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冠群 - 電影演員侯冠群
簡介
侯冠群,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河北人,1943年11月生。1960年考入北京電影制片廠電影制片廠電影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分配至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工作。主演過電影《大河奔流》、《最后八個人》、《落榜以后》、《蓮蓮》、《張鐵匠的羅曼史》、《十三號地區(qū)》、《愛與恨》、《金錢贖回來的女人》及電視劇《愛新覺羅·浩》、《默默風流人》、《魯冠球》、《緝煙行動》等。并為40多部中外影片擔任配音,F(xiàn)為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
影片
問天何時明 WHEN DOES THE DAY BREAK?(1988)
愛與恨 LOVE AND HATE(1985)
十三號地區(qū) ZONE No.13(1984)
張鐵匠的羅曼史 ROMANCE OF BLACKSMITH ZHANG(1982)
海囚(上下集) CAPTIVES(1981)
幽靈 SPECTRE(1980)
最后八個人 THE LAST EIGHT(1980)
淚痕 TEAR-STAIN(1979)
大河奔流(上下集) THE GREAT RIVER FLOWS ON(1978)
長河奔騰 (1977)
決裂 (1975)
南征北戰(zhàn) (1974)
紅色郵路 (1966)
紅石鐘聲 (1966)
小兵張嘎 (1963)
電視劇
1977年《施公奇案》之《父子情深》 飾 西門英
《考場怪譚》飾 石玉昆
侯冠群 - 相聲演員侯冠群
簡介
侯冠群(1965年3月28日-),原名侯炳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第九、第十屆新黨籍中正萬華選區(qū)臺北市議員、吳兆南相聲劇藝社社長。曾經(jīng)是藝人、相聲演員、節(jié)目主持人。
家庭背景
1965年侯冠群出生在臺北市,幼年父母離異,由祖父母帶大,其間亦曾隨母在香港短暫定居。侯冠群祖籍遼寧省鐵嶺縣,家族顯赫。曾外祖父黃炎培,為民國初年著名教育家,而其祖父侯公純曾擔任張學良的軍警執(zhí)法處處長,祖母韓英芳亦曾擔任蔣宋美齡的秘書,父親金滔(本名侯柱國)為臺灣在1970、1980年代家喻戶曉的性格演員,母親李嘉茜為臺灣知名的烹飪美食家,舅父黃孟復為中國大陸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及全國工商聯(lián)主席,為中國大陸共產(chǎn)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之一,妹妹侯炳瑩亦曾為臺灣知名演員。其第二任妻子李彥秀是中國國民黨籍現(xiàn)任臺北市議員,他們育有一女名為侯貽寶。
演藝時期
1983年,侯冠群自華岡藝術學校國劇科畢業(yè)后主演中國電視公司八點檔連續(xù)劇《少年十五二十時》一炮而紅,后來于1988年轉赴大陸求學并且經(jīng)商。而后在1995年重回臺灣演藝圈,專職節(jié)目主持人。2000年,侯冠群主持八大綜合臺政治戲仿節(jié)目《主席有約》(首播期間:2000年1月3日至2002年3月29日),因扮演“李祖惜”(諧音“李主席”)模仿時任總統(tǒng)李登輝而聲名大噪,并開啟了臺灣藝人模仿政治人物之風潮。1999年正式拜相聲大師吳兆南為師,成為了侯寶林徒孫、中國相聲第八代弟子。
從政時期
2002年,侯冠群棄影從政,代表新黨參選臺北市議員(中正萬華選區(qū)﹞,競選口號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當一個清清白白的好議員!”該年年底順利當選,并于2006年連任。
2008年,侯冠群與同為臺北市議員的李彥秀結婚(中國國民黨籍,內湖南港選區(qū))。隔年兩人產(chǎn)下一女,取名為“侯貽寶”,意為上天賜予侯家的寶貝,亦隱有臺灣寶貝之意。
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tǒng)選舉及百萬人民倒扁運動中發(fā)聲的搖滾樂手吳勇鋒(砰砰阿峰)拜侯冠群為師,學習相聲。
2010年8月19日侯冠群收袁曉婷(女)為第二名學習相聲的弟子.
