾的喜愛!翱∮⑶弧毙铝髋傻男纬珊屯晟茷槠褎∽叱瞿镒雨P(guān),走向全國,甚至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武俊英 - 藝術(shù)特色
隨著時代的進步,歷史的發(fā)展,文藝的改革,環(huán)境的熏陶,文化氛圍的影響,新一代觀眾不論從精神追求上,還是文化素養(yǎng)上都大大進了一步。他們的審美觀念、欣賞習(xí)慣和品位也發(fā)生了變化。武俊英意識到,光繼承前人的唱腔不是出路,要敢于突破,勇于出新,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她在傳統(tǒng)唱腔的基礎(chǔ)上縱向繼承了蒲劇旦角名家王秀蘭、楊翠花、裴青蓮、朱秀英等的唱腔優(yōu)點和技巧,橫向借鑒了歌曲、秦腔、越劇、黃梅以等兄弟唱腔的發(fā)音運腔,豐富了唱腔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力。并大膽采用了斷音、顫音、鼻音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裝飾音和弱音、輕音、氣聲、干板清唱、無字吟唱等唱法,不論是過去的老戲迷還是愛聽流行歌曲年輕人,都被“俊英腔”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所折服,各個推崇備至,贊不絕口。名家們稱她“蒲劇聲腔開先河”、“獨占蒲苑第一腔”。一些戲劇專家認為,武俊英的演唱既具有蒲劇唱腔的傳統(tǒng)特色,又有現(xiàn)代歌唱藝術(shù)的韻味。她運腔嫻熟,情先于聲而又情溢于聲。使蒲劇最常用的基本板式,經(jīng)她的啟齒演唱,就與眾不同。不論細若游絲或壯如水嘯,都有情在其中。也有人說,她行腔運字之中蘊含著體貼人情,委屈不盡;描寫物態(tài),仿佛如生的美學(xué)意境。在傳統(tǒng)的“慢二性”板式中她巧揉善借,古調(diào)新唱,使聲腔形象豐富而有深化感。她感情真摯,音色圓潤,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咬字清楚,韻味濃厚,自成一派,“她行腔運字抑揚頓挫,婉轉(zhuǎn)回旋,聲腔色彩富有濃淡相兼的情韻美。使傳統(tǒng)的蒲劇唱腔進入一個具有現(xiàn)代審美意識的嶄新境界!边有人把武俊英的唱腔比作行云流水,“悲若空谷幽咽,戀似鶯語花底,憤則如銀瓶乍裂。”“如珠玉盤,朗朗入耳;又似秋夜細雨,悲涼動情!薄翱∮⑶弧钡奶攸c是字清、情準、韻濃、腔順。她說:“字不清,聽不明;情不準,看不懂;韻不濃,淡如水;腔不順,聲不美!边@是她自己對“俊英腔”的總結(jié),也是她不斷完善,始終追求的目標。
武俊英的唱腔“感情真摯,音色圓潤,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咬字清楚,韻味濃厚”,既具有蒲劇唱腔的傳統(tǒng)風(fēng)韻,又有新的歌唱藝術(shù)的唱腔特點,在蒲劇唱腔藝術(shù)的發(fā)展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可以說武俊英是蒲劇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武俊英 - 藝術(shù)人生
童年的夢想1956年榴花五月,一個明媚的日子,在山青水秀、風(fēng)光綺麗的江南福建泉州的一座醫(yī)院里,小俊英呱呱墮地。五個月后,母親帶著她回到了家鄉(xiāng)——新絳縣三泉村。
從此,俊英便在歷史文化名城古絳州的文化熏陶下成長,在母親的哺育、呵護下長大。母親性格開朗,愛歌善舞,曾為新中國的誕生打過腰鼓,扭過秧歌;曾為土改的勝利唱過眉戶,扮過角色。外公也是個蒲劇迷,常常背著俊英步行十里、二十里去看戲。在這充滿戲劇氛圍的家庭影響下,使俊英從小就中了唱戲的魔,著了唱戲的迷。她經(jīng)常同小伙伴把紅紙?zhí)驖裢考t臉蛋,用鍋底黑描眉,仿照著戲臺上的小旦咿咿呀呀地又唱又舞。學(xué)校老師看她是棵唱戲的苗,吸收她加入了文藝宣傳隊,并讓她在《紅燈記》里扮演李鐵梅。這可把小俊英喜壞了,樂瘋了。她纏著媽媽讓照著年畫上劉長瑜的扮相化妝打扮。演完戲,還舍不得洗掉,竟帶著滿臉的油彩入睡,去做甜甜的戲劇夢。
13歲那年,在幾百個競爭對手中,俊英考上了新絳縣蒲劇團。欣喜的她,為了能順利報到,起了大早,給曾反對她從藝的外公在枕頭前留了一紙條:“外公,我愛你,但我更愛唱戲,我去了!彼舆^娘給的一個包袱,一溜小跑出了院子。
拜師筱蘭香家里光景緊巴,娘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賣蔥、賣白菜,掙點零碎錢來供她學(xué)藝。武俊英念念不忘,絕不能辜負娘的希望呀!
