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亭 - 人物概述
李蘭亭,男,京劇武生。原名李鈺田,河北省永清縣韓村人。祖藉山東德州。誕辰:1888年,光緒十四年(戊子);逝世:1955年7月,農(nóng)歷乙未年。父李和以打磨為生,后流落水清縣韓村落戶。
李蘭亭 - 簡介
幼年愛好武術,經(jīng)常在鄉(xiāng)間練功比武,十余歲時(約1903年前后)有一流動戲班來村演出,班中主要演員張吉羅見他幼功很好,遂收為弟子,帶往東北各地隨師學戲,初學河北梆子文武老生,后因倒倉改學武生。由于他幼功扎實,本人又刻苦鉆研,很快嶄露頭角。后在天津又得到名武生薛風池的指點,技藝大進。民國初年到杭州搭城站第一臺演出時,又拜南方著名武行頭劉泉瑞為師,劉曾長期擔任李春來的武管事,李蘭亭從他習藝后,在表演風格上,宗法李春來,演技以剽悍勇猛見稱,善于用高難度武工技巧表現(xiàn)人物。他還把傳統(tǒng)的氣功運用于武打,在猛烈廝殺的格斗中,不僅動作急速、準確,而且駕輕就熟,始終面不改色。
李蘭亭成名后,對原來武打程式和把子功頗多創(chuàng)新,耍刀槍下場時往往加出手,顯得新穎別致,對短打武生頗有創(chuàng)造,善于以各種高難動作表現(xiàn)人物。早年在北京第一舞臺演唱,武功扎實,翻打剽悍,長靠、短打兼能。
在上海演出《殺樓》時,從三張高桌上往下翻,落地成岔(劈岔式),動作敏捷,手腳利落,受到觀眾贊揚,同行給予很高評價。從此頗具聲望,譽為“優(yōu)等藝員”。他會戲很多,如《夜奔》、《白水灘》、《三岔口》、《哪吒鬧海》、《武松打虎》、《殺樓》、《探莊》、《嘉興府》、《十字坡》、《鐵公雞》、《四杰村》、《挑滑車》、《賺歷城》、《戰(zhàn)冀州》、《界牌關》、《殺四門》、《金錢豹》、《獅子樓》、《蜈蚣嶺》、《武文華》、《乾坤圈》以及使真刀真槍開打的《鐵公雞》、《塔子溝》等。長短皆能,尤以短打戲見長。他演靠把戲,端莊威武,猛而不憨;演短打戲,輕巧穩(wěn)練,沖而不野。北京、上海、天津、漢口、東北部有他的足跡,他經(jīng)常被重金聘到北京、天津、上海、沈陽、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太原、青島等大中城市搭班,以武戲“挑大梁”。后久駐天津,曾在天津東天仙茶園(今民主劇場)的藝徒班任教多年。
1924年在北京第一舞臺,與蓋叫天合演四本《鐵公雞》、《雙奪太平城》,他飾張玉良,翻城時走“虎跳蠻子”,過兩張半桌子,被觀眾嘆為絕技!肚とΑ芬粍。从谀戏角拜呂湫∩K缮,為其岳父牛春化所授,耍圈的技巧嫻熟,后傳與弟子梁慧超和袁金凱,使此戲在北方大為流行。
1927年,他在天津天福園(現(xiàn)濱江道康樂冷飲店處),演出時摔傷;傷好后繼續(xù)從藝,后去上海演出《嘉興府》,戲終場時又二次摔傷,從此輟演。嗣后,主要精力用以授徒傳藝。1938年“稽古社”班主高渤海,以重金聘請李蘭亭為“稽古社”教師。他反對徒為師奴,但課徒嚴格,愛徒勝子,所以他的徒弟,只需較短時問就能掛衣演出。他授徒頗多,可謂桃李滿天下,著名者有關硯農(nóng)、樊幼亭、張世麟、徐菊華、梁慧超、袁金凱、郭景春、李大春、李元春、楊聲華、鄭永春等,同時另收“承”字輩九名徒弟改為“春”字輩,別辟場地,單獨教練,傳授《武松》等戲,李蘭亭所授徒弟,后多為各地主演,均成為全國著名京劇武生。
