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姜亦珊,女,原名姜華,山東蓬萊人,京劇青衣。1978年4月生于沈陽。因其自幼性情坦誠直率,媽媽昵稱她“小刁”。進育紅班后,老師們見這個功課一流的小女孩總盤頭梳個高髻,稱她是“古典美人”。她自幼喜愛文藝,6歲到少年宮學舞蹈,各種舞姿一學即會。8歲到遼寧芭蕾舞團、遼寧歌劇院深造,跳芭蕾、印度…。代表劇目,秦香蓮》、《望江亭》、《金斷雷》、《玉堂春》、《三娘教子》、《春秋配》、《四郎探母》、《趙氏孤兒》、《西廂記》等。姜亦珊天資聰穎,扮相俊美,嗓音甜潤,表演雍容大方。
藝術歷程
她在藝術上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在1999年全國張派青年演員選拔賽中,以《狀元媒》“宮中”一折榮獲大賽金獎,并于2000年8月正式調入天津京劇院工作。在天津市“張君秋藝術基金會”和天津京劇院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10月舉辦的紀念張君秋誕辰80周年的演出期間,姜亦珊有幸拜在張派傳人薛亞萍女士門下繼續(xù)學習張派藝術,成為張派再傳弟子。薛亞萍則是從她的唱腔、表演技巧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精雕細刻,使姜亦珊在藝術道路上有了十足的進步。薛老師為姜亦珊傳授了很多張派代表劇目,如《秦香蓮》、《望江亭》、《金斷雷》、《玉堂春》、《三娘教子》、《春秋配》、《四郎探母》、《趙氏孤兒》、《西廂記》等。正是有老師的嚴格教誨,加上她的不斷努力,使得她的表演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
2001年11月,姜亦珊隨團訪問了臺灣,并演出了《趙氏孤兒》、《秦香蓮》、《狀元媒》等劇目,深受臺灣的廣大戲迷朋友們的喜愛和好評。后榮獲2005年CCTV全國青年演員電視大賽金獎、全國戲曲紅梅大賽金獎、全國京劇張派青年演員選拔賽金獎。2007年調入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并于2008年拜梅葆玖先生為師,成為梅先生第22位弟子。在榮譽面前,她沒有驕傲,而是繼續(xù)虛心向前輩藝術家請教,不斷地從各個方面汲取營養(yǎng),使自己的藝術水準不斷地提高。我們祝愿姜亦珊在這塊戲曲的沃土上不斷地勤奮耕耘,排演更多更好的劇目回報喜愛她的觀眾。
2018年2月15日,參加2018年央視春晚。
個人軼事
“拜師”名門
姜亦珊是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主要青衣演員,第四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她天資聰慧、嗓音甜美,扮相俊美,畢業(yè)于沈陽藝術學院,在眾多名教授指導下,她以梅派啟蒙,張派知名,學習和實踐了大量京劇主要劇目。尤其是在青年演員研究生班“一人多師”的特殊教授方式下,又向梅葆玖、李玉芙老師學習了梅派藝術。后又進入了梅蘭芳京劇團工作,得到了近距離感受梅派魅力的機會。繼拜薛亞萍老師學習張派藝術之后,她不滿足于現(xiàn)狀,萌生了既學張又學梅的想法,在薛亞萍老師的贊許和鼓勵下,她又拜在梅葆玖老師門下,繼續(xù)深造。老藝術家們希望她謙虛謹慎、努力奮斗、博學眾長,真正學到和掌握梅派藝術的精髓,為京劇藝術做出更大貢獻。
梅葆玖表示,能在父親銅像前再度收徒感到很欣慰。在他的學生之中又能唱好張派又能唱好梅派的,這還是第一個,他很高興。在今天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中,京劇的兩只翅膀——傳統(tǒng)和市場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沖擊,在此背景下,它在高空飛行時雖然很努力,但也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的京劇藝術、我們的國粹一定要很好地生存,這要求我們一起為梅蘭芳京劇團的演出、為京劇的前途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這才是最根本的,比宗什么流派更為重要。更何況流派之間也有滲透和互動,比如我唱的唱腔,流水、原板、慢板,學習了我父親的教導,但我現(xiàn)在的唱也是在我父親的教導下有所體會,融入了自己的感悟。”梅葆玖回憶了與君秋師哥和其他藝術家的深厚友情,并以父親曾教導他要博采眾長,學習各流派精髓為例,對姜亦珊提出了希望:“不管張派還是梅派,都可以唱,但有一點,要唱就要把它唱好,唱得準、唱得到位,不能‘梅’中帶‘張’、‘張’中帶‘梅’,造成定位不準。梅派是無形的,有形與無形之間的支點要自己掌握。所謂創(chuàng)新,不能狹義地理解,可以‘移步’但不能‘換形’,不能離開京劇的老傳統(tǒng)。要先繼承,后創(chuàng)新。”同時,他希望姜亦珊能重視文化和修養(yǎng),并提醒她不要忘了薛亞萍老師的教導。
