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鳴輝 - 基本資料
家庭:父母、一兄二姐
學(xué)歷:初中
語言:國語、粵語、英語
嗜好:演出(粵劇/電視。
喜愛歌手:劉德華、林家聲(粵。
喜愛顏色:粉紅、白色
難忘經(jīng)歷:失手,突然忘記歌詞
入行經(jīng)歷:八和粵劇院
唱片公司:鳴芝聲粵劇團(tuán)
蓋鳴輝 - 主要經(jīng)歷
畢業(yè)于香港八和粵劇學(xué)院,專攻文武生行當(dāng),曾追隨王粵生、劉兆榮兩位音樂老師研習(xí)曲藝。
1987年首次登臺,在區(qū)域市政局粵劇匯演中脫穎而出。一九九零年拜粵劇音樂家朱慶祥先生為師,研習(xí)唱工。
1990年組建鳴芝聲劇團(tuán)。
1993年林家聲正式收其為義女,言傳身教,繼承聲派演唱神韻及精湛舞臺藝術(shù)。
先后主演《南唐李后主》,《牡丹亭驚夢》、《紫釵記》等五十幾部劇目并發(fā)行唱片,成績不俗。
每年公演粵劇幾十場,在港澳及東南亞地區(qū)影響深遠(yuǎn),被譽(yù)為當(dāng)今港界粵壇第一女小生。率團(tuán)出訪美、加等國家,均在當(dāng)?shù)匾馃崃曳错憽?nbsp;
蓋鳴暉熱心公益事業(yè),為各種慈善籌款活動義演已達(dá)十余年。
1995、1997、1998、1999年度與張學(xué)友、劉德華、黎明、鄭秀文等藝人一起獲選香港十大愛心之星。
2001年獲東華三院頒發(fā)「東華永恒愛心之星」。同年獲得十大杰出青年獎。
2004開始擔(dān)任[粵韻今宵]藝術(shù)顧問
電視劇:主攻文武小生,也可應(yīng)花旦,在影視劇中常的反串角色引人注目。
1995年,蓋鳴暉涉足影視,在香港無線電視臺臺慶劇《刀馬旦》中飾演女扮男裝的高一鳴。其端莊清雅的扮相和準(zhǔn)確、得體的出色表演深得無線臺賞識,多次受邀擔(dān)任《歡樂滿東華》等香港演藝界大型活動的司議。
1996年接拍香港無線電視臺 電視劇《壹號皇庭Ⅴ》出演女醫(yī)生
1997年在無線臺收視強(qiáng)檔劇《西游記Ⅱ》中擔(dān)綱戲份吃重的觀音菩菩薩。
1998年主唱大型電視節(jié)目《江山如此多嬌》主題曲!
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蓋鳴暉與香港演技派紅星謝群豪聯(lián)袂演出舞臺劇《梁!,資深制作,杜國盛任該劇編劇風(fēng)光藝術(shù)總監(jiān),曾成功執(zhí)導(dǎo)《雪狼湖》的著名導(dǎo)演司徒慧焯任該劇導(dǎo)演!读鹤!吩诟凵涎莺笠疝Z動,不得不邊連續(xù)加演!
1999年接拍香港無線電視臺強(qiáng)檔劇《緣分無邊界》出演女督察呂秀琴!
1999年應(yīng)電視臺之邀做旅游節(jié)目主持,赴越南、新加坡及海南島等地拍旅游專輯!
1999年上演劇目《喜得銀河抱月歸》《南唐李后主》!
