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宋德全

    宋德全(相聲表演藝術家)

    宋德全,師從相聲表演藝術家蘇文茂。14歲在天津學習曲藝表演和創(chuàng)作。19歲入伍,在唐山52856部分宣傳隊當戰(zhàn)士,期間學習相聲和山東快書,曾受過前輩高元鈞大師的指導,并開始發(fā)表作品。1980年調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曲藝隊任相聲演員,1986年調中國煤礦文工團工作至今,他還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曲藝家協會秘書長。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秘書長。

      


    主要作品

      ⒈《獻寶》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病禣K品味》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⒊《姓名學》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⒋《說氣》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⒌《酒的研究》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宋德全

      ⒍《誰是北京人》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贰恫伦种i》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⒏《聘文書》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埂冻闊煛繁硌菡撸核蔚氯⑼跤

     、骸娥B(yǎng)鳥》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弧毒b號趣談》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肌读_圈賬》表演者:宋德全、王玉、楊進明

      ⒔《酒令》表演者:宋德全、王玉、孟凡貴

     、緦诳彀濉毒拺选繁硌菡撸核蔚氯⑼跤

     、俊逗u遇難》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馈哆z傳基因》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痢读奶煊涗洝繁硌菡撸核蔚氯、王玉等

      宋德全相聲播客: http://www.tudou.com/playlist/sdqxs/

      宋德全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宋德全

      宋德全相聲愛好者之家(QQ群):19268522

    相聲切不可急功近利

      前不久,宋德全等相聲名家到北京大學與學生座談交流,其間一些學生認為,“相聲的高峰期是粉碎四人幫以后的一段時間,當今的相聲所以不能令人滿意,是因為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太少”。宋德全說“其實不然”。

      “依我個人的看法,那時候正給現在相聲的不景氣帶來影響。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相聲作為一種藝術過多地干預了政治,盡管它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其實,相聲藝術就應該表現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蛘咴谕粏栴}上能夠做到移風易俗和娛樂大眾,這才是相聲的最好定位!

      有人覺得相聲應該解氣,別人不敢說的應該由相聲演員表達出來。宋德全認為,這也是一種誤區(qū)。認為電視毀了相聲的說法也不在少數,應該說這樣的說法偏激了一點。在宋德全看來,電視本身只是一個傳媒,它沒有罪過,實際上是我們一些業(yè)內人士的思維沒有跟上這個時代,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相反倒是應該感謝電視,“依我看,相聲有兩個最好的時期:一個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廣播時代,一個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視時代。是電視的普及讓眾多的觀眾認識了相聲明星,讓相聲藝術普及到了全國,我們應該感恩。遺憾的是,我們業(yè)內的人沒有把握好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傳媒”。

      今年3月,周末相聲俱樂部搞了一臺文化名人說相聲的演出,他們邀請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作者、北京作協主席劉恒,畫家李燕、編劇黃宗江、作家趙大年、北京人藝的編劇梁炳坤等一批文學藝術界的知名人士來說相聲,目的是讓相聲靠近文學,讓相聲回歸本位。宋德全說:建國初期,老舍先生幫助相聲演員改相聲,記得那時候還成立了相聲改進小組,此舉為相聲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每一個相聲從業(yè)者應該認識到,相聲藝術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藝術,從業(yè)者是不是與時代同步、與時代的節(jié)拍吻合了,應該是我們的從業(yè)者認真考量的問題。

      宋德全說,綜觀相聲的發(fā)展,眼下是相聲從業(yè)者最感困惑、也最為模糊的時期。因為老一輩的相聲藝術大師,他們確實把握住了相聲的精髓,他們在語言藝術方面最大程度地達到了極致?墒乾F在很多從業(yè)者沒有把握住語言藝術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相反他們的語言不精彩,不精辟。尤其沒有提煉出那些在群眾中喜聞樂見、生動活潑,而且能夠牽動百姓情感的語言精髓。

      一部好的相聲作品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宋德全認為,相聲的存活首先是它的群眾性,過去常說這樣一句話,叫做“出乎意料、在乎情理”。其二是它的娛樂性,喜劇的定義不是有這么一句話,“把虛偽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其實當下該撕破的東西有很多,只是其中的分寸難以把握。但不可否認,現在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比過去已經寬松了許多,說到底還是從業(yè)者在文學藝術修養(yǎng)上略有欠缺。

      對相聲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宋德全也有自己的見解:“其實對待傳統(tǒng)相聲就是兩點,即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問題。迄今為止相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傳到我們這一代相聲演員已經是第八代。應該說傳統(tǒng)相聲有不少經典,不過保留下來的,比較經典的也不過三五十段。這些經典段子經歷了歷代相聲藝人的打磨和錘煉,已經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和格式,而這些套路已相當科學和嚴謹,包袱的設計也非常巧妙,達到了完美的程度。這正是我們要繼承的,因為只有繼承了,才知道我們的相聲從何而來;繼承了,才知道我們的相聲向何處去。”

      “以客觀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相聲也是十分必要的”,宋德全坦言:“有些東西距離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已經很遙遠了,充其量也不過是欣賞而已。比如《白事會》說的都是怎么辦喪事,現在已經移風易俗了,再把它拿出來說,年輕人不懂,更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所以也不會覺得好笑。這里面就牽扯到一個整理傳統(tǒng)的問題。第三步才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當然包含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關照。任何藝術都是一樣,你不去關心現實生活,生活就不會關心你,最后有可能就會淘汰你!