嫁給軍官想演軍嫂
這些年來,姜亦珊請益多師,刻苦鉆研。然而她在藝術上是個永不知足的人,聽到來自各方的夸獎,她總說:“我還差得遠呢!”去年年底,在與北京某部的一位青年軍官喜結良緣后,她也從天津京劇院調到了北京京劇院。她甚至希望有一天在北京的舞臺上,能夠塑造一位軍嫂的形象,來圓自己一個多年的夢想。
學戲·唱“樣板戲”被媽媽批評
姜亦珊小時候正是“樣板戲”風行全國的時候,媽媽平時干什么事都愿意哼唱“樣板戲”,姜亦珊經常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會停下來聽她唱。但是媽媽從沒發(fā)現(xiàn)過她會唱京劇。有一天,她唱了一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唱過之后,被媽媽罵了一通,說京劇是需要功夫的,你這不叫京劇!當時姜亦珊灰心了,沒想到打擊她的是媽媽,鼓勵她的也是媽媽。
姜亦珊小時候一直練跳舞,有一天媽媽看到了報紙上有個藝術學校招生,就想讓她去試試,結果去了以后舞蹈班招滿了,只剩下京劇班。姜亦珊當時個頭162米,正好是他們要挑選的青衣的條件,于是媽媽說報個名讓她闖闖,考不上就當見了個世面。當時1040人報考,姜亦珊得了第二名,后來就分到了沈陽京劇院。
首登臺薛亞萍解圍
姜亦珊第一次在天津登臺演出《秦香蓮》,那天話筒出了問題,一出聲話筒就吱吱吱響。結果前半場全是倒好聲,中華大戲院的劇場頂棚都快被掀起來了。這時候薛亞萍老師就讓戲停下來,她走上臺向觀眾解釋說:“我記得我是參加紀念張君秋先生從藝60周年演出時來天津,被天津觀眾認識并捧紅的。今天是我最小的學生表演,這出戲是我一板一眼教她的,真是不錯,請大家給我10分鐘時間,我們把話筒處理好,保證不會讓你們失望。”
舞臺風采
活動年表節(jié)選
2001年1月1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九天 |
2002年2月11日,農歷,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
2003年1月31日,農歷,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
2004年1月21日,農歷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
2005年2月8日,農歷,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
2006年1月28日,農歷,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2006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
2007年1月21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初三日,2007年1月28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 |
2007年1月27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初九,日,晚,“瑞鑫之聲”,迎春,京劇名家,演唱會,舉行 |
2007年2月21日,農歷丁亥年,正月初四,日,14時,北京,湖廣會館,賡揚集舉辦2007春節(jié)京劇演出 |
2007年3月31日,農歷丁亥年二月十三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十三場 |
2008年2月28日,農歷,戊子年,正月廿二日,梅葆玖,收姜亦珊為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