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霞 - 人物簡介
自幼隨父郝英吉(“郝派”西河大鼓創(chuàng)始人)學藝,十二歲登臺為其兄郝慶軒、妹郝艷芳伴奏。十三歲到大連演出,隨后在沈陽各書場茶社演出多年。解放后加入天津市和平區(qū)曲藝雜技團,定居天津。
郝艷霞從藝七十余年,她的表演以唱為主,板槽扎實,旋律多變,是“郝派”西河大鼓的主要代表人。她說書時描繪細膩,善于表現人物的心理變化,擅演書目二十余部。1986年天津北方曲校成立后,她以七旬高齡致力于西河大鼓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了很大貢獻。晚年她身體不好,不能到校任教,卻依然關心著曲校小學員們的成長。
郝艷霞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郝艷霞 - 藝術生涯
郝艷霞(1923-2003), 著名西河大鼓表演藝術家,“郝派”長篇書目重要代表人物。生前曾任天津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研究會會員。郝艷霞之父郝英吉原為“南口”名家王殿邦之徒,后又拜一代宗師馬三峰之子馬小峰為師,是西河大鼓由農村走向津門之杰出開拓者。郝艷霞生于天津,自幼隨父學藝,10歲開始登臺伴奏,12歲登臺演唱,隨后多在沈陽、大連、哈爾濱等地演出。解放后加入天津市和平區(qū)曲藝雜技團。1982年在天津實驗曲藝雜技團退休后,仍不斷演出,并全身心投入寫作、教學工作。
郝艷霞從藝七十年,多年舞臺實踐和文史知識的學習,對“郝派”書目與書路多有繼承和出新。她的書目和書路與一般“講史演義”大異其趣,并不拘于史實和史傳,而是源于民間傳說,依據時代傾向又引伸發(fā)揮,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郝艷霞 - 表演風格
她的表演以唱為主,說唱相輔,嗓音圓潤脆甜,板眼扎實,吐字清楚,唱腔豐富,旋律多變。她的鼓書語言極富藝術表現力,唱敘語言詩情洋溢、流利連貫,淋漓酣暢。說表語言更是鋪張揚歷如文如賦。如《八百破十萬》、《大西廂》、《韓湘子上壽》等以其飄逸的風格和蒼勁的音色、古樸的臺風和曲婉的語吻打動聽眾,從而表現出她高超的技藝和大師的風范。
郝艷霞 - 擅演書目
她擅演書目有二十余種,其中膾炙人口的長篇有《楊家將》、《呼家將》、《薛家將》、《東漢》、《前后七國》、《西漢》、《月唐》等;小段有《大西廂》、《一百單八州》、《八百破十萬》等;新書有《林海雪原》、《橋隆撒飆》、《紅巖》、《苦花菜》等。
郝艷霞 - 出版作品
進入花甲之年后,她筆耕不輟投入編著工作。先后由黑龍江、湖南、河南、花山等出版社出版了17部計500萬字的作品, 有中、長篇書集《岳飛八百破十萬》、《楊七郎打擂》、《巧擺牤牛陣》、《大戰(zhàn)黃土坡》、《穆桂英下山》、《隋唐演義》、《十二寡婦出征》、《四雄一杰》、《楊文廣招親》、《三請薛仁貴》、《羅成叫關》、《花木蘭掃北》、《綠林怪杰》、《楊家將全集》、《七國演義》、《薛丁山征西》、《秦英征西》等。1998年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fā)行了郝艷霞《西河大鼓精粹》CD盤一張,由天津市文化音像出版社發(fā)行郝艷霞《西河大鼓名段》VCD光盤一張。 她的主要生平事跡已被載入《華夏婦女名人辭典》、《古今中外女名人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世界華人文藝藝術界名人錄》、《中國著作權人檔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