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鄭板橋

    鄭板橋(清代)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jìn)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人物簡介

    鄭燮(音xie,四聲),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jìn)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yīng)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jìn)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弊鞴偾昂螅訐P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xí),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jìn)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diào)濰縣,因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xiāng)游。時寫叢蘭瘦石于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于1693.11.22,卒于1765.1.22。享年七十三歲。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杰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xué)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jìn)士”及宦游、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nèi)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鄭板橋故居 品學(xué)兼優(yōu),家居授徒,受業(yè)者先后達(dá)數(shù)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jīng)中落,生活十分拮據(jù)。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zhì)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作文聯(lián)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xiāng)先輩陸種園先生學(xué) 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shè)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于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后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托名風(fēng)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

    些旅游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游江西,于廬山結(jié)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游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游,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jié)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于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于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jié)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nóng)、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jìn)士及宦游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zhèn)江焦山讀書,F(xiàn)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lián)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    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jìn)士,為賜進(jìn)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并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jìn)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jìn),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jiān)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yè)<<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jīng)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nóng)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yè)。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diào)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饑,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zāi)荒連年,救災(zāi)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nèi)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lǐng)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筑池,招遠(yuǎn)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guān)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學(xué)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tǒng)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zāi)情 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guān)外絡(luò)繹返鄉(xiāng),板橋作<<還家行>>紀(jì)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

    眾大修濰縣城墻。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臺勘災(zāi)。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并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hù)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云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fā)現(xiàn)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xué)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云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于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并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涂>>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chǎn)生了 相當(dāng)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并作行書七言聯(lián)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biāo)新二月花!编嵃鍢蛟跒H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于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dá)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yǎng)生民”的抱負(fù)難以實現(xiàn),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并自發(fā)于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

    鄭板橋

    橋賣畫為生,往來于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fù)過錢塘,至?xí),探禹穴,游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jiān)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并結(jié)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于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畫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fēng)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后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gòu)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jié)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xí),秀勁絕倫”的藝術(shù)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zhèn)。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 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為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鄭板橋的畫給當(dāng)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 勞動人民視為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為流傳。 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dāng)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fā)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jié),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于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臺,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人物生平

    身世窮困

    1. 父為廩生,四歲喪母,由繼母撫養(yǎng)長大。

    談到板橋的家世,亦屬書香門第。至其父時,家道中落,雖有學(xué)養(yǎng),僅考得個稟生,枯守家園,教幾個蒙童,生活相當(dāng)清苦。板橋是獨子,不幸三歲喪母,依靠乳娘費氏撫養(yǎng)。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顧自己的丈夫與孩子,而到鄭家來共度患難,每日清晨,背負(fù)著瘦弱的板橋,到市上作小販,寧愿自己餓著肚子,總得先買個燒餅孩子充饑。后來,她自己兒子雖當(dāng)了八品官,請她回去享福,她仍寧可留在鄭家吃苦。板橋特為乳娘寫了一首詩,詩前縷述患難恩撫的經(jīng)過情景,詩為:「平生所負(fù)恩,不獨一乳母,長恨富貴遲,遂令慚恧久,黃泉路迂闊,白發(fā)人老丑,食祿千萬鐘,不如餅在手!

    板橋的繼母郝氏,賢慧而有愛心,可惜體弱,禁不住饑寒的煎熬,於板橋十四歲時即去世,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也是一項很大的打擊。

    2. 康熙秀才(十九歲)、雍正舉人(四十歲)、乾隆進(jìn)士(四十四歲),雖才華蓋世,跨越三朝,然 50 歲時才做了個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歲時中了秀才,二十三歲時結(jié)婚,為了生活,到揚州去賣字畫,無人賞識,很不得意,有時逛逛青樓,或借酒澆愁,顯得消沉。迨至他三十歲時,父親窮困而死,后來兒也饑餓而死,境遇至慘。所幸他四十歲中了舉人,四十四歲中了進(jìn)士。再到揚州,因已有了名氣,他的字畫連同舊作,都被當(dāng)成墨寶,他慨於炎涼的世態(tài),特地刻了一方印章蓋在他的作品上,印文為「二十年前舊板橋」,多少也帶點自嘲的意味。

    辭官窮困

    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fēng)”,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fēng)大,雨密,板橋輾轉(zhuǎn)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細(xì)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jìn)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nèi)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毙⊥敌南耄翰煌狄擦T。轉(zhuǎn)身出門,又聽里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毙⊥迪,既有惡犬,何不逾墻而出。正欲上墻,又聞:“越墻莫損蘭花盆!毙⊥狄豢,墻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xì)心避開,足方著地,屋里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賣畫揚州

    “民于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dá)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yǎng)生民”的抱負(fù)難以實現(xiàn),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并自發(fā)于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橋賣畫為生,往來于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fù)過錢塘,至?xí),探禹穴,游蘭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jiān)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并結(jié)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極多,流傳極廣。

