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仲麟 - 生平簡介
鹿仲麟(1884年3月12日-1966年1月11日),字瑞伯,河北定州人,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lǐng)。
鹿仲麟出生于河北望族家庭,早年考秀才未中,后于1908年前往遼寧新民從軍,與馮玉祥結(jié)識并成為好友。1912年1月,鹿參加馮玉祥等人發(fā)動的灤州起義,失敗后受到長官車震的保護,2月調(diào)任北洋軍第四混成旅第二團第二營營副。1916年,第四混成旅在護國戰(zhàn)爭中于四川敘府被護國軍劉云鋒部擊潰,第二團遂改歸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
1922年,馮玉祥任陸軍檢閱使,鹿仲麟為其二十二步兵旅旅長,位列馮玉祥五虎將之一。1924年10月22日,鹿奉命發(fā)動北京政變,控制了北京全城。11月5日,鹿奉代理大總統(tǒng)黃郛之命,將清朝末帝溥儀遷出紫禁城。1926年1月,馮玉祥去蘇聯(lián)后,鹿出任國民軍總指揮,后率領(lǐng)國民軍退出北京,前往綏遠。
1926年9月17日,鹿仲麟?yún)⒓游逶膸,任國民軍?lián)軍總參謀長,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后任國民政府河南民政廳長、中央政府軍政部次長、代理軍政部長。1930年1月,任西北軍代理司令,全權(quán)代馮玉祥主持中原大戰(zhàn)。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后,他任西北軍第二方面軍前敵總司令,率26萬人進入河南,失敗后,鹿仲麟通電下野,隱居天津。
1936年,鹿仲麟追隨馮玉祥復出?箲(zhàn)爆發(fā)后,鹿于1938年被任命為河北省主席,主持河北地區(qū)的敵后抗戰(zhàn)。在此期間,鹿率軍多次與當?shù)匕寺奋姲l(fā)生沖突。1940年,鹿被迫辭職,前往重慶,1944年,被任命為兵役部長。1946年7月31日,鹿晉升為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并退役,轉(zhuǎn)任華北宣撫使。
退役后,鹿仲麟隱居天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鹿留在天津義生里街道辦事處工作,1954年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但未離開天津赴職。1966年1月11日,鹿仲麟患癌癥,在天津逝世。
鹿仲麟 - 青年時期
鹿仲麟1884年3月12日出身在一地主家庭,鹿家為河北望族,其同宗鹿傳霖曾為清朝大臣。他4歲過繼給伯父為嗣,并進家塾讀書。1905年,他參加科舉末科考試未中,遂在本縣羅莊鋪村教書。1908年,他經(jīng)伯父介紹,到遼寧新民府北洋第一混成協(xié)當兵。當時,革命思想在北洋軍廣泛傳播,馮玉祥、王金銘、施從云等青年軍官組織“武學研究會”,把學兵營做為活動重點,使鹿仲麟逐漸接受反清革命思想。
1910年9月,鹿所部被改編為第二十鎮(zhèn),他任三十九混成協(xié)八十標副官,并受到長官車震的器重。武昌起義爆發(fā)后,第二十鎮(zhèn)青年軍官發(fā)動了灤州起義,王金銘、施從云遇難,馮玉祥被捕。鹿仲麟在長官車震保護下得以幸免,并于1912年2月調(diào)任第四混成旅第二團第二營營副。
1915年,袁世凱搞洪憲帝制,派第四混成旅入川,抵抗蔡鍔的護國軍。1916年初,第四混成旅在敘府被蔡鍔、劉云鋒部擊改,其第二團歸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指揮,鹿仲麟就在該團,從此,他追隨馮玉祥建功立業(yè)步步升遷。
1921年,馮玉祥所部第十六混成旅擴編為北洋陸軍第十一師,鹿仲麟出任炮兵團長。