1993、1997、1998、1999年度與張學(xué)友、劉德華、黎明、鄭秀文等藝人一起獲選香港十大愛心之星。
2001年獲香港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2001年再度與TVB合作《尋秦記》中反串龍陽君一角。
2003年同馬浚偉張可頤陳豪得等合作電視劇《金牌冰人》飾演令狐喜。
2005年同元華等合作電視劇《肝膽昆侖》飾演女俠董嵐。
2006年演出情景喜劇《高朋滿座》飾演朱莉亞。
蓋鳴輝 - 職業(yè)生涯
蓋鳴暉開始就是廣播界,然后到了音樂圈子里。還是在滾石唱片公司的時候,蓋鳴暉寂寞著。
寂寞地如同石頭一樣,誰也不會想,把她好好包裝其實(shí)也會大紅的。那個時候,黃鶯鶯,陳淑樺已經(jīng)光華耀眼,憑借女聲中的女聲,情歌一首一首打入市場。蓋鳴暉寂寞著,她的聲音太樸實(shí)了,不婉約也不柔媚,甚至另類的有點(diǎn)男人腔調(diào)。以至后來唱了成名曲后,到處有人打聽,哪里又冒出個男歌手?雖然別致,但很難打磨。潛質(zhì)藏得太深,沒有非凡的功力,很難挖掘出來。后來,后來遇到了小蟲。臺灣樂壇音樂制作人,素有大佑宗盛小蟲的說法。大哥二哥三小弟,江湖地位分明。羅大佑深刻得像個詩人,李宗盛率性而溫暖煙火氣,小蟲則是都會情歌的最佳代言人。
當(dāng)蓋鳴暉遇到了小蟲。早期小蟲還沒那么的“都會”,迷戀著古典情懷。一貫古典婉約的小蟲撞到了古典而不婉約的蓋鳴暉。英雄豪邁又豪情的聲音,就這樣擦出了火花,然后點(diǎn)燃那一年的大街小巷。放眼港臺,真沒有哪個歌手適合了。度身制作就是度身制作。誰也搶不走,誰也翻唱不出那種感覺。論唱,蓋鳴暉把女子的嘆惋癡情,男兒的重情拋江山都唱出來,論詞,小蟲寫出隱士的超脫,仁者的豁達(dá),智者的欲求。雅俗共賞本是罕見事。也是流行歌曲那種所有藝術(shù)里的至高境界。這次小蟲做到了,就這一次。
《愛江山更愛美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江山美人,每個人也有她自己的英雄好漢。所以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種。最樸素文字,最簡單的文字意象,單單拆開看,每一字每一詞每一句都能夠找到唐詩宋詞元曲的韻味,連起來,又充滿了最中國最古典的情意。
所有的中國頂尖故事里,最本質(zhì)的,無非就是江山與美人。詞意練達(dá),但旋律卻又異常通俗,任何人都能夠上口。古時候說有井水的地方就能夠歌柳詞。有華人的地方,就能夠一起跟著唱這首江山美人。后來的《得意的笑》,不但發(fā)揮了蓋鳴暉的聲線,而且風(fēng)格成型。一聽就知道是誰。后來的《愛不釋手》是《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延續(xù),也隨著《唐太宗》的播出紅過一陣。
小蟲為蓋鳴暉所打磨的工夫,就好像是璞石成玉。如同沒有遇到小蟲,蓋鳴暉最多就是一 個優(yōu)秀的電臺主持人,而不會有人會記得,她還是一個歌手。如果小蟲不是因?yàn)樗囊话褎e致的聲音,誰知道會不會有譜曲填詞的靈感?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時候,就此一次的感覺完美,書法上成就了一篇皇冠上的明珠。對于小蟲的制作人生涯,我以為這也是他作品的頂峰。后來的小蟲不知道是玩了一把,終于另有所好,還是已經(jīng)顛峰,只有折回?fù)Q路。天作之合的合作落幕。轉(zhuǎn)進(jìn)廣播界的蓋鳴暉,節(jié)目很有口碑,連續(xù)三次當(dāng)選電臺十大名主持人,廣播DJ的時間,許多年彈指一揮過去! 