1969年,正是批判“封資修”的時候,團里的老藝人田郁文,藝名“筱蘭香”,在蒲劇界很有名望,可眼下被打成“牛鬼蛇神”靠邊站了,人們都說她進了“牛棚”。武俊英剛到劇團,一心想著唱戲,卻不管這些,如同吃了豹子膽似的跑到田老師住的“牛棚”里求藝。田老師反而驚怕了,“女娃,我是‘牛鬼蛇神’,靠不得!過去那戲活兒是‘封資修’學(xué)不得的!”而武俊英不聽,偏要靠!偏要學(xué)!一天,趁周圍沒有人的時候,撲通一聲跪在了田老師面前,淌著眼淚懇求:田伯伯,“收我做個徒弟吧?”田老師趕忙扶起她,直盯盯地望著她這位熱衷于藝術(shù)的姑娘,終于答應(yīng)教她唱戲。從田老師那兒,她學(xué)到了傳統(tǒng)蒲劇的幾種唱法和多種表演程式。這是她藝術(shù)的啟蒙。
走出新天地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某劇團的一位演員,學(xué)王秀蘭演戲?qū)W得十分逼真,不管王秀蘭怎樣唱怎樣個演,她都能學(xué)得繪聲繪色,宛如其人。人送她個外號“氣死王秀蘭”。然而,多年過去了,王秀蘭照樣輝煌,而她呢?慢慢地被人們遺忘了。
武俊英聽后很受震動,她覺得學(xué)藝不能老跟在別人屁股后面步人后塵,必須要有自己的風(fēng)格。為此,她也琢磨起自己的路子來。她想了,唱戲的首先應(yīng)有個好嗓子,要有個美好的歌喉。
雖然爹娘給了俊英一副好嗓子,是得天獨厚的好條件,但俊英不滿足,練嗓子幾乎到了著魔的地步。她喜歡登山,在高山上練。無論是在團里還是下鄉(xiāng)演出,大清早就跑到山頭上盡情地吼叫,吼呀叫呀,讓音域向遠方擴展,久久地回蕩。她喜歡水,臨水練音色。要么站在潺潺的溪水邊練唱,讓聲腔變得活脫歡暢;要么站在滔滔的黃河邊練唱,使得聲腔激越奔放;要么又在平靜的湖水邊練,讓聲腔變得優(yōu)雅舒緩或者是凄涼哀傷。她還喜歡靜夜,在靜夜里練音質(zhì),萬簌俱寂的夜晚,俊英索性關(guān)了電燈,獨個兒站在房間開始練唱,一次一次,渴了或是嗓子沙啞了,摸起茶杯喝上幾口溫開水,無須開燈,再繼續(xù)練唱。這便是她的耳靜、心靜、腦靜與夜靜四靜合一的練法,她與整個天地構(gòu)成了一個感覺的世界。
俊英還根據(jù)自己的音質(zhì)和音色條件,在練唱中大膽地采用了附加音,即斷音、顫音、滑音、鼻音以及具有各種情感色彩的裝飾音,這是她的獨創(chuàng)。在戲曲的實踐中,俊英越來越感覺到,一個地方劇種有相對的封閉性,若不改進、兼收并蓄,老在自己陳舊的模式里兜圈,是不會有美好前景的?∮⒄J為,自己是唱蒲劇的,固然是以蒲為本,蒲腔蒲調(diào)不能丟,但也要吸收一些“外腔外調(diào)”。因此,俊英決計以蒲劇本韻為基礎(chǔ),兼學(xué)京劇唱腔的寬厚嘹亮,豫劇唱腔的婉轉(zhuǎn)悠揚,越劇唱腔的柔曼低回,評劇唱腔的吐字真切,晉劇唱腔的虛聲幽長。
俊英仍不滿足,她又進行著大膽的藝術(shù)嘗試,即是從流行歌曲中汲取營養(yǎng)。她認為,蒲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爭取年輕觀眾。老年人愛看蒲劇,而青年人喜歡跳舞、看錄像、玩電子游戲之類,若不爭取青年人,蒲劇也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黯然失色。如何爭取呢?她發(fā)現(xiàn),年輕人有一特點愛聽流行歌曲,若將流行歌中的藝術(shù)精華提取一點,如同打維生素針似的,輸送到蒲劇腔里豈不更好嗎?只是,流行歌曲歸流行歌曲,蒲劇歸蒲;一個是自由浪漫、隨其自然的歌,一個是有板有眼、蒲味濃濃的戲,二者相差甚遠,哪能合二為一?可是,俊英不服氣,覺得同樣都是“1、2、3、4、5、6、7”幾個音符,這里能用,那里也能用,只要能將它用好!她采用了一個辦法,潛移默化。于是,就唱起流行歌曲來。每天每日地唱,唱得多了,不由地那種美味兒便往蒲腔里滲?∮⒊晒α!她唱得輕松愉快、悠然自得,妙趣橫生,耐人尋味,就連不愛看戲的年輕人也都被吸著過來。下鄉(xiāng)演出時,有的后生還將她的唱腔比喻成名產(chǎn)名吃中的“油酥餅”!
