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美麗 - 人物簡介
項美麗,美國著名女作家,原名艾米麗·哈恩(Emily·Hahn),1905年出生在美國中西部的圣路易城。畢業(yè)于威士康辛大學(xué)。
項美麗 - 人物經(jīng)歷
1928年,她在紐約亨特女子學(xué)院任教,并開始寫作。同時,被聘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 1935年她作為《紐約客》雜志社的中國海岸通信記者,來到上海。同時,她在外國女交際家弗里茨firen組織的萬國藝術(shù)劇院演講室認識了邵洵美,并與之相戀。通過邵洵美,她和許多能說英語的中國學(xué)者作家為友,如錢鐘書、全增嘏、吳經(jīng)雄、林語堂等。也因邵洵美,她舉薦了解中國的風(fēng)土人情,對中國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
來上海不久,她便和邵洵美合作編輯出版了一份中英文雙語的《聲色》畫報,意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后來她和邵洵美合作翻譯了沈從文的《邊城》。1938年9月1日,項美麗為支持邵洵美,以其美國人的名義,創(chuàng)辦了抗日月刊《自由潭》,同時,她在邵的協(xié)助下,編輯出版了《直言評論》(《Candid Comment》)。1938年5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發(fā)表,根據(jù)指示,項美麗協(xié)助完成了《論持久戰(zhàn)》的英譯本的翻譯工作。
在上海期間,項美麗在邵洵美的陪同下曾拜訪過宋慶齡。宋慶齡為其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和照片。這些資料都由邵洵美替她翻譯成英文。這為項美麗后來寫成《宋氏三姐妹》一書提供了重要的素材。1939年春,日本已占領(lǐng)上海,上海局勢危急。時下,宋靄齡在香港,宋慶齡和宋美齡在重慶。項美麗為了完成這部著作,準備先赴香港,再轉(zhuǎn)重慶,去會宋氏姐妹。她便拉上處境困厄的邵洵美于1939年一起離開上海奔赴香港。《宋家三姐妹》于40年代初期出版。由于宋氏三姐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些內(nèi)容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故而此書一問世,即頗受讀者歡迎,項美麗也因此名聲大噪。
至此,項美麗的上海生活結(jié)束,因為種種原因,她再也沒有回過上海。
項美麗自1946年底與邵洵美分別以后的50年間,一直在從事寫作。從1928年起,終身為《紐約客》雜志寫稿。
項美麗在長達70年的寫作生涯中,一共創(chuàng)作出版了80多部書,其中有小說、傳記、兒童讀物等。80年代后期,美國讀書界對她的興趣復(fù)燃,促使出版界重印了她的部分著作。項美麗在半個世紀中,始終沒有忘記邵洵美。她曾寫過一本名叫《My Chinese Husband》(《我的中國丈夫》)的書,就是描寫了她與邵洵美的那段情緣。
項美麗于1997年逝世,終壽92歲。
項美麗 - 人物影響
在上世紀初,項美麗是穿梭于中外文化圈子的一位名人,可是如今已經(jīng)很少有人記得她了。當(dāng)代中國文學(xué)研究如果提到她,也只是在提到新月派詩人邵洵美時。因為,她曾一度是這位中國才子的情人。
其實項美麗有更重要的理由讓中國人記得她——她是宋氏三姐妹的第一位傳記作者,也是唯一一位對這三姐妹都作過近距離采訪的作家。 因此,宋美齡晚年曾有人建議她寫傳記時,她提出的唯一人選就是項美麗。
1905年,艾蜜莉·哈恩出生在美國中西部的圣路易城。她畢業(yè)于威士康辛大學(xué)。1928年,她在紐約亨特女子學(xué)院任教,并開始寫作。同時,被聘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
項美麗 - 私人生活
她為古老而神秘的中國所吸引,于1938年來到上海。她最早結(jié)識的就是邵洵美。當(dāng)年上海有個外國女交際家麗茨夫人,是上海一家著名洋行大班的妻子。她喜歡中國京劇,就投資組織了一個京劇團。邵洵美因與麗茨的朋友來往比較密切,被邀請當(dāng)了她的京劇團的負責(zé)人,并把梅蘭芳請進了劇團。而埃米莉·哈恩正是在這個劇團里和邵洵美一見傾心。
那天,在蘭心大戲院她一見到邵洵美,就為他生有一張面白鼻高的有著希臘臉型的面龐而驚異,更為他的多才多藝和流利的英語而傾倒。不久,她就深深地愛上了他。兩人的香巢構(gòu)筑在福州路江西路轉(zhuǎn)彎處的都城飯店里。邵洵美還根據(jù)她的名字音譯,替她取了個"項美麗"的中文名字。他倆的同居完全公開。項美麗經(jīng)常出入邵家,她與邵洵美的妻子盛佩玉成了朋友,與邵家大小也和睦相處。邵家人都昵稱她"蜜姬"
蜜莉·哈恩小名Mick,邵洵美將它譯成了"蜜姬"。舊家女子盛佩玉重禮教,器量大,非但從不拈酸潑醋,而且跟這位洋女子感情很好。
項美麗重返香港后,愛上了一個已婚的英國軍官鮑克瑟少校,少校是英國駐遠東情報機構(gòu)的首腦。兩人由相愛而同居。1941年11月中旬,項美麗生下了一個孩子。半月之后,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淪陷,項美麗和鮑克瑟都被關(guān)進"敵僑集中營"。一關(guān)兩年,備嘗艱辛。1943年12月美日交換僑民時,項美麗被遣返美國,定居紐約。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后,項美麗終于與鮑克瑟結(jié)婚,又生下一女。