    由于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后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托名”風(fēng)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游活動。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游江西,于廬山結(jié)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出游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游,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jié)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

    三十五歲,客于通州;讀書于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jié)論了許多畫友,金農(nóng)、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最后歲月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于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鄭墨之子鄣田嗣。

    仕途不順

    1. 年任山東范縣知縣,審案廉明。

    2. 濰縣知縣,遇饑荒,修筑城池,迫富豪平價售糧,被密告,以賑災(zāi)不當(dāng)被懲,乃辭官歸去。他先后做過山東范縣及濰縣的縣令,深入民間,洞悉民間的疾苦,終因救災(zāi)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參,他宦情已薄,毅然辭官返里。他在惜別濰縣紳民所畫的一幅竹子上題了一首詩:「烏沙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作漁竿!褂譃橄e僚屬,畫了一富菊花,也題上詩:「進(jìn)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fēng)耐歲寒!贡仨殨邕_(dá)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這般的瀟灑。

    3. 鄭板橋,曾當(dāng)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他對下層百姓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fēng)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nèi)容和別致的格調(diào)。

    多才多藝

    1. 畫竹:

    自謂畫竹多於紙窗粉壁見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題道:「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顾脤懼,更將款題於竹石間,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jié)」來表達(dá)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隸:

    綜合草隸篆楷四體,再加入蘭竹筆意,寫來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稱「六分半書」,他以黃山谷筆致增強作畫的氣勢,以「亂石鋪街、浪里插篙」形容其書法的變化與立論的依據(jù)。

    3. 擅畫蘭竹:

    體貌書朗,風(fēng)格勁峭,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蔣士銓題畫蘭詩中說:「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qū)懱m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惯@段話,將「書」與「畫」在他作品中的關(guān)系真是說得透剔極了。

    4.書畫特色:

    獨創(chuàng)寫意,著意趣味。他自謂應(yīng)有「真氣、真趣、真意」

    5.詩文特性:

    (1)去陳舊套語。(2)白話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節(jié)。

    鄭燮(板橋)有二首詠竹的詩,其一為「題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這首詩既點出竹之「處境」,更直接說出竹的貞定,經(jīng)得起各種磨難考驗,儼然是個頂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為「題畫竹」:

    「畫竹插天蓋地來,翻風(fēng)覆雨筆頭載;我今不肯從人法,寫出龍須鳳尾來!骨岸鋵懏嬛竦臍鈩荩蠖鋭t雙寫人與竹的「擇善固執(zhí)」及不從俗流、不為俗物的個性。

    《鄭燮六十自壽》: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 取數(shù)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 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zé)o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6. 對聯(lián):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dāng)畫屏。(題焦山自然庵)

    ◎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近斗茶。(題茶館)

    ◎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意標(biāo)新二月花。

    難得糊涂

    他本是個聰明絕頂,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卻偏偏寫什麼「吃虧是!、「難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個注:「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入糊涂更難」。

    一般為官者都會了解,為政得罪巨室,就難有好的下場。而板橋一反積習(xí),獨行其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后,不惜扔掉熱烘烘的烏紗,而寧可回到冷颼颼的秋江上去釣魚,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顯得如此的灑脫。

    他所題的「難得糊涂」,可能有兩種含意,一方面似有鑒於官場中的糊涂,他難得那種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當(dāng)系看透世態(tài),為免多惹煩惱,不妨糊涂一點。他能保全這種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以怪出名

    1. 揚州八怪(金農(nóng)、汪士慎、黃慎、李鮮、鄭燮、李方膺、高翔、羅聘)

    2. 怪在何處(畫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為怪)

    板橋的「怪」,頗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每當(dāng)他看到貪官奸民被游街示眾時,便畫一幅梅蘭竹石,掛在犯人身上作為圍屏,以此吸引觀眾,借以警世醒民。

    頗有罵名

    他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風(fēng)的雅的暴發(fā)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個人潤例

    寫字畫畫,斤斤計較於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橋毫不隱諱,而且明定出一則可笑的怪潤例: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蓋公之所陜,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xiàn)銀,則中心喜稅,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賑。年老神疲,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dāng)春風(fēng)過耳邊!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zhuǎn)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好吃狗肉

    等第狗肉(一黑、二黃、三花、四白),譽之「人間珍肴」。

    板橋定潤格,規(guī)定凡求其書畫者,應(yīng)先付定金,并作潤例,頗為風(fēng)趣。當(dāng)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quán)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shè)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經(jīng)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jīng)過時;主人「笑臉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拱鍢虿灰,開懷暢飲,連贊酒美肴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lián)以作紀(jì)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yīng)諾,隨即起身提筆,并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后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騙,后悔嘴饞不已。

    板橋三絕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拐筛牌渖,也是最確切的贊頌。傳統(tǒng)書香門第的楹聯(lián),常題:「傳家有道存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正是鄭板橋的最佳寫照。

