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蘅 - 簡介
劉傳蘅,男,昆曲旦角。原名順斌。江蘇蘇州人。
劉傳蘅 - 生卒年
出生于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逝世于1986年2月10日,農(nóng)歷丙寅年正月初二日。
劉傳蘅 - 生平
11歲進私塾讀了一年書,1921年8月入昆劇傳習所。師承沈月泉、尤彩云,工五旦、六旦,以演配角戲為主。1926年隨傳習所在上海“新世界”公演階段,因倒嗓改攻武戲,曾從學于王益芳、林樹棠、夏月恒等京劇名角,勤學不輟,練就了一身跌撲功夫與“攮刺”絕技。從而改演四旦,名聲大振,成為“傳”字輩中獨一無二的刺殺旦。
出科后,轉(zhuǎn)入新樂府昆班。1930年4月,在林樹棠指導下,自排《紅線盜盒》(飾紅線)在上!按笫澜纭鲍I演,大受歡迎。翌年,演出本發(fā)表在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戲劇月刊》上,編者按稱:“近日,新樂府劉傳蘅主演此劇,頗能出神入化”云云。不久,部分師兄弟合股組建仙霓社時,他是發(fā)起人之一。長期隨社流轉(zhuǎn)演出于滬、蘇及杭、嘉、湖一帶。20世紀40年代初仙霓社報散后,一度業(yè)小販糊口。后搭入上海冶兒精神團,擔任演員兼教師。1947年經(jīng)周傳瑛等引薦,參加國風蘇劇團為演員。1951年4月17日,曾在蘇州參與建國后首次“昆劇觀摩演出。”同年8月,赴漢口出任中南文工團(后改名為武漢歌舞劇院)舞蹈教師,在對演員日;栔兴幣诺呐庸诺湮枭矶谓M合(包括花旦云帚、團扇、趟馬等表演程式),以及與新文藝工作者合作編導的大型古典民族舞劇《槐蔭記》、古典舞蹈《游園》、《思凡》等,探索將昆劇傳統(tǒng)表演藝術(shù)的精華融化到民族舞蹈中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引起了各地舞蹈界的重視,曾先后應邀至廣東、廣西、江蘇等省講學。
劉傳捷于1958年12月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由于工作成績卓著,多次被評為武漢市先進工作者,1960年曾出席湖北省和全國文教群英會。歷任武漢市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湖北省分會名譽主席、武漢歌舞劇院藝術(shù)顧問等職。1981年11月,返回故鄉(xiāng)參加昆劇傳習所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獲紀念匾。1982年3月,應邀赴寧為江蘇省昆劇院武旦吳美玉等傳授《紅線盜盒》。在授戲前,傳蘅已作了充分的準備,不僅對腳本的枝蔓作了刪節(jié),使情節(jié)更集中,還選換了一些與劇中人性格、年齡相適應的曲牌,尤其是將主角紅線原使用的“雙劍”改為“雙刺”,以便將王益芳師所授“攮刺”絕技更好地傳于后代,并應用于當今昆劇舞臺。是年5月,他榮獲“兩省一市昆劇會演”大會頒發(fā)的榮譽獎狀。
1986年2月10日因心肺病在武漢市逝世.終年79歲。
劉傳蘅 - 代表劇目
有《漁家樂·刺梁》(飾鄔飛霞)、《鐵冠圖·刺虎》(飾費貞娥)、《翠屏山·殺山》(飾潘巧云)、《水滸記·殺惜》(飾閻婆惜)、《義使記·殺嫂》(飾潘金蓮)、《白蛇傳·盜庫、盜草、水斗》(飾小青)、《蝴蝶夢·劈棺》(飾田氏)、《西游記·借扇》(飾鐵扇公主)等。
劉傳蘅 - 科班院校
蘇州昆劇傳習所 傳字輩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