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 - 簡介
村里,原名周存禮,河北望都人。著名電影演員。早年在保定中學讀書。1947年參加東北人民解放軍,曾任文工團員及文化教員。1950年起任河北省文工團(后改為河北省話劇團)演員。曾在《萬水千山》、《尤利烏斯·伏契克》等劇中飾演角色。1959年從影,先后在影片《紅旗譜》、《紅河激浪》、《白求恩大夫》、《冤家路寬》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1983年主演《陳奐生上城》。1995年主演央視電視劇《咱爸咱媽》,成功塑造了“咱爸”形象。曾與人合作改編話劇《紅旗譜》、《邢燕子》及電影劇本《鮮花下的陰影》等。曾任河北省話劇院藝委會副主任,1985年任河北電影制片廠業(yè)務廠長、總導演。村里 - 生平
從農家子弟到著名演員
1931年出生在望都縣東關村,農民的兒子。16歲前的村里,先讀私塾,后進入保定中學讀初中;因本家叔叔的介紹進入沈陽嵩山中學。那時的村里,血氣方剛,愛國熱情很高!吧虺缡录卑l(fā)生,像許多愛國青年一樣,他在沈陽參加了反美學生運動。不久在學校聽地下黨說,國民黨正在抓人,村里就決定投筆從戎,奔向光明。1947年8月,村里成為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編入黑山、大虎山游擊區(qū)冀東旅嫩江部,也就是后來的四野九縱、46軍。
村里在部隊做書記員,后來因文化底子厚,被分配到文工團。從此,村里的文藝天賦被激發(fā)出來,開始了他人生的演藝生涯。十七八歲的村里,唱歌、跳舞、打霸王鞭、拉洋片、編歌詞、編快板、說相聲,演出《夫妻識字》、《兄妹開荒》,跳《蘇聯馬車舞》、《中甸騎兵舞》、《蒙古舞》,村里樣樣都學,樣樣都會。
火熱的軍旅生涯,為村里的藝術人生和他扮演的“兵”角色提供了深厚的生活基礎,電影《糧食》中的八路軍班長、《白求恩》中的政委、《啊,搖籃》中的炊事員羅爺爺、《通天塔》里的司令員、《少奇專列》里退伍警衛(wèi)員,這些沉淀在人們記憶中的“兵”形象,至今膾炙人口,令人回味。
建國不久,村里復員,考入河北省藝校,因成績出色,僅6個月就被分配到河北文工團。
很快,村里和文工團員一起,投入到繁忙的演出活動中。每年從三月桃花開演到九月葡萄熟,從保定到石家莊到秦皇島,從欒城、趙縣到撫寧、昌黎,一天六場,每晚演到后半夜,村里演出了《劉介梅》、《百丑圖》、《劉胡蘭》等話劇。
此時,村里接受了一個特殊任務,把梁斌的著名小說《紅旗譜》改編成劇本。后來,經與魯速和另外一個同志改編的本子整合,形成了在全國轟動一時的《紅旗譜》話劇劇本。此劇排練時,20多歲的村里飾演瞎子朱老明,他以豐富的生活經驗,塑造了一個形神兼?zhèn)涞霓r民形象,達到了他演藝生涯的第一個藝術高峰。1959年,42歲的著名導演凌子風和47歲的崔嵬,決定將《紅旗譜》搬上銀幕。他們到天津(當時河北省會)遴選演員時,從同名劇組中,只選中了扮演朱老明的村里一人,這使他第一次走上銀幕。
村里 - 作品展
《北極光》 (2003)
-
《大喜之家》 (1998)
《男婚女嫁》 (1996)
《煩惱家庭》 (1992)
《觀音今年十二歲》 (1988) .... 村長
《無罪殺手》 (1988) .... 毛志海
《山雀兒》 (1987) .... 伯公
《人·鬼·情》 (1987)
《通天塔》 (1986) .... 周濤
《望日蓮》 (1986) .... 大伯
《八百羅漢》 (1985)
《紅衣少女》 (1984) .... 賣冰糕的
《金不換》(1984) .... 徐二
《陳奐生上城》 (1982) .... 陳奐生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1) .... 龍慶
