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英,女,漢族,1940年12月生,畢業(yè)于安陽豫劇院。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崔派優(yōu)秀傳人, 當今豫劇十大名旦之首。現(xiàn)為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安陽市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河南省藝術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河南省五屆人大以來的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河南省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安陽市勞模,模范中共黨員。
張寶英 - 簡介
張寶英,女,漢族,1940年12月生,畢業(yè)于安陽豫劇院。她曾任安陽市豫劇一團副團長,安陽市豫劇團團長,全國政協(xié)七屆委員,現(xiàn)為河南省人大五屆以來的代表,中國戲曲分會理事,中國劇協(xié)會員、河南省劇協(xié)付主席,安陽市劇協(xié)主席,國家有杰出貢獻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省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全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河南省藝術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國家一級演員,安陽市模范黨員,勞動模范,河南省安陽文化藝術學校名譽校長,她的名字已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優(yōu)秀人才大典》,《中國專家大辭典》等。
張寶英 - 藝術生涯及榮譽
一九五一年
十一歲,進長葛縣私營三象煙廠當童工,其間經(jīng)常參加工會組織的文娛演出,在活報劇《高小林回家》中飾高小林。
一九五三年
參加長葛縣豫劇團學戲
一九五五年
在安陽市豫劇二團實驗演出《白蓮花》、《大戰(zhàn)十一國》、《白蛇傳》、《穆桂英下山》等戲,擔任劇中女主角。
一九五八年
在安陽市豫劇二團演出《朝陽溝》、《突破》等現(xiàn)代戲,扮演銀環(huán)等主要角色。
一九五九年
從學生隊畢業(yè),在畢業(yè)典禮上拜崔蘭田為師。
四月,隨安陽市豫劇院一團進京演出。在崔蘭田主演的《陳三兩爬堂》前墊演《游龜山·投衙》。
赴西安西北戲曲研究院向秦腔名演員馬蘭魚學習《游西湖》,后易名《紅梅記》。
參加河南省第二屆戲曲會演,在《游龜山》中飾胡鳳蓮,獲優(yōu)秀賞獎。
在《紅色的種子》、《四川白毛女》中扮演女主角華小鳳、羅昌秀,演于鄭州、安陽等地。
冬,隨河南慰問團赴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慰問河南支邊青年,主演《紅梅記》、《紅色的種子》等戲。
一九六零年
在上海演出《紅梅記》,飾女主角李慧娘,并灌制第一張唱片。
在《洪湖赤衛(wèi)隊》中飾女主角韓英,演出于鄭州、安陽等地并灌制唱片。
向上海越劇院學習《陽告行路》移植為豫劇穆桂英演出于安陽。
一九六一年
在《三哭殿》中飾女主角銀屏公主(崔蘭田飾長孫后,崔少奎飾唐太宗)。
在《劉三姐》中飾劉三姐,演出于安陽,太原等地。
一九六二年
晉京演出《香囊記》飾女主角周鳳蓮。
田漢在首都醫(yī)院觀看她主演的《三哭殿》,于1962年11月7日在《人民日報》撰文評價她“表現(xiàn)了優(yōu)秀的才能”,表演頗為生動真實。
羅瑞卿在北京長安劇院觀看她與崔蘭田合演的《桃花庵》。
隨安陽市豫劇院一團赴東北三省的沈陽、鞍山、長春、哈爾濱、佳木斯、北大荒農(nóng)場、大連和河北省的秦皇島、北戴河、唐山及天津等地演出。
在邯鄲向陳素真學習《宇宙鋒》。
與王士杰結婚
一九六三年
排演《李雙雙》飾李雙雙。
赴武漢、長沙、衡陽、柳州、桂林、南寧、海南島等地演出。
一九六四年
排演《社長的女兒》飾大秀。
赴廣州演出。
隨河南省慰問團赴湖南省的長沙、常德、益陽等地慰問演出。
在豫北棉紡織廠參加勞動,體驗生活。
排演《蘆蕩火種》飾阿慶嫂。
一九六五年
參加中南五省現(xiàn)代戲會演,與馬金鳳、單紹蓮同臺演出《打牌坊》飾女隊長。
赴西安、蘭州、銀川、呼和浩特、包頭、張家口、宣化、大同等地演出。
排演《紅燈記》飾李鐵梅。
一九六六年
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在太原演出《山鄉(xiāng)風云》飾劉琴。
一九七零年
隨群眾組織在北京一些工廠演出《沙家濱》、《紅燈記》等現(xiàn)代戲。
