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金己男,又譯金基南,出生于朝鮮咸鏡南道金野郡。
1976年,任《勞動新聞》責任主編。
1977年起,任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
1980年,當選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
1985年起,任朝鮮黨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
1992年,出任朝鮮中央書記局書記。
2010年朝鮮黨代表會議上,當選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局書記。
金己男的哥哥是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金永南。
重要作用
2013年4月,金己男現(xiàn)已80多歲,至少從1953年開始就進入平壤政壇的核心。他以堅定的保守立場主張在發(fā)展軍隊的同時也發(fā)展經(jīng)濟。
他的主管范圍包括宣傳鼓動,這些活動得到大量預算,不僅用于音樂會,也用于建筑雕像讓金正日永垂不朽。他的這些工作應當是為了塑造朝鮮社會對 金氏家族的忠誠。在金正日的葬禮上,他的位置排在 金正恩和 張成澤的后面,充分顯示了他的重要性。
外交活動
訪問韓國
2005年8月16日上午, 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朝鮮 祖國和平統(tǒng)一委員會副 委員長金己男等50多位朝鮮代表團成員到達 韓國國會,同 金元基等韓方代表討論了朝韓國會會談等共同關心的話題 。
正在 韓國首都 漢城參加“8·15民族大慶典”的 朝鮮代表團訪問了 汝矣島韓國 國會議事堂。這是 韓國憲政史上 朝鮮代表團第一次訪問韓國國會。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 韓國國會議員頻頻暗示朝方表態(tài), 朝鮮代表團在這次訪問中一直避談 朝核問題以及即將復會的第四輪 六方會談。另外, 朝鮮代表團很關注 韓國前總統(tǒng) 金大中的健康,還帶去了朝鮮最高 領導人 金正日對他的問候。
會見中共
2007年6月5日, 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在 平壤會見了以中共中央委員、 甘肅省委書記 陸浩為團長的中共友好代表團。金己男說,不斷鞏固發(fā)展朝中友誼是我們兩黨、兩國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朝黨的一貫立場。朝方將為推動朝中友好合作關系發(fā)展竭盡全力。金祝愿 中國人民在以 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十七大的召開。
中國駐 朝鮮大使 劉曉明等會見時在座。代表團系應 朝鮮勞動黨中央國際部邀請于當日開始對朝鮮進行友好訪問。
憑吊金大中
2009年8月20日據(jù) 朝鮮中央通訊社20日報道,受朝鮮最高 領導人 金正日的委派,以 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為團長的朝鮮特使吊唁團將于21日至22日訪問 首爾,吊唁去世的 韓國前總統(tǒng) 金大中。由 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率領的朝鮮吊唁團一行6人2009年8月21日抵達 首爾后,隨即前往設在 韓國 國會議事堂正門前的已故前總統(tǒng) 金大中的正式靈堂進行吊唁。
朝鮮吊唁團在 金大中方面的代表樸智元議員、 國會事務總長樸啟棟等陪同下,向金大中的遺像敬獻了以朝鮮最高 領導人 金正日名義送的花圈;ㄈΦ 黑紗挽帶上分別寫有“悼念已故前總統(tǒng) 金大中”、“ 金正日”。隨后,吊唁團成員排成一列,在 金大中遺像前靜立默哀,并焚香悼念。
吊唁團成員還與守候在靈堂的 金大中遺屬、國會議員等一一握手致意。整個吊唁活動進行了約40分鐘。金己男在吊唁簿上寫道:“悼念堅守正義和良心、在民族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痕跡的 金大中前總統(tǒng)!
吊唁活動結束后,吊唁團一行在國會議長室與 韓國朝野議員進行了簡短座談。對于此次來韓是否有何會見計劃的提問,金己男說:“此行是為悼念故人而來。為了民族和解和南北關系的改善,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離開 國會議事堂,吊唁團前往 金大中和平中心,看望了金大中的 遺孀 李姬鎬,向她當面轉(zhuǎn)達了 金正日的 哀悼之意。
這是自2008年2月 李明博政府上臺以來 朝鮮高級別官員首次前來 韓國。到目前為止, 韓國政府方面表示尚無吊唁團與韓國政府官員會面的安排,但暗示可能接受朝方提出的會面要求。由于韓朝之間出現(xiàn)了一系列關系轉(zhuǎn)暖的氣息, 韓國輿論對吊唁團此行會否對韓朝關系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表示強烈期待。根據(jù)計劃, 朝鮮 吊唁團將于2009年8月22日結束在 韓國的日程返回朝鮮。
出席宴會
2016年2月13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為成功發(fā)射“光明星4”號做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工人和干部隆重舉行慶祝宴會,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黨中央書記金己男等黨政軍高官紛紛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