      關于相聲創(chuàng)作,宋德全以一句前輩藝術家的話對觀眾說,“尤其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創(chuàng)作。一個好節(jié)目能做到八九分好就應該鼓掌;對新作品如果能做到六分好更應該鼓掌,因為它是我們未來藝術的必經之路”。但宋德全對眼下新創(chuàng)作品存在的問題并不諱言,他言之新創(chuàng)作品也確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命題晚會,常要相聲完成一些不適合相聲表現的內容,其結果是“笑料不夠腕兒來湊”。

      對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相聲演員以及今后相聲的出路,宋德全表示出特別的關注。他認為相聲是娛樂大眾的,作為一個好的相聲演員除了具有相當的幽默感之外,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熱愛生活,不能太急功近利。對于作品的要求,他反對速成,速成的結果只能害人害己。他舉例,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什么可以做到不朽?侯寶林的有些段子為什么能夠令人百聽不厭?相反,有些人的作品為什么一旦人故去,作品也隨之消亡。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相聲作品最后都成為垃圾?這些無一不告訴我們,急功近利只會導致藝術生命的過早完結。

      令宋德全欣慰的是,熱愛相聲的人很多。周末相聲俱樂部成立兩年多來,收到了五六百段群眾寄來的相聲作品,盡管這中間的許多作品還不夠理想,但參與者對相聲藝術的這份熱愛是可敬的。他們舉辦的相聲創(chuàng)作沙龍已經持續(xù)十幾期,令人感動的是這些參與者來自全國各地,離京前還要再看上一場相聲俱樂部的演出。宋德全感言:“其實相聲的希望就在我們身邊!

    著名相聲藝術家宋德全做客河洛大講堂

      2008年5月17日晚,雷聲轟響,夏雨爭鳴;學術廳內掌聲陣陣,笑聲連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宋德全攜愛徒陳彥波做客《河洛大講堂》,講述藝術人生,解讀相聲藝術。校黨委副書記張辛卯蒞臨現場和同學們一起觀看訪談。

      8時30分,宋德全在團委書記郭天順的陪同下走進學術廳,全場立即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范軍跟我在一塊,他找不著感覺!”掌聲未息,宋德全此言一出又激起潮水般的掌聲。

      宋德全幽默風趣地講述自己曲折豐富的從藝經歷,并以自己的讀書感受勸誡大學生多讀書,勤思考,提高自身文化涵養(yǎng),做個有思想的人。談到眾人普遍把相聲當作一種娛樂時,他鄭重地說:“相聲是大智慧的藝術,相聲的基本功不是練好說學逗唱,而是學好文化知識。只有提高文化品味,學會說話,鍛煉好口才,才能說好相聲。相聲是一種文化,是扎根在人們靈魂中的傳統(tǒng)文化!”交流中,他熱情回答了大家的疑問,忠告大家一定要樹立目標,耐得住寂寞,把握住機會。對事盡心一點,對物珍惜一點,對人真誠一點,象愛戀人一樣愛職業(yè),把它當作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這樣才能建功立業(yè)。

      訪談中,宋德全才思泉涌,妙語連珠,時而詼諧幽默令人捧腹大笑,時而凝重深沉發(fā)人深思,高潮迭起。他14歲開始在天津學習曲藝表演和創(chuàng)作,師從相聲名家蘇文茂。2004年表演的相聲《酒的研究》獲“華翔杯”全國相聲、小品大賽一等獎;2005年與王玉、楊進明合作的《羅圈帳》獲得北京電視臺“立白杯”相聲大賽表演、創(chuàng)作雙一等獎;2006年表演的相聲《OK品位》獲得CCTV相聲大賽專業(yè)組二等獎。2003年他和李金斗等一批相聲演員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家民間相聲團體——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并擔任秘書長。工作中他不計報酬、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堅持20元的低票價,既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又培養(yǎng)了一批青年相聲演員,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評,榮獲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的“周末相聲俱樂部”德藝雙馨集體稱號。

      陳彥波,我校音樂學院畢業(yè)生,曲苑社創(chuàng)始人。

    專訪孟凡貴宋德全:相聲會隨著時代往前走

       新華網消息:2007年9月3日下午2:30,著名相聲演員孟凡貴,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煤礦文工團相聲演員宋德全做客新華網,并通過新華網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相聲語言的特點:“提前一點 落后一點”

      主持人:您二位這么一說和平時說話不太一樣,也和電視上的影視演員不太相似,那到底相聲語言都有什么特點呢?

      孟凡貴:貼近老百姓,相聲語言比老百姓的語言稍微“提前一點”,稍微“落后一點”,提前一點就是社會上有什么新的語言我們得掌握,讓人家覺得這話剛出來他就能說出來;為什么落后一點呢?要說點老話。

      相聲不光是說學逗唱

      主持人:老百姓經常說相聲就講究說學逗唱,聽上去也不難,就掌握這四招,就逗人樂唄,您二位看是這樣嗎?相聲里面有什么門道和奧妙嗎?