排演京劇《沙家濱》飾阿慶嫂,演唱京劇。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六年
先后排演《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白毛女》、《龍江頌》扮演常寶、柯湘、喜兒、江水英等角色。
排演《紅云崗》飾紅嫂,連續(xù)三年在河南、河北等地只演出這一個劇目。
一九七七年
嗓子失音,到北京同仁醫(yī)院,中央樂團嗓音醫(yī)療室治療,并學習科學的發(fā)聲方法。
當選為河南省第五屆人大代表。
一九七九年
排演《紅樓夢》飾林黛玉。
排演《寶蓮燈》飾三圣母。
冬,在河南演出公司與香港金馬影業(yè)公司合拍戲曲藝術片《包青天》中飾秦香蓮。
一九八零年
參加河南省豫劇流派會演,在崔派名劇《桃花庵》中飾竇氏。
進京演出《桃花庵》、《陳三兩爬堂》飾女主角竇氏、陳三兩。
加入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
中國唱片社灌制《張寶英唱腔選萃》盒式帶1—6集(盤)。
一九八一年
赴西安演出《包青天》等戲,西安報紙贊譽她為《河南秦香蓮》,并與西安豫劇團聯(lián)歡演出,與西安豫劇團名老藝人曹子道、常警惕、張敬盟同臺獻藝。
一九八二年
被任命為安陽市豫劇一團副團長。
率安陽市代表團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青年演員會演,任藝術指導,輔導崔小田主演的《桃花庵·盤姑》。
赴河北省邯鄲地區(qū)各縣演出。
當選河南省六屆人大代表。
當選為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河南分會理事。
一九八三年
由楊蘭春編導,王基笑、梁思輝、邢寶俊設計唱腔,排演崔派名劇《賣苗郎》飾女主角柳迎春。演于開封、浙鄉(xiāng)、焦作、鄭州、洛陽等法,受到好評。
十月,在鄭州為中國現(xiàn)代戲年會演出《賣苗郎》。
九月二十日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一九八四年
赴山東曹縣、河澤地區(qū)演出。
隨安陽市政府慰問團赴寶雞石油鋼管廠慰問演出。
一九八五年
二月十日,被市委宣傳部聘任為新組建的安陽市豫劇團團長。
五月,赴京參加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率團赴林縣、邯鄲、臨漳、山東聊城、臨清、高唐、山西太原等地演出。
七月二十六日,在太原大華劇場首演《秦香蓮后傳》飾秦香蓮。
在太原紅旗劇場舉行崔派劇目專場演出,主演《陳三兩爬堂》,山西省戲劇家協(xié)會舉行座談會。
參加河南省第一屆戲劇大賽主演《秦香蓮后傳》獲演員一等獎。
上海有聲讀物出版公司灌制《張寶英唱段選》盒式卡帶(《賣苗郎》和《秦香蓮》)。
被評為安陽市勞動模范,模范共產(chǎn)黨員。
一九八六年
連續(xù)半年在洛陽地區(qū)演出,四進洛陽市的人民大會堂、上海劇院、工人文化宮、凌空俱樂部演出。
十月二十五日,在洛陽文化宮為中南五省區(qū)戲劇創(chuàng)作座談會演出《桃花庵》,胡可、陳剛題詞:“繼往開來,獨樹一幟。”
十一月,收汝陽縣豫劇團青年賞丁清香為徒。
十二月,隨安陽市慰問團赴寶雞石油鋼管廠慰問演出。
當選為七屆安陽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一九八七年
元月二日,應陜西省戲劇家協(xié)會邀請,在西安舉行個人折子戲?qū),演出了《桃花庵·盤姑》、《宇宙鋒·裝瘋》和《秦香蓮后傳·哭廟》,陜西省劇協(xié)為其舉辦座談會,稱贊她:“不愧為繼五大名旦之后出類拔萃的演員。”
元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在安陽劇院與香港歌星張明敏組臺演出聯(lián)歡晚會,祝賀安陽利豐游樂公司成立。
四月,以五萬六千多張選票獲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演員廣播大獎賽第一名。
春季,赴南陽地區(qū)的西峽、鄧縣、欒川、晰川等地演出。在鄧縣首演《合鏡恨》、反串小生(晉王)為青年演員配戲。
五月,率團赴北京演出《賣苗郎》、《秦香蓮后傳》、《英姬夫人》等戲。六月十二日在中南海為中央首長演出《桃花庵》。
六月八日,在廣和劇場舉行個人折子戲?qū)鲅莩。演出了《桃花庵·搜庵·盤姑》、《秦香蓮后傳·哭廟》和《宇宙鋒·裝瘋》。
七月,應邀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訪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呼和浩特市文藝界與其舉行座談會。
當選為河南省七屆人大代表。
一九八八年
元月,赴深圳特區(qū)的人民會堂、蛇口工人俱樂部演出《桃花庵》、《包青天》、《秦香蓮后傳》、《陳三兩再爬堂》、《三哭殿》。
廣州太平洋音影公司灌制張寶英領銜主演的《三哭殿》、《秦香蓮后傳》盒式卡帶。
三月,赴駐馬店地區(qū)演出。