鹿仲麟 - 軍閥混戰(zhàn)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后,鹿仲麟任河南省警衛(wèi)處處長兼開封警察廳廳長。10月任第二十二旅旅長兼教導團團長。1922年10月,馮玉祥在北京南苑任陸軍檢閱使,所部為一個師三個混成旅,鹿仲麟為第二十二步兵旅旅長。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9月12日,馮部離京向熱河進發(fā),但行動遲緩。鹿仲麟所部二十二旅行軍四天才到京北密云。10月19日,馮玉祥決心反戈一擊,命令鹿仲麟部星夜回師,占領(lǐng)北京。10月21日,鹿率部直取北京,一晝夜行軍100公里,22日下午,抵北苑與留守司令蔣鴻迂會合,并在晚上從安定門進入北京城。他和孫岳所部一起,包圍了總統(tǒng)府。占領(lǐng)電話局,電報局和火車站,不費一槍一彈就控制了首都。10月25日,馮玉祥在北苑召開軍政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民軍,并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黃郛攝政內(nèi)閣成立后,改任京畿警衛(wèi)司令,期間主持驅(qū)逐清帝溥儀出宮,并負責接待孫中山到京,保證孫中山的安全。孫中山病逝后,又協(xié)助辦理喪事。
1924年11月3日,國民軍對將駐守景山,故宮的守衛(wèi)部隊繳械。11月5日,代理大總統(tǒng)黃郛指令派鹿仲麟、張壁交涉清室優(yōu)待條件事宜,下午4時,溥儀遷出故宮。鹿仲麟之舉受到進步人士和中國人民的高度贊揚。
1926年1月,在奉軍和直魯聯(lián)軍的軍事壓迫下,馮玉祥通電下野,遂將京師一帶防務(wù)交與鹿仲麟。1月中旬,鹿仲麟被推為國民軍前敵總指揮。4月14日率國民軍退守南口。南口戰(zhàn)事不利后,與張之江商定國民軍全線撤退,率東路軍撤至綏遠。9月馮玉祥從蘇聯(lián)回國,舉行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聯(lián)軍總司令,任命鹿仲麟為國民聯(lián)軍參謀長。10月中旬受馮玉祥委派,率代表團去蘇聯(lián)。在蘇聯(lián)參觀考察,并會見了斯大林。
1927年5月取得蘇聯(lián)的武器和財政援助后回國。6月任河南省民政廳廳長(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后代理河南省主席。7月8日被蔣介石任命為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后率部攻徐州、豫東。
1928年1月任第二集團軍第九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十軍軍長,率領(lǐng)八個軍繼續(xù)北伐。9月8日任豫魯剿匪總司令兼河南剿匪總指揮。
1929年赴任軍政部常務(wù)次長。曾任國軍編遣委員會委員兼第二編遣區(qū)辦事處常務(wù)委員,2月任中央政治會議委員,3月馮玉祥辭去軍政部部長職后,由鹿仲麟代理部長。因蔣馮矛盾,5月24日被蔣介石召回南京。8月16日被任命為署理軍政部部長,10月又因涉嫌參與反政府行動,被免職。
1930年協(xié)助馮玉祥反蔣,率西北軍進入河南,任第二方面軍和第三方面軍及第四方面軍前敵總指揮,與蔣介石部隊形成對峙。10月兵敗下野,此后隱居天津,以讀書、習字度日。
1936年,鹿仲麟隨馮玉祥復出。1936年1月22日授中將銜,9月26日加上將銜。西安事變后,曾以審判官的身份會審西安事變發(fā)動者張學良。
鹿仲麟 - 發(fā)生摩擦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任第三、第六及第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1938年2月任軍事委員會軍法執(zhí)行總監(jiān),以最高軍法審判官參加審判貽誤抗日的韓復渠。6月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北省黨部主任兼河北游擊司令。其間,曾與八路軍發(fā)生摩擦。