      孟凡貴:說學逗唱只是相聲演員基本功里的四項,相聲演員要會說學逗唱,要會說數來寶,要會說過去叫的五老二,要會說過去所說的四省,就是會學外地的方言。

      宋德全:比如剛才所說的山東話。

      孟凡貴:要會《太平歌詞》,因為相聲演員要作藝,要生存,還要會如何和觀眾要錢,就是一個相聲演員學藝的時候要把13項基本功都學了才能稱其為相聲演員。要能捧哏、能逗哏,能表演單口相聲,過去表演單口相聲不是你說一個小笑話,我們講單口相聲要會說八大棍,是大段的單口相聲,要能說穩(wěn)得住,還要能說群口,三個人、四個人甚至更多人的,站在哪個位置都可以。

      這點在北京相聲俱樂部里面我們就盡量要求年輕人,包括我和德全兩個人都是,都能捧,德全現在是逗哏牛,也能逗。德全也能上群口,加上王玉我們也唱過三個人的群口。就是你站在哪個位置上都能經受這個鍛煉。一個相聲演員是綜合的,不是光說學逗唱,只是其中的四門功課,我們有十幾門功課,這點馬季老師、耀文老師在世的時候也經常提到這個問題,我?guī)煾怠⑺麕煾刀冀洺L徇@個問題。相聲演員應該全面發(fā)展。

      孟凡貴

      相聲的創(chuàng)作就在生活中

      主持人:那相聲演員做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不是也需要深入到群眾中去?或者出差、體驗生活?還是在家坐著想?

      宋德全:其實有心的相聲演員本身就生活在生活當中,比如今天到新華網就是在生活當中,可能我們發(fā)現一些網友留的東西就是相聲的素材,我們回到家就可以寫了,但是得長期積累。

      孟凡貴:對,網上有很多東西是很幽默的,比如最近的股市。因為我不炒股,我也沒有那種精力,但是我會提醒大家。有的人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有的人沒有承受能力,我就把這個炒股做成一個段子,很幽默,比如炒股像我們在這里行,這里我們的這個椅子是紅的這行,上股市的人愛看紅色的,我穿的顏色不行,郵局的人進來打出去,綠的不行。炒股回家看孩子穿件綠衣服不行,改了穿紅的。孩子回家說“爹,我考上大學了”,不行,得叫長輩。這個一叫“哥”,不行割肉,那叫什么呢?以后叫兄長!實際上這些東西就是來自于我們的網民、來自于我們的股市,是老百姓的語言,下午不能喝綠茶,綠色的不行,喝午后紅,下午看股市得午后紅。這些都是人們的一種心態(tài)。把他擱在相聲里面就是相聲語言,覺得幽默。

      為什么說三分逗、七分捧

      主持人:咱們看相聲平時看得最多就是對口相聲,我們知道有逗哏,有捧哏,但是老百姓看來好像逗哏是主角,是場上大家注意力集中的一點,總感覺捧哏是配角?墒窍嗦暲锸遣皇怯芯湫性,三分逗、七分捧?

      宋德全:捧哏大師是趙佩茹先生,是孟老師的師爺。過去我理解老先生為什么說三分逗七分捧啊?我理解就是當年都是師傅帶徒弟,捧哏的都是老師,說得不對的他都要引你,別看捧哏話少,但是每句話都是畫龍點睛的,那話都是非常有分量的。

      孟凡貴:舉一個例子,有一個演員和別人表演一個段子,表演得非常好,觀眾認為逗哏演員逗得很好,給打80分,捧哏演員就20分,把捧哏演員拿去,換一個特別好的捧哏演員給他捧同樣還是這個段子,又一場演出,同樣還是觀眾,觀眾看完以后有一個感想,段子還是他表演的,還是他逗哏,可是捧哏換了一個,他和原來捧哏的演員表演的時候他在逗著捧哏走,所以給他打80分,可是換了一個捧哏演員,這個捧哏演員分量很重,表演的段子還是那么火爆,表演得還是那么好,可是觀眾有一個感覺,今天他沒有帶得捧哏的演員走,可是捧哏的演員在指揮著他怎么走。同樣一個段子我想讓你怎么逗你才能怎么逗,所以捧哏演員的分量在這兒呢。所以觀眾給這個捧哏的演員打了80分,給逗哏的演員打了20分,他還是原來那么逗。這個東西就這么微妙,一個好演員要能捧、能逗,能說單口,能說群口才是一個好的相聲演員,很全面的。比如我們相聲俱樂部的主席李金斗,他是很好的、公認的逗哏演員,可是他經常給他徒弟捧哏。

      演出技巧:臺下亂,不要喊

      主持人:我也總結了網友的提問,有很多相聲愛好者想在開始學的時候就從您這里得到一些經驗,比如您剛才說的基本功扎實,他們也問了一些碰到冷場怎么辦,所以問問您。

      孟凡貴:簡單講一個技巧,比如下面很嘈雜很亂,你上臺的時候就不要喊。

      主持人:怎么叫“喊”?