1943年,他為稽古社近代戲《俠盜燕子李三》,精心設計了武打,把自家獨有的大哨子棍雙人對打搬上舞臺,運用得恰到好處,極受觀眾歡迎。李蘭亭在天津教戲一直到1947年,以后帶徒弟李元春、鄭永春、楊聲華等去東北搭班演出。建國后,應邀去齊齊哈爾戲校從教,后患癱瘓癥,經(jīng)多方醫(yī)治痊愈,又去青島教戲。1954年舊病復發(fā),由其外甥鄭永春親陪,回原籍養(yǎng)病。1955年7月病故于永清縣韓村,享年67歲。
李蘭亭 - 活動年表
1888年 農(nóng)歷戊子年(清光緒十四年) 出生
三月初三,李蘭亭(原名李鈺田)出生于河北省永清縣韓村鎮(zhèn)東頭奶奶廟中。父親李和為石匠,李蘭亭有兩個姐姐。
1891年農(nóng)歷辛卯年(清光緒十七年) 三歲
牛鳳玉(李蘭亭夫人)出生,其父為清末北京著名武凈牛春化(祖籍山東德州人)。
1893年 農(nóng)歷癸巳年(清光緒十九年) 五歲
胞弟李海亭出生。
1894年 農(nóng)歷甲午年(清光緒二十年) 六歲
小蘭亭活潑聰慧、身體強壯。他對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分,看別人練過一招半式就能學會,漸漸到了癡迷的地步,常隨村里武師練拳腳。
1895年 農(nóng)歷乙末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七歲
文安縣吉利班來韓村演出,少年李蘭亭倒立蝎子爬,腳上掛水壺的武功被該班主角張吉羅(又名張德奎,文安縣人,清末著名河北梆子花臉、文武老生)看中,遂收為徒,學河北梆子文武老生。
1896年 農(nóng)歷丙申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八歲
李蘭亭被帶往東北等地隨師學藝。每月掙12塊小銅元。
1897年 農(nóng)歷丁酉年(光緒二十三年) 九歲
李蘭亭在隨師練功之余,用師父給的零花錢買來《大學》《論語》《孟子》等書帶
在身邊背誦熟讀,自學文化。
李蘭亭又有了一個妹妹李靜涵(即鄭永春之母)。
1898年 農(nóng)歷戊戌年(光緒二十四年) 十歲
李蘭亭買了全套《三國》《水滸》來讀,為他日后寫劇本打下基礎。
楊金香(李蘭亭二夫人,新鳳霞之堂姐)出生。
1899年 農(nóng)歷已亥年(光緒二十五年) 十一歲
已選讀了《四書五經(jīng)》的李蘭亭,開始喜愛上歷史書籍,一次在舊書攤上發(fā)現(xiàn)一套《袁了凡王鳳洲綱鑒合編》愛不釋手,每天去舊書攤去看,他騎馬蹲襠邊練功邊看書的姿勢,引起了書攤老板的注意,知是學戲的徒弟喜愛讀史書,就將《綱鑒》全套十六本送于李蘭亭。這套書他一直帶在身邊。
1900年 農(nóng)歷庚子年(光緒二十六年) 十二歲
李蘭亭買來《列國》選讀。后來他教學生也要多讀史書,說這樣才能理解戲中人物。
1901年 農(nóng)歷辛丑年(光緒二十七年) 十三歲
李蘭亭積攢零用錢購得《百五十家評注史記》一套,選讀之后還寫筆記,對日后
他寫劇本有了很大幫助。
1903年 農(nóng)歷癸卯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十五歲
李蘭亭開始倒倉,而河北梆子以調(diào)門高著稱,李蘭亭學戲時調(diào)門比現(xiàn)在還要高上八度。李蘭亭不能再唱戲,到東北打工,最遠到過佳木斯。