多少年來,俊英深鉆細研,苦學(xué)苦練,終于闖出一條路來,她那獨特的唱腔被人叫做“俊英腔”,說是她開創(chuàng)了蒲劇唱腔的一種新唱法。專家們曾對俊英唱腔做了專門的研究,說她“行腔運字抑揚頓挫、婉轉(zhuǎn)回旋,聲腔色彩富有濃淡相兼的情韻美,使傳統(tǒng)的蒲劇唱腔進入一個現(xiàn)代審美意識的嶄新境界”。 她的唱腔優(yōu)美委婉,聲情并茂,風(fēng)格獨特。代表劇目有《蘇三起解》、《西廂記》、《送女》、《西廂記》、《玉嬋淚》等。
武俊英 - 個人軼事
武俊英深受群眾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她戲唱得好。她出名后,演出活動十分頻繁,但卻從來不端名家架子。她常說:“人民需要藝術(shù),藝術(shù)離不開人民”。所以,她以強烈的責(zé)任感和事業(yè)心,常年下鄉(xiāng)隨團演出,每年她都要演出200多場。熱情的戲迷有時要求她加演節(jié)目,她也從不回絕。有時戲演完了,戲迷們不愿走,她就清唱。她認為,戲迷們辛辛苦苦跑來看戲,她苦點累點不算什么,一定要讓觀眾們高興而來,滿意離去。另外,她每每到鄉(xiāng)村演出,都要打聽當?shù)赜袥]有廠礦、革命軍人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組織演員前往進行義務(wù)演出。許多年來,她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所以,她在老百姓中的聲望也越來越高。有一位病臥在床的老太太曾說:“這一輩子恐怕難看上武俊英唱戲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兩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專門為她一個人唱了一場戲,感動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2001年5月1日,武俊英到正在修建中的運三高速工地演出,工人激動地將她圍住,要求與她合影,武俊英不嫌人多和麻煩,一一答應(yīng)他們的要求。
每到一處,武俊英演唱完畢,不但要和老百姓同娛同樂,還會請戲迷們對她的唱腔提出意見,她也不斷改進自己的唱腔藝術(shù),使“俊英腔”在舞臺上演出時情先于聲又情溢于聲,更具藝術(shù)魅力。
武俊英身為運城市蒲劇團團長,在平時她不只是追求自己的藝術(shù)無止境,同時她也把培育新人,發(fā)展蒲劇事業(yè)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她以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言傳身教,下大力氣培養(yǎng)蒲劇新人。劇團實行了以中帶青,以戲育人的培養(yǎng)方法,鼓勵中老年藝人為青年說戲、教戲、傳戲,結(jié)合戲曲本身加深年輕人對戲劇人物的理解,引導(dǎo)他們揣摸戲劇人物的心理、語言、唱腔、做到學(xué)中演,演中學(xué)。同時,她還鼓勵年輕人敢于競爭,敢于冒尖。
