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丹皮爾 - 人物介紹
威廉·丹皮爾(William Dampier,1652-1715.3),英國船長、探險家和科學觀測者。他是第一個到新荷蘭(澳大利亞)和新幾內(nèi)亞探險并繪制局部地圖的英國人,也是第一個環(huán)航世界兩次并繼續(xù)進行第三次環(huán)球航行的人。 威廉·丹皮爾可能是最具有獻身精神的海盜,確切地說,他只是加入海盜隊伍的航海家,也是最著名的海圖繪制家之一。丹皮爾出生于英國,16歲成為海員。1675年到1678年間當了一段時間海盜,只是因為乘海盜船更便于旅行。丹皮爾曾有幾次周游世界的航行,目標是繪制新地圖和探險。他命名了新不列顛,還發(fā)現(xiàn)了澳大利亞西北部的群島,有些島嶼現(xiàn)在以他的名字命名。
威廉·丹皮爾 - 早期生涯
丹皮爾出生在薩默塞特郡(Somerset)的東科克(East Coker),16歲的時候去新大陸當水手。第三次英荷戰(zhàn)爭中,他在愛德華·斯普拉格(Edward Sprague)爵士手下,于1673年6月參加了Schooneveld戰(zhàn)役,因身染疾病而回國。第二年來到牙買加,接收了別人送給他的一個種植園,不過很快他又回到了海上。
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
大約在1670年左右,丹皮爾就加入了加勒比海盜集團,在西屬大陸的中美洲地區(qū)干些無本生意,曾兩次拜訪坎佩切灣。他進行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的經(jīng)過是:1679年,他陪同一群海盜橫越達連地峽襲擊巴拿馬城,在那個地峽的太平洋沿岸搶奪了西班牙的船只,然后襲擊了秘魯?shù)奈靼嘌乐趁竦亍=Y(jié)果被西班牙人擊潰,不得不穿過地峽返回。
丹皮爾一路來到弗吉尼亞,1683年后在私掠船長庫克手下做事。他們又繞經(jīng)合恩角進入太平洋,一年之中,連續(xù)在秘魯、加拉帕哥斯群島和墨西哥搶劫西班牙人的領(lǐng)土和財產(chǎn)。沿途幾股海盜匯集起來,組成了一個擁有十艘船的艦隊。庫克在墨西哥死去,戴維斯船長出任新首領(lǐng),丹皮爾則轉(zhuǎn)到了斯旺(Swan)船長的船上,即塞格奈特(Cygnet,小天鵝)號。為了躲避西班牙艦隊的追捕,他們于1686年3月31日出發(fā)橫越太平洋,到東印度群島去闖闖運氣。中途船隊?吭陉P(guān)島和棉蘭老島,在放逐了斯旺和另外36人之后,其余的海盜悠閑地航行,經(jīng)過了馬來半島、越南、馬尼拉、香料群島和新荷蘭(澳大利亞)。
1688年1月初,塞格奈特號抵達了澳大利亞西北部靠近金灣(King Sound)的一個半島附近,停在那里進行休整。丹皮爾利用這段時間上岸,調(diào)查研究了周圍環(huán)境,觀察記載了陸地上的動植物和土著。由于這個緣故,后來這里就被稱作丹皮爾半島。3月,船啟航經(jīng)由蘇門答臘島駛往印度,在孟加拉灣的尼科巴群島(Nicobar Islands)?科陂g,丹皮爾和另外兩人被趕了出來。他們弄到了一條獨木舟,從島上劃到了蘇門答臘島的亞齊地區(qū),然后繼續(xù)前進到Bencoolen,在那里搭上了一艘船,繞經(jīng)好望角后于1691年回到了英國。
羅巴克號探險隊
回來后的丹皮爾一貧如洗,不過他的航海日志卻有無形的價值。1697年,他將日志整理出版,名之為《新環(huán)球航行》,引起了海軍部的注意。海軍部因而委托他重到新荷蘭(澳大利亞)勘查,為日后的擴張作先期準備。1699年1月14日,丹皮爾受命指揮皇家海軍羅巴克(Roebuck,雄獐)號出發(fā),7月,抵達了西澳大利亞的鯊魚灣(Shark Bay)。為尋找淡水,船沿著海岸向東北行駛,發(fā)現(xiàn)了丹皮爾群島(Dampier Archipelago)和羅巴克灣(Roebuck Bay)。由于水手陸續(xù)患病,丹皮爾被迫將船駛往印尼的帝汶島,在那里呆了三個月的時間。1700年元旦,啟航向東行駛,抵達了新幾內(nèi)亞,然后轉(zhuǎn)向北方。往東航行時,他繪制了新漢諾威、新愛爾蘭和新不列顛諸島的海岸線,發(fā)現(xiàn)了上述島嶼(現(xiàn)為俾斯麥群島)與新幾內(nèi)亞之間的丹皮爾海峽。