1904年 農(nóng)歷甲辰年(清光緒三十年) 十六歲
李蘭亭身在東北打工,心仍不忘舞臺。打工之余,每日練習武功,以備嗓子好后重回舞臺。
1905年 農(nóng)歷乙巳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十七歲
回天津重新學藝,李蘭亭選擇了京劇武生,因為京劇較河北梆子調(diào)門低,而且武生用嗓較少,自己又有武功功底,他廣學博采,虛心向人請教。李蘭亭嗓子開始恢復,也學會了幾出戲,曾和黃派武生薛鳳池(中國戲校教師薛盛忠之父)等學藝,并把每月所得的200元包銀全部用于武生學習。后又回到老師張吉羅的班社,他和張先生學長靠武生戲,因此他的靠戲演的也很精彩。當時教的戲有《定軍山》、《陽平關》等。
1906年 農(nóng)歷丙午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十八歲
經(jīng)老師張吉羅介紹,在東北李蘭亭拜劉全瑞(人稱“劉老道”,河北人,初學梆子,南派武生之祖李春來的搭檔、李春來班社中的武行頭)為師,藝宗李春來。當時張吉羅對把兄弟劉全瑞說:“我能教武生,可不如你會的多,別把這孩子耽誤了,讓他跟著你學吧。”劉全瑞回杭州后,李蘭亭到杭州和劉全瑞學戲。劉全瑞教了李蘭亭《挑華車》(圖12)、《探莊》、《乾元山》(那時又叫《乾坤斗法》)等戲。之后三年,李蘭亭每場演出劉全瑞必到,稍有差錯,嚴加訓斥,令李蘭亭技藝大進。
在上海演出《殺樓》時,從三張高桌上往下翻,落地成岔,動作敏捷,手腳利落,受到觀眾贊揚,同行給予很高評價。
上!毒詹繀部芬粫小镀肪沼嘣挕芬晃闹姓f:“不滿18歲的李蘭亭在上海與蓋叫天、何月山、張鶴樓、張德祿、張德。◤堅葡福┦峭谏虾╋@赫一時的武生。”
1907年 農(nóng)歷丁未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十九歲
李蘭亭隨劉全瑞在杭州學戲時,跟劉先生去“靈隱寺”學習和觀摩佛教的武功。李蘭亭把傳統(tǒng)的氣功運用于武打,在猛烈廝殺格斗中,不僅動作急速準確,而且駕輕就熟,始終面不改色。他不滿足武打程式化表演,常捉摸進行更新,他看到耍猴的小猴耍圈很招人喜愛,于是他創(chuàng)出了“乾坤圈”的技法,一經(jīng)在舞臺上使用倍受歡迎。李蘭亭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個性、情緒,武打干凈利落,聲譽越來越好。
1908年 農(nóng)歷戊申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二十歲
李蘭亭練就一身硬功夫,他表演勇猛剽悍,揉合武術技功運用于舞臺,他對武戲各種表演程式,特別是開打的套路和兵器使用,有不少獨特的創(chuàng)新。比如《金錢豹》三個“飛腳”連越三張桌子,走邊時,先是身段表演,舞蹈動作輕、飄、帥,身段邊式漂亮。這是李蘭亭創(chuàng)出的特技與武打程式,每每演出,掌聲雷動。
1909年 農(nóng)歷乙酉年(清宣統(tǒng)元年) 二十一歲
李蘭亭注重吸收名家之長,如俞振亭、楊小樓、何月山、楊瑞亭、呂月樵、小孟七等都對他產(chǎn)生一定影響。他善于用高難度武功技巧表現(xiàn)人物,在舞臺上使用真刀真槍是李蘭亭興的,他在《鐵公雞》《塔子溝》《三雅圖》《紅蝴蝶》等戲都用真刀真槍。
