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奮 - 人物簡介
曾紀奮,男,1937年生,潮安縣人,文化程度大學,首鋼設計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4年北京鋼鐵學院冶金機械系畢業(yè)后至今在首鋼設計院任工程師、科長、付總工程師。首鋼新二號高爐設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高爐無料鐘爐頂裝料裝置獲冶金部、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優(yōu)秀設計獎。獲國家科委命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三次獲得“北京市特等勞動漠范”、“勞動模范”及“五一勞動獎章”。
曾紀奮 - 生平經(jīng)歷
他設計了“無料鐘爐頂”
曾紀奮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心情總是不平靜。三十多年來,在祖國的懷抱里,他從一個普通的華僑青年,成長為一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他是廣東潮州人,出生不久,父親由于生活所迫,只身離家出走,去了柬埔寨。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躥踐踏了廣東,母親帶著他飄洋過海找到了父親。
他感覺到,在國外謀生也是異常艱難的。盡管他很喜歡讀書,但為了生活,讀完初中不得不去當學徒。
當時,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抬不起頭,走到哪都受欺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總好像要迸發(fā)著一股烈火,去燒毀那束縛中國人手腳的舊鎖鏈。
終于,他聽到了新中國誕生的消息。于是,他沖破阻撓和迫害,告別父母,獨自回到了祖國,感受到有生以來當主人的光榮和自豪。
“我想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建設強大的中國,使我們中華民族,再也不受欺凌!
一九六四年,曾紀奮結束了大學生活,走出校園,來到當時的石景山鋼鐵公司,下決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實踐著自己的諾言。
“文革”中,公司要建設四號高爐。身為設計組長的曾紀奮,沒照搬五十年代的圖樣,而是瞄準世界的先進水平,采用國外采用的液壓傳動方案。在當時,搜集國外資料,隨時都會飛來"里通外國"的橫禍,再加上萬一工作出差錯,液壓控制失靈,熱風爐就有爆炸的危險。這些,盡管在曾紀奮頭腦中畫了一連串的大問號,卻沒有影響他的行動。
“回國不就是要為祖國母親奉獻嗎?”在領導的支持和小組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經(jīng)過艱難的拚搏,終于突破了五十年代高爐設備的舊框框,實現(xiàn)了國內第一座全套液壓傳動新技術,并為公司節(jié)省了七十多噸鋼材和二十多臺電機設備。
改革開放給首鋼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各方面的工作都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一九七九年,首鋼決定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煉鐵廠的舊二高爐,這是個一九四三年由日本遷來的“老古董”,改造它的難度非常之大。
他負責高爐爐頂無料鐘裝料裝置的設計。就在他開動腦筋的時候,恰逢國外一家冶金行業(yè)來京舉辦展覽會。展品中,正好有一座無料鐘頂?shù)哪P。這引起了他的興趣?蓪Ψ降幕卮饏s是冷漠的:“這是專利,不能介紹!
曾紀奮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自己和大家的智慧把這項技術搞出來。
為了攻克資料難關,他和同伴們成了北京圖書館的?。
接著,進行艱苦的模擬試驗,測試幾百個數(shù)據(jù)。硬是依靠首鋼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這座八十年代的現(xiàn)代化水平的高爐。其中,有兩項專利作為中國冶金行業(yè)的專利出口歐美。
盧森堡無料鐘爐頂專家萊吉爾參觀首鋼,看了二高爐結構新穎的無料鐘爐頂后說:“全世界有五十多套無料鐘爐頂都是我們盧森堡的專利。唯獨你們首鋼是自己設計的,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
現(xiàn)在,曾紀奮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齊魯鋼鐵公司的建設中。這是個具有第一流技術的現(xiàn)代化的鋼鐵企業(yè),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建設的。
他信心百倍地說:“雖然我已年過半百,但我一定要不減當年勇,為新的鋼鐵基地的早日建成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