《冤家路寬》 (1981) .... 高廣樂
《啊!搖籃》 (1979) .... 羅桂田
《春歌》 (1978) .... 康老方
《渭水新歌》 (1977) .... 劉天印
《開山的人》 (1976) .... 鄭顧工
《戰(zhàn)洪圖》 (1973) .... 大勇
《站洪圖》 (1973) .... 大勇
《白求恩大夫》 (1964) .... 方兆元
《紅河激浪》 (1963) .... 劉大伯
《糧食》 (1959) .... 八路軍戰(zhàn)士
村里 - 評價
本色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因緣分而來,為友誼相會。
村里一生耿直、聰明、好學、不怕吃苦,最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有失去過一個農民兒子的本色,像水一樣透明,像土一樣真實,像火一樣熱烈,無論是在藝術事業(yè)上,還是個人生活中。拍《啊,搖籃》時,劇中人羅爺爺在保育院兒童“八月十五月兒明”的歌聲中閉上了眼睛,犧牲了。謝晉導演看了說:“村里,這死得太一般,大路貨。還有什么別的辦法!贝謇锓磸妥聊,最后決定羅爺爺“在歌聲中慢慢閉上眼睛,一滴熱淚從眼角流到面頰,他右手握著的一把木頭手槍,悄悄地滑出手中!敝x晉看后激動地說:“好!就這樣!”
村里追求的是笨功夫,但在演技上確體現了他的真功夫,因而被公認為功力派演員之一。
2003年10月,在天津寧河和河北順平,村里參與電視劇《紅旗譜》的拍攝,并扮演老驢頭兒。在拍朱老忠去老驢頭兒家、推柵欄門兒一場時,朱老忠推門兒把老驢頭撞倒。村里總覺得戲味兒不足,朱老忠推一次,村里摔一回。因為是現場同期聲,觀眾們邊看邊笑,村里從地上爬起來,對觀眾抱抱拳說:“老少爺們兒,大家先控制一點,讓我摔一次成功的,下來給大家講故事!比堑糜^眾大笑。就這樣,一連摔了12次,一個鏡頭才完成。
村里有一個原則,對人民、對建設大業(yè)有利的戲才拍,對帶色兒的、兒女情長的、導向不對頭的,哪怕片酬再高,演主要角色也不行;同樣,他對導演和對手演員也提出了要求,對手是藝術上的“生個子”、“撞籠子”(養(yǎng)鳥術語,指鳥的魯莽性情),即使長相再好,與導演的關系再好,也不愿與之合作。
但村里對年輕人的事業(yè)是熱情支持的,只要話劇院里有需要,他就參加。2004年河北話劇院編排了反映撫寧縣英武山村支書李家庚事跡的話劇《春打六九頭》,導演請村里扮演老忙頭一角,并要把他列在顧問、藝術指導單子上,村里說:“你要來這個我不演,我只是一個普通演員。”就這樣,村里每天騎自行車從梆子劇院宿舍到話劇院參加排練,四站路遠,風雨無阻,一個七十多歲的著名演員一直堅持到彩排成功。劇組多次要給村里派車,他不要,說這樣正好鍛煉身體。
生活中的村里,一樣樸實本分,享受著溫暖和幸福。老來伴是他表姐,從事教育,一生支持村里;大兒子是南京大學的地質學博士,現任廣西師范大學副校長,女兒學美聲,現在羅馬尼亞國家大劇院,正準備重演《蝴蝶夫人》,身邊有學醫(yī)的小兒子恃候,二老心情舒暢,身體不錯。
提起幾個孩子,村里就像提起了他的電影和話劇,有種自豪感。他提得最多的是女兒,自己的藝術細胞全遺傳給了她。女婿達努茨,羅馬尼亞人,精通多種語言,用村里的話說:“我女婿的漢語比大山說得溜,我親家是原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女婿從小兒由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帶大的!迸鼍ǚ珊驼Z言,前些時期,胡錦濤總書記、北京市委書記劉琦、衛(wèi)生部長高強先后訪問羅馬尼亞,都是由達努茨擔任羅方翻譯。令村里最得意的還是外孫女莫妮卡,村里說:“莫妮卡特別聰明,回國后和院里的小朋友們玩不了一天,就全記得他們的名字了。”