      孟凡貴:就是下面亂你也聲調特別高,你這樣的話你很累,觀眾也覺得你很躁,你上臺慢慢說,甚至于小聲說,大部分的觀眾還是在給你耳朵聽的,給你耳朵聽的話你就往他這個地方說,那邊比較亂你別沖那邊說,這邊安靜沖這邊說,以點帶面,慢慢聽的人越來越多了場就靜下來了。這也是演出技巧。

      再有碰到下面觀眾起哄,比如楊盛華楊老師在有一個階段演出的時候那會兒觀眾很不文明,咱們歷史上有那么一個階段,誰上去底下都喊“下去唄”,起哄,后來不是有一首歌嘛,結果這歌還火了。

      我們舉楊老師的例子,楊老師一上臺一鞠躬觀眾就喊“下去唄”,楊老師就回去了,走到臺口沒進去又回來了,回來了站這兒鞠一躬,這時候觀眾底下又喊“下去唄”,但是第一次喊200人,這次喊只剩150人了,有人覺得怎么他又回來了?沒喊。然后他又回去了,然后又回來了,就這么三回,他再站在麥克風的時候下面喊的就一、兩個人了,楊老師就站在前面說了一句話“怎么樣?累了吧”,這就是演員的技巧,大家一下就笑了,大家覺得這老頭很幽默,他也穩(wěn)當得住,一下就吸引住了。

      孟凡貴:不用替相聲擔心

      主持人:說了這么多相聲的歷史,我們反觀相聲現狀,現在有很多的討論、擔憂甚至是批評之聲,說相聲遇到很多問題,甚至說相聲走向下坡路,走向低谷,您二位看的話是這樣的情況嗎?我們到底遇到了什么問題呢?產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孟凡貴:首先我們很感激這些關注相聲的聽眾和觀眾,大家愛護相聲才這樣關心我們。但是我想跟我們的相聲愛好者說,不用替我們相聲這么擔心,我的老師和我說過一句話,高英培先生的名言“人有七情六欲,只要人會笑,相聲就不會滅亡”,剛才您講了一句“與時俱進”,相聲就是時代感的藝術,相聲會隨著時代的脈搏往前走的。

      我可以舉例說,現在相聲演員的文化程度比我們那會兒高了,我們那會兒是中學畢業(yè)、高中畢業(yè),鳳毛麟角的幾個大學生,武漢有個夏雨田,北京有個賈基光,是大學生,我們就很拿他們驕傲,大學生能說相聲、寫相聲,現在我們扒拉扒拉,基本上都是上過大學的。王英潑、英齊等等一系列的都是大學畢業(yè)。我的徒弟一問大專班出來的好幾個。李金斗的弟子有研究生。我們很欣慰,我們相聲演員的文化程度,這也是侯寶林老師、馬季老師當年的擔心,提高相聲演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所以從這點上看,我們現在比過去進步了。過去就那么幾個人寫相聲,現在我們相聲俱樂部的沙龍每次活動都有幾十人。

    等人追憶侯耀文 發(fā)展相聲后繼有人

       侯耀文逝去 誰來扛相聲大旗

      有的人說侯耀文病逝了,只剩下姜昆能扛大旗了,針對這一問題宋德全表示姜昆老師是我們曲藝家協會的分當組書記,有正宗網絡藝術團的侯派藝術相聲的傳人,而且他本人主持中國曲藝家協會工作,他不光要扛相聲大旗,更要扛起中國曲藝界的大旗。

      侯耀文先生去世是否象征侯門相聲終結了?

      宋德全說侯大師的相聲傳承不只有一兩個人,侯先生的弟子很多。像天津的黃鐵良、賈繼光先生,還有我們大家非常喜愛的師勝杰先生,應該說他們都在傳承侯派里。馬季老師有很多的弟子都是非常功成名就的,中青年的藝術家,他們也在傳承侯派的藝術。他們在表演和創(chuàng)作當中都潛移默化滲透著侯派藝術的精髓。

      以前分這么幾種表演的方式。帥、賣、怪、壞,當然這個是從美學觀點來講的。但是侯派相聲確實應該說是真帥,這個帥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不光表現在臺風上、氣質上,另外他在舞臺上的表現手段,還有語言的精煉、精粹、精華,他把很多傳統(tǒng)的相聲作品提煉到了極致。比如說侯先生的戲劇方言等等都可以說是傳統(tǒng)相聲的經典,這個是需要大家體會的。相聲的魅力就在于說話。說話誰都會說,為什么要聽相聲演員來說,還得花錢來說,花錢了以后還得說好,然后以后還要來聽。他的語言精采、精煉、精辟,他的語言是那么的準確,是那么的簡練,是那么的耐人尋味,所以相聲是一種藝術,所有的相聲演員都應該在語言上下功夫。

      侯先生對相聲發(fā)展有重大的貢獻

      一個是新相聲的探索上,侯先生有很多新的相聲都是表現現代題材的。他本身在鐵路團,有很多表現鐵路題材的。像大家非常熟悉的《見義勇為》、《財迷丈人》、《糖醋活人》等等。這些都很能表現當時的現實意義。一個好相聲演員既要集成傳統(tǒng),又要勇于創(chuàng)新。現在相聲愛好者都認為新相聲沒有老相聲耐聽,其實這是一種偏見。當今成名的相聲演員有哪個是靠說傳統(tǒng)相聲成名的,哪個又是靠說新相聲得到觀眾公認的。相聲演員的責任應該繼承傳統(tǒng)相聲,還要在傳統(tǒng)相聲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

      侯先生對相聲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對相聲藝術的責任感。在2003年的時候,成立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的時候宋德全專門上侯先生家征求意見,侯先生還專門給相聲俱樂部寫了一幅字。他提出“凈化語言,文明相聲”這幅字非常珍貴。這個可以代表他真正對相聲藝術的理解,他說搞相聲專場最怕的是大家在一起比包袱,你火我比你還要火,如果這么斗的話相聲就要走歪路了。

