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是伊朗革命的關鍵人物之一,曾于1981年當選伊朗總統(tǒng),也是首位出任該職的神職人員。先后任革命委員會成員、國防部副部長、革命衛(wèi)隊司令、德黑蘭教長、伊斯蘭議會議員、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和文化革命最高委員會主席。1985年至1989年任伊朗總統(tǒng)。1989年被負責選擇伊朗最高領導人的專家會議選舉為新領袖,接替去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1994年12月,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被挑選接替已故大阿亞圖拉穆罕默德·阿里·阿拉基而成為伊斯蘭教什葉派8000萬教徒的精神領袖。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被形容為三位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具備重大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人物介紹

    大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波斯語:???u200c???????????????u200c??,英語:GrandAyatollahSeyyedAliKhamenei,阿塞拜疆語:Seyyid?liXameneyi,讀音[?æ?li?hosei?ni?x??mene??i?](listen);1939年7月17日-),阿塞拜疆族,是伊朗穆斯林保守派勢力及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馬爾賈(什葉派領袖)的領銜人物。

    哈梅內伊在1981年至1989年擔任伊朗總統(tǒng),至1989年6月,伊朗專家議會委任他繼承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為伊朗最高領袖。他被形容為三位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具備重大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另外兩位都是伊斯蘭共和國的創(chuàng)始人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以及1990年代的總統(tǒng)阿亞圖拉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到目前為止,他面對的最大難題是2009年6月總統(tǒng)選舉后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抗議。哈梅內伊堅決支持總統(tǒng)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的政策及競逐連任。哈梅內伊發(fā)表了有關這次大規(guī)?棺h的講話后,超過1000名知識份子被囚禁,防暴警察在德黑蘭街頭鎮(zhèn)壓示威者,導致多人喪生。哈梅內伊在1981年6月遭受針對性的暗殺,導致他的右臂癱瘓。

    個人經歷

    早年生活

    哈梅內伊在馬什哈德出生,他在八名兄弟姐妹當中排行第二,他的其中兩位兄弟都是教士。弟弟哈迪·哈梅內伊(HadiKhamenei)是有名的報章編輯和教士。哈梅內伊具有一半伊朗阿塞拜疆血統(tǒng),母親是亞茲德人。

    哈梅內伊在馬什哈德的哈瓦扎(Hawza,傳統(tǒng)伊斯蘭神學院)研讀神學,他的導師包括哈吉·謝赫·哈希姆·可疾維尼和阿亞圖拉米拉尼,他在1957年前往納杰夫。在納杰夫過了一段短時間后,他返回馬什哈德,在1958年開始于庫姆定居,參加了阿亞圖拉侯賽因·布魯杰迪(HosseinBorujerdi)和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所講的課。他在1963年因牽涉進伊斯蘭活動而在南呼羅珊省比爾詹德被捕。他在不久后獲釋,在馬什哈德的宗教學校和清真寺教授辭章之道。

    參加選舉

    哈梅內伊對憲法監(jiān)督委員會的半數(shù)成員俱有影響力,憲法監(jiān)督委員會負責批準或注銷專家會議、總統(tǒng)及議會的參選資格。2004年2月,憲法監(jiān)督委員會取消了逾千名候選人的資格,當中包括80名現(xiàn)任候選人(包括副議長)、許多議會的改革派議員以及2004年伊朗議會選舉當中伊斯蘭參與陣線黨的所有參選人,結果保守派贏得議會70%的議席。是次議會選舉是伊朗政治變革路途上的轉折點,意味著1997年5月穆罕默德·哈塔米當選總統(tǒng)以來落實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將會終止。

    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在2005年的總統(tǒng)選舉,哈梅內伊的發(fā)言強調反貪污腐敗及篤信伊斯蘭革命理念的重要性,而且對工程研究人員的智慧和活力流露出重視,這被外界解讀為對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微妙崇拜(艾哈邁迪內賈德?lián)碛薪煌üこ痰牟┦繉W位)。在總統(tǒng)選舉結束后,哈梅內伊毫不掩飾他對艾哈邁迪內賈德的支持,“公開為他辯解的程度超越”其對改革派總統(tǒng)哈塔米。哈梅內伊對2009年總統(tǒng)選舉的結果作出了證實。