做的電臺節(jié)目《麗麗新世界》是給女人聽的。言辭極其清淡,談到節(jié)目平和得不能夠再平和了:也許是些默默行事、平凡平庸的人,但卻能傳達(dá)最真實(shí)的生活;也許經(jīng)營一些逃離現(xiàn)實(shí)的幻想,但并不會過度美化,因?yàn)樽詈筮是要回到現(xiàn)實(shí)世界,不過回來時是充滿動力的。以輕松幽默的形式、成熟冷靜的態(tài)度。從此再沒聽到小蟲這樣的情懷了。再沒有如此文人的手筆,又如此流行的魅力。從此她的聲音,成為那個年代上空最響亮,最大氣灑脫、狂放不羈的記憶。
那個歌手蓋鳴暉告了她流行音樂生涯的歷史終結(jié),只在唱片里,只在MTV里,只在電臺里聽到。十年后每次再聽,猶如當(dāng)初第一次在電視劇播放完,準(zhǔn)備散場時候,驀然歌曲傳來,忍不住就回頭,好好把歌給聽完的感覺。蓋鳴暉的歌聲,現(xiàn)場版再無人聽到了。內(nèi)地的那些個演唱會什么時候可請到人,唱上一曲?了一遺憾?一百年后,沒人記得拿獎的主持人蓋鳴暉,但一定記得唱《愛江山更愛美人》的蓋鳴暉,記得這個名字。而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由始至終,她的樣子只在一首MTV里,被我們認(rèn)真看見過。
蓋鳴輝 - 演出作品
電視劇
1995年: 《刀馬旦》飾 高一鳴
1997年: 《壹號皇庭Ⅴ》飾 夔彧藟(Stephanie)
1998年: 《西游記II》飾 觀音
2000年: 《緣份無邊界》飾呂秀琴
2001年: 《封神榜》飾 女媧
2001年: 《尋秦記》飾 龍陽君
2003年: 《金牌冰人》飾 令狐喜
2005年: 《肝膽昆侖》飾 董嵐
2006年: 《高朋滿座》飾 朱莉亞
2008年: 《同事三分親》飾 蓋鳴暉 (客串)
2008年: 《畢打自己人》飾 陳德喜(LINDA)
電影
《梁祝》1999 《南海十三郎》 1996 演出劇目 《帝女花》 《紫釵記》 《俏潘安》 《連城璧》
《樓臺會》又名《梁! 《銅雀臺》 《唐明皇》 《荊釵記》 《寶蓮燈》 《碧玉錢》 《搶新娘》 《孟麗君》 《櫻桃記》 《白蛇傳》 《女兒香》 《趙五娘》 《七賢眷》 《胡不歸》 《宦海奇情》 《滿清皇朝》 《三笑姻緣》 《九天玄女》 《花田八喜》 《柳毅奇緣》 《洛水神仙》 《仙姬送子》 《文武香球》 《西樓錯夢》 《天賜良緣》 《金殿驕龍》 《桂枝告狀》 《漢家天下》 《桃李爭春》 《朱弁回朝》 《十繡香囊》 《天作之合》 《趙氏孤兒》 《花染狀元紅》 《蝶影紅梨記》 《再世紅梅記》 《牡丹亭驚夢》 《南唐李后主》 《春花笑六郎》 《情俠鬧璇宮》 《情鎖奈何天》 《情醉俏郎君》 《雙仙拜月亭》 《龍鳳爭掛帥》 《雌雄皇太子》 《孤雁喜還巢》 《合歡花放鳳凰臺》 《火網(wǎng)梵宮十四年》 《煙波江上西子情》 《喜得銀河抱月歸》 《胭脂巷口故人來》 《無情寶劍有情天》 《三夕恩情廿載仇》 《怡紅公子哭瀟湘》 《鳳閣恩仇未了情》 《雷鳴金鼓戰(zhàn)笳聲》 《多情君瑞俏紅娘》 《龍城飛將振聲威》 《雍正皇與年羹堯》 《香銷十二美人樓》 《戎馬金戈萬里情》
蓋鳴輝 - 評價
蓋鳴暉可謂梨園中的一個異數(shù),因?yàn)樗龅啦痪眉纯梢該碛凶约旱幕泟F(tuán)——鳴芝聲劇團(tuán),這是香港演出最頻繁和最成熟的劇團(tuán)之一。1993年林家聲先生正式收她為義女。在2006年度的香港藝術(shù)節(jié)演出兩出好戲——《龍鳳爭掛帥》和《俏潘安》,示范性別反串這個有趣的戲曲傳統(tǒng),被譽(yù)為“當(dāng)今港界粵壇第一女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