      侯先生未完成的心愿是相聲界的損失

      宋德全說侯先生未完成的心愿很多,他本來該轉天進行演出,而且還有一個教學大綱沒有問世。就他的舞臺經驗和超人的智慧,如果把相聲的教學大綱寫出來,這是非常寶貴的相聲資料。希望他的弟子將來可以把它完成,這對相聲的教學和相聲青年演員的培養(yǎng)肯定是很有幫助的。

      曲協新安排 相聲俱樂部會有紀念演出

      宋德全表示曲協前不久姜昆老師組織了很大的活動,就是全國曲藝精品創(chuàng)作學習班,集中了全國50個作者封閉專門訓練。這個學習班主要是讓大家更新思維,跟上時代,改變一些舊的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融入新的理念。因為現在相聲的發(fā)展不是一個量的問題,而是質的問題。每年出的作品很多,但是質量比較好的,在群眾當中有影響的不多,就是精品不多,所以要搞一個精品創(chuàng)作學習班。

      中國相聲俱樂部已經演出了190多場了,再過兩個月要搞第200期的紀念,而且會有紀念侯先生的專場,節(jié)目單正在籌劃之中,等把侯先生送走之后會有這個活動。

      相聲到底是靠劇場繁榮還是靠電視繁榮的?

      宋德全認為有需要相聲的地方都需要去繁榮,不能局限在茶館、劇場或者電視。他本身在煤礦文工團,井下也去,在哪演出的感覺都不一樣。

      有些網友認為相聲就適合在劇場生存,那是過去。就拿北京電視臺來講,北京上千萬的人口,有1%的收視率那就是十幾萬人看,在劇場怎么能達到呢。中央電視臺要能達到10%的收視率,那就是上億的人看了。所以要把作品打造好,能成為精品是最理想的。

      現在傳播相聲的手段不光是劇場了,劇場只有上百人,上千人,網絡有多少人、電視有多少人,然后電視還可以用衛(wèi)星傳送,全球都可以看到。相聲可以通過所有的手段來進行,任何手段都應該嘗試。相聲從業(yè)者要把作品打造成現代傳媒,過去還有堂會,現在為什么很少了,就是現代的傳媒取代了它。現在有很多的婚禮請演員去演出,這個也可以去演。這個不在于非得繁榮相聲,

      他認為現在相聲是最好的發(fā)展時期,F在所有的相聲演員都在享受相聲前輩留下的成果,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演。茶館也有,劇場也有,俱樂部也有,社團也有。現在不是說演出場所的問題,現在是演出質量和作品質量的問題。

      侯先生生活簡單 上門求字時還很辛苦

      侯先生在生活上應該說很簡單,他最喜歡吃的就是面條,他一天三頓都吃面也沒有問題,大家在一起吃飯也是這樣,他吃完什么山珍海味之后,給他一碗面條是最好的。

      宋德全表示最后見到侯先生是6月17日父親節(jié)那天,他到侯先生家里去求字,侯先生當時剛從邯鄲演出回來。侯先生又給他和王鈺每人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留給他一個非常珍貴的禮物。通過這幅字可以悟到一個相聲前輩對后生點悟。

      侯先生總要給人特別好的精神面貌。演員這個職業(yè)本身就很特殊、很殘酷,它不像其他的工作。比如說我在家里寫作,今天有靈感坐在電腦前寫寫,沒有靈感就可以不寫。演員就不行,定好了到哪里演出,到那天不管有什么事情,一上臺總要精神飽滿,把最好的精神給觀眾。所以這個就掩蓋了很多身體疾病的檢查。

    當今曲藝演員文化水平太低

      “改革開放二十年,應該說,我們的曲藝遠不如其他藝術門類或其他行業(yè)發(fā)展得快!”煤礦文工團專業(yè)相聲演員宋德全直言不諱。

      宋德全說:“以前的曲藝觀眾文化層次低,今天的曲藝觀眾基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了?晌覀兊臉I(yè)內人士又是什么水平?我們只有北方曲校一個中專,中專水平的演員怎么能面對欣賞你的大學畢業(yè)生?從這幾方面來講,曲藝工作者不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曲藝界不加強自己的教育,曲藝就不會再發(fā)展,甚至會衰亡!

      他舉例說,參加這次國際曲藝節(jié)的國際朋友,基本上都是碩士學位,而和他一起主持節(jié)目的郝蓮露是語言學碩士,亞美尼亞的一對小姑娘蓮娜、瑪麗娜都可以講五種語言!拔覀兊那囇輪T有幾個能不用母語說相聲?”宋德全感到,這種情況應當使我們感到汗顏,曲藝走向世界也好,擴大觀眾層面也好,最重要的還應當是苦練內功。

      他認為,在人員的綜合素質方面,曲藝已遠遠地落在了其他文藝形式的后面。曲藝學校根本不教戲劇表演,曲藝演員也沒上過音樂欣賞課。“侯寶林大師曾經被北大聘為客座教授,如今還有哪個曲藝演員有資格被大學聘為教授?”他談到,甚至有很多關于曲藝的理論專著都是外國人寫的。“因為他們的中國老師比他們學歷差太多了!

      同時,現在的曲藝界缺乏專業(yè)作家。微薄的產出導致曲藝作品難以更新!暗桥囵B(yǎng)曲藝作家卻非常難,一是要有高深的文字功底,古典文學、現代文學都要通曉;二是要耐得住清貧。”

      宋德全問道:“面對新的傳媒,我們有應戰(zhàn)的準備嗎?”“曲藝要發(fā)展,一定要改革,將來如果曲藝還存在的話,那么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曲藝一定是一種全新的、符合時代要求、進行過曲種嫁接之后的曲藝!