四月,當選為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赴北京參加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第一次會議。
五月,參加崔蘭田舞臺生活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發(fā)表題為“慶祝恩師舞臺生活五十年”的文章,并在“崔派藝術展覽演出”晚會上主演《秦香蓮·抱琵琶》、《桃花庵·搜庵》、《賣苗郎·別家》
十一月,參加全國豫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演員獎。
一九八九年
三月,赴北京參加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第二次會議。
五月,赴中牟密縣等地演出。
十月,赴鄭州參加河南省慶祝建國四十周年獻禮演出,主演《巴山血淚》。
十二月,在周口地區(qū)影院首場演出《尋兒記》,赴周口地區(qū)的太康、項城鄲城、沈丘等地演出。
一九九零年
赴漯河、沈丘、安徽阜陽地區(qū)的大和、臨泉、阜南、阜陽、渦陽等演出。
三月,赴京參加七屆全國政協(xié)三次會議。
四月二十七日、八日,赴杭州參加“七大古都藝術周”古都之樂晚會。
五月,進鄭州河南省人民劇院演出《尋兒記》
七月,參加攝制戲曲電視劇《三進士》(《尋兒記》)。
八月,赴鄭州參加《尋兒記》劇本討論會。
九月十五日,赴濮陽市工人文化宮參加河南省第三屆戲劇大賽,主演《尋兒記》獲演員特別榮譽獎。
十二月,赴滑縣、汲縣、鶴壁、新鄉(xiāng)演出《尋兒記》等戲,并任新編古裝戲《烈女傳奇》藝術指導,輔導青年演員排戲。
被評為市級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
被評為安陽市模范共產(chǎn)黨員。
一九九二年
赴西安參加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主演《尋兒記》獲優(yōu)秀演員獎。
拍攝戲曲電視劇《三進士》。
一九九三年
五月與臺灣豫劇名伶張岫云、劉海燕聯(lián)袂在安陽、鄭州為殘疾人義演。
一九九四年
獲中國豫劇十大名旦大選賽金獎第一名。
一九九五年
十一月率安陽市豫劇團赴臺灣進行為期35天的交流演出。
一九九六年
隨河南省文化藝術團赴香港、澳門演出。
同年調(diào)任安陽文化藝術學校副校長。
一九九九年
率安陽文化藝術學校演出團赴臺灣進行交流演出。
為安陽市豫劇團青年演員王秀梅輔導排演《尋兒記》。
二零零零年
獲全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
協(xié)助籌辦安陽文化藝術學校成立二十周年校慶。
二零零一年
退休,應聘為安陽文化藝術學校名譽校長。
二零零三年
八月,河南電視臺《梨園春》專場介紹張寶英演唱藝術。
張寶英 - 藝術特點
她的唱腔渾厚深韻、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勇于博采眾長,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為當今豫劇十大名旦之首,崔派藝術的出色繼承人。她以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實踐,推動了豫劇聲腔藝術的發(fā)展。
張寶英 - 藝術成就
她追隨崔蘭田四十余年,耳濡目染,吃透了崔派藝術的風格,得其真髓,并運用自如,把崔派藝術的特色,溶化
在自己的聲腔、表演中,追求神似,而不是追求“象不象老師”。她這樣發(fā)展、創(chuàng)造崔派藝術,正是依照崔蘭田當初對她的教誨:“跟我學戲,不要追求象不象我,要用我教你的方法,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去琢磨、去創(chuàng)造。我希望你將來能超過我!痹诶蠋煹闹С窒拢瑢氂V泛吸取其他姐妹藝術的營養(yǎng),秦腔的《游西湖》、陳派的《宇宙鋒》、上海越劇院的《陽告行路》,不同劇種的表演藝術對她的熏陶,不同流派、名家對她的指教,使寶英在唱、做、念、舞等各方面都練就了過硬的本領,打下了厚積薄發(fā)的基礎。一個演員不怕沒有機遇,就怕沒有本事。有些 條件較好的演員,不是沒有機遇,而是因為不拼搏、不苦斗,失去了機遇,最終曇花一現(xiàn),難成大器。在張寶英四十年的藝術道路上,始終貫穿著癡情不渝、勤奮苦練、謙虛好學的精神。她成功的要素之一即能及時抓住機遇,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
