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率教 - 簡介
趙率教(1569—1629),字希龍,號明善,明末將領,以抗清聞名。
祖籍河北薊陽,高祖父趙升遷居靖虜衛(wèi),任指揮僉事。
明萬歷十九年(1591),率教中武進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歷任碾伯營游擊、靖虜衛(wèi)參將、延綏參將。
趙率教 - 史料
后金軍入侵遼東,率教傾家資招募勇士,隨叔祖趙夢麟出征。率教被敵圍困,力戰(zhàn)得以脫身,以軍功升為副總兵,掌中軍駐遼陽。天啟元年(1621),清軍大舉進攻,率教見眾寡懸殊,勢不可擋,自領兵潛逃,論罪當斬,幸獲赦免。次年,王化貞放棄廣寧城,逃往關內(nèi),關外之城盡為無人防守之空城。率教帶領家丁三十八人前往,收復前屯衛(wèi)城,至中前所屯兵據(jù)守,招撫關外流民五六萬口,令壯者從軍,弱者屯墾,軍威復振。四年后,率教升任都督僉事,加授部兵銜。六年二月,后金兵擾平川、三山堡。按察使袁崇煥命率教統(tǒng)兵出擊,斬敵獲勝,升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鎮(zhèn)守山海關。七年三月,移鎮(zhèn)錦州,任左都督。五月,后金兵合圍錦州,率教據(jù)城固守,并發(fā)火炮擊之,后金兵傷亡慘重。堅守24天,后金兵敗退。
朝廷封率教為太子少傅,世襲錦衣千戶。崇禎元年(1628)八月,率教移師駐守永平,兼轄薊鎮(zhèn),統(tǒng)領八路兵馬。九月,奉命再守山海關,授平遼將軍。二年,清兵自大安口南下,率教統(tǒng)兵四千馳援,十一月,與清兵戰(zhàn)于遵化,寡不敵眾,中流矢以身殉國,享年六十,率教所部全軍陣亡。帝聞痛悼,贈太子太師,立祠奉祭。率教為將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勞而不懈,與滿桂并稱良將。
趙率教文武雙全,忠義貫日,在戎馬倥傯之際,亦著書立言,有《復遼私議》、《平遼奏稿》、《揮塵兵法》、《投戈隨筆》等著作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