    說 學 逗 唱情理中

       “對對對,命運把我安排干了這一行,我就是要熱愛這一行。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我們相聲演員的東家就是老百姓!边@就是相聲演員宋德全給我的第一印象。能說出這樣話的人,在我看來一定是位熱愛自己本職工作的人。我對宋老師的采訪,也就是從他掛斷這個電話后正式開始的。

      說是第一印象,其實在電視熒幕上早就見過宋德全老師了。按老話來說,宋老師的相貌長得很周正,雖說皮膚黑了些,但黑得“皴兒”,一雙眼睛透著那么機靈。但實話實說,宋老師的相貌,并不符合我心目中相聲演員的外貌標準,倒是他的老師,以“文哏”相聲見長的蘇文茂老先生的外貌,卻是我偏執(zhí)喜愛的一種相聲演員的相貌標準,在我看來,相聲演員一上臺,即便不說話,從相貌舉止上就應該能讓觀眾發(fā)笑,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有著一張“喜劇效果的臉”。我也是很冒昧的把自己的觀點說了出來,宋老師笑了笑說:“相聲的相,就是相貌的意思,相貌是一位演員的特征,作為相聲演員上得臺來就能讓大家發(fā)笑,不僅是靠相貌特點、舉止設計這么簡單,更是一種舞臺上個人風度和魅力的展示。相聲藝術的關鍵還是語言,說什么?怎么說?能說不能說?會說不會說的問題,是一種說在情理之中的幽默語言藝術!甭犃怂卫蠋煹幕卮,倒是讓我感到自己對相聲的欣賞水平實在是百姓化了些,可見相聲也是一門學問。

      宋老師比喻相聲演員的方式很獨特,那就是好的相聲演員應該是一位:思想家。相聲演員的主要職責,就是讓觀眾笑。他認為能讓觀眾笑,只是相聲藝術的手段之一。評價一位相聲演員的關鍵,還在于一名演員在相聲中所運用的手段,也就是方式方法和語言火候的把握。他一再強調說相聲演員要說的負責任,要給觀眾傳達有價值的信息。一個好相聲演員,一定要學會成為一名思想家,對事物要有超常規(guī)的看法和思維。相聲說到好的程度,是說在情理中的一種幽默語言,寧可不夠,不能過頭,要的就是那股拿捏得住得勁道,“冷嘲熱諷”人家,還得讓人家舒坦的笑出聲來。相聲所傳達給觀眾的,是對生活獨到的、精辟的見解和思索,要把自己的思想超前于觀眾,才能讓觀眾聽起相聲來有新鮮感、有歡快感。用相聲這種特有的表現樂觀和幽默的藝術形式,與大家共同參與到廣泛的社會生活中,才是語言幽默的極致。

      接著宋老師的話,我也談了談自己對當前相聲的看法。我是一個喜歡傳統(tǒng)相聲,愛聽老段子的觀眾,因此,我就問到了為什么現在劇場的老段子少了?是新段子沒有新意了嗎?在宋老師看來:有傳承的民族藝術形式,人們在欣賞時總是厚古薄今的。而新的流行歌曲,總是會讓我們喜新厭舊。相聲作為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語言藝術,既要有新的,也要有傳統(tǒng)的。相聲演員要學習傳統(tǒng),這是為了知道相聲從哪里來,也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技法。藝術的革新,也是先要具備良好的傳統(tǒng)基礎才能創(chuàng)新的。繼承的是藝術手法,而創(chuàng)新是為了現實生活來服務的,不創(chuàng)新不發(fā)展也是沒有出路的。歷史上好的相聲藝術家都是最好的繼承者,也是最好的創(chuàng)新者。侯寶林大師就是代表。相聲也是要像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永遠要兩條腿來走路,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常說:相聲演員的肚兒,就像雜貨鋪。在我看來,宋老師的愛好一定是非常廣泛,如果沒有涉獵眾多的學科,就不可能在相聲語言上提高自身的藝術造詣。但是宋老師的回答卻是:“當然,作為相聲演員來講,我們必須涉及廣泛的知識,有眾多的興趣愛好,但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功課。如果說到興趣愛好,我最大的興趣愛好應該還是聽相聲,這也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作為《周末相聲俱樂部》的秘書長,又身兼著演員,這樂趣豈不就是他自己的本職工作,把“樂趣的工作”融入到“生活的樂趣”,我看也只有相聲演員才有這份出人意外的創(chuàng)意了。宋德全愛聽相聲,并且愛聽新相聲,身邊的人其實都知道。在《周末相聲俱樂部》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來過的讓給沒來過的,老節(jié)目讓給新節(jié)目。他最高興的就是大家能夠不斷帶著新節(jié)目走上舞臺,這不僅是滿足于他個人的喜好,也更是為了將相聲創(chuàng)作一直保持在一種推陳出新的狀態(tài),為百姓帶來更多的、更新鮮的歡笑。《周末相聲俱樂部》成立以來,受到了很多藝術家的鼓勵和幫襯。這里一直堅持著讓普通百姓都能在劇場里聽得起相聲的原則,長久以來一直以低廉的票價,為廣大相聲愛好者默默的進行服務。按宋老師的話說:咱不能讓老百姓看不起相聲!翱床黄稹庇袃芍匾馑。一是說,票價定得不能高,就是為百姓服務;再一個說的是,別讓老百姓“看不起”咱們。再忙活,只要老百姓開心,就是相聲演員應該做的。他還總認為,工作越多,原動力就越強,自己的視野也就越開闊,對創(chuàng)作也就更是一種促進。

      跟宋德全老師聊過以后,我對相聲認識也是更進一步了。我覺得自己也應該經常走進劇場,去體會一下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所在。聽說最近宋老師新創(chuàng)作了一個段子叫《名勝游》,講的都是咱們北京的名勝古跡,也是為2008年的奧運會而作,不如讓我們一同走進闊別很久的劇院,放聲地笑一笑吧?