項美麗 - 人物事跡
項美麗來到上海后,即將所見所聞和尋訪搜集得來的材料,每月寫成一二篇通訊或特寫寄發(fā)《紐約客》。與邵洵美同居后,使她得到了更多的好材料。邵洵美經(jīng)常帶她參加各種集會,世界筆會中國分會就是其中的一個。趙景深在他的《筆會的一群》中曾有過如下記載:"……又有一次在梅園,此次邵洵美興致最好,請了許許多多洋朋友,項美麗女士當(dāng)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筆會是文壇精英薈萃之所,蔡元培、魯迅、胡適、梅蘭芳、鄭振鐸、葉恭綽、楊杏佛、林語堂、謝壽康、李青崖等都是會員。項美麗得以與中國文壇精英相會,當(dāng)然文源汩汩不竭了。
"八一三"上?箲(zhàn)爆發(fā),楊樹浦為日寇侵占。邵洵美全家于倉促中連夜逃出麥克利克路,今臨潼路徐園住所,避難租界,后來遷入霞飛路,今淮海中路1802號定居下來。這是一幢兩層樓的花園小洋房,它就在項美麗住的霞飛路1826號。她很早就從都城飯店遷到這里,那幢花園小洋房的后弄堂里。邵洵美這次逃難出來,除了細軟貴重之物隨身帶出外,所有笨重家具和機器設(shè)備都只能棄之不顧了。但令他念念不舍的是,好幾年前他在創(chuàng)辦"時代"印刷廠時,曾出資5萬美元向法商買了一臺當(dāng)時最新式的影寫版印刷機。據(jù)說,他是中國當(dāng)時最早使用這種印刷機的出版商。喘息甫定,邵洵美自然想把這臺印刷機運到租界來,但苦于難過日軍封鎖線。項美麗知道后,設(shè)法向英租界當(dāng)局借來幾輛警車,把影寫版印刷機和徐園家里尚存的家具等什物一起裝上車子,由英國巡捕監(jiān)押,從日寇鐵蹄下安全搶運出來交到邵家。
項美麗 - 作品欣賞
邵洵美于1938年9月1日,借用項美麗的美國人名義,掛起洋商招牌,創(chuàng)辦了抗日月刊《自由譚》。為了向國外宣傳中國抗日,他還特地請項美麗再以其名義另行出版一份名為《Candid Comment》(《直言評論》)的英文月刊,并請她擔(dān)任編輯。這些事,項美麗都慨然允諾,認真照辦。《自由譚》問世后,人們交口稱贊,影響頗佳。
1938年5月,毛澤東發(fā)表了《論持久戰(zhàn)》一文,繼而黨組織決定將《論持久戰(zhàn)》翻譯成英文傳播到國外去,并把翻譯任務(wù)交給中共地下黨員楊剛。楊剛時年僅20多歲,公開身份是《大公報》駐美記者。項美麗和楊剛是好朋友,她讓楊剛在自己家里從事《論持久戰(zhàn)》的翻譯工作。
由于日本侵略上海,致使具有抗日色彩的《自由譚》被迫?,邵洵美在上海一時無事可為。而這時的項美麗想完成《宋家三姐妹》一書的寫作。在此之前,她在邵洵美的陪同下已拜訪過宋慶齡。宋慶齡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和照片。這些資料都由邵洵美替她翻譯成英文。時下,宋靄齡在香港,宋慶齡和宋美齡在重慶。項美麗為了完成這部著作,準備先赴香港,再轉(zhuǎn)重慶,去會宋氏姐妹。她便拉上處境困厄的邵洵美于1939年一起離開上海奔赴香港。
在香港,項美麗幾乎每天由邵洵美陪著去見宋靄齡訪談。不久,項美麗的這項工作告一段落,擬赴重慶;而邵洵美由于家中事務(wù)繁雜,急需處理,再則他也久思家眷想回上海,于是兩人只得在香港話別。相處4年之久的異國情侶就此結(jié)束了他們的這段曠世奇緣。
《宋家三姐妹》于40年代初期出版。由于宋氏三姐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些內(nèi)容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故而此書一問世,即頗受讀者歡迎,項美麗也因此名聲大噪。
年12月美日交換僑民時,項美麗被遣返美國,定居紐約。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后,項美麗終于與鮑克瑟結(jié)婚,又生下一女。
1946年初夏,邵洵美受陳果夫之托,以考察美國電影的特使名義,在美國逗留半年。其間,他在紐約與項美麗重逢。分離7年的一對舊情人相會,自有說不盡的離情別緒。鮑克瑟被邀參加了他們的徹夜長談。當(dāng)三人談得十分融洽時,忽然鮑克瑟似真似假地指著項美麗笑對邵洵美道:"邵先生,您這位太太我代為保管了幾年,現(xiàn)在應(yīng)當(dāng)奉還了。"邵洵美也含笑作答:"我還沒有安排好,還得請您再保管下去。"項美麗聞言,前俯后仰大笑不止。
可惜,他們紐約相會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面。1946年12月邵洵美回國。不久后,中國大陸解放。
項美麗 - 個人貢獻
項美麗自1946年底與邵洵美分別以后的50年間,一直在從事寫作。她與《紐約客》似有奇緣,從1928年起,竟終身為該雜志寫稿,《紐約客》雜志提供給她一間寫作室《紐約客》雜志的長期作者都受到這種優(yōu)待,她幾乎每天來這里,在明窗凈幾的斗室中埋頭爬格子。
項美麗在長達70年的寫作生涯中,一共創(chuàng)作出版了80多部書,其中有小說、傳記、兒童讀物等。80年代后期,美國讀書界對她的興趣復(fù)燃,促使出版界重印了她的部分著作。項美麗在半個世紀中,始終沒有忘記邵洵美。她曾寫過一本名叫《My Chinese Husband》(《我的中國丈夫》)的書,就是描寫了她與邵洵美的那段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