    舉其詩集里三首題畫的詩,來看鄭板橋三絕——詩、書、畫的高妙。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詩云》

    衛(wèi)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云》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作魚竿。

     《初返揚州畫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載酒餅,春風(fēng)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

    從這三首詩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題詩如畫的美外,更可聞到他關(guān)心民情,以及因案辭官的高操志節(jié);疏放狂宕中,更見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橋三絕充滿了三真:真氣、真意、真趣,的確形容得非常貼切。

    繪畫藝術(shù)

    封建社會中,士大夫自以為清高、堅貞、虛心,往往在畫圖中、題畫詩中表露其意,但由于歷史的、社會的多方面因素,這些士大夫?qū)θ松拇煺、社會的不公往往多采取遠(yuǎn)離生活,逃避現(xiàn)實,隱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態(tài)度,作品大都是以閑情寄興、自娛娛人的為多,即使有感而發(fā)的詩題也是泛泛而談,有它的局限性。

    而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的題畫詩卻有所不同,他已擺脫傳統(tǒng)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dá)到“畫狀畫之像”“詩發(fā)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鄭板橋出身于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jìn)士,五十歲起先后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暗弥炯訚捎诿瘛钡乃枷,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zāi)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開倉賑

    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之后,他靠賣畫維持生活。鄭板橋的一生,經(jīng)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他敢于把這一切都糅進(jìn)他的作品中。品析鄭板橋不同時期所畫的蘭竹圖上的題畫詩,我們可以透過有限畫幅的形象聯(lián)想到鄭板橋的人生經(jīng)歷,聯(lián)想到清代社會的種種腐敗現(xiàn)象,使單幅畫面猶如文學(xué)作品、影視片一樣,敘說著許多許多……

    當(dāng)他任山東濰縣知縣,曾作過一幅畫《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畫中題畫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這畫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現(xiàn)”,這詩題,不再是無感而發(fā)的詩題,透過畫和詩,使人們聯(lián)想到了板橋的人品,他身為知縣,從衙齋蕭蕭的竹聲,聯(lián)想到百姓困苦疾聲,說明他心中裝著百姓,情感鏈系在百姓身上。這時畫中的竹葉有了形象的擴展,鄭板橋開倉賑貸,救濟災(zāi)民的場景一幕幕地浮現(xiàn)在人們腦海里,“凝固的瞬間”在觀眾的腦海里變成了無限延續(xù)的故事,好似極富感染力的小說、影片那樣,扣人心弦,發(fā)人深思。寥寥幾筆竹葉,簡練幾句詩題,讓人倍感作品中蘊藏著的深刻的思想、濃濃的情意。再有幾幅是鄭板橋被貶官后離開濰縣,三頭毛驢一車書,兩袖清風(fēng)而去,臨行前后作的畫,其一畫竹圖題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竹漁竿”,借竹抒發(fā)了他棄官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靜心態(tài),其二《竹石圖》中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碑嫹先齼芍κ輨诺闹褡,從石縫中挺然后立,堅韌不拔,遇風(fēng)不倒,鄭板橋借竹抒發(fā)了自己灑脫、豁達(dá)的胸臆,表達(dá)了勇敢面對現(xiàn)實,絕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類似的還有,如《墨竹圖》題云:“宦海歸來兩鬢星,春風(fēng)高臥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江南一片青。”另一幅竹圖題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園里長精神,清香一片蕭蕭竹,里面階層終絕塵!边@幾幅墨竹圖,都是借竹子抒發(fā)他遭貶官后,越發(fā)灑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感。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鄭板橋所畫竹子和題畫詩,大多是借竹緣情,托物言志,抒發(fā)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表現(xiàn)出“立根原在亂巖中,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的堅勁,表達(dá)出“寫取一枝清瘦竹,烏紗擲去不為官”的氣節(jié)和氣概,凡竹子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正是鄭板橋作品不同于傳統(tǒng)花鳥畫之處,不同于前人之處。傳統(tǒng)的蘭竹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欣賞性的、娛樂性的主題,畫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與美、繪畫技能的高與低、筆墨運用的嫻熟與雅俗,而到了鄭板橋的筆下,除了達(dá)到這些技能技巧外,題畫詩還賦予這題材新的思想內(nèi)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鳥畫亦能產(chǎn)生思想性、抒情性,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讓人看了以后,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鄭板橋畫竹獨特,畫石亦如此。自然界再無情的石頭在他筆下也活了,如《柱石圖》中的石頭,這也是前人畫中常用題材,但很少把它作為主體形象來表現(xiàn)的。而鄭板橋在畫幅中央別具一格地畫了一塊孤立的峰石,卻有直沖云霄的氣概,四周皆空沒有背景。畫上四句七言詩:“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痹婞c破了畫題,一下子將石頭與人品結(jié)合到一塊兒,可謂“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詩畫互相為用,開后人無數(shù)法門。”板橋借挺然堅勁的石頭,贊美陶淵明。板橋贊美他剛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時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樣遭遇及氣度的意思。畫中的石頭代表了人物形象,蘊藏著剛直不阿、氣宇軒昂的品質(zhì),使人感到,此處畫石頭比畫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義。