    哈梅內伊對于被形容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近30年來最大型的民主抗爭”的伊朗綠色革命持堅定的反對立場。他表明不會重新審議點票結果,也不會對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的當選質疑產生的公眾壓力而屈服,他說“奉真主阿拉之名,總統(tǒng)選舉得到確切地舉行,目前的一切都應是合法的”。在同年6月19日的一次公共場合里,哈梅內伊表達了他對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的支持,并指摘英國、以色列及美國等外國勢力助長對選舉結果的抗議。他指明英國是當中“最邪惡的”,又表明如果西方勢力干預伊朗內政,伊朗人民會以“鐵拳”回應。

    文學研究

    哈梅內伊精通波斯語及阿拉伯語,他將多部書籍由阿拉伯語譯作波斯語,包括著名的埃及伊斯蘭神學家賽義德·庫特卜(SayyidQutb)的作品。他并不精通父親的母語阿塞拜疆語,略懂英語。他在分析阿拉馬穆罕默德·伊克巴爾的波斯語詩詞時表明“伊克巴爾不熟諳波斯語法,他在家里慣說烏爾都語,跟朋友談話時用烏爾都語或英語,因此他不通曉波斯詩文寫作的法則”。雖然如此,他仍欽佩伊克巴爾。

    躲過暗殺

    2012年11月12日哈梅內伊的兒子馬吉塔巴及多名伊朗革命衛(wèi)隊高級軍官涉嫌制造導彈倉庫爆炸來暗殺哈梅內伊。

    調查起訴

    在回應西方對伊朗侵犯人權的批評時,哈梅內伊指美國在行政上干犯了不少罪行,不適宜評論伊朗的情況。

    與強硬派教士穆罕默德-塔基·梅斯巴-亞茲迪(Mohammad-TaqiMesbah-Yazdi)會面時,哈梅內伊贊揚他的著作和思想具原創(chuàng)性、實用及正當,他表示現(xiàn)今較過去任何時期更需要這些思想。梅斯巴-亞茲迪提倡重新重視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價值,他是伊朗改革運動的重要反對者。

    1992年9月17日,三名伊朗庫爾德族反對派領袖及他們的翻譯在巴林的一所米克諾斯餐廳遇剌身亡,巴林最高刑事法庭向伊朗情報部長發(fā)出國際通緝令,指伊朗情報部長策劃行剌事件,暗示哈梅內伊是行剌事件的幕后主腦之一。

    哈梅內伊是準軍事組織巴斯基民兵的唯一和直接指揮官,他們在鎮(zhèn)壓2009年總統(tǒng)選舉引發(fā)的抗議過程當中導致許多示威者喪生。海牙的國際法庭收到請愿,就哈梅內伊在伊朗的屢次侵犯人權當中的角色要求調查、起訴及逮捕他。

    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侮辱最高領袖是一種罪行。被認為侮辱最高領袖的人可被逮捕及以非正式的形式進行懲罰,如被民團團員毆打,即使是哈梅內伊的家庭成員也不能豁免在外,哈梅內伊的弟弟、改革派教士哈迪·哈梅內伊(HadiKhamenei)在“布道時批評最高領袖的權力”,及后被忠于哈梅內伊的巴斯基民兵“痛打”。因“侮辱哈梅內伊”而被起訴的作家、記者及政治家包括:

    艾哈邁德·扎伊達巴迪(AhmadZeidabadi)阿卜杜拉·努里(AbdollahNouri)馬吉塔巴·薩曼內賈德(MojtabaSaminejad)穆罕默德·努里扎德(MohammadNourizad)伊薩·薩哈西茲(IsaSaharkhiz)穆赫辛·薩澤伽拉(MohsenSazegara)阿克巴爾·甘吉(AkbarGanji)。

    個人生活

    民眾地位

    哈梅內伊育有六名子女,其中長子馬吉塔巴·哈梅內伊(MojtabaKhamenei)當前掌管巴斯基民兵,據(jù)稱他是哈梅內伊心目中的最高領袖繼承人。

    身體狀況

    雖然哈梅內伊在一眾資深的教士當中不算年長,但他的健康狀況仍備受關注。

    2007年1月,由于哈梅內伊數(shù)周以來都沒有在公眾場合露面,也沒有出席古爾邦節(jié)的慶典(他通常會出席),有謠傳稱他正處于病危,甚至已經身故。哈梅內伊隨即發(fā)表聲明稱“伊斯蘭的敵人憑空編造了一些關于健康及死亡的謠言,試圖打擊伊朗民族”。