    從群眾角度思考問題

       采訪宋德全是偶然、也是必然。先是聽到名字,沒見到人,耳熟,聽到過。見到“真”人,嘿,眼熟,電視上,見過多次。

      宋德全人熱情。開幕式上沒演出,他也沒歇著,是他上臺調動起了觀眾情緒。宋德全人緣好。曲藝節(jié)會場內外,老能見到他的身影。老藝術家們喊他“德全”,年輕人叫他“宋老師”。

      知道他是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的秘書長,就很想了解他們那“20元一場的平民相聲專場”和“20元票價,永遠不漲價”的故事。

      “讓大眾享受低票價”

      “我們那俱樂部在北京挺火的。每場演出7個段子,兩個半小時。感覺也不錯。再好的藝術,當沒人看了,沒人欣賞時,就不值錢了!彼蔚氯f。

      “相聲是什么?是大智慧的藝術。相聲的魅力是什么?就在于說話。說話誰都會說,為什么要聽相聲演員來說?還得花錢來聽;ㄥX了以后還得說好,然后以后還要來聽?”宋德全說著,表情很嚴肅,瞪著眼,一下把問題推給了記者。

      “我們的宗旨是娛樂大眾,”宋德全說,“讓老百姓一看票價就先樂起來。不然,人家就不進來了。在北京,20元,是比電影票還低的價格!

      宋德全說著自己的觀點。他說:“老百姓的文化消費,占到收入的多少才正常?我認為占到收入的5%%~10%%是正常的,再高就不正常了。我們不能打著為大眾服務的牌子,為少數人服務,為u2018小u2019眾服務!彼f:“實行低票價,應該說,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馬季先生生前希望我們把這個票價堅持下去。實際上,對一個作品,演員每一次演出過程,都是一個打磨過程,觀眾在笑聲中享受,也在忍受著這個過程;演員觀眾一次次在反應中、在堅持中提高。這個過程,是演員和大家共同的。在這個過程中,演員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曲藝要大繁榮、大發(fā)展,這個u2018大u2019是大眾的u2018大u2019,不應該是大價錢的大。曲藝藝術要面向大眾,要u2018三貼近u2019,如何貼近?”宋德全停下來,然后說:“我的理解是,演員要貼近生活、創(chuàng)作要貼近群眾、票價要貼近實際!

      2003年10月,由李金斗、宋德全、王玉、賈倫等發(fā)起的相聲專場低票價演出,在北京東城區(qū)文化館里開始。至今,俱樂部已走過了5年,演出了260場。宋德全說:“上個月我們俱樂部搬了新地方,這一個月俱樂部的演出場場爆滿。”

    根深才能葉茂---記相聲名家宋德全

      跟宋德全聊,是一種享受。宋德全才思泉涌,妙語連珠,時而詼諧幽默令人捧腹大笑,時而凝重深沉發(fā)人深思。

      他說:“相聲是大智慧的藝術,是一種文化,是扎根在人們靈魂中的傳統(tǒng)文化。要作一個有責任感的相聲演員,就必須時刻裝著大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飯就不僅要吃飽,更要有營養(yǎng),要吃好。相聲作品,不能只是淺淺地逗人笑一下,要讓觀眾在笑聲中回味。相聲藝術本身就來自百姓,要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根深才能葉茂,要把心和腳步走到群眾中去!

      談到相聲創(chuàng)新問題時,宋德全說:“任何藝術離開真善美,生命力都不長。相聲也一樣。相聲有其特定性,不是什么題材都適合相聲表現的。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相聲也要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傳承、發(fā)展。但創(chuàng)新不能僅僅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在內容上也要創(chuàng)新,要打破固有的框框!

      說到目前的相聲演出、相聲隊伍,宋德全有些猶豫。他說:“曲藝是養(yǎng)老不養(yǎng)小。要讀書、學習,學習傳統(tǒng)文化是個慢功。我曾說過當今曲藝演員素質太低的話!薄耙郧暗那囉^眾文化層次低,今天的曲藝觀眾基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晌覀兊臉I(yè)內人士又是什么水平?中專水平的演員怎么能面對欣賞你的大學畢業(yè)生?曲藝工作者不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曲藝界不加強自己的教育,曲藝就不會再發(fā)展,甚至會衰亡。練好內功是最重要的!

      這就又回到了宋德全他們的周末相聲俱樂部。什么叫相聲俱樂部?宋德全說:“就是周末了,演員們忙完本職工作以外,到這兒來研討、實踐、切磋、提高。俱樂部的任務是多層面探討相聲藝術的發(fā)展,不是掙錢。到這兒來,受益的是大眾,是演員和相聲事業(yè)!

