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好 - 人物簡介
唐代才藝雙絕卻遭遇不幸的歌妓
張好好 - 相關(guān)詩卷《張好好詩》卷基本信息
名稱:張好好詩
類別:中國古帖
年代:唐朝
文物原屬:張伯駒先生舊藏
文物現(xiàn)狀:故宮博物院藏
張好好 - 《張好好詩》卷簡介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xí)埍,行書?v28.2cm,橫16.2cm。
該卷書用麻紙,制作相當(dāng)精細(xì)。書用硬筆,筆法勁健,頗多叉筆。這些都是唐代書法的用紙、筆法的特點(diǎn)。
《宣和書譜》一書評杜牧?xí)ǎ骸皻飧裥劢,與文章相表里”,是說作者詩文、書法有統(tǒng)一的風(fēng)格。卷前有宋徽宗趙佶書簽“唐杜牧張好好詩”,并鈐有宋徽宗的諸璽印,保存著當(dāng)時內(nèi)府裝潢式樣。
詩載杜牧《樊川集》中,墨跡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張好好 - 《張好好詩》卷歷史
《張好好詩》卷由宋徽宗趙佶題名,見于《宣和書譜》卷九,并鈐有宋徽宗諸璽印,保存著當(dāng)時內(nèi)府裝潢式樣。后曾遞藏于宋代賈似道、明代項(xiàng)元汴、張孝思、清代梁清標(biāo)等人,乾隆年間入藏內(nèi)府。1924年,遜帝溥儀將此卷攜出宮外,流散于東北。1950年,琉璃廠論文齋老板靳伯聲的弟弟在東北得到此卷,帶來北京,轉(zhuǎn)手持往上海。著名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急托墨寶齋馬保山先生追尋此卷,以免此卷流失海外。幸得上天眷顧,詩卷尋得,張伯駒先生以重金購回,內(nèi)心狂喜,每晚睡覺都置于枕邊,如此數(shù)日,愛不釋手。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此杜牧所書《張好好詩》卷捐贈政府,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張好好 - 《張好好詩》卷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他才華橫溢,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絕句,如“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保ā冻啾凇罚ⅰ敖鑶柧萍液翁幱,牧童遙指杏花村!保ā肚迕鳌罚、“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保ā哆^華清宮》)。然而,從這幅《張好好詩》卷上,我們能看到,詩人不僅有著逸致豪邁的詩情,書法也是氣格雄健,頗具功力。正如明代書畫鑒賞大家董其昌的評述:“牧之書《張好好詩》,深得六朝人風(fēng)韻,余所見顏柳以后溫飛卿(庭筠)與牧之亦名家也!
張好好 - 《張好好詩》卷原屬者張伯駒簡介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xiàng)城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14日生于官宦世家,系張錦芳之子,過繼其伯父張鎮(zhèn)芳。他與張學(xué)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稱為“民國四公子”。是我國老一輩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xué)家、京劇藝術(shù)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
張好好 -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95944.html?tp=0_01http://baike.baidu.com/view/55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