李蘭亭胞弟李海亭隨其學武生。
1910年 農(nóng)歷庚戌年(清宣統(tǒng)二年) 二十二歲
李蘭亭擰的旋子在臺上必連走40多個,5個一圈,個個周正漂亮,足見其武功根基之深。
1911年 農(nóng)歷辛亥年(清宣統(tǒng)三年) 二十三歲
到杭州第一臺演出。后到嘉興湖州演出。
李蘭亭使用“蓬頭”又長又大,這被人看成表演負擔的頭飾,李蘭亭卻駕馭得非常利落,“四擊頭”亮相,伴隨動作把“蓬頭”敏捷地向后一甩,干凈漂亮,內(nèi)行無不稱絕。
李蘭亭與牛鳳玉結婚。
李蘭亭在化入技巧和出手方面另開先河,十分可觀。尤其他的勾臉武生戲,如《鐵籠山》、《收關勝》、《拿高登》則受到他的岳父、北京著名武凈牛春化的指點。(牛春化曾搭過楊小樓和俞振亭的班社。)
1912年 農(nóng)歷壬子年(民國元年) 二十四歲
李蘭亭除把自己深厚的武術功底運用于舞臺外,還將雜技、摔跤等精彩內(nèi)容也吸收到武生表演中,他能從四張半桌子上翻下并落地成岔,這“塔子功”絕技和手持“乾坤圈”的哪吒形象至今是戲曲舞臺上的經(jīng)典。(附演出照片圖1、2)李蘭亭對表演藝術精益求精,在師承的基礎上逐步進行創(chuàng)新,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他的表演少粉飾,不賣弄,塑造了許多藝術典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蓋叫天、李蘭亭、張德。ㄖ﹦∥渖,三河縣人,名武生張云溪之父)等五位同年生屬鼠的著名武生在上海被合稱為“五鼠鬧東京”。
1913年 農(nóng)歷癸丑年(民國二年) 二十五歲
李蘭亭增加了武打路數(shù),豐富了把子的技巧,在武行領域內(nèi)影響很大,形成了“輕、飄、脆、美”的風格,被尊為“李派”。他說:“我的一些武打技巧雖取之于武術、雜技,可又不能與之等同。我的武打是表演藝術,一定要周正,四面見線。”他的武生戲技巧性強,上座率很高。
1914年 農(nóng)歷甲寅年(民國三年) 二十六歲
李蘭亭專心于表演,絲毫不為各種誘惑所動。當時的許多女戲迷癡迷于捧角,向舞臺上扔金銀珠寶。李蘭亭一再告誡伙計,記住那些珠寶是誰仍的,散場后是誰的還給誰。
李蘭亭去漢口演出,大紅于漢口。
鄭永春演出的《挑華車》
1915年 農(nóng)歷乙卯年(民國四年) 二十七歲
天津濱江道新建起的“新中央戲院”,趙燕俠的大爺爺趙廣順租用后,就去上海把李蘭亭接來演出“開張”戲:《三岔口》、《殺四門》、《乾元山》、《金錢豹》,深受天津觀眾歡迎,戲票搶購一空。李蘭亭在天津唱紅,隨即在各茶園劇場演出。迅速走紅京、津,與蓋叫天合稱“南蓋北李”。
李蘭亭胞弟李海亭隨其在天津演下串。妹妹李靜涵隨其到天津幫忙掌家。
1916年 農(nóng)歷丙辰年(民國五年) 二十八歲
李蘭亭在天津唱紅后,又回到上海,“南蓋北李”的友好競爭成為戲曲舞臺上的一段佳話。蓋叫天的《粉墨春秋》中記錄了兩位頂尖武生當年在上海的舞臺上更新著梨園的輝煌。(圖17)
在上海,李蘭亭與周信芳合演全本《鬧花燈》(《跑城》),李蘭亭演薛剛。還與金少山合演《鐵公雞》,李蘭亭的張嘉祥,金少山演鐵金翅。
李蘭亭在上海黃金大戲院連演半個月滿堂。李桂春經(jīng)常去看李蘭亭的戲,并說:“京角可來不了您那么多玩藝,好功夫啊!”