    鄭板橋還有很多以蘭花為主題的畫,也表現(xiàn)了一些新的內(nèi)容,借題畫詩發(fā)揮,寓意對各種各樣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蘭花特征,透溢出做人勝不驕、敗不餒,持平常心態(tài)的胸臆,題畫詩云:“蘭花與竹本相關(guān),總在青山綠水間,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由蘭花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做人要像蘭花一樣幽靜、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爭艷。咫尺畫幅,拓展無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叢叢蘭花,夾著一些荊棘的自然現(xiàn)象,抒君子能寬容小人之大度的氣質(zhì)。《荊棘叢蘭石圖》題畫詩云:“不容荊棘不成蘭,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魚龍都混雜,方知佛法浩漫漫! 另一幅《荊棘叢蘭石圖》題云:“滿幅皆君子,其后以荊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容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卑鍢蚪承莫氝\,蘭花中穿插幾枝荊棘,畫蘭花與荊棘共存,表達(dá)了遇有小人,虛懷若谷、和睦共處,“歷經(jīng)磨練,方成英雄”的寬宏大量之胸懷,讀畫者亦受益匪淺。越讀越感簡單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樂趣無窮。縱觀鄭板橋筆下所畫的蘭竹石,細(xì)品題畫詩,我們不難看出,他喜畫蘭竹石的緣由,正如他所云:“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而“為四美也”!坝刑m有竹有石,有節(jié)有香有骨”。在他眼中,蘭竹石,能代表人堅貞不屈,正直無私,堅韌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潔等品格,因而其題畫詩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遠(yuǎn)。

    鄭板橋最著名就是《墨竹圖題詩》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市,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這首詩寫他在任上時山東受災(zāi),饑民無數(shù)。鄭板橋整日為災(zāi)民奔波,白天勞頓,晚上思緒萬千,夜不能寐。聽著冷雨敲窗,風(fēng)吹疏竹,發(fā)出蕭蕭之聲,他立即聯(lián)想到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于是起身展紙作畫,成就此篇,送與上級使其了解民間疾苦。他又上書請示放賑,打開官倉,救濟百姓。災(zāi)情嚴(yán)重,情況緊急,他來不及等上級批復(fù),毅然決定開倉放糧,同時動員官人煮粥賑災(zāi),因此得罪了上級,被罷官。上述種種,都是鄭板橋借蘭竹石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類現(xiàn)象發(fā)生緊密聯(lián)系,有感而發(fā)的創(chuàng)作畫,也正是將“文人畫”,“脫離現(xiàn)實,逃避現(xiàn)實”,引向“關(guān)心現(xiàn)實,注意現(xiàn)實”做出的貢獻(xiàn)。題畫詩,使比較單純的花鳥畫,有了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與讀畫者的距離,仿佛進(jìn)行了心與心的交流、面對面的對話,使“凝固的瞬間”不斷延續(xù)著,加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題畫詩在他筆下,除了在內(nèi)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還更具有藝術(shù)性、趣味性。題畫詩能充分體現(xiàn)“書畫同源” “用筆同法”的藝術(shù)趣味,而傳統(tǒng)畫家的題款跋文,大多題于畫的空白處,與畫面起平衡作用,但“揚州八怪”的題款已脫傳統(tǒng)國畫以及“文人畫”題款、題詩的窠臼,特別是鄭板橋?qū)ㄅc畫糅合在一起,還成了共同表現(xiàn)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關(guān)系不分割。如《蘭石圖》,鄭板橋別具匠心地將詩句用書法的形式,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大大小小,東倒西歪,猶如“亂石鋪街”地題于石壁上,代替了畫石所需的皴法,產(chǎn)生了節(jié)奏美、韻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現(xiàn)了石頭的立體感、肌理美,比單純用皴法表現(xiàn)立體感更具有意趣。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現(xiàn)方法,既深刻揭示蘭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書法藝術(shù)替代皴法的藝術(shù)美。讓人在觀畫時既享受到畫境、詩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書法藝術(shù)的形式美,沉浸在詩情畫意中。另在許多蘭竹石的畫幅上,他題詩的形式變化多端,不守成規(guī),不拘一格,自然成趣,達(dá)到書佳、行款得體,畫亦隨之增色。所謂行款得體,即是視畫面的實際,進(jìn)行構(gòu)思,講究構(gòu)圖的形式美,因而他將題畫詩或長題于側(cè),或短題于上下,或縱題、或橫題、或斜題、或貫穿于蘭竹之間、藤葉之間,斷斷續(xù)續(xù)地題,觀其形態(tài),參差錯落,疏密有致。是書也是題,是畫也是詩,是詩也是畫,欣賞每幅畫中題畫詩,既是絕妙的書法再現(xiàn),也是將書畫相映成趣的綜合藝術(shù),書題與畫面有機地交融在一起,構(gòu)成了統(tǒng)一的詩情畫意,給人以綜合的完美的藝術(shù)享受。因而,世人無不贊嘆他們是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最佳創(chuàng)作者。