武俊英說:“古人有一句話,寧舍十畝田,不舍一場戲!币饧囱輪T們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登臺演出。而武俊英經(jīng)常把上臺演出的機會讓給年輕人,在她的影響下,許多演員也都紛紛效仿。在這種體制下,該團的演出經(jīng)常獲獎。演員王藝華、吉有芳先后分別獲得中國戲曲梅花獎。一大批年輕演員已嶄露頭角,如賈菊蘭、王苗苗、程小榮、楊燕燕、李小芳等青年演員已深受廣大戲迷的喜愛。運城市蒲劇團擁有3個梅花獎演員,10個杏花獎演員,12個龍門獎演員。所以,在戲迷們的眼里,武俊英是一個好演員,而在蒲劇團青年演員的心中,她還是一個好老師,好領(lǐng)導(dǎo)。
大型現(xiàn)代劇《滴血的母愛》反映了一位個體女老板平時生意忙,無暇照顧正上學(xué)的孩子,只是在經(jīng)濟上給予百分之百的滿足。結(jié)果其孩子因上網(wǎng)、早戀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該劇情節(jié)緊湊,催人淚下,對現(xiàn)在的中學(xué)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武俊英在劇中飾演個體女老板。她說,劇團這么多年的宗旨就是出好戲,推人才。
武俊英 - 所獲獎項
武俊英從藝三十多年,在蒲劇事業(yè)中探索,創(chuàng)新,奉獻,贏得無數(shù)觀眾的厚愛。她在國家、省、地獲獎甚多,如“最佳演員獎”、“主演金牌獎”、“杏花獎”、“梅花獎”等;除在省、地榮獲“拔尖人才”、“優(yōu)秀專家”、“三八紅旗手”、“特級勞!钡葮s稱外,1997年還當選為全國黨代表出席了黨的十六大,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一花迎得萬花開,在俊英的影響下,市蒲劇團內(nèi)“百花齊放,梅杏爭艷”,被首都戲劇專家譽為“牡丹群”。山西省振興戲曲青年團調(diào)演主演金牌獎;山西省蒲劇青年演員杏花獎廣播大賽第一名;第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首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演出獎,F(xiàn)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1988年山西省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委員會為她榮立特等功,并被省政府推為“山西十大新聞人物”;
1989、1995年和1998年,連續(xù)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范,
1990年、1992年和1995年連續(xù)獲山西省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稱號,并授予山西省跨世紀戲劇新星;
1991年評為山西省優(yōu)秀專家,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8年獲山西省巾幗建功標兵,
200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003年又被評選為“中華英才”,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了頒獎儀式,捧回了金光閃閃的獎杯。
2004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被推選為中國戲曲表演學(xué)會理事、山西省劇協(xié)副主席、山西省第十屆人大代表、中共十五 大黨代表。