與李桂春同在永清“永盛和”坐科的崔湘亭在上海與李蘭亭、李海亭同在一個班社唱戲,李蘭亭唱《挑華車》,李海亭飾大錘黑風利!厄隍紟X》李蘭亭飾武松,海亭飾王飛天。除上海外還四處流動演出。
1917年 農(nóng)歷丁巳年(民國六年)二十九歲
李蘭亭發(fā)明乾坤圈后,蓋叫天不甘落后,每次李蘭亭演哪吒,他就會穿上長袍戴上墨鏡坐在后排觀看,回家后自己琢磨也要發(fā)明一件哪吒的道具。蓋叫天想用旱冰鞋作哪吒的風火輪,但在練習時摔成腿骨骨折。
這個時期李蘭亭的代表劇目有(圖13)《乾元山》、《殺四門》、《戰(zhàn)冀州》、《賺歷城》、《鳳凰嶺》、《獅子樓》、《蜈蚣嶺》、《金錢豹》、《武文華》、《惡虎村》、《鐵公雞》、《塔子溝》等。
1918年 農(nóng)歷戊午年(民國七年) 三十歲
李蘭亭和周信芳在青島合作演出《白馬坡》,大紅于青島,周信芳演關羽,李蘭亭演顏良,他的顏良勾紫臉,披大靠,顯得非常威武。
李蘭亭因幼年學過武術的“形意功”,對“彈腿”和“義拳”、“通臂”功夫也練得好,還對武術“四門刀”、“太極劍”、“白鶴劍”都很擅長,如此豐厚的實力才能有創(chuàng)新的依據(jù)。他把對各種把子的研究,運用于演出實踐,拆卸組裝得心應手。李蘭亭把子技巧造詣高深莫測,形成獨家李派風格。
名為師弟實為徒弟的張世麟出生。(張世麟后成為天津京劇院著名武生,其子張幼麟,也為天津京劇院著名武生。)
1919年 農(nóng)歷己末年(民國八年) 三十一歲
農(nóng)歷二月初四(3月5日)晚七點半在天津大新舞臺(日租界旭街)李蘭亭與楊小樓合演《冀州城》。其他演員為錢金福、李連仲、許德義、王長林、付小山等。(戲報上寫為李籃亭)楊小樓(1878—1938)幼入小榮椿二科習藝,曾在津充當班底,藝名小楊猴,此次去津演出后大紅。李蘭亭通過這次演出與楊小樓結下友誼。(見附圖戲單圖3)
李蘭亭被北平“第一舞臺”(第一舞臺位于珠市口西大街,觀眾席為一、二、三樓,總容觀眾3000人,時為京城最大戲院。)邀請演出。9月29日,李蘭亭夜場演出的《鐵公雞》引起轟動。當晚同臺其他劇目有:王鳳卿、高慶奎、王琴儂的《戰(zhàn)蒲關》;田桂鳳、德珺如的《鴻鸞禧》;九陣風的《穆柯寨》;老夫子陳德霖的《彩樓配》;王又宸、王長林的《天雷報》;老十三旦、余叔巖的《八大錘》;孫菊仙的《逍遙津》;梅蘭芳、姜妙香的《驚夢》等。這次演出名角林立。曾是宮廷“內(nèi)廷供奉”的老資格的“御戲子”就有四位:陳德霖、九陣風、王長林、孫菊仙。只李蘭亭一人是從天津邀請的特聘演員,把李蘭亭接來是楊小樓的提議。
農(nóng)歷八月二十四日(10月17日),在天津大新舞臺以“優(yōu)等藝員”之名演出《鐵公雞》,和他同時演出的演員有:王來喜、張春利、李海亭、朱寶山、韓文奎、付長才、鄭福義等。(見附圖戲單圖4)
享名東北三省的武花臉演員李鐵如(學生李元春之父)在天津結識了行俠仗義的李蘭亭,長期搭他班社演出,南到上海,北到哈爾濱,成為李蘭亭最得心應手的合作者。他和李蘭亭使用真刀真槍合作演出《塔子溝》、《鐵公雞》、《三雅園》、《王雅銀》、《太平城》等戲,令武戲同行們刮目相看。
李蘭亭二女兒李竹邨出生。
徒弟梁慧超出生在北京,梁慧超后成為全國著名的武生,京劇四大武生之一。
1920年 農(nóng)歷庚申年(民國九年) 三十二歲
在天津張勛宅堂會戲里,大部分是顯要的京角,如梅蘭芳、王鳳卿的《木蘭從軍》,余叔巖的《擊鼓罵曹》,楊小樓、郝壽臣的《連環(huán)套》,龔云甫的《徐母罵曹》,陳德霖的《孝義節(jié)》,九陣風的《演火棍》,程硯秋的《玉堂春》,郝壽臣、侯喜瑞的《鬧江州》,尚和玉的《四平山》。其中還有李蘭亭的《乾坤圈》。(見附圖戲單圖5)