    2014年9月,哈梅內伊曾成功地在德黑蘭接受了前列腺癌手術。

    2015年3月5日,哈梅內伊因前列腺癌癥擴散入院。

    政治生涯

    哈梅內伊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的重要人物,他是魯霍拉·霍梅尼的密友。

    大阿亞圖拉侯賽因-阿里·蒙塔澤里批評霍梅尼嚴刑對待囚犯,因此而被迫辭去德黑蘭星期五禮拜領禱者一職,霍梅尼委任哈梅內伊代替他的職務。哈梅內伊曾短暫任職國防部代理部長和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的主管。作為議會國防委員會的代表,他也曾經上過戰(zhàn)場。1981年6月,哈梅內伊在一次記者會里遭到暗殺,一個炸彈被暗藏在錄音機里,他被爆炸波及,右手永久失去活動能力。

    1981年,總統(tǒng)穆罕默德·阿里·拉賈伊被暗殺,哈梅內伊在1981年10月伊朗總統(tǒng)選舉里以一面倒的票數(shù)成功當選伊朗總統(tǒng),他亦是第一位擔任總統(tǒng)的教士;裘纺嵩静幌胗山淌砍鋈慰偨y(tǒng),但后來改變了主意。

    哈梅內伊與侯賽因-阿里·蒙塔澤里。

    阿里·哈梅內伊

    16,003,242

    95.02%

    阿里·阿克巴爾·帕爾瓦雷什

    342,600

    2.03%

    哈桑·加富里法德

    78,559

    0.47%

    禮薩·扎瓦雷

    62,133

    0.37%

    白票或無效票

    356,266

    2.12%

    在總統(tǒng)就職發(fā)表演講時,哈梅內伊宣誓要消除“異端、自由主義和受美國影響的左派”。在1980年代哈梅內伊上任前后,政權遭到強烈的反對,當中包括暴力和非暴力的抗爭、暗殺、游擊活動及叛亂,國家以鎮(zhèn)壓和恐怖手段回應。逾千名謀叛集團的成員遇害,他們大多被革命法院判處死刑。1982年,政府宣布法院會被嚴加約束,但在1980年代初,多個政治團體繼續(xù)受到政府打壓。

    兩伊戰(zhàn)爭期間的哈梅內伊

    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zhàn)爭時期,哈梅內伊協(xié)助帶領國家,并與勢力壯大的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發(fā)展緊密的關系。他對軍事、預算及行政細節(jié)上有濃厚的興趣而知名。1982年,伊拉克軍隊在伊朗本土被擊退,他不贊成霍梅尼向伊拉克本土反擊的決定,當時的伊朗首相米爾-侯賽因·穆薩維也站在哈梅內伊一方,但在后來的2009年伊朗選舉抗議里卻與他敵對。

    1985年,哈梅內伊成功連任,得票率達85%。

    最高領袖

    主條目:伊朗最高領袖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領袖霍梅尼去世后,哈梅內伊在1989年6月4日被伊朗專家議會選舉為新的最高領袖。在最初,由阿里·梅什基尼(AliMeshkini)、穆薩維·阿德比利(MousaviArdabili)及哈梅內伊以委員會的方式被提名為最高領袖,但專家會議拒絕接納領導委員會這種形式,加上大阿亞圖拉穆罕默德-禮薩·戈爾佩伽尼(MohammadRezaGolpaygani)得不到足夠的票數(shù),哈梅內伊最終以三分之二的票數(shù)當選為最高領袖。

    統(tǒng)治者應該由伊斯蘭法學家擔當“監(jiān)護者”的概念是由霍梅尼的一系列講課集結成書而得。在這種神權監(jiān)護領導下,必須由在憲法里稱為最高領袖的監(jiān)護法學家的批準才可合法地作出政治決定。即使是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tǒng)也須得到最高領袖的首肯才可就任。