人們常說性格即人生,村里用他名字一樣的方式,扎實地行走在人生的每一步路上,他的人格追求、藝術造詣、生活信念,給每一個接近他的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一個熱愛藝術的著名演員,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快樂老頭,一個永遠留存在我們心中的“農民老大爺”。
村里 - 個人評價
我要用一輩子演好農民
演好農民,是村里一輩子的追求。村里說,現在的演員熟悉農村和農民生活的少了。不說別的,“耕、耩、鋤、耪”四種勞動技術掌握不了,你演的農民就不真實,就沒有生活。
從1950年村里進城后,村里每年有三五個月的農村演出或深入生活,因此和北方的農村接觸較多。在故鄉(xiāng),從兒時起他就接觸過兩位盲人;他們都是后天性的睜眼瞎。其中一個李姓的盲人是算命先生,健談善聊,村里和他來往很多。《紅旗譜》改編成話劇時,村里曾多次專程去走訪他們,仔細觀察他們眼睛的外形變化和盲人形體動作的特點。而影片開拍前,導演凌子風一再告誡村里:“朱老明的眼可是氣瞎的!睘榱送怀鲞@個氣字,村里決心把朱老明塑造成睜眼瞎。這樣,朱老明的硬漢子形象,在性格上就更加突出了。
改革開放之初,作家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上城》要搬上銀幕,由王心語導演,村里扮演陳奐生。作為北方農村出身的演員,為了熟悉江南水鄉(xiāng)生活,村里決定一定要深入到外景地生活幾個月。這樣,他在廣東潮汕地區(qū)的農村,了解了當地風俗習慣,鄉(xiāng)土人情,還學會了劃船、喂鵝、栽菜、插秧、擔水澆菜,這一組農民生活,使村里把一個江南農民的憨厚、樸實、勤勞的性格塑造的非常生動,深為中國電影觀眾所喜愛。
1981年,在一次國內著名影人的聚會上,鄧穎超和康克清兩位老大姐對村里說:“你演的農民很生動,很感人。我們不能忘了8億農民!贝謇锘卮穑骸拔沂浅赞r村小米兒長大的,一輩子也不能忘了農民,一輩子要演好農民。”
村里深知,要演好農民,就不能離開農村生活,就要交農民朋友。他如數家珍地給記者講起了這些為中年人熟悉的名字:晉縣周家莊的雷渣子、無極郭莊民兵營的郭寶齋、獻縣南河頭村的張本林、遵化西鋪的王國藩、寧河縣石家莊的邢燕子以及白玉蘭、侯雋等等。他們?yōu)榇謇锾峁┝舜罅康纳罘e累,讓他深入體會到了農民的情懷,使他演的農民更加飽滿,更加精彩。
1987年離休以后,村里演了電影四五部,電視劇二三十集,角色也大都以農民為主。國內許多著名導演,在尋找老農民角色時,首先想到的也是村里。2003年天津電視臺拍電視連續(xù)劇《紅旗譜》,請村里扮演老驢頭一角,他的演技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老驢頭根本沒有演的痕跡,活生生就是一個生活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華北平原農村的一個保守、倔強、本分的老農民。
村里 - 成就
扮演《啊,搖籃》中的羅桂田,獲1979年上海文匯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
村里 - 參考資料
[1] 中國影視資料庫 http://www.cnmdb.com/name/372
[2] 中國影視庫 http://www.mdbch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