次日,也是張宅堂會,楊小樓的《長坂坡》、尚小云、郭仲衡的《探母·回令》、黃潤卿的《千金一笑》,其中又有李蘭亭、李海亭、付長才、鄭福義合演的《三岔口》。
郝壽臣與李蘭亭成為好朋友,常在一起研究藝術、學問,郝壽臣把一本修身的書《格言聯(lián)璧》送給李蘭亭。
李蘭亭創(chuàng)出很多武生表演絕技,是集南北絕技為一身的表演藝術家。李蘭亭名氣越來越大,在上海每月包銀1500元大洋,妹妹隨在他身邊幫他管賬。他在永清韓村買到一處很漂亮的大地主家的房子。
李蘭亭在上海和梅蘭芳等八位名演員合稱“江南八駿馬”。
1921年 農(nóng)歷辛酉年(民國十年) 三十三歲
李蘭亭在上海演《乾坤圈》中缺石磯娘娘無人扮演,找到楊金秀,楊金秀當時在上海唱靠戲唱紅,每月1600塊現(xiàn)大洋,從此后楊金秀就跟隨李蘭亭演出。楊金香演刀馬花旦,她仰慕李蘭亭的藝術、武功,漸生愛慕之情。楊金香的師傅叫沈文誠,教楊金香《七星廟》等戲。
李蘭亭受郝壽臣、金仲仁、陳家霖的邀請接楊小樓的坑進行演出,兩人各有所長,當時演了全本《馬超》、《乾元山》等,一演就演紅了。李蘭亭運用技巧表現(xiàn)人物,使武打技巧和人物性格緊密結合。
李蘭亭演《夜奔》不管是曲牌的唱,身段動作的表演,都在節(jié)奏中。他運用技能技巧為塑造人物服務,特別是為揭示人物內(nèi)心情緒服務。把這個滿懷憤怨的林沖演繹出了他不同凡響的光彩。
李蘭亭成名后叫李海亭帶錢回永清置辦些田產(chǎn),侍奉雙親。
李蘭亭的長子李樹滋出生。
1922年 農(nóng)歷壬戌年(民國十一年) 三十四歲
李鐵如幾年來一直跟隨李蘭亭演出,兩人肝膽相照遂成莫逆之交,李蘭亭將自己同村的蔣萬有介紹給李鐵如為妻;楹笞〖胰甓啵箅S李鐵如走南闖北。
天津有個保驃會梅花刀,李蘭亭向他學會后經(jīng)改革用在戲里,后來又教會學生們。
李蘭亭與楊金香在上海結婚(圖8)。
李蘭亭胞妹李靜涵與鄭玉華結婚。
1923年 農(nóng)歷癸亥年(民國十二年) 三十五歲
天津東天仙戲院(即后來的民主劇院)創(chuàng)建京梆兼學的科班,請李蘭亭、陳玉卿在此科班任教。周嘯天、小春來、梁慧超等都曾在此學藝。
李蘭亭的徒弟樊幼亭和徒弟小蘭亭、關雁儂拜師學藝。
在北平“第一舞臺”演出時,與蓋叫天合演四本《鐵公雞》,《雙奪太平城》、《翠屏山》,蓋叫天飾張嘉祥,李蘭亭飾張玉良,翻城時走“虎跳蠻子”,過兩張半桌子,被觀眾嘆為絕技。轟動京城。在《劈山救母》中蓋叫天飾沉香,李蘭亭飾二郎神。蓋叫天的哥哥說:“蓋叫天《乾坤圈》、《劈山救母》、《蜈蚣嶺》這幾出戲演不過李蘭亭!
同在“第一舞臺”李蘭亭與蓋叫天、周信芳合演《七擒孟獲》,。蓋叫天飾孟獲,周信芳飾馬岱,李蘭亭飾趙云。
在天津楊俊臣(1916—1982)拜李蘭亭為師,楊曾用名小鹿童,22歲入芙蓉花班改唱評劇。1948年入天津正風劇社,后為天津評劇院主演。
1924年 農(nóng)歷甲子年(民國十三年) 三十六歲
李蘭亭妻子牛鳳玉看到李蘭亭教學生學戲很苦,經(jīng)常對子女說:“你爸爸學戲受了很多苦,挨了很多打,現(xiàn)在出了名照樣還是受苦,你們要好好讀書,千萬不要學戲。”并發(fā)誓決不讓自己的子女學戲,致使李蘭亭子女無一人學戲。
李蘭亭二女兒李竹邨開始學畫。
李蘭亭大外甥鄭璽輝出生。(后任石家莊地區(qū)戲校教師,曾教過張建國。)
李蘭亭所授徒弟包括楊聲華、郭景春、李大春、鄭永春、李元春、張士麟、梁慧超等,后多為各地主演,有的成為全國著名京劇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