    領導模式

    作為最高領導,哈梅內伊的作風與前任最高領導霍梅尼有所不同,他沿襲了霍梅尼“相互制衡,避免一方獨大”的政策,但他沒有霍梅尼所有的號召力和教士地位,他于是發(fā)展他的人際網(wǎng)絡,先由軍隊入手,接著便是主要的宗教組織(烈士基金)及庫姆和馬什哈德的神學院。據(jù)學者瓦利·納斯爾(Vali Nasr)所說,哈梅內伊的權力龐大,他的辦公室成為了“伊朗政治舞臺上無所不能的監(jiān)視者”。哈梅內伊手下的官員影響著各種有權勢的組織,包括“議會、總統(tǒng)、法院、革命衛(wèi)隊、軍方、情報機關、警察機關、上流教士、星期五領拜者及許多媒體”,還有各個“民間組織、團體、委員會、神學院及商業(yè)團體”。在他的領導下,政府就像“教士寡頭政治多于獨裁”。

    為了維持“最高領袖u2018監(jiān)護u2019而非管治的形象”,哈梅內伊與日常的政治事務保持距離,他從沒有舉行過記者會或接受采訪。在侯曼·馬吉德的著作里提到:

    他只在特殊場合發(fā)表言論,例如偶然的星期五禮拜或某項祭祀典禮。他會會見外國的達官貴人(幾乎全是穆斯林),但限制媒體及公眾概論,他的會面對象包括伊朗支持的國家或實體(如哈馬斯和真主黨)、與伊朗關系友好或同屬伊斯蘭國家、伊朗希望可以拓展貿易或簽訂協(xié)議的友好國家。他明確表示不會和西方勢力的代表會晤。最高領導不會出國,所以如果有人希望一睹他的面貌就必須要到伊朗。

    盡管如此,他仍保留“干預和理順”錯誤政策或決定的權利。哈梅內伊在演說里經常提及與1979年革命相關的話題,如正義、獨立、自足、原教旨主義伊斯蘭政府及堅決反對以色列及美國,而甚少提及諸如民主、加強政府透明度等其他的革命理想。在他任職最高領袖期間,他成功阻撓總統(tǒng)拉夫桑賈尼嘗試與美國尋求妥協(xié),又制止了總統(tǒng)哈塔米將伊斯蘭共和國民主化的渴望。

    政治權利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員卡利姆·薩迪加布認為哈梅內伊在近幾年權力壯大的原因如下:

    (1)其人際網(wǎng)絡遍布在政府架構內的戰(zhàn)略職位上,鞏固其威信;

    (2)弱權,保守派主導的議會由哈梅內伊的親信戈拉姆-阿里·哈達德-阿德爾(Gholam-Ali Haddad-Adel,他的女兒下嫁給哈梅內伊的兒子)領導;

    (3)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革命衛(wèi)隊的領導人由哈梅內伊直接任命,故革命衛(wèi)隊順從哈梅內伊;

    (4)伊朗年輕人對政治的態(tài)度冷淡……;

    (5)最重要的是在2005年總統(tǒng)選舉,采取強硬路線的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徹底打敗了哈梅內伊的政敵……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

    引發(fā)爭議

    許多穆斯林學家不承認哈梅內伊為大阿亞圖拉。

    在霍梅尼去世的時候,哈梅內伊不是馬爾賈和阿亞圖拉。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最高領袖必須是馬爾賈。

    一夜轉變

    不過霍梅尼不滿意他的候選繼承人人選,到1989年4月,即是在他去世前三個月,他差遣人員修改憲法,使具備“適當?shù)恼魏凸苤文芰Α钡囊了固m法學專家都可以成為伊朗最高領袖。在這項新的憲法修訂還沒有舉行全民公投的情況下,專家會議先行授予哈梅內伊一個暫定官職。選擇哈梅內伊的原因據(jù)說是為了拉攏“在哈梅內伊身后的政治精英”,哈梅內伊的地位“在一夜間”由伊斯蘭權威躍升至阿亞圖拉。

    身份爭議

    哈梅內伊的馬爾賈身份一直備受爭議。在1994年大阿亞圖拉穆罕默德·阿里·阿拉基(Mohammad Ali Araki)逝世后,庫姆神學院教員協(xié)會宣布哈梅內伊為馬爾賈,但伊朗的四名大阿亞圖拉拒絕承認哈梅內伊的馬爾賈身份。最終哈梅內伊以責任重大為由不接受成為伊朗什葉派穆斯林的馬爾賈,但接納成為伊朗境外什葉派穆斯林的馬爾賈。

    因與霍梅尼對立而被軟禁的大阿亞圖拉穆罕默德·設拉子(Mohammad Shirazi)不承認哈梅內伊為馬爾賈。佩斯大學教授禮薩·阿夫沙里在《伊朗人權》一書里提到,設拉子對哈梅內伊被認可為最高領袖和馬爾賈感到“憤慨”,他似乎更傾向于由一群大阿亞圖拉組成的委員會來領導國家。