2006年7月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2007年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6月授予中國管理科學(xué)研究院、中國未來研究會評為“2006-2007年度和諧中國推動力人物”榮譽稱號;
2007年度榮獲了中國唱片總公司第六屆金唱片獎第一名。
武俊英 - 戲里戲外
武俊英,河?xùn)|舞臺上的第一枝紅梅。隨著花放香飄,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外地人稱山西有個武俊英,戲曲界說她是八十年代的王秀蘭,戲迷們說得更動情動聽:“只要看蘇三,苦累也心甘;寧走幾十里,不能誤《送女》!比欢,俊英卻沒有一點名演員的架子,總是那么樸素,那么平常,猶如淡雅平凡的臘梅。她整天腦子里想的是藝術(shù),心里邊裝的是觀眾。她始終遵循黨的“二為”方針,常年堅持隨團上山下鄉(xiāng)為廣大人民群眾演出,以實際行動實踐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劇團每年下鄉(xiāng)演出三百余場,她本人就要參加近二百余場演出。在演出時,她以身作則,服從劇務(wù)分配,讓演哪旦戲就演哪旦戲。有時一天演兩場,有時一場上兩角,她二話不說連演連上。有時戲完了,觀眾過罷癮還不走,要求加段清唱,她毫不推辭,出場清唱,盡量滿足觀眾要求。她說:“觀眾辛辛苦苦跑路花錢來看戲,我苦點累點沒啥,一定要讓觀眾高興而來,滿意而去。”由于她與廣大人民群眾有深厚的感情,每到一個演出點,特別是山區(qū)老區(qū),她都要利用休息時間組織伙伴們到當?shù)氐木蠢显骸④娏覍賾、專業(yè)戶、廠礦車間,為看不上戲的群眾表演清唱,把黨的溫暖送到坑口炕頭。有次在臨汾革命老區(qū)陶寺演出正逢重陽敬老節(jié),她同演職員們步行三里路到鎮(zhèn)敬老院為老紅軍、老革命表演清唱,正巧縣上也來慰問,見狀十分感動,拉著俊英的手說:你替我們做了工作,我代表全縣人民感謝你們!有年冬天在河南靈寶山區(qū)演出,俊英聽人說山上有對夫妻是殘疾人,想看戲來不了。戲完后,她叫上拉板胡的丈夫,冒著風(fēng)雪爬上門,專門為這對夫妻演唱,直感動得這對夫妻熱淚盈眶地說:“我只說這輩子看不上武俊英的戲了,誰知你把戲送到我家炕頭,這都是托黨的福。∥揖褪撬懒,也沒遺憾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武俊英在舞臺上是個好演員,在家中也是一個譽滿鄉(xiāng)鄰的好媳婦。她把年過八旬的公婆接到她家,精心侍奉,極盡孝心。她不僅為婆婆洗衣做飯,梳頭洗腳,還為重病的公公接屎端尿,鄰里們都夸她待老人勝過親閨女,市里特評她為敬老孝星。但她為了演出,有時也難顧家,不得不犧牲一些親情。她弟弟、妹妹結(jié)婚時,都因有演出任務(wù),當天晚上戲演完后才趕回家,第二天客人未走,她又要匆匆趕回劇團參加晚上的演出。特別是她的獨生女衛(wèi)紅,一生下來就交給公婆代養(yǎng),一年忙于演出也難得見上幾面,致使孩子見了她不知叫媽媽叫阿姨。她雖然心里難受,眼中流淚,但卻能為觀眾演出而欣慰。
武俊英 - 相關(guān)詞條
董圓圓 |
李勝素 |
張火丁 |
劉蘭芳 |
嚴鳳英 |
李愛琴 |
武俊英 - 參考資料
[1] 網(wǎng)易 http://blog.163.com/yingyujiaoxue2006@126/blog/static/16028672200841142315801/?mode=edit
[2] 梨園春 http://www.liyuanchun.net/Admin_userinfo_model_self.aspx?id=843&plid=843&typeid=2&typ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