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戚派名旦,生于1965年1月。是我國著名越劇表演藝術(shù)家、“戚派”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戚雅仙老師的親傳弟子,得意門生。
生平:1983年以全校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上海戲曲學校。進靜安越劇團后,在恩師戚雅仙老師悉心培養(yǎng)下,藝事大增。分別擔當主演了《梁!、《香羅帶》、《玉堂春》、《血手印》、《白蛇傳》、《玉蜻蜓》、《洪洞奇案》、《龍鳳花燭》、《雙珠鳳》、《王老虎搶親》、《文武相求》、《秋海棠》、《祝!、《屈原》、《紅樓夢》等幾十部大戲,使其一舉成為當今戚派藝術(shù)的代表人物。金靜虛心好學,天資聰穎,嗓音純美酷似其師戚雅仙,扮相秀麗,在唱腔上主攻戚派,不僅繼承了戚派藝術(shù)的精華而且也兼學其他流派,使其在唱腔和表演上博采眾長,并能抓住各流派演唱特點,學得維妙維肖。1987年,隨出國大潮的流行,她東渡扶桑進行深造。但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仍拋不下自己鐘愛的越劇事業(yè)和戚派藝術(shù)并在日本經(jīng)常演出戚派的名劇名段,受到日本觀眾和海外華僑們的熱烈歡迎和喜愛。2000年回國后頻頻在舞臺與電視中亮相,受到國內(nèi)外觀眾的熱烈歡迎。2002年,金靜受蕭雅藝術(shù)工作室邀請,排演了大戲《狀元未了情》。正處藝術(shù)黃金期的金靜,亟需登臺演出的機會。2004年,金靜加盟上海越劇院,演出了戚派名劇《血手印》并舉辦了一場個人專場,終于找到了傳承戚派藝術(shù)的舞臺。
獎項:1984年9月榮獲首屆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匯演大獎賽三等獎。
同年12月獲得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市劇協(xié)、上海市曲協(xié)聯(lián)合舉辦上海市青年演員會演新苗獎。1986年9月榮獲第二屆"上錄杯"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匯演大獎賽二等獎并獲“越苑十佳”、“上海市青年藝術(shù)十佳”稱號。1986年榮獲全國越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優(yōu)秀獎。
音像資料:《血手印》全劇(舞臺版)VCD、《戚派名旦金靜》CD、音帶、《旅日戚派花旦金靜》VCD、《慈母恩師梨園情》VCD、《玉堂春》VCD、越劇四集電視連續(xù)劇《血手印》(外景版)VCD、《金聲雅韻-金靜戚派經(jīng)典唱腔集》CD(八碟裝)、《洪洞奇案》VCD,《越苑十佳》音帶、CD、《越劇大觀園--連環(huán)66、99》音帶、CD等藝術(shù)資料。還錄制了《九月的故事》等歌曲唱片、音帶,曾紅極一時。并在2007越劇經(jīng)典版電影《紅樓夢》成功的塑造了薛寶釵。
- 黃靜慧,女,1964年生于江蘇無錫。國家一級演員、無錫市政協(xié)委員。1985年無錫戲曲學校畢業(yè)進無錫市錫劇院,工旦角。師承著名錫劇藝術(shù)大師梅蘭珍,拜...
- 黃儒秀(1909年—1967年),男,著名山東梆子和豫劇文武小生演員,藝名黃娃。定陶縣東王店鄉(xiāng)觀堂村人。塑造了如《反昭關(guān)》、《探井》中的伍子胥;《...
-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學名洪達,字伯駿,號潛齋,別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導演,是中國現(xiàn)代話劇和...
- 賈有福,男,(1931年4月-2006年10月)小鑼書演員,藝名賈好笑,別稱“佛堂麻痢”。義烏市佛堂鎮(zhèn)竹園村人。他自幼喜愛民間藝術(shù),17歲學藝,1952年拜...
- 男,評書演員。天津人。原名蔣昆,字玉昆,筆名蔣介磊。系茶房出身,有一定文化基礎。約在1927年拜常杰淼為師,與乃師關(guān)系密切。1929年常逝世前,將...
- 金文聲,男,1930年生,評書、山東快書演員。幼時學京劇,后因嗓音的關(guān)系改學曲藝。十幾歲時,他曾拜西河門(評書)藝人張起華為師,學評書。上世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