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好璐 - 簡介
周好璐,女,昆曲閨門旦。中國戲曲學院戲劇戲曲學科文學碩士。2006年北京市優(yōu)秀畢業(yè)生,F(xiàn)為北方昆曲劇院演員。
周好璐 - 經(jīng)歷
周好璐出身戲曲世家,她祖父周傳瑛先生,曾以演出《十五貫》,深為周總理贊譽,由此名播于世;她父親周世琮,是著名導演,現(xiàn)為江蘇省昆劇院副院長;她母親朱雅,是江蘇省京劇院"荀派"名演員。好璐自小在家庭深受藝術(shù)熏陶,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但是她特別喜愛"程派",在這方面刻苦向?qū)W。從這次演出看,盡管她剛剛21歲,卻已掌握"程派"要領(lǐng),在唱念發(fā)聲、吐字、運氣、行腔里;在身段、腳步、水袖運用方面,都體現(xiàn)出"程派"特色。
《鎖麟囊》是一出能全面展示功夫的戲,周好璐不僅在唱、念、做、舞方面,即使在眼神、面部表情方面,也都能把內(nèi)心傳達給觀眾。從她剛出場的沉穩(wěn)腳步,平靜的神態(tài)里,已經(jīng)把人物自視嬌貴表現(xiàn)出來。看嫁妝時的喜、怒,面對母親問話的沉默,以至后來朱樓尋球前的惶恐,見囊時的激動,見夫人時的膽怯等等,面部、形體都很有內(nèi)心感,絕不僅止在演戲。
程硯秋先生在水袖上也稱一絕,目不暇接,享受到藝術(shù)美,而且從中體察到人物的心情。這些唱、念更難掌握,在這出《鎖麟囊》中,"朱樓"一場集中表現(xiàn)出來。因此,包括不少繼承得出色的演員,每演到"尋球",必獲幾度"滿堂好"。周好璐雖然已繼承下來,但還欠些火候,觀眾能感到她動作之美,想為之鼓掌,卻只能停留在想的"起法兒"那兒。今后還有待于在分寸上下功夫,便不會再有功虧一簣之憾了。
陳琪教授傳授此戲,在一些小過節(jié)上有所變革,比如在尾聲前,再上趙祿寒,薛湘靈言及把趙守貞欲贈她的一半家財分散給貧苦人,以及閉幕前的二人同舉"鎖麟囊"的塑像,都可謂成功之作,點睛之筆。周婧位之助演趙守貞,在唱、做方面都很動人,感情真實;胡婆的扮演者,有戲有感情,只惜臉上太紅,顯得夸張一些,不過白玉微瑕吧。
周好璐 - 活動年表
2006年7月10日,農(nóng)歷丙戌年六月十五日,晚:《2006畢業(yè)歌》系列節(jié)目播出
《2006年畢業(yè)歌》系列節(jié)目在央視第三套節(jié)目晚間黃金時間播出《相約燦爛》上、下集全國20余所藝術(shù)院校綜合晚會。
7月10日及7月11日播出:
京劇《定軍山》片斷(譚正巖,中國戲曲學院)
京劇《大登殿》片斷(隋曉慶,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分院)
昆曲《牡丹亭》片斷(周好璐,中國戲曲學院)
二胡獨奏《賽馬》(任靖、解俊,武漢音樂學院)
2007年3月18日,農(nóng)歷丁亥年正月廿九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一場
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本日為開幕式。
演出劇目
《牡丹亭》(魏春榮,邵崢,王瑾,王芳(蘇昆),周好璐,馬靖,王振義,沈豐英(蘇昆),俞玖琳(蘇昆)
2007年5月19日,農(nóng)歷丁亥年四月初三日,14時:2007年全國昆曲優(yōu)秀青年演員展演第五天
以選拔新一輪昆曲藝術(shù)領(lǐng)軍人物為主要目的的全國昆曲優(yōu)秀青年演員展演,本日在杭州舉行第八、九臺演出。
參賽演出
第八臺(14時)
錢偉,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江蘇省昆劇院,展演劇目:《十五貫·訪鼠測字》,行當:丑
孫晶,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江蘇省昆劇院,展演劇目:《九蓮燈·火判》
單雯,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江蘇省昆劇院,展演劇目:《牡丹亭·尋夢》,行當:閨門旦
馬靖,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西廂記·佳期》,行當:六旦
劉穎,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爛柯山·癡夢》,行當:正旦
王鋒,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挑滑車》,行當:武生