    綜上所述,鄭板橋的作品突破了傳統(tǒng)花鳥畫藩籬,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現(xiàn)”,不是前人藝術(shù)的翻版,也不是遠(yuǎn)離生活的筆墨游戲,是有著獨特個性,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國內(nèi)外人們的歡迎。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喜歡有個性,有意境,有創(chuàng)新,有感染力的作品,這就給我們啟示:作品只有具有個性、創(chuàng)新,才有著無限的生命力。

    人物軼事

    清代才子鄭板橋的姻緣

    鄭板橋文采蓋世,可惜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lián)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板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板橋,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并且把她許配給鄭板橋,鄭板橋后來高中進(jìn)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鄭板橋夫人

    清代鄭板橋臨摹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夢也在臨帖,東指西橫,夢中誤將指頭橫在夫人背上大肆臨摹。

    夫人驚醒,鄭板橋在睡夢中聽得夫人嬌聲曰:「人各有體!」

    鄭板橋幡然醒悟,盡毀所有法帖,自己另創(chuàng)一體。

    鄭板橋嫁女兒

    板橋嫁女兒,嫁得別創(chuàng)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時下婚姻,討價還價,有辱婚姻的神圣!赴鍢蛴信H傳父學(xué)。」當(dāng)女兒大到可以嫁人的時候,板橋說:「吾攜汝至一好去處!拱鍢虬雅畠簬У揭晃粫嬛劣训募抑泻笳f:「此汝室也,好為之,行且琴鳴瑟應(yīng)矣!挂痪湓捊淮宄,轉(zhuǎn)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鄭板橋的小處不可隨便

    鄭板橋的字很值錢,書童經(jīng)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賣錢。有一回鄭板橋故意寫了「不可隨處小便」的字,他想這回不會被拿去賣錢。過幾天,鄭板橋在一家書畫店里看到他的這幅字,但內(nèi)容已被改為「小處不可隨便」。

    入骨的溫情

    論及板橋的為人處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練達(dá)人情,從一些生活的細(xì)節(jié)上,都能表現(xiàn)出十足的人情味,為詩為文,字里行間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稱是中國讀書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愛,叔侄親情,朋友道義,以及自己的困頓,寫了一首「七歌」,隨口白話,不見藻飾,而一字一淚,感人至深。懷念兒時的游伴(一位鄰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題了一闋「賀新郎」的詞相贈,淡淡的幾筆素描,小兒女的憨神態(tài),即躍然紙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雖已富貴了,仍不忘貧賤的故舊,多所存問,體貼入微,這在他的家書上更很生動的表達(dá)。如何接待貧寒的求告者:先請其吃碗熱粥,然后再問其來意;如何體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保全一座無主的孤墳,而甘愿買下一塊沒人肯要的荒地,以備自己他日歸土,好與地下作伴,這種澤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發(fā)揮。不管他的什麼想法,總能表現(xiàn)出他的率真,在慣見虛偽取稅的社會中,率真可算是很難得的。

    耿介的操守

    專制時代的衙門,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純良的百姓是不敢輕易進(jìn)入的。身為縣太爺,高高在上,為了養(yǎng)威,也不會輕易外出,出必鳴鑼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與利祿相密合,就不會再想到民間的疾苦。所謂「滅門縣令」,能少作點惡,已屬難得,遇有災(zāi)難,掩飾之不遑,浸吞賑款之不遑,更難顧及其他。而板橋一反官場的積習(xí),布衣草鞋,深入民間,以了解疾苦;并毫無矯情,一本其真,將所見所聞的民間悲慘事,一一表達(dá)詩篇中,以作刺骨的諷喻。他在「逃荒行」中寫賣妻賣兒的悲痛,「還家行」中寫一婦與前后兩夫及子有間難割難舍的幽情,讀來都會令人酸鼻。這些血淚文字,為痛苦無告的小民傾吐心聲,是不合為官之道的,亦屬練達(dá)宦情者的大忌。

    他對縣民的關(guān)切,雖已盡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寫「范縣」的詩中有兩句:「縣門一尺情猶隔,況是君門隔紫宸!箍梢泽w會得也。以小小縣衙的一道淺的門墻,對民情尚有隔膜,何況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門深禁的金鑾殿上,還能知道些什麼?在君權(quán)至上的時代,這種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禍端。幸而他僅僅是個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蘇東坡那樣的樹大招風(fēng),遭到小人的羅織,定個輕蔑朝廷的罪名,抄家問斬,都屬意中之事,實在大意不得的。