戲曲藝術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吸收時代的新氣息,才能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我們猶如在進行一場接力賽,接過了前人的接力棒后,應奮勇往前跑,不能停在那里不動,更不能往回跑。俄國文學家列.托爾斯泰說:“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八十年代初,張寶英開始按照新的審美標準審視自己的唱腔、表演,注重使傳統(tǒng)的演唱在新時代里更加富有魅力,以展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她在電影和舞臺劇《包青天》中的成功,使這出崔派名劇成為近十幾年來她在舞臺上久演不衰最受歡迎的看家戲,被譽為“河南秦香蓮”。有人說張寶英演來演去還是她老師演了一輩子的《秦香蓮》,沒什么新鮮玩藝。我卻認為:戲迷們常說“常香玉的花木蘭,崔蘭田的秦香蓮”,可見崔蘭田把這出戲演活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五十年代以后,崔蘭田便很少演這出戲,即使演,也只是演“殺廟”之后的《鍘美案》,現(xiàn)在張寶英演出的《秦香蓮》,是在趙藉身、楊蘭春、王基笑、崔蘭田四位戲曲藝術家指導幫助下,重新創(chuàng)作的同一故事,并非同一作品的《包青天》,張寶英將這一藝術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更具光彩,并集中體現(xiàn)出她個人的藝術風格。
演員成名與否,能否稱得起名家,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看她是否擁有一批戲迷。戲迷者,不只看一個人的戲,他們熟識百家。他能迷上你,你就必須得有磁石一般的魅力。在1980年的全省豫劇流派匯演中,張寶英已經(jīng)擁有了一批迷她的觀眾群。這些人從口稱“看崔蘭田的戲”發(fā)展到“看張寶英的戲”,實質(zhì)上是一種審美意象的轉換。它說明,張寶英的藝術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廣大觀眾的心目中,在戲曲界同行的輿論中,人們公認她:不愧為崔派藝術的優(yōu)秀傳人,是繼崔蘭田之后豫劇界又一位擅演悲劇的“大青衣”。
繼電影《包青天》之后,張寶英與劇作家、導演藝術家楊蘭春、戲曲音樂家王基笑再次合作,整理排演了崔派四大悲劇之一的《賣苗郎》。從劇本、唱腔、表導演,他們都進行了新的 創(chuàng)造,使這出多年不演的名劇,閃耀出新的光彩。寶英根據(jù)自己的唱腔特點,在保持崔派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姊妹劇種的營養(yǎng),創(chuàng)造出的新腔既有崔派神韻,又有時代氣息。該劇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安徽、深圳、北京等地演出后,風靡一時,被各地、市戲校視為青衣戲的教學典范。在北京演出時,中國戲曲音樂學會的專家們評價說:“她的演唱有新意又不落俗套,即是純豫劇,又有新的發(fā)升。從中能給人以感染和啟迪”!八l(fā)揮了我們民族戲曲的鄉(xiāng)土特色,有中國氣派”。《北京日報》發(fā)表文章評價道:“張寶英通過她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實踐,推動了豫劇聲腔藝術的發(fā)展”。
一件藝術精品的創(chuàng)造 ,傾注著藝術家的艱辛勞動。這種勞動非同一般,它集中表現(xiàn)在藝術家對作品的精雕細琢上。而欲精雕細琢,絕非輕而易舉一蹴而就。這就要求藝術家不僅需要具有深厚的功力,有時往往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否定自己,而否定自己則需要更大勇氣。不少畫家為使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不惜將自己精心繪制的作品毅然付之一炬,然后依照新的構思重新繪制新作。歷代表演藝術家為了使自己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完美動人,將自己演出多年頗受歡迎的代表作(唱腔、表演)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重排者不乏其人。
《秦香蓮后傳》是張寶英一九八五年新排并獲得成功的一出代表劇。這出戲沒有隨著第一屆戲劇大賽的結束而在舞臺上銷聲匿跡,雖然它沒有被評為金牌、銀牌和銅牌,但它的確是觀眾喜聞樂見,年年上座率較高的劇目。這出戲的成功,顯示了張寶英敢于否定自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藝術追求。更加成熟的藝術才華。她在《后傳》中的表演是在“前傳”的基礎上又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高于“前傳”的秦香蓮,總歸一點,她的成功在于對角色吃得深透,敢于大破大立,她對這一人物的基調(diào)掌握得準確,表現(xiàn)得鮮明,為了表現(xiàn)滄桑歲月在香蓮身上的印痕,她在青衣身段中,激動時揉進了老旦步法。實際上這也是十八年的烙印,這和那“養(yǎng)尊貴樂處優(yōu)無掛無牽”的御皇姑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值得稱贊的創(chuàng)造。這是對崔派藝術的發(fā)展,也是對豫劇的創(chuàng)新。