      “修養(yǎng)的高度決定事業(yè)的高度。德之不厚,傳之不遠。”這是采訪宋德全時,記者印象特別深的話。

    首都曲藝家新疆收徒

       天山網訊(記者唐紅梅報道)北京相聲演員宋德全收徒儀式于6月21日晚在二道橋庫爾感餐廳舉行,儀式由新疆軍區(qū)文工團相聲演員高建新主持。新疆著名笑星郭勝、老鐵、郭青山、趙斌到場祝賀。

      宋德全說他這是第6次來疆,此次是為參加被譽為“新疆侯寶林”的新疆相聲表演藝術家孫士達“從藝60周年的慶典”活動,順便收王洋為徒弟。

      18歲的王洋今年畢業(yè)于新疆藝術學院中專部,小學三年級喜歡上了相聲,小學畢業(yè)參加了相聲學習班,初、高中到現在,一直是自己看資料探索著自學,“我很希望有一個專業(yè)的老師帶我,幸虧遇到了宋老師!蓖跹笳f。

      去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新人、新詞、新曲”相聲、小品選秀活動中,宋德全擔任評委,結識了表演原創(chuàng)小品且獲得專業(yè)金獎的王洋,“我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彼蔚氯f,從那時到現在,他與王洋就時常通過網絡和手機聯系,宋德全給王洋講相聲知識,以及做人的道理。

      據了解,宋德全,師從相聲表演藝術家蘇文茂。14歲在天津學習曲藝表演和創(chuàng)作。1980年調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曲藝隊任相聲演員,1986年調中國煤礦文工團工作至今,他還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

      王洋是宋德全的第三個弟子,另外兩個分別在河北和北京。

    師承譜系:

      朱紹文—徐有祿—焦德!獜垑鄢肌殘摇K文茂—宋德全—高杰(河北,石家莊),陳彥波(北京),王洋(新疆,烏魯木齊)

      1993年至2001年,他先后在中央電視臺《歡聚一堂》,北京電視臺《黃金樂園》、《走進紫禁城》、《北京時間》,河北電視臺《心心廣場》等大型欄目擔任節(jié)目主持人。曾隨中國長城藝術團出訪馬來西亞。

      1999年始宋德全與王玉合作,同年與傅鶴年合作創(chuàng)作相聲《網友》,獲中國曲藝家協會在大連舉辦的“西崗杯”全國跨世紀新人新作征文二等獎。

      2000年,他們表演的相聲《說諺聯》,獲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的“錢江杯”全國青年相聲邀請賽一等獎;同年參加國際曲藝節(jié)演出。2002年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迎春相聲晚會。

      2001年在天津舉辦的全國快板大賽中,他們創(chuàng)作表演的《曲藝搖籃天津衛(wèi)》,獲創(chuàng)作一等獎、表演二等獎;同年在淄博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快板書、山東快書電視大賽中,他們創(chuàng)作表演的快板書、快書聯唱《緬懷》獲二等獎。

      2002年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CCTV“大紅鷹杯”全國電視相聲大賽中,他們創(chuàng)作表演的相聲《酒的研究》獲熒屏獎;并代表中國煤礦文工團參加了第四屆中國曲藝節(jié)演出;同年創(chuàng)作的對口快板《曲藝搖籃天津衛(wèi)》,獲第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

      2003年表演的相聲《獻寶》,獲中央電視臺第二屆CCTV“迎客松杯”電視大賽三等獎。

      2004年參加"華翔杯"全國相聲小品邀請賽的《酒的研究》獲表演一等獎。

      2004年參加北京"立白杯"全國相聲小品大賽的《羅圈賬》獲表演一等獎、創(chuàng)作一等獎。

      2006年表演的相聲《OK品味》,獲中央電視臺第三屆CCTV電視相聲大賽二等獎。

      宋德全、王玉,熱愛相聲事業(yè),為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策劃發(fā)起人之一。他們除每年積極完成下煤礦慰問演出外,正熱心地參與“周末相聲俱樂部”的演出和公益活動。

      二人傳略輯入《中國曲藝界人名大辭典》。   二人傳略輯入《中國曲藝界人名大辭典》。

    名人推薦
    • 裘英俊
      裘英俊,天津人,天津衛(wèi)視《英俊秀》主持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學生、南開大學國樂相聲協會團支部書記,天津市曲藝家協會會員。代表作品有《做...
    • 秦麗
      秦麗,1983年7月29日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是一位中國內地影視演員、歌手、制片人。2004年,獲湖南衛(wèi)視“A3樂之魂”全國主唱冠...
    • 孫小林
      孫小林:男,相聲名家,國家一級演員,是已故著名相聲大師孫少林之子,現在是濟南市曲藝團相聲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晨光茶社第二代傳人及負責...
    • 宋少卿
      宋少卿,擁有1/2阿美族血統(tǒng),臺灣藝人。1988年8月參加中華電視公司"青春大對抗"節(jié)目獲得衛(wèi)冕,與劉爾金、黃子佼、卜學亮等人組成"帥...
    • 師勝杰
      師勝杰(1953年4月—2018年9月28日),著名相聲演員,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 其藝術表現,不僅繼承了侯派相聲的特點,而且形成了自己文雅清新質樸自然的表演風格
    • 佟有為
        佟有為:(生日:1946-1-1—)男回族大學文化程度祖籍河北省河間府1946年生于天津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曾任曲藝雜志《天津演唱》編輯現為中國計劃...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