    板橋巧斷賴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縣時,頗為當(dāng)?shù)厝嗣褡隽艘恍┖檬。例如他任濰縣的知縣時,歲逢饑荒,于是大興工賑,令豪門大戶煮粥救饑,全活者甚多。傳聞鄭板橋於濰縣擔(dān)任縣令時,受理一樁賴婚案,窮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諾言,無端賴婚。

    橋事先已知窮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窮秀才暫留衙內(nèi),派人傳喚地主與他的女兒到堂上。于是,板橋問道:「你為什麼要賴婚?」財主答:「因窮秀才養(yǎng)活不了我的女兒,他們不宜生活在一起!拱鍢蛘f:「原來如此,看來你的女兒確實不應(yīng)該嫁給一位窮秀才。不過,你也得為你的女婿想想。這樣吧!你出一千兩黃金,我來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你滿意!

    財主聽說鄭板橋要幫他解除女兒與窮秀才的婚約,頗為高興。他按時如數(shù)付現(xiàn)。板橋說:「你的女兒遲早總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給你找個乘龍快婿,這一千兩黃金就算是嫁妝之資,你意下如何?」財主聽了之后,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哈腰說:「當(dāng)然好!當(dāng)然好!」

    在說話之間,板橋已令人把窮秀才傳了出來,當(dāng)即命他與財主女兒拜堂成親,隨后雙方攜金而去。財主瞠目結(jié)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歸。

    板橋妙筆戰(zhàn)鹽商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扭送到縣衙門,要縣令板橋處以重罰。

    板橋一見那個小販,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知他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頓生憐憫之心,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就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yīng)當(dāng)加重處罰,我準(zhǔn)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鹽商笑瞇瞇地說:「好!好!」

    板橋當(dāng)即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xì)木片做托,認(rèn)真扎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后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因板橋向以詩、書、畫號稱「三絕」,畫的竹子和蘭花,尤其名播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寶。所以當(dāng)小販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圍觀,整個縣城都為之哄動了,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點也做不成。鹽商只好到縣衙內(nèi)哀求板橋放了那個小販。

    鄭板橋開倉濟民

    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jìn)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zhuǎn)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fā)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譯文:

     鄭燮,號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jìn)士。擅長畫竹和蘭花。曾經(jīng)在范縣作縣令,愛護(hù)百姓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yè)業(yè),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jīng)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于文人們經(jīng)常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鄭燮)后來被調(diào)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打開官倉發(fā)放糧食來賑濟災(zāi)民,有人阻止(他)。鄭燮說:“這都什么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zhuǎn)往復(fù),百姓怎能活命?上級降罪,我來承擔(dān)!庇谑谴蜷_官倉賑濟災(zāi)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竹影墻

    他才學(xué)極高,其畫更是出名,許多人求其畫而不可得。

    據(jù)說鄭板橋的畫非常傳神,能夠使畫中之物成真。話說鄭板橋有一個朋友,家裏新砌了一道墻,他一直請求鄭板橋給在墻壁上畫個畫,無奈鄭板橋總是忙著沒時間。

    有一次,這朋友請鄭板橋還有一些朋友到家裏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當(dāng)著大家的面,非請鄭板橋在墻壁上畫一畫不可。鄭板橋見推不掉,就說:「行,你磨墨吧!」

    主人連忙讓兒子拿來一硯墨來,鄭板橋一看,說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聽,那麼多的墨,難不成要將整壁墻都涂黑?主人心疑之際,仍趕緊讓兒子端來半小盆的墨。這時鄭板橋已經(jīng)是醉得搖搖晃晃了,他走到墻壁前面,用手往盆子裏一沾,就往墻上抹起來,抹了幾把,又把整個盆子端起來,將裏頭的墨汁整個都潑到墻壁上,弄得黑鴉鴉一片。這主人心裏可不痛快了,他原來只想讓鄭板橋畫在墻上,一是風(fēng)光,二是好看。誰知黑鴉鴉一片不知在畫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自己生悶氣。

    有一天剛下一場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閃電,好不驚人,誰知雨過天青,這道墻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過了一些時日,來了一個老頭,來到這主人家門口,就對著這道墻壁仔細(xì)地看。這主人看見了,一時好奇,就問:「您在看啥?」「這畫,一定是名人畫的吧?」

    主人心中還有氣,說道:「那是什麼名人,只是一個朋友用手抹的!

