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克鋒 - 基本資料
姓名 | 譚克鋒 |
性別 | 男 |
出生年份 | 1956年 |
出生地 | 山東煙臺 |
畢業(yè)學校 | 重慶建筑大學 |
最高學歷 | 工學博士 |
職稱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1混凝土結構材料 |
譚克鋒 - 個人簡介
1982年畢業(yè)于武漢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1987年獲南京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重慶大學博時學位。兩次被國家公派赴挪威理工大學(1990.9-1992.9)和澳大利亞Curtin理工大學(2001.9-2001.12)留學和訪問,并到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加拿大勞倫丁大學、日本廣島大學講學或訪問。目前是美國ACI混凝土協(xié)會會員,美國ACIMaterialsJournal審稿專家;中國新型建筑材料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強混凝土分會會員;《水泥》雜志和《新世紀水泥導報》雜志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凝土結構材料,新型墻體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在國外留學期間,與挪威同行聯(lián)合研制“新型油井水泥攪拌機”已由委托方挪威石油公司獲得了專利,與挪威同行合作進行的“Kollsnes”碼頭施工質量監(jiān)控項目,獲委托方的好評。
參與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項目編號:59338120),主持的科技部攻關項目子課題“利用高鈦型高爐渣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技術研究”通過了省級鑒定。主持和主研各類省部級項目12項。其中主持并完成的四川省攻關項目“LQ-1高性能混凝土增強劑”。承擔的國家建材局攻關項目“無煙煤用于水泥旋窯煅燒技術”已開發(fā)出了新型無煙煤噴煤管。目前正在川南水泥廠等廠家推廣。承擔的四川省攻關項目“鋼管超高強混凝土的開發(fā)與應用”開發(fā)出強度為116MPa的超高強混凝土,研究獲得了鋼管超高強混凝土軸壓短柱、長柱和偏壓柱承載能力的計算公式,證明了它具有強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好的優(yōu)點,是未來材料的發(fā)展方向。受綿陽市仁智石化公司委托的“利用鉆井廢泥漿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研究”徹底解決了廢泥漿中重金屬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通過了鑒定并獲得了專利。
譚克鋒 - 科研成果及獎勵
1、鋼管超高強混凝土的開發(fā)與應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
2、LQ-1高性能混凝土增強劑,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
3、無煙煤用于水泥旋窯煅燒技術,綿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
譚克鋒 - 科學研究在研項目
1.磷石膏生產墻體材料技術研究德陽市攻關項目,12萬元。
2.水泥基人造大理石,四川省攻關項目,8萬元。
譚克鋒 - 科研項目舉例
1.磨細電爐氧化鋼渣對水泥標準稠度需水量、水泥凈漿流動度以及混凝土抗壓強度、抗?jié)B性、抗凍性、抗碳化等性能指標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磨細鋼渣具有令人滿意的減水效果且與混凝土減水劑有較好的適應性:適量磨細鋼渣摻入混凝土中對混凝土抗壓強度以及耐久性能影響不大;將磨細鋼渣與磨細粉煤灰或礦渣混摻可以發(fā)揮復合效應,提高摻合料的活性,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以粉煤灰、石灰、石膏為主要原料,利用預水化活化技術制備新型膠凝材料,再以此膠凝材料與石膏、復合外加劑制備膨脹劑。通過正交試驗研究影響膨脹劑性能的因素,確定新型混凝土膨脹劑的最佳配比。并對該膨脹劑的性能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膨脹劑的性能符合476—21要求。
為了改善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提高工程的耐久性,膨脹劑已在混凝土工程中被廣泛使用。現(xiàn)在已有的混凝土膨脹劑種類大致可分為硫鋁酸鹽類、氧化鈣類、氧化鎂類、氧化鐵類膨脹劑及發(fā)泡類膨脹劑等[1-2]。本研究利用低等級粉煤灰進行一種新型混凝土膨脹劑的制備和研究;谀壳拔覈勖夯遗欧帕亢艽蟮默F(xiàn)狀,用低等級粉煤灰制備新型混凝土膨脹劑,可提高粉煤灰的自身價值,也為膨脹劑的制備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3.水灰比、摻合料、引氣劑對混凝土抗凍性能的影響。在試驗中采用—2型全自動快速凍融機和—1動彈儀來測定混凝土的抗凍性能。研究結果表明,水灰比越低,抗凍性能越好,低水灰比的高強混凝土即使不摻引氣劑,抗凍性能也非常優(yōu)良,對中高水灰比的混凝土,欲徹底改善其抗凍性,摻引氣劑是十分必要的。摻入硅灰抗凍性能有所改善,但摻入粉煤灰使其抗凍性能有所降低。
譚克鋒 - 發(fā)明首創(chuàng)
譚克鋒博士負責完成的“鋼管超高強混凝土的研究與開發(fā)”項目,最近榮獲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硅酸鹽學會建筑材料科學技術三等獎。譚博士在新型建筑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擁椖繉︿摴艹邚娀炷炼讨㈤L柱、偏壓柱的關系,承載能力、橫向撓度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建立了承載能力計算公式的確立。研究證明超高強混凝土經鋼管約束后,強度大幅度提高,延性被極大地改善。從徹底改變鋼管超高強混凝土延性看,套箍指標Φ應等于或大于.48;谠撗芯块_發(fā)的高性能混凝土增強劑推廣后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建筑結構學報等重要刊物刊登的8篇論文被國內外重要刊物引用98次。對1以上的鋼管混凝土研究在國內屬首創(chuàng)。
譚克鋒 - 發(fā)表論文
1、Performanceof Concreteunder Different Curing Conditions,《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美),Vol.26,No.3,1996,第一作者,(EI和SCI收錄)。
2、StrengtheningEffectsoffinelygroundBlastfurnaceSlag,FlyashandTheirCombination,《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美),Vol.28,1998,第一作者(EI和SCI收錄)。
3、DiffusivityofChloridefromSeaWaterintoHigh-strengthLightweightConcrete,《ACIMaterialsJournal》(美),Vol.91,No.5,1994,第二作者,(EI收錄)。