4月,羅巴克號被風吹返,于7月3日抵達巴達維亞。經(jīng)過三個月的修理后,丹皮爾啟航經(jīng)好望角回國。1701年2月21日,在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島(Ascension Island)?,羅巴克號因破損而沉沒,大部分文件都隨船一起喪失,丹皮爾幸而留存了一些澳大利亞、新幾內(nèi)亞海域的海岸線圖紙和信風、海流資料。他們在島上被困了五星期,直到4月3日搭上一艘東印度商船,終于在8月回到了家鄉(xiāng)。
回國后丹皮爾卻遭到了軍事法庭的審判。原來在這次航海期間,他曾把一名叫做喬治·費希爾的船員放逐到巴西,費希爾回來后向海軍部提出控訴。雖然丹皮爾在法庭上憤怒地進行了辯解,但最終被判有罪,對費希爾進行賠償,并被皇家海軍解雇。
第二次環(huán)球航行
丹皮爾將1699-1701年的探險經(jīng)歷著成《新荷蘭航!芬粫霭,然后又重新干上了私掠者的老行當。其時正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爆發(fā),私掠者們?yōu)閲茫谑堑て栍之斏狭舜L。他指揮一艘擁有120名船員和26門大炮的圣喬治(St George)號,后又有一艘63人16炮的五港(Cinque Ports)號加入,于1703年4月30日出發(fā),對法國和西班牙進行騷擾。途中成功地捕獲了三艘西班牙小船和一艘550噸的大船。
這次航海過程中發(fā)生了著名的亞歷山大·塞爾刻克(Alexander Selkirk)事件,起因是五港號的船長托馬斯·斯特拉得陵(Thomas Stradling)與船主塞爾刻克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1704年10月五港號停留在智利海岸外400英里的無人小島胡安·斐南德斯(Juan Fernandez)島進行補給,塞爾刻克被放逐到島上,孤零零地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多。后來他的離奇經(jīng)歷成為笛福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創(chuàng)作素材。
不過塞爾刻克實際上是因禍得福,因為后來那艘五港號在途中連同大部分乘員沉沒了。丹皮爾則率圣喬治號于1707年回到英國,并在1709年出版了《新荷蘭航海續(xù)集》。
第三次環(huán)球航行
1708年丹皮爾到伍德斯·羅杰斯(Woodes Rogers)的私掠船公爵(Duke)號上當領(lǐng)航員。他們于1709年2月2日來到胡安·斐南德斯島,發(fā)現(xiàn)塞爾刻克竟然還活著,就將他重新帶到人類世界來。從收益上看,這次航行是最成功的一次,獲得了近20萬英鎊的利潤。但是,在分到這筆錢財之前,丹皮爾就于1715年在倫敦死去了。
威廉·丹皮爾 - 他的影響
丹皮爾對后世有著不同尋常的影響,比較著名的有:
1.他的博物學觀測和分析有助于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對其各自理論的發(fā)展。
2.他在航海技術(shù)上的革新被庫克(James Cook)和納爾遜(Horatio Nelson)學習和繼承。
3.如上所述,塞爾刻克的經(jīng)歷導致了笛福的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誕生。
4.他的《新環(huán)球航海記》是喬·斯威夫特(J. Swift)的小說《格列佛游記》中一個章節(jié)的素材來源。
5.他對面包果樹的報道導致了威廉·布萊(William Bligh)的那次充滿厄運的航海。詳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HMAV_Bou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