    其他對哈梅內伊的馬爾賈地位抱有疑問的教士還包括大阿亞圖拉侯賽因-阿里·蒙塔澤里、大阿亞圖拉哈桑·塔巴塔巴伊-庫米(Hassan Tabataba’i-Qomi)及大阿亞圖拉阿蘇貝丁·拉斯特加·喬伊巴里(Yasubedin Rastegar Jooybari)。在1997年,侯賽因-阿里·蒙塔澤里“質疑最高領袖的權力”,結果導致他的宗教學院被迫關閉,他在庫姆的辦公室也遭到襲擊,還被軟禁了一段時間。

    控制媒體

    哈梅內伊有權直接任命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臺及其他組織的領導人。國家控制著大多數(shù)的電臺及電視新聞渠道,這些親政府的聲音經常宣揚官方的強硬措詞,不少人對國營媒體的宣傳和鼓吹表達不滿。

    反核武器

    哈梅內伊發(fā)布過一條法特瓦,稱伊斯蘭教治下嚴禁生產、儲存及使用核武器。此教令在2005年8月于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里陳述在伊朗政府的官方聲明里。

    伊朗核問題一直是數(shù)十年來反復提及的國際議題,伊朗政府堅稱其核發(fā)展的目的是發(fā)電,但一些西方國家指控伊朗嘗試發(fā)展核武。

    發(fā)布赦令

    哈梅內伊以大阿亞圖拉(無論是否爭議性)的身分發(fā)布了超過一千條法特瓦(穆斯林宗教領袖的敕令)回應什葉派的請訴者,內容包括“一切事物諸如伊斯蘭法律到籃球賭博、學生貸款到孩童日托、婦女騎乘摩托車到入住佛教徒的旅館”。他裁決佩帶領帶、收聽外國音樂或新聞都違反教例,但穿鼻孔并不違例(包括佩帶飾物)。

    國內政策

    經濟文化

    哈梅內伊被一些人視為國家保守當權勢力的領銜人物。他是所有武裝部隊的總司令,有權任命司法機關、國營電臺及電視臺的首長。

    在2005年的總統(tǒng)大選前,哈梅內伊形容教士梅斯巴·亞茲迪(MesbahYazdi)是伊朗最可靠的思想家之一,但據(jù)稱哈梅內伊“最近關注梅斯巴·亞茲迪的政治野心”。梅斯巴·亞茲迪是伊朗改革運動的批評者,被視為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的精神顧問。

    2007年,哈梅內伊要求政府官員加快伊朗轉向經濟私有化的步伐。對上一次有關私有化的行動在2004年實施,當時推翻了憲法第44條,憲法第44條指伊朗的主要基礎建設應是國營。哈梅內伊還提議私人所有權應在司法部轄下的法院得到保障,以保障及鼓勵私人投資。

    另外,哈梅內伊對民用用途的核技術表示了肯定,因為“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總會耗盡的”。

    2008年4月30日,哈梅內伊支持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的經濟政策,他指西方比伊朗面對著更嚴峻的經濟問題,經濟危機由美國擴散至歐洲,而通脹亦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哈梅內伊稱該經濟危機嚴重損害了全球經濟,這在過去60年來是前所未有的,“這次危機使聯(lián)合國對環(huán)球食物短缺的狀況發(fā)出了警示,但外國媒體卻隱指現(xiàn)時的價格高漲及國內通脹是部分伊朗官員疏忽而造成,這當然是失實的”。他又強調,任何人沒有權利因伊朗的經濟問題而責備伊朗政府。他建議人民和政府要知足,以度過經濟難關,他又補充“你們應謹記這個偉大的民族是永不怕經濟制裁的”。

    宗教文化

    科學

    在2002年的一次演講里,哈梅內伊突顯他不滿意高等教育及科學部部長穆斯塔法·莫因(Mostafa Moeen)的表現(xiàn),因為莫因準許學生從事哈梅內伊認為是反伊斯蘭教的行為,如演奏和研習音樂、美術;到異教徒的國家旅游;非宗教性質的野外考察。在該演講里,哈梅內伊要求更嚴格地管制這些行為,敦促大學強制執(zhí)行伊斯蘭價值。