第九臺(19時)
劉巍,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寶劍記·夜奔》,行當:武生
邵天帥,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牡丹亭·游園》,行當:閨門旦
周好璐,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牡丹亭·尋夢》,行當:閨門旦
李欣,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爛柯山·逼休》,行當:老生
張媛媛,組別:新秀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青冢記·出塞》,行當:閨門旦
魏春榮,組別:演員組,展演單位:北方昆曲劇院,展演劇目:《玉簪記·琴挑》,行當:閨門旦
2007年12月23日,農(nóng)歷丁亥年十一月十四日,14時:北方昆曲劇院建院五十周年紀念演出第五天
本日北方昆曲劇院建院五十周年紀念演出在長安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午場(14時)
《牡丹亭》(上)《學堂》《游園》《驚夢》《寫真》《尋夢》《離魂》(王瑾,邵天帥,羅晨雪(南京),邵崢,單雯(南京),暴楠楠,張媛媛,周好璐)
夜場(19時30分)
《牡丹亭》(下)《冥判》《拾畫》《叫畫》《幽媾》《回生》(吳雙(上昆),沈昳麗(上昆),毛文霞(浙昆),張軍(上昆),沈豐英(蘇昆),俞玖林(蘇昆),陶紅珍(蘇昆))
周好璐 - 出書
北昆演員周好璐所著《圓音正考注說》一書出版,其母校中國戲曲學院的幾位老師拿著厚厚的贈書,感嘆道:“好璐總能給人意外的驚喜!
的確,這樣一本專業(yè)性極強的著述,出自一個走出校門不久的28歲的年輕人之手,著實令人意外,但這樣的意外,周好璐的老師們還能舉出很多,如她是戲曲界第一位青衣碩士;本是京劇程派青衣的她轉(zhuǎn)而投向北方昆曲劇院演昆曲;去年北昆建院50周年,她自己改編的《牡丹亭》讓人刮目相看;這次,又悄沒聲地出了一本書。周好璐的指導老師陳琪深有感觸地說:“作為演員,好璐的條件并不十分出色,但她刻苦好學,勤奮不輟,這是難能可貴的!
與臺上的光彩照人不同,生活中的周好璐十分質(zhì)樸,不事張揚。其實她出生于昆曲世家,其祖父周傳瑛,是昆曲《十五貫》中況鐘的飾演者,祖母張嫻,是昆壇上第一個“楊貴妃”。父親周世琮,是江蘇省昆劇院國家一級導演,母親朱雅是江蘇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周好璐幼得家傳,敏思好學,9歲時,向祖母學了第一出昆曲《牡丹亭·游園》。11歲考入江蘇省戲校,自此開始京昆雙軌的學習。16歲進入江蘇省京劇院學習程派。1999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深造,師從陳琪教授。大學期間,與導演系學生合作,自導自演小劇場昆曲《羅生門》,廣獲師生好評。2003年考上研究生,導師為陳琪教授和錢世明研究員,研究課題是“程派唱念的音韻”。
“我從京劇轉(zhuǎn)入昆曲,是因為奶奶的緣故”,周好璐言道,奶奶去世后,她翻看奶奶的日記,見奶奶寫道:京劇有世家,昆曲為什么沒有世家?周好璐領(lǐng)會到奶奶的遺憾,同時感到自己對昆曲有一份義務(wù),于是她轉(zhuǎn)攻昆曲,來到北方昆曲劇院作了一名昆曲演員,成為“傳”字輩第三代唯一的傳人。
戲迷們都知道,尖團字在京昆的演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演員演唱時,尖團分明,能給聽眾帶來美的享受,但現(xiàn)在很多演員不懂尖團音。于是周好璐將她的論文《試論程派唱念音韻》擴大為《圓音正考注說》!秷A音正考》是清朝道光年間三槐堂出版的韻書,原書早已失傳,蒙導師錢世明先生傾囊相贈自己珍藏的手抄本,周好璐歷時三年注說,使之成為辨別戲曲(京昆)尖團音的工具書。該書不僅將每個字都注上反切、拼音、音調(diào)、詞義,還附上唱詞戲例,并在書后附錄簡明識別尖團字的方法。最令人叫絕的是,周好璐別出心裁地將同音尖團字編成口訣或歌謠、故事,以便使用者快速記憶。著名戲劇家郭漢城說:“周好璐將自己的藝術(shù)實踐與所學理論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為戲曲界能出這樣集演、著、研究于一身的青年才俊感到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