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何敏儀 - 人物簡介
莫何敏儀,曾任中學英文教師、香港電臺英文節(jié)目主持、港府高級新聞官、無線及亞視高級行政人員等要職,退休積極投入公益事務(wù), 身兼兒童癌病基金理事/副會長、亞洲動物基金名譽董事、Care For Children榮譽大使等。能夠在繁重的工作兼顧培育一對杰出的子女(女兒莫文蔚“Karen”現(xiàn)為歌影視藝人;兒子莫理斯“Trevor”為英國劍橋大學法律博士)。
莫何敏儀 - 教養(yǎng)子女
提起女兒多材多藝,并于美國百老匯音樂劇念起一口流利的英文臺詞兼載歌載舞,究竟莫何敏儀是如何教育子女呢?莫何敏儀不假思索便答道:就如Karen中五那年要到意大利讀書,當母親一定擔心,故在Karen去意大利前,我特別在晚飯時間,安排餐酒至烈酒,給她慢慢嘗試。教女兒飲酒,何解?
莫何敏儀解釋說:飲酒在歐洲是很基本的社交禮儀,當媽媽的就要預計女兒到意大利可能遇到的情況,故此我要先知道她對酒的反應(yīng),以及酒量去到那里,并教她每次飲酒前都要先吃點東西,并要把酒喝光才離座,否則回座千萬不要再飲馀下的酒,因為不知在離開時有沒有人于酒中『加料』。果然,莫何敏儀教女兒真的有她的一套。
作為女強人,要兼顧事業(yè)與家庭殊不簡單,但當年莫何敏儀不論工作有多忙,總堅持每天親自喚醒Karen與Trevor,以及跟家人一起吃晚飯。Trevor比較自律,每次喚醒他,他都會自動自覺起身洗臉刷牙,但Karen細個時成個小公主,比較『嗲』,經(jīng)常扭計唔愿郁,每次都要我出盡法寶,什至要用兩個公仔錫她逗她起床。
還記得當初我轉(zhuǎn)到電視臺工作,全家搬去廣播道附近,一來可以節(jié)省交通時間,若時間許可,我更可回家與一對子女吃午飯,爭取更多的相聚機會。
莫何敏儀 - 與張國榮
莫何敏儀是莫文蔚的母親,也是張國榮的摯友。1977年張國榮參加麗的舉辦的“第一屆亞洲音樂歌唱大賽”奪得第二名入行,莫何敏儀正是該屆評判。
1977年,Leslie到廣播道麗的電視(亞視前身)參加“亞洲歌唱比賽”的試音,由于前來試音者大排長龍,就連當時擔任總經(jīng)理黃錫照特別助理的我,也要負責部份評選工作,就這樣,給我遇上Leslie。我第一眼見到他,覺得他又帥氣又后生又唱的好,所以試音時給了他高分數(shù),最后Leslie順利入圍,在歌唱比賽中取得第二名。
以前麗的有大型節(jié)目舉行,不時會找我一對子女上臺獻花,而Leslie勝出當晚,正是由我小女兒莫文蔚(Karen)上臺獻花。Karen當日見到穿上白衫白褲的Leslie時,已覺得他是白馬王子,對他十分仰慕。
之后我跟Leslie各散東西,直至Karen入行后在一個活動上跟Leslie碰上,再延續(xù)我跟他的緣份。當日Karen代我問候Leslie,當時Leslie驚訝地問Karen:“你是Eleanor(莫母英文名)女兒呀!”自此之后,大家便一直保持聯(lián)絡(luò)。之后,我寫了一張note給Leslie,告訴他很開心大家能夠再見面,希望他“看住”Karen,豈料Leslie立即送來花束和一張卡,說:“l(fā)’ll take good care of Karen...”他真的言出必行,在他首次執(zhí)導的電影《煙飛煙滅》,真的找Karen演出。Karen很尊敬Leslie,她每做一個大決定前,例如轉(zhuǎn)公司、是否去臺灣發(fā)展等等,總會找Leslie聊天,問問他意見。我疼Leslie,Leslie疼Karen……一切來自一個“緣”字。
Leslie知道我是兒童癌病基金創(chuàng)辦人之一,二話不說用私人名義捐了100萬給基金,之后又捐了幾百萬。后來我推出一張小朋友英文拼音的慈善VCD,為廣西山區(qū)小朋友籌款,Leslie不但出席記者會給予支持,而且更義務(wù)錄音,錄了很多鼓勵小朋友們學好英文的說話。
Leslie不單止喜歡助人,更是個非常飲水思源的人。當年他參加“亞洲歌唱比賽”當晚,黃錫照與我到后臺為他打氣,黃跟他說:“l(fā)’m going to make you a star!”聽罷我立即跟Leslie交換了一個眼神,示意他今回“搞定啦!”Leslie開心到不得了,更想不到事隔多年后,他仍然記得一清二楚,有次他接受黃沾節(jié)目訪問時,把當晚情況全都講出來,說自己當晚如何開心,其實我沒為他做過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他仍不只一次的說感激,可見他為人十分謙虛。
Leslie實在是每一個母親心目中的理想兒子,他懂得待人接物、尊重他人、肯栽培后輩、有善心,又愛惜弱小,難怪很多母親也像我一樣——若然有這樣的一個兒子便足愿矣!
莫何敏儀 - 擔任港姐禮儀講座
莫何敏儀已多次為香港小姐擔任禮儀講座嘉賓,風趣幽默的她教導方法深入淺出,使人容易理解。不要以為這工作很簡單,原來連最基本的握手禮儀一般市民都不太認識,認為只需把手伸出來與對方的手接觸便是。其實手部所用的力量大或小、應(yīng)握著對方的手指或手掌已大有學問。除了這一點之外,吃東西時刀叉的用法、如何善用餐巾、不同的酒杯應(yīng)怎樣握著,莫何敏儀統(tǒng)統(tǒng)能點出各佳麗應(yīng)怎樣處理。雖然這個講座需時不是太久,但12位佳麗均說獲益良多。
12位港姐中,大部份目前都仍是學生身份,于是找來了兩位從事機艙服務(wù)員的“空中小姐”來理解一下她們對今天的學習有多重要。6號陳倩揚表示自小已被母親及長輩教導進餐時應(yīng)有的禮儀,她亦很喜歡閱讀有關(guān)禮儀的書籍。在工作中,航空公司亦有教導基本的餐桌禮儀,但全都是倩揚服侍人客,今次是以人客的身份學習禮儀,特別感到得益不少,而且終身受用。
2號倫紫玄以前是不懂得拿拔蘭地杯的手法應(yīng)如何,但經(jīng)莫何敏儀一點后,馬上恍然大悟。又如以前當以刀叉吃青豆時,可能會感到難以入“口”,不過經(jīng)過今天之后,相信以后吃什幺也難不到紫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