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和 - 簡介
張元和,著名昆曲度曲家(專工清唱的昆曲專家)。2003年9月27日病逝于美國,享年96歲。
張元和 - 家世
父親是近代教育家張武齡,母親陸英,二妹張允和,三妹張兆和,四妹張充和,中國近代著名的“合肥四姊妹”之一。
張元和 - 經歷
十歲時舉家遷居蘇州。父親張冀牖是著名的教育家,1921年為身體力行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救國”思想,曾在蘇州獨資創(chuàng)辦了樂益女中。母親陸英是個戲迷,常帶著她的女兒們上戲院看戲,孩子們耳濡目染漸漸也成了小戲迷,張元和排行老大,常帶著三個妹妹在家自演自樂,父親見孩子們喜歡戲劇,便特意請來了當時在全福班唱旦角的尤彩云教她們唱昆曲踏身段,以此作為孩子們的課外活動,從此張家姐妹便與昆曲結下了不解之緣。
昆曲不僅豐富了張元和少女時代的學習生活,而且還成了張元和戀愛婚姻的月下老人。1929年,張元和與二妹張允和就讀于上海光華大學,大學里愛好昆曲的女同學自發(fā)組織了一個昆曲組,請光華大學的童伯章教授教她們昆曲,童教授教的是《牡丹亭·拾畫叫畫》,女孩子們都被劇中柳夢梅愛慕杜麗娘的癡情所感動,都想看看舞臺上的《拾畫叫畫》是什么樣子。那時候,上海大世界正在上演《牡丹亭》,戲中人柳夢梅由昆劇傳習所的名小生顧傳玠扮演,但戲只演到《冥判》,不見演《拾畫叫畫》。張元和與二妹伙同其他女同學便冒冒失失地寫了一封信給顧傳玠,請他表演《拾畫叫畫》,不久竟有了回音,顧傳玠同意在大世界表演《拾畫叫畫》。女孩子們不禁又驚喜又害怕,喜的是她們的愿望真能如愿以償,怕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大世界是個流氓橫行之地,男學生都很少光顧,更何況是女學生呢?為了能看演出,那天,她們特邀了好幾位男同學做保鏢,叫了出租車浩浩蕩蕩壯著膽子來到大世界。演出開始了,顧傳玠扮演的柳夢梅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一出場就緊緊抓住了觀眾,臺下靜靜的,女孩子們和觀眾一起屏聲息氣地聆聽著柳夢梅婉轉悠揚、回腸蕩氣的美妙歌聲。這次看昆曲,在少女張元和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因為后來顧傳玠在儒商嚴惠宇的資助下棄伶求學,八年后出任上海大東煙草公司副經理,并且竟和張元和女士攜手相伴喜結連理。如此美滿姻緣,真該感謝昆曲這個月下老人為他倆牽的紅絲線。
張元和女士現已94歲高齡,與她的女兒女婿生活在美國紐約安享晚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她雖身處異鄉(xiāng),仍忘不了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她在國外創(chuàng)辦曲社,致力于弘揚昆曲,并常與曲友一起登臺義演,他們的曲社經常受到美國各大學的邀請,深受歡迎。
在蘇州即將成立中國昆曲博物館之際,張元和女士親筆簽名贈送的昆曲身段譜《張元和飾演昆劇〈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身段影集》,身段譜封面印有張元和女士年輕時清秀美麗的倩影,內有張元和演示杜麗娘《游園》身段攝影三十多幀。這些身段攝影是1982年張元和應美國阿利桑那州的曲友劉邦瑞女士之邀,在她授課的大學展演《牡丹亭》時,由劉邦瑞女士精心拍攝的。張元和幼年曾得到昆劇傳習所主教旦行名師尤彩云的親授,她表演的杜麗娘端莊大方,細膩文靜,所踏身段頗具昆曲表演之正宗,拍攝影集時張元和女士已七十多歲,因此該影集的出版可稱難能可貴。
張元和 - 昆曲來做媒
張元和與顧傳玠的情緣
張元和顧傳玠于1939年4月在上海結婚昆曲不僅豐富了張元和少女時代的學習生活,而且還成了張元和戀愛婚姻的月下老人。1929年,張元和與二妹張允和就讀于上海光華大學,大學里愛好昆曲的女同學自發(fā)組織了一個昆曲組,請光華大學的童伯章教授教她們昆曲,童教授教的是《牡丹亭·拾畫叫畫》,女孩子們都被劇中柳夢梅愛慕杜麗娘的癡情所感動,都想看看舞臺上的《拾畫叫畫》是什么樣子。那時候,上海大世界正在上演《牡丹亭》,戲中人柳夢梅由昆劇傳習所的名小生顧傳玠扮演,但戲只演到《冥判》,不見演《拾畫叫畫》。張元和與二妹伙同其他女同學便冒冒失失地寫了一封信給顧傳玠,請他表演《拾畫叫畫》,不久竟有了回音,顧傳玠同意在大世界表演《拾畫叫畫》。女孩子們不禁又驚喜又害怕,喜的是她們的愿望真能如愿以償,怕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大世界是個流氓橫行之地,男學生都很少光顧,更何況是女學生呢?為了能看演出,那天,她們特邀了好幾位男同學做保鏢,叫了出租車浩浩蕩蕩壯著膽子來到大世界。演出開始了,顧傳玠扮演的柳夢梅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一出場就緊緊抓住了觀眾,臺下靜靜的,女孩子們和觀眾一起屏聲息氣地聆聽著柳夢梅婉轉悠揚、回腸蕩氣的美妙歌聲。這次看昆曲,在少女張元和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因為后來顧傳玠在儒商嚴惠宇的資助下棄伶求學,八年后出任上海大東煙草公司副經理,并且竟和張元和女士攜手相伴喜結連理。如此美滿姻緣,真該感謝昆曲這個月下老人為他倆牽的紅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