    老頭兒問:「這畫成了之后,可出過什麼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閃電,之后就在墻前面發(fā)現(xiàn)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頭點頭說道:「這畫,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畫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時候,閃電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將它當(dāng)成真的竹林,飛來避雨,所以就撞在墻上死了。」

    金桃口齒

     鄭板橋在《板橋自敘》曾寫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金桃口齒,及椒風(fēng)弄兒之戲。然自知老且丑,此輩利吾金幣來耳。有一言干與外政,即叱去之,未嘗為所迷惑!卞\濤口齒,即好男風(fēng)。大意說是自己尤其喜好男色,但是因為老丑,常常是因為金錢而接近他。只是他卻不許男妓干擾他外政,否則就驅(qū)逐出去。并沒有因男色而耽誤縣治。

    曾主張改刑律中的笞臀為笞背。身為縣令,一次不得不對一犯賭美男施以杖責(zé),竟至于差點當(dāng)堂落淚。

    在《明清文人那些事兒》中,作者指出鄭板橋如此清貧皆因他是個同性戀,“他在外面養(yǎng)了多個男寵,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鄭板橋一生做官的俸祿與賣畫所得的錢,幾乎全花在此事上……”

    詩詞選摘

            題半盆蘭蕊圖

            盆畫半藏,蘭畫半含。

            不求發(fā)泄,不畏凋殘。

            江 晴

            霧裹山疑失,雷鳴雨未休。

            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

            峭 壁 蘭

            峭壁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題 畫 蘭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竹

           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盆 蘭

           春蘭未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

           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山中雪后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題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詩作

      【江晴】

      霧里山疑失,雷鳴雨未休。

      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

      【紹興】

      丞相紛紛詔敕多,紹興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小廓】

      小廓茶熟已無煙,折取梅花瘦可憐。

      寂寂柴門秋水闊,亂鴉揉碎夕陽天。

      【墨竹圖題詩】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題畫蘭】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題畫竹】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哭惇兒五首選一】

      天荒食粥竟為常,慚對吾兒淚數(shù)行。

      今日一匙澆汝飯,可能呼起更重嘗。

      【過綠珠墜樓故址】

      古往今來歲月深,季倫遺址漫登臨。

      綠珠樓下香魂杳,經(jīng)尺珊瑚何處尋。

      【芙蓉】

      最憐紅粉幾分痕,水外橋邊小竹門。

    鄭板橋(詩意雕)(14張)

      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苧蘿村。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七絕】

      船上人被名利牽,岸上人牽名利船。

      江水滔滔流不盡,問君辛苦到何年。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作漁竿。

      【揚州】

      畫舫乘春破硝煙,滿城絲管拂榆錢。

      千家養(yǎng)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

      雨過隋堤原不濕,風(fēng)吹紅袖欲登仙。

      詞人久已傷白頭,酒暖香溫倍悄然。

      【寄松風(fēng)上人】

      豈有千山與萬山,別離何易來何難。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鄉(xiāng)故鄉(xiāng)空倚闌。

      云補斷橋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時寒。

      筍脯茶油新麥飯,幾時猿鶴來同餐

      【瓜洲夜泊】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漁舍遠(yuǎn),朦朧夜話客船偎。

      風(fēng)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

      吳楚咽喉橫鐵甕,數(shù)聲清角五更哀。

      【偶然作】

      英雄何必讀書史,直攄血性為文章。

      不仙不佛不賢圣,筆墨之外有主張。

      縱橫議論析時事,如醫(yī)療疾進(jìn)藥方。

      名士之文深莽蒼,胸羅萬卷雜霸王,

      用之未必得實效,崇論閎議多慨慷。

      雕鐫魚鳥逐光景,風(fēng)情亦足喜且狂。

      小儒之文何所長,抄經(jīng)摘史饾饤強,

      玩其詞華頗赫爍,尋其義味無毫芒。

      弟頌其師客談?wù)f,居然拔幟登詞場。

      初驚既鄙久蕭索,身存氣盛名先亡。

      輦碑刻石臨大道,過者不讀倚壞墻。

      嗚呼,文章自古通造化,息心下意毋躁忙。

    詞作

      【石頭城】

      懸?guī)r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

      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fēng)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

      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shù)聲漁笛,蘆花風(fēng)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八十萬軍飛一炬,風(fēng)卷灘前黃葉。

      樓艫云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葉渡】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管領(lǐng)春風(fēng)陪舞燕,帶露含凄惜別。

      煙軟梨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jié)。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幾多埋沒。

      假使夷光,苧蘿終老,誰道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艷說江楫。

      【莫愁湖】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tài),釀出禍胎冤藪。

      前殿金蓮,后庭玉樹,風(fēng)雨催殘驟。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

      桃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風(fēng)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長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赭白青黃墻砌石,門映碧溪流水。

      細(xì)雨餳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風(fēng)吹花落,落花風(fēng)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fēng)光美。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

      淮水秋清,鐘山暮紫,老馬耕閑地。一丘一壑,吾將終老于此。

    懷禪微刻

      【滿江紅·思家】

      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第一是隋堤綠柳,不堪煙鎖。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紅橋火。更紅鮮冷淡不成圓,櫻桃顆!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樓臥。有詩人某某,酒人個個。

      花徑不無新點綴,沙鷗頗有閑功課。將白頭供作折腰人,將毋左。

      【臺城】

      秋之為氣,正一番風(fēng)雨,一番蕭瑟。落日雞鳴山下路,為問臺城舊跡。

      老蔓藏蛇,幽花賤血,壞堞零煙碧。有人牧馬,城頭吹起篥。

      當(dāng)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胭脂井】

      轆轆轉(zhuǎn)轉(zhuǎn),把繁華舊夢,轉(zhuǎn)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fēng)菜圃。

      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lián)臂出,問爾蕭娘何處?