武漢失守前,蔣介石委任鹿仲麟為河北省主席并兼冀察保安司令;谷鐘秀為民政廳長(谷始終沒到任,該職務(wù)后被張蔭梧篡取)。鹿仲麟來河北是以周總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在武漢與國民黨當局協(xié)商的。中共方要派較進步的人,國民黨不同意;國民黨要派頑固反共的人,中共方不同意。這樣最后選派了馮玉祥的人,鹿是馮的“小諸葛”,基本上處于中立的。跟著鹿來河北的國民黨省黨部的書記張是個頑固分子。他從中進行控制和挑撥,鹿仲麟也有野心。鹿仲麟來河北前,冀南、冀中的縣長早已經(jīng)過民主選舉產(chǎn)生出來了,而鹿仲麟?yún)s要換成他從大后方帶來的縣長,發(fā)動群眾對此據(jù)理力爭。這樣一來,使得鹿仲麟和發(fā)生了矛盾。又由于國民黨頑固分子的挑撥煽動,就使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冀中呈現(xiàn)復雜的局面。
鹿仲麟非常迷信,來河北省帶著算卦的師爺,一舉一動都要占卜。當時冀中軍區(qū)司令員兼冀中行署主任呂正操住在安平縣大黃城村,算卦師爺就說:黃城乃皇上所居之地,你(指鹿仲麟)住的地方得壓住它。于是選來選去選擇了冀縣叫“金家寨”的村子,認為“金”字比“黃”字更光亮。其實這個村子又小又窮,連他住的房子都不好找,只圖“金”字能壓住“黃”字。
1938年秋天,冀南行署在威縣召開參議會,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等都參加了。會上,劉伯承講話時說:鹿仲麟給一二九師下過命令,一定要把巨鹿縣城守住,不能讓敵人占領(lǐng)。巨鹿縣城離日寇控制下的平漢鐵路不過百里,日寇正在依據(jù)平漢鐵路向巨鹿城進攻。一二九師認為八路軍打的是游擊戰(zhàn),沒有重武器,如果死守巨鹿城定會造成巨大的傷亡,而且在戰(zhàn)略上并沒有多大意義。鹿卻執(zhí)意要一二九師死守。一二九師在巨鹿城堅守了一天一夜,戰(zhàn)斗進行的非常激烈,為避免過大的傷亡,主動撤退了。鹿竟十分不滿。當時還不理解鹿為什么非要一二九師死守巨鹿不可,后來才知道鹿的算卦師爺說,鹿來河北省不利,“大將怕犯地名”,河北省有四鹿:“巨鹿、束鹿、獲鹿、涿鹿”,對鹿都不利。因為撤換民主縣長遭受人民群眾的反對,首先發(fā)生在束鹿縣。鹿要委派辛集的區(qū)長、國民黨員當束鹿縣縣長。這個區(qū)長在日寇占據(jù)辛集鎮(zhèn)時當過漢奸維持會長,有惡跡,群眾不許鹿換,頂了回去。鹿認為“束鹿束鹿”,把“鹿”束縛住了。當時獲鹿、涿鹿已經(jīng)被日本占領(lǐng)了,所以鹿仲麟說,只剩下一個“巨鹿”了,再叫日本占了去那我就在河北省無容身之地了。所以逼著一二九師死守巨鹿城。一二九師不肯做這種無謂的犧牲,所以鹿對一二九師非常不滿。后來日軍九路圍攻冀南時,鹿被日軍追得人困馬乏,日暮途窮。一天晚上進到一個村,一打聽村名叫“斷鹿頭”,嚇得連連嚷叫:“走。走。趕快離開這個不祥之地!苯又豌@了太行山,再也不敢下山。
鹿仲麟 - 晚年時期
1939年鹿仲麟任冀魯戰(zhàn)區(qū)總司令,仍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等職。后返回重慶任軍事參議院參議。1944年9月任兵役部部長。1945年10月辭去兵役部部長,任華北宣慰使。1946年5月任戰(zhàn)略顧問委員會委員,后至天津居住。7月31日晉二陸軍級上將銜。1946年出席“制憲國民大會”。在中國國民黨內(nèi)曾當選第三、四屆候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第五、六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
1949年1月,鹿仲麟在天津迎來了解放,獲得了安定的晚年,以一個普通公民積極參加街道居民工作,并且積極撰寫文史資料。1954年,毛澤東主席接見他時,稱其為“街道工作專家”。是年,任國防委員。1966年1月11日逝世,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