    哈梅內伊支持伊朗科學發(fā)展,他是第一位準許進行干細胞研究及體細胞核轉移的伊斯蘭教士之一。在2004年,哈梅內伊表示國家的進步倚靠枓學及科技領域上的投資,又認為社會對學者和科學家的重視有助于培育人才,確保國家的進步和發(fā)展。

    人權

    哈梅內伊說過人權是根本的原則,隱含伊斯蘭教教義,領先西方所關注的人權達多個世紀。伊斯蘭教的人權包括生存、自由、公平對待及接受福利的權利。他批評西方勢力非議伊朗人權紀錄的行為表里不一,西方勢力卻以經濟手段榨壓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又支持獨裁者。

    不過,哈梅內伊并沒有將之延伸到巴哈伊信仰的宗教自由上,他支持迫害巴哈伊信仰,又簽署了縮減巴哈伊信仰在國內外影響力的多個方案。根據(jù)一封由伊朗武裝部隊指揮部主席寫給情報及國家安全部、革命衛(wèi)隊及警方的信件,哈梅內伊下令指揮部識別巴哈伊信仰的信徒,監(jiān)視他們的活動,并要搜集信徒的所有資料。

    少數(shù)族群

    據(jù)報道,哈梅內伊反對在伊朗首都興建一座遜尼派的清真寺!秮喼迺r報》引述一名德黑蘭學生稱,前任改革派總統(tǒng)穆罕默德·哈塔米表示哈梅內伊沒有堅守他的競選時的承諾,允許在德黑蘭興建遜尼派清真寺。導致168人喪生的里海航空7908號班機空難發(fā)生后,哈梅內伊保持緘默,也沒有宣布全國哀悼,這引起了伊朗基督徒,伊朗裔美國人及其他伊朗社群的憤怒。與什葉派伊拉克教士穆罕默德·巴格爾·哈基姆的身亡比對,當時哈梅內伊發(fā)布了通知,宣布全國舉行三天哀悼。

    法律解釋

    作為“監(jiān)護人”或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頒布教令指“監(jiān)護人”在“任何關于穆斯林及伊斯蘭教事務上”的決定是“整個民族的意志和決定”。

    1996年末,哈梅內伊又頒布教令指音樂教育敗壞年輕人的思想,許多音樂學校被關閉,禁止公共機構對16歲以下的少年教授音樂(私營機構不受影響)。哈梅內伊又稱“不論任何年齡和任何教育程度,學校推廣音樂(包括傳統(tǒng)及西方音樂)不符合伊斯蘭教的信條和理念”。

    到1999年,哈梅內伊頒布教令允許采用捐精、捐卵和代孕的方式進行生育,這與埃及在1980年代頒布有關輔助生殖技術的教令有所不同,該教令允許使用輔助生殖技術,但不包含第三者捐獻。

    2000年,哈梅內伊在寫給議會的信函里表明禁止伊朗媒體法的修訂,他指“現(xiàn)行的媒體法有效地防止災難,現(xiàn)時草擬的法案是非法的”。改革派及反對派經常批評他的“絕對立法權”。部分議會成員表示憤慨,又揚言會辭職。

    2002年,他裁定人工干細胞研究在只制造人體部分器官的情況下在伊朗是合法和允許的。

    哈梅內伊在同年介入對大學教授哈希姆·阿哈加里(HashemAghajari)的死刑判決,阿哈加里指出穆斯林應重新解讀伊斯蘭,而不應盲目追從領袖,因而被判死刑。哈梅內伊要求法院重審,后來阿哈加里被改判有期徒刑。

    2007年7月,哈梅內伊批評伊朗的女權激進分子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他在女權激進分子德拉瑞姆·阿里(DelaramAli)被判處34個月有期徒刑及鞭笞10下的兩天后稱“在我們的國家……一些激進的婦女和一些男子企圖在伊斯蘭規(guī)條里大造文章,以期貼合與婦女相關的國際公約”,“這是不正確的”。

    關于婦女的著裝要求,哈梅內伊稱婦女有義務穿著“希賈布”(穆斯林婦女穿戴的面紗和頭巾)。

    哈梅內伊指出“同性戀是現(xiàn)今西方世界面對的主要問題,他們卻往往忽視它,而事實上同性戀是西方知識份子的重大、痛苦和找不到解決方案的難題”。

    在哈梅內伊的示意下,伊朗警方在2007年發(fā)動“公共治安計劃”,逮捕了數(shù)十名“惡棍”以提升公共治安。這些被捕的“惡棍”在鄰居和鏡頭面前被毆打,又被迫在頸部懸掛衛(wèi)生間使用的貯水皿。