      清夜游詞,后庭花曲,唱徹江關(guān)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shù)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鐘殘院。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

      鴉噪松廊,鼠翻經(jīng)匣,僧與孤云遠(yuǎn)。空梁蛇脫,舊巢無復(fù)歸燕。

      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guān)恩怨。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zhuǎn)。

      青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墻漢。恒沙無量,人間劫數(shù)自短。

      【孝陵】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xí),江山整肅。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

      翁仲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wù)f物換星移,神山風(fēng)雨,夜半幽靈哭。不記當(dāng)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

      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fēng)燭殘。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兩先生廟】

      乾坤欹側(cè),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樸拙為艱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適,岳降維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后來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

      燕子銜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攔住紅日。

      更兼馬阮當(dāng)朝,高劉作鎮(zhèn),犬豕包巾幘。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

      國事興亡,人家成敗,運數(shù)誰逃得?太平隆萬,此曹久已生出。

      【沁園春】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fēng)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fēng)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xì)雨,夜夜孤燈。

      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嘆一兩聲?顛狂甚,取烏絲百幅,細(xì)定凄清。

    60歲自壽聯(lián)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shù)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zé)o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紀(jì)念建筑?

    鄭板橋紀(jì)念館在江蘇省興化市昭陽鎮(zhèn)

    1983年11月為紀(jì)念清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鄭板橋而建立。該館藏品1181件,其中鄭板橋書畫墨跡33幅,金農(nóng)、閔貞、鄭鑾、劉熙載等人的書畫348件,當(dāng)代名人為紀(jì)念鄭板橋、施耐庵而作的書畫833件!1993年興化市政府又在鄭板橋紀(jì)念館的基礎(chǔ)上擴建為興化市博物館,舒同、啟功兩位先輩先后書寫了館名。新館與歷史遺跡四牌樓、李園連成一片,構(gòu)成古城興化新的文化村落。

    真跡鑒定

    北京某拍賣行曾將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圖》以539萬元拍出,從而創(chuàng)他個人書畫作品拍賣的最高記錄。

    究竟這幅《竹葉圖》身價幾何?一切仍是一個謎。

    專家鑒出板橋真跡

    書畫名稱:《金魚戲水圖》、《墨竹圖》、《竹葉圖》

    收藏者:李氏姐妹

    收藏故事:李氏姐妹的父親是一位畫家,臨終前留給姐妹倆這三幅畫。

    現(xiàn)場鑒寶:李氏姐妹收藏的三軸畫中,清末虛谷的《金魚戲水圖》、張洽的《墨竹圖》,經(jīng)過專家鑒定為真品。第三軸是清代大家鄭板橋的《竹葉圖》,專家認(rèn)為具有鄭氏一貫的“以書法入畫、剛?cè)岵钡奶攸c,題跋、印章俱全,為鄭板橋真跡。

     

    TAGS: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畫家 書法家 書法理論 文化人物 篆刻名家 花鳥畫
    名人推薦
    • 嚴(yán)坤
      [清]字慶田,號粟夫,歸安(今浙江吳興)人。
    • 張在辛
      張在辛(1651年~1738年),字卯君,號柏庭,清初書法家、金石鑒賞家,安丘人。張貞長子。13歲學(xué)畫,鐫刻印章,后隨父北到燕趙,南游吳越,結(jié)交天下名...
    • 張魯庵
      張魯庵(1901—1962),字炎夫,號幼蕉。浙江慈溪人。西泠印社社員。
    • 朱簡
      朱簡(1570—1630),明代篆刻家。字修能,號畸臣,后改名聞。河北唐山人!  善詩文,詩宗陰、鮑,秘不示人,而獨恣情魚蟲籀跡之學(xué),與...
    • 趙之琛
      趙之琛,清乾隆四十六年生,咸豐二年卒,浙江錢塘人。字次閑,號獻(xiàn)父、獻(xiàn)甫,又號寶月山人,齋號補羅迦室。蝶隱園書畫雜綴作趙之瑛。清代著名的篆...
    • 鄭文焯
      鄭文焯(1856~1918),清末民初詞人。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晚號大鶴山人,別署冷紅詞客、鶴公、鶴翁、鶴道人。嘗夢游石芝崦,見素鶴翔于云...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