而他在第十一屆臺北市議會選舉中爭取連任失利。
應臺北市長郝龍斌之邀侯冠群自2011年二月一日起擔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文創(chuàng)藝術論壇召集人,代表政府作為與文創(chuàng)藝術業(yè)者溝通的管道以及與大陸文創(chuàng)藝術業(yè)者交流之平臺。
表演作品
電視劇
1983年中視八點檔連續(xù)劇‘少年十五二十時’、1984年中視八點檔連續(xù)劇‘書劍千秋’、1985年中視八點檔連續(xù)劇‘一代女皇’、1986年中視連續(xù)劇‘一代公主’、1986年中視八點檔連續(xù)劇‘家和萬事興’、1987年中視八點檔連續(xù)劇‘珍珠傳奇’、1987年中視八點檔連續(xù)劇‘含羞草’、1996年中視單元連續(xù)劇‘紅塵’、1997年華視八點檔連續(xù)劇‘施公奇案’、‘父子情深’、‘再世鴛鴦’、‘考場怪談’、‘新官上任’。
電影
1983年‘竹劍少年’、1984年‘排行榜’、1986年‘老師有問題’。
舞臺劇、相聲
1987年轉赴香港無線電視臺擔任配音演員。1988年~1993年前往大陸投靠親戚,承包臺灣影視在大陸拍攝所需各項業(yè)務及學習各地方言、戲劇、凡六年,足跡遍及大陸各地。1994年~1995年返臺參加屏風表演班舞臺劇的演出,磨煉演技:‘西出陽關’、‘太平天國’、‘半里長城’。1999年9月25日于臺北市社教館發(fā)表了其個人第一次相聲演出,演出傳統(tǒng)與自創(chuàng)的‘鈐鐺譜’、‘金陵塔’、‘方言雜說’等三個段子。1999年5月于臺灣全省展開師徒相聲聯(lián)演“佛曰不可說、 夫子曰大聲說!”2000年春節(jié)與中國京劇院青年劇團于臺北合作演出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2002年1月于臺北新舞臺“2002年吳兆南師徒大聯(lián)演”演出傳統(tǒng)相聲“討白朗”,及新編群口相聲“世紀首航”等相聲段子。5月發(fā)表自創(chuàng)現(xiàn)代相聲“中華民國在臺灣”。
相聲演出作品列表
2000年“佛曰:不可說!夫子曰:大聲說!” 2002年 “吳中聲有” 2002年 “中華民國在臺灣” 2003年 “吳室聲蜚” 2004年 “吳黨所蹤” 2005年 “吳雞之談” 2006年 “天下吳男事” 2006年 “中華民國在臺灣第二集-臺灣好” 2008年 “吳間道” 2010年 “中華民國在臺灣第三集-寶島一甲子”洛杉磯 2010年 “吳聊”
著作
《假面人生》(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2002年出版)、《家國大祭》(武漢出版社 2010年出版)
電視節(jié)目主持
1996年起:華衛(wèi):“世紀末情愛神話”、八大“獨漏新聞”、三立“社會探險隊”、民視“臺灣愛說笑”、八大“SRE娛樂調查報告”、民視“喜劇有限公司”、華視“歡喜住臺灣”、八大“神出鬼沒”、TVBS“武林大會”、華視“當我們同在一起”、八大“獨漏60”、中天“臺灣傳奇”、八大“主席有約”、臺視“電視白皮書”、中視衛(wèi)星“中華料理炒翻天”、中天“新聞對對碰”、MUCH TV“搞笑VERY MUCH現(xiàn)代北京話”、中天“選舉考碴團”、華視“我愛頭家”、2001年臺灣電影金馬獎星光大道以及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四套“天涯共此時”等。
廣播節(jié)目主持
中廣流行網(wǎng)“霹靂十八點”、洛杉磯中文廣播電臺“八點有約”等。
廣告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花仙子芳香劑、花仙子保鮮膜、ATALI電玩、千百力口服液、捷安特自行車、黑旋風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