    抗議難題

    哈梅內伊與武裝部隊的指揮官。

    2009年8月中旬,一組不知名的前任改革派議員向負責選舉、監(jiān)察及罷免最高領袖的專家會議作出申訴,要求調查哈梅內伊的執(zhí)政資格。一周后,一組伊朗教士發(fā)出一封匿名信件,信里“稱伊朗的最高領袖是獨裁者,要求罷免他”。這信件動搖了哈梅內伊“中立仲裁者和伊斯蘭名義領袖的角色”,對“國家最具權力的人物制造了史無前例的難題”!都~約時報》報道寫上“終結哈梅內伊”的涂鴉開始出現(xiàn)在德黑蘭街頭上,這種標語在不久前還是難以想像會出現(xiàn)的。

    該信件被寄到專家會議的領導人、“強權的前任總統(tǒng)”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那里,拉夫桑賈尼本人亦質疑選舉結果。據(jù)《美聯(lián)社》預測,這封信件不會得到“由86名議員組成、當中三分二被認為是哈梅內伊親信的議會認可,并且會反對”對哈梅內伊作出任何調查。

    《紐約時報》報道,“一名著名教士及前任議員在周日與信件的一些作者交談,相信信件并非偽造”,信件的簽署人達“數(shù)十人,多數(shù)是庫姆、伊斯法罕、馬什哈德的中產階層”。

    傳媒關系

    在2000年,哈梅內伊被保護記者委員會列為“傳媒及言論自由的十大敵人之一”,而在2007年則名列時代百大人物。異見記者艾哈邁德·扎伊達巴迪(AhmadZeidabadi)、穆赫辛·薩澤伽拉(MohsenSazegara)、穆罕默德·努里扎德(MohammadNourizad)及阿克巴爾·甘吉(AkbarGanji)曾經涉嫌散布反對哈梅內伊的政策和一些團體而被捕和接受調查。根據(jù)伊朗的媒體法,造謠、失實報道及歪曲他人言論實屬違法,而誹謗國內官員、機構、組織或侮辱受法律保護和尊重的法人或真人是不被允許的,以圖象或漫畫的方式進行以上行為也包括在內。

    哈梅內伊最具爭議性的決定是在2000年拒絕通過議會為求修訂媒體法而呈交的議案,以及他所委任的憲法監(jiān)督委員會在2004年伊朗議會選舉里取消了逾千名議會候選人的參選資格。

    外交政策

    哈梅內伊對外交政策有“直接管轄權”,“在沒有他的直接參與和許可下,他人或其他部門不得擅自決斷”。他配備有一隊獨立于總統(tǒng)的外交小組,成員包括“兩位前任外交部部長”,他“可在任何時候參進小組的事務”以“更正”有漏洞的決定或政策。據(jù)說他的外交方針奉行既不與西方對抗,也不與西方和解。

    與美對立

    哈梅內伊被描述維持與美國和西方的一貫對立姿態(tài),這種對立姿態(tài)在他的講話里不論議題涉及外交、農業(yè)或教育都體現(xiàn)出來。他曾經表示自從美國“嘗試建立全球霸權,并以支配其他國家及踐踏他們的權利的方式來追求自身的利益”,伊朗和美國之間的“沖突和對抗”是“很自然及無可避免的”。雖然“斷絕與美國的關系是基本的政策”,“因一旦建立了關系,這等同給美國的情報人員和間諜敞開大門,讓美國滲透伊朗”,但是哈梅內伊對于未來與美國的政策仍持開放態(tài)度,他說“我們沒有表明這種斷絕的關系會永久維持下去,當與美國建立關系確實有利于伊朗民族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會認同”。不過,伊朗電視臺引述他在2008年10月29日對伊朗學生的講話稱“伊朗人對美國的憎惡根探締固,原因是美國政府在過去50年炮制了多次針對伊朗及伊朗人陰謀,他們不僅沒有就他們的行為道歉,并且一如既往地持續(xù)那些可惡的行徑”。

