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電影演員] - 人物簡介
陳玉梅,原名費(fèi)夢敏,江蘇省孟河人氏,1910年生,15歲時進(jìn)入邵氏“笑舞臺”訓(xùn)練班,16歲進(jìn)入天一影片公司,被力捧。她從影較早,1923年,商務(wù)印書館影片部攝制《松柏緣》一片時,她作為配角首登銀幕,但未能引起人們注意,1926年,“天一公司“老板邵醉翁與裘芑香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影片《唐伯虎點(diǎn)秋香》,邵醉翁大膽起用了年僅16歲的新人陳玉梅扮演秋香一角。影片公映后,反應(yīng)平平,此時,陳玉梅只是天一公司排在胡蝶、吳素馨之后的一名“二線演員”。此后8年內(nèi)主演了《生機(jī)》,《掙扎》等30余部電影,被雜志評為“電影皇后”。1934年息影。
陳玉梅有個外號——“節(jié)儉明星”,據(jù)說她拍戲時,身為老板兼丈夫的邵醉翁舍不得用名貴的布料為她制作戲裝,所以她總是穿一些舊戲裝湊合著演。盡管如此,由于她的演技不錯,又頻頻在銀幕上露臉,從1930年起,陳玉梅已成為上海灘屈指可數(shù)的大明星,陳玉梅拍的影片,大多數(shù)是與當(dāng)紅小生孫敏合演的,這段時間是陳玉梅走紅的時期。
陳玉梅在《蕓蘭姑娘》中,還演唱了插曲《花弄影》、《燕雙飛》及《節(jié)儉歌》、《催眠曲》等插曲。由于她的歌聲迷人,此后,每當(dāng)影戲院放映她的影片時,放映前就在銀幕上打出“儉約明星”、“催眠姑娘”等字樣,并播放她唱的歌曲唱片。很受觀眾歡迎。
1933年,陳玉梅主演《生機(jī)》、《掙扎》等片,正是從主演《生機(jī)》、《掙扎》等片以后,陳玉梅的作風(fēng)改變,充滿著前進(jìn)意識,她不再做封建勢力壓迫下的女性,而是奮斗抗?fàn),做一個表現(xiàn)革命的新女性。1933年,《電聲日報(bào)》也舉辦了“中國十大男女明星”評選,以得票的多少排序——胡蝶、阮玲玉、金焰、陳燕燕、王人美、高占非、黎灼灼、陳玉梅、鄭君里、黎莉莉。陳玉梅名列第八。
陳玉梅到香港之后,即告別銀幕,安心相夫教子。以后,她除了在邵氏的《丹鳳朝陽》、《水晶心》等幾部電影中擔(dān)任過配音以外,在香港一直低調(diào)生活,人們就很少關(guān)注她,大陸的觀眾更不知道她的信息了。1985年,傳來了陳玉梅在香港去世的消息。她終年75歲。
陳玉梅[電影演員] - 從影經(jīng)歷
拍攝過的電影
《百花州》(1934年) 、《歡喜冤家》(1934年,飾演白桂英)、《紅樓春深》 (1934年,飾演周碧蓮)、《吉地》(1933年,飾演香姑》、《青春之火》(1933年)、《生機(jī)》(1933年)、《掙扎》(1933年)、《蘭谷萍蹤》(1932年)、《夜豪華》(1932年)、《一夜豪華》、(1932年)、《最后之愛》(1931年)、《福爾摩斯偵探案》(1931年)、《乾隆游江南》——第8集(1931年)、《夫妻之間》(1931年)、《空門紅淚》(1931年)、《亞森羅賓》(1931年)、《蕓蘭姑娘》(1931年)、《荒江女俠》——第3集(1930年)、《楊乃武與小白菜》(1930年)、《楊云友與董其昌》(1930年)《大學(xué)皇后》(1930年)、《荒唐將軍》(1929年)、《火燒百花臺》(1929年)、《江俠士刺虎》(1929年)、《乾隆游江南》——第4集(1929年)、《雙珠鳳》(1929年)、《血滴子》(1929年)、《乾隆游江南》——第2集(1929年)、《拳大王》(1928年)、《蓮花洞》(1928年)、《尋父遇仙記》(1928年)、《夜光珠》(1928年)、《仕林祭塔》——第3集(1927年,飾演陳文姑)、《大俠白毛腿》(1927年,飾演阿翠)、《鐵扇公主》(1927年,飾演玉面公主)、《是你么》(1927年,飾演姑娘)、《唐伯虎點(diǎn)秋香》(1926年)。
參與制作過的電影
《死證》(1985年,配音)、《大小伙子》(1983年,配音)、《家務(wù)清官》(1982年,配音)、《水晶心》(1981年,配音)、《丹鳳朝陽》(1980年,音響)、《滿意不滿意》(1963年,服裝指導(dǎo))、《花為媒》(評劇,1963年,服裝指導(dǎo))、《鄉(xiāng)下佬游埠》(續(xù)集,1935年,錄音師)。
陳玉梅[電影演員] - 婚姻家庭
陳玉梅的丈夫邵醉翁,祖籍浙江省寧波市。邵氏一共兄妹八人。早年,他們的父親邵玉軒在滬經(jīng)商,有“笑舞臺”的老板因無力還債,把“笑舞臺”“出售,邵玉軒遂派當(dāng)律師的長子邵醉翁接收該劇院,邵醉翁由此走上文娛道路。到了1923年,邵家家勢已趨敗落,所有家業(yè)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一家“笑舞臺”劇院。邵氏兄弟毅然買掉房子,舉家搬進(jìn)“笑舞臺”,破釜沉舟,要在娛樂圈大干一場。
邵家四兄弟——大哥邵仁杰、老二邵仁棣、老三邵仁枚、老六邵仁楞全部投身,并棄本名而改別號,依次為邵醉翁、邵邨人、邵山客、邵逸夫。四兄弟的別號均為大哥所起,皆源于陶淵明的田園詩篇。邵醉翁由買賣電影片子到放電影,到后來獨(dú)樹一幟,于1925年成立中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業(yè)公司”,開始自己拍電影。
對于邵老大與陳玉梅的婚姻,當(dāng)時有不少人說,思想守舊的邵醉翁娶陳玉梅為二太太,純粹是出于商業(yè)目的,如果以后陳玉梅人老珠黃,失去了使用價值,便會被邵醉翁打入冷宮的。但是,一直到了20世紀(jì)70年代,一家香港報(bào)紙刊出了一幅邵醉翁與陳玉梅的合影,人們終于可以證實(shí):他們之間似乎遠(yuǎn)不止老板跟有用的女明星的關(guān)系,他們畢竟相依為命過了好幾十年,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