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嘯彬 - 簡介
關嘯彬,男,楚劇旦角。原名官金庭,據(jù)《孝感市志》記,字金遷,為誤記。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qū)楊店鎮(zhèn)官家河人
關嘯彬 - 生辰
出生于1918年,農(nóng)歷戊午年;逝世于1967年1月13日,農(nóng)歷丙午年十二月初三日。享年49歲。
關嘯彬 - 生平
他七歲上學讀書,1l歲時因他父親暴死被迫停學,后來到他叔叔家當放牛伢。由于他喜歡看書,尤其是酷愛民間流行的唱本一類的書,所以對戲有了特殊的感情。楚戲,原來叫花鼓戲,也叫燈戲,在孝感一帶頗為流行,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每逢年節(jié)總要組織演唱幾場。幼年的關嘯彬,在這種環(huán)境中萌發(fā)出當演員的想法,于是花鼓戲演到哪村他就跟到哪村,看戲時睜圓雙目,潛心哼唱和比試,放牛時也不斷地邊唱邊做。俗話說事怕有心人,關嘯彬還真的學會了幾段戲。隨后他便加入了當?shù)貥I(yè)余戲班,學習真是如魚得水,使他在楚劇生涯路上綻開出一枝秀麗的鮮花。
1935年元宵節(jié),官家河正唱燈戲《訪友》,是壓軸戲,飾祝英臺的演員突然發(fā)病。戲班老板心急如焚,經(jīng)后臺師傅彭秀山推薦,由關嘯彬臨時代唱(此段為《孝感市志》所記,流傳較廣,然據(jù)關嘯彬妻子沈鳳英所述,此事為在大眾劇院演出《胡鳳嬌投水》)。他風度文雅,鎮(zhèn)定自若,出臺一亮相,一抖水袖,就讓觀眾大贊,戲一演完,轟動鄉(xiāng)里,他當即拜秀山為師,入專業(yè)班唱戲。為了取長補短,提高技藝,后來他搭班隨同鄉(xiāng)章炳炎到漢口民眾樂園演出,在那里他結(jié)識了不少楚劇名人,學會了不少演技,技藝漸入佳境,名聲也越來越大。他男扮女裝主攻花旦,對少女在舞臺上的手、眼、身、步以及唱、念、做、打的技巧,他都研究有數(shù),表演得法,在上演《送友》,中他以扮相之美麗,身材之竊窕,嗓音之甜潤,表演之細膩而名聲鵲起。有詩為證“一場《送友》動江城,不了回思不了情。楚劇園中花綻放,風和日麗抖芳芬”。此后在章炳炎和沈云陔的指教下,他吸取楚劇界名家之長,運用自身的優(yōu)勢,融青衣之唱,取花旦之形,研鄉(xiāng)士氣息之妙,創(chuàng)行腔吐字之精,讓楚劇在他的演唱中得到升華。
1938年,關嘯彬只身流落到仙桃,途中經(jīng)過一個渡口時,把守的日兵見他衣著光亮,疑是“探子”,盤問時,野蠻的日兵用刺刀在他的后腦勺上劃開了一道口子。傷口好了以后,腦上就留下了一個明顯的傷疤。后來關嘯彬無論走到哪里,都戴著帽子。
1952年演《白毛女》時,獲武漢市首屆戲劇觀摩二等獎,同年在參加中南地區(qū)第一屆戲曲匯演中,他參演的《百日緣》獲獎;1955年他參演的《思凡》,獲武漢市第一屆戲曲匯演獎,他參演的《烏盆記》獲省戲曲匯演一等獎;1964年由他主演《三世仇》獲省、市榮譽獎,并被選為武漢劇協(xié)理事,成為中國劇協(xié)會會員。
在20世紀50年代初至20世紀60年代中,湖北武漢的廣大城鄉(xiāng)戲迷以爭相學唱其唱腔而自得,而以他與李雅樵的《百日緣》、《大訪友》等生旦對兒戲唱腔最受歡迎,以至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楚劇所有后學旦角基本形成了“無腔不關”的現(xiàn)象,至今還有強大影響力。被湖北觀眾譽為“楚劇張君秋”。
獲獎的關嘯彬站在楚劇的跑道上,總是目光炯炯地盯著新的起點,不斷地繼承吸收和創(chuàng)新,給楚劇注入了不少閃光點。在唱腔上,他以花鼓腔為基礎,吸取京、漢、豫、越、黃梅戲等唱腔之髓,獨創(chuàng)出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關派唱腔,使楚劇步上了一個新的平臺,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后,關嘯彬經(jīng)常被批斗。當時劇團有些人為了整垮關嘯彬,故意編出了一條“老朽滾蛋,青年上戰(zhàn)”的口號,其實是對當紅藝術家的嫉妒心理。關嘯彬在挨整時,總是相信自己的清白,他說:“我沒有干壞事,我沒事兒的。”他的幾個“造反派”徒弟,好幾次毒打他、整他下跪,他還是這么說。1967年1月13日,關嘯彬2點鐘要去上班唱戲,大約1點半左右,他正在屋里燒開水,突然來了幾個人,要把他帶去審訊。他就是在這一天被人打死的。行兇者將尸體扔入江中,有人將尸體打撈上來,作為無名尸放在了殯儀館。后來發(fā)現(xiàn)尸體上全是木棒打傷的印記,太陽穴、襠部出血,是致命處。關嘯彬死于臘月十八,直到正月十三,尸體才運回官家河埋葬,當時尸體已經(jīng)腐爛,渾身出血,慘不忍睹。
1976年,在李先念同志的親切關懷下,關嘯彬被平反昭雪。同年,在武漢楚劇團和家鄉(xiāng)官家河,分別召開了追悼大會。參加大會的可謂人山人海。20世紀80年代,為了紀念關嘯彬,他的一些弟子回到官家河,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演出。
關嘯彬 - 代表劇目
有《李三娘》、《杜十娘》、《蕎麥饃趕壽》、《雙玉蟬》、《銀屏公主》、《百日緣》、《思凡》及現(xiàn)代戲《三世仇》等。
關嘯彬 - 活動年表
1952年,農(nóng)歷壬辰年:武漢市楚劇團成立
在武漢市長李先念親自關心和指示下,由武漢市文化部門將一批楚劇主要零散班子的藝人組織起來,以高月樓、沈云陔的班底為基礎,成立了市轄的第一個國營楚劇團體。至此,武漢地區(qū)武漢市京劇團、武漢市漢劇團及武漢市楚劇團形成了武漢戲曲界“京、漢、楚”三足鼎立的局面。
武漢市楚劇團禳聒了當時知名的老藝人如高月樓、沈云陔、章炳炎、陶古鵬、楊少華、黃楚材以及嶄露頭角的李雅樵、袁璧玉、關嘯彬、熊劍嘯、汪玲陔、張云俠、馮雅南等名家,加上解放初培養(yǎng)起來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姜翠蘭、吳昭娣、徐大樹、榮明祥、張漪、肖毅勤等,陣容十分強大,同時。政府把漢口大眾戲院劃給楚劇團作為專演劇場。
武漢市楚劇團的成立,標志著楚劇在湖北武漢的鼎盛、輝煌時期的開始,后來直至文革前,其紅直掩京、漢兩劇,加上后來全市成立的各區(qū)屬民營的如光明、橋口、漢陽、武昌等20多個中、小楚劇團(隊),楚劇從此擁有了武漢地區(qū)最大的觀眾群。
1965年,農(nóng)歷乙巳年:楚劇影片《雙教子》開拍
楚劇黑白影片《雙教子》開拍,由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武漢市楚劇團演出,關嘯彬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