    2006年6月4日,哈梅內伊稱如果伊朗遭到美國襲擊,伊朗會襲擾波斯灣地區(qū)的能源輸送(約20%的全國石油日常供應都會由波斯灣通過霍爾姆海峽,非常接近伊朗海岸),又重申伊朗不會放棄發(fā)展核能源的權利。

    2007年9月14日,哈梅內伊預料美國總統(tǒng)喬治·布什及一些美國官員終有一天會因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zhàn)爭而在國際刑事法庭受審。他指責美國要為伊拉克發(fā)生的“無差別恐怖主義”負責,堅稱美國就是伊拉克的不穩(wěn)定因素。

    2009年3月21日,即美國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史無前例地向伊朗發(fā)生外交照會后的一天,哈梅內伊稱美國的“改變”并不足夠,他又說“我們會密切注視(美國新政府)……你作出了改變,那么我們的態(tài)度也會作出相應的改變”。

    譴責九一一

    九一一襲擊事件發(fā)生后,哈梅內伊譴責襲擊事件及襲擊者,呼吁全世界一同譴責恐怖活動,但強烈反對動用武力入侵阿富汗。他被引述稱“不論作惡者、被害者或發(fā)生的地點,對人類的大規(guī)模殺害都是大災難,這種行徑應受到譴責”。

    以巴沖突

    哈梅內伊堅決反對以色列及錫安主義,他在2001年作出了著名的評論:“這個癌腫瘤般的國家(以色列)應當要被切除”,“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由一幫來自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的惡棍支配巴勒斯坦人”。在同一場合,他又表示“巴勒斯坦難民應該返回故鄉(xiāng),穆斯林、基督徒及猶太人都可為籌組政府作出決定,但不包括以色列猶太人”。

    據(jù)反政府更替積極分子阿巴斯·埃達拉所說,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在2005年提及錫安主義應“從世界版圖上移除”,哈梅內伊繼而補充“伊斯蘭共和國沒有威脅過任何國家,以后也不會這樣做”。另外,哈梅內伊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主要顧問阿里·阿克巴爾·韋拉亞提(AliAkbarVelayati)拒絕參與納粹大屠殺會議。韋拉亞提稱納粹大屠殺是種族清洗而且是史實,明顯跟艾哈邁迪內賈德的說法不同。

    哈梅內伊在2008年9月19日的星期五禮拜的布道當中表示“說我們是以色列人的朋友是錯誤、不合理、無根據(jù)和瞎扯的”,指“這沒有任何議論的空間”。這番言論用以回應早前負責旅游事務的副總統(tǒng)埃斯凡迪亞爾·拉希姆·馬沙稱錫安主義國家是伊朗的敵人,但以色列人不是伊朗的敵人。

    2009年9月,哈梅內伊再被引述稱“名為錫安主義的癌細胞正在侵蝕伊斯蘭民族的眾生”。

    TAGS: 政治人物 伊朗 總統(tǒng) 伊朗總統(tǒng)
    名人推薦
    • 巴拉特·賈格迪奧
        巴拉特·賈格迪奧(Bharrat Jagdeo),1964年1月23日出生于圭亞那東北部聯(lián)合村。圭亞那現(xiàn)任總統(tǒng),印度人后裔,信仰印度教。以前在珍妮.賈...
    • 維森特.格雷羅
        維森特·拉蒙·格雷羅·薩爾達尼亞,墨西哥政治人物,生于1782年8月10日,1842年,他的尸體被家人運回墨西哥進行安葬。他是1...
    • 安東寧·諾沃提尼
      △安東寧·諾沃提尼▲(Antonín Novotný,1904年12月10日—1975年1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斯大林派領袖。捷克斯洛伐克總...
    • 尼邁里
        加法爾·穆罕默德·尼邁里(Gaafar Mohamed Nimeri )蘇丹民主共和國第一任總統(tǒng),“阿拉伯社會主義”倡導者之一。1930年1月1日生于...
    • 何塞·馬里亞·博卡內格拉
      何塞·馬里亞·博卡內格拉★(José María Bocanegra),是墨西哥的第三任總統(tǒng),是比森特·格雷羅的繼任,繼比森...
    • 艾諾特·湯
        艾諾特·湯(Anote Tong),臺灣譯為“湯安諾”,基里巴斯現(xiàn)任總統(tǒng)(第5任)。1952年6月11日生于范寧島,2003年7月,他以微弱優(yōu)勢戰(zhàn)勝了...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