張寶英的舞臺藝術具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孤立地炫弄表演技巧,而是把它作為手段,用來很好地塑造角色,既有行當又有人物。她很注意做工表情是否與劇中人物的身份、個性符合,如果在劇中有某些表演不能適合人物需要,雖然十分好看,她會果斷地對原有的表演加以修改,不段地否定自己,有所揚棄,才有所發(fā)展。
“生戲要演得熟,熟戲要演得生”。就是說,演員要防止熟極而油。生戲要演得熟,有經(jīng)驗的演員比較容易做到,熟戲要演得生,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寶英近幾年演出的新劇目的不多,差不多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熟戲。即使是最熟的戲,她從不馬虎懈怠,都能象初次演一樣認真,而且不斷有新的體會,豐富戲的內(nèi)涵,使觀眾看了,每次都有新鮮感。這主要是她能夠真正地深入角色,掌握劇情的變化,使表演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人物,因而才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音樂唱腔是戲曲刻劃人物的主要手段。唱腔優(yōu)美感人就是唱出了味兒唱出了情,唱情出味兒的手法就是咬字、行腔、潤腔的技巧。寶英唱念,咬字清晰,行腔潤腔講究,陰陽頓挫分明,真假聲結合自然,高低音運用自如,能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效果!短一ㄢ帧⒈P姑》中的“滾白”唱腔最能顯示崔派演唱藝術功力!拔业膹埐欧虬,你的靈魂聽”一句長達一分鐘的大甩腔,細如毫發(fā),宛若游絲、若系若離、如泣如訴,這段“滾白”四句唱腔,全用“吟板”詠唱,用鼻音拖了六、七拍,在無伴奏的情況下,甩出一個婉轉、迂回的長腔,最后以強烈的音樂烘托出撕心裂肺的悲切氣氛,形象地表達出女主人公的極度悲哀的感情,令人聽來動情、驚嘆,贊不絕口,這是崔派獨有的聲腔特點。這段唱腔音域從低到高跳躍十八度,張寶英唱得感情充沛,自然適度。音高不炸,音低不壓,偷氣、換氣,一氣呵成,真假聲運用自如,毫無痕跡。若沒有高深的藝術造詣是做不到的,稱得起是絕響妙音。崔蘭田創(chuàng)造的這一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特低音”詠唱,一向被后學者視為望塵莫及的絕技,而張寶英不僅學得惟妙惟肖,而且根據(jù)自己的聲腔特點有所發(fā)揮,有所創(chuàng)造。
她的表演如春波細紋層次井然,以自然大方取勝,不刻意求工,也不故炫新奇,簡樸之處就象齊白石的畫一樣,
不走偏峰,不用險筆,也不媚俗,貌似平常,卻引人如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張寶英在舞臺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藝術風格,在城鄉(xiāng)擁有自己的觀眾群,在中原大地、在臺灣、在香港和澳門均擁有眾多的“張迷”!栋嗵臁贰ⅰ短一ㄢ帧、《賣苗郎》、《秦香蓮后傳》、《尋兒記》等一系列代表劇目,充分顯示著她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藝術風采。在豫劇界她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的青年演員效法的楷模。她的徒弟活躍在中原大地,活躍在秦淮河畔和天山腳下,也活躍在寶島臺灣。從歷屆青年演員大賽到《梨園春》戲迷擂臺賽,從專業(yè)演員到業(yè)余戲迷,以張寶英為樣板,學她的戲,仿她的腔,后繼者眾多。今天的崔派藝術已經(jīng)是以張寶英為主體,以她的聲腔藝術為內(nèi)涵,以她的傳承為載體,在群眾中享有極大的叫座能力。張寶英以絕對優(yōu)勢當選為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金獎第一名,就形象地說明了她在當代豫劇發(fā)展史上的價值和意義。
張寶英 - 相關詞條
崔蘭田 | 馬金鳳 | 常香玉 |
陳素真 | 閻立品 | 虎美玲 |
張寶英 - 參考資料
[1] 神州戲曲網(wǎng) http://www.szxq.com/mingjia/200808/18-9166.html
[2] 梨園戲曲論壇 http://www.henanxi.net/bbs/tag.php?name=%D5%C5%B1%A6%D3%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