4、EffectofElevatedCuringTemperatureontheChlorideDiffusivityofHigh-strengthLightweightConcrete,《CementConcreteandAggregates》(美),Vol.16,No.1,1994,第二作者(EI收錄)。
5、Activityofb-C2SUnderDifferentSinteringConditions,《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美),Vol.27,No.7,1997,第二作者,(EI和SCI收錄)。
6、Theacceleratedtestofchloridepermeabilityofconcrete,JournalofWUT,Vol.18,No.2,2003,第一作者(EI收錄)。
7、performancesofconcreteunderelevatedcuringtemperature,JournalofWUT,Vol.19,No.3,2004,第一作者(EI和SCI收錄)。
8、Strengthanddurabilityofhighperformancelightweightaggregateconcrete,CAS國際會議論文,第一作者。
9、鋼管超高強混凝土的性能與極限承載能力的研究,《建筑結構學報》,1999年第1期(一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10、鋼管超高強混凝土長柱及偏壓柱的性能及承載能力的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00年第2期(一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EI收錄)。
11、鋼管超高強混凝土力學性能的研究,《東南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一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12、輕集料及高性能輕集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同濟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13、鈦礦渣活性激發(fā)及用其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可行性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v26,n7,2004,(一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EI收錄)。
14、水灰比和摻合料對混凝土抗凍性能影響的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v28,n3,2006,(一級核心期刊)
15、高鈦型高爐渣活性激發(fā)及用其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可行性研究,重慶大學學報,v27,2004,(一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16、聚丙烯酸鈉陶瓷料漿分散劑的研制及分散機理探討,硅酸鹽通報,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
17、鋼管超高強混凝土的強度及本構關系預測,《四川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獨一作者。
18、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縮性能研究《建筑科學》,2002年第6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19、鋼管超高強混凝土承載能力計算公式的優(yōu)選,《建筑科學》,2000年第3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0、早期高溫養(yǎng)護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建筑材料學報,2006年第4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1、高強輕骨料混凝土在海洋環(huán)境中耐久性的探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5年第4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2、高強輕骨料混凝土對養(yǎng)護溫度敏感性研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6年第4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3、工業(yè)廢渣做增強劑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應用,新型建筑材料,2002年第5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4、利用鋼渣生產混凝土空心砌塊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5、利用鈦礦渣生產混凝土空心砌塊的可行性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4年第5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6、礦物外加劑對高強混凝土增強機理的研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8年第1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7、鋼管約束超高強混凝土力學性能的研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8年第5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8、粉煤灰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可行性的研究,重慶環(huán)境科學,1999年第1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29、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控制措施,《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1年第8期,(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30、Manufacturingwallmaterialswithhightitaniumcontentslag,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31、MechanicalpropertiesofHSCfilledsteeltubularcolumnsPartIConcentricallyloadedcolumns,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
32、MechanicalpropertiesofHSCfilledsteeltubularcolumnsPartIISlendercolumnsandEccentricallyloadedcolumns,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
33、鋼管高強混凝土承載能力計算公式適應性分析,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