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邵力子

    邵力子

    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復旦大學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會,并與柳亞子發(fā)起組織南社,提倡革新文學。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其一直主張國共合作,曾任國民黨中宣部部長,1949年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后,脫離國民黨政府。解放后,留駐大陸,任多屆全國人大常委、政協(xié)常委,民革常委。


    人物簡介

    邵力子(1882年—1967年),紹興陶堰邵家溇人,他從《后漢書》中“游子天所棄,力子天所富”之句,取“力子”一詞為筆名,自稱為“勤勞之人”,從此就有了“邵力子”之名。

    生平簡介

    1902年鄉(xiāng)試中舉。1905年入上海震旦公學求學,后轉入復旦公學,結識于右任,成莫逆之交。

    1906年10月,邵力子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

    1907年春回國,與于右任等一起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宣傳反清思想。

    1909年5月,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民呼日報》,宣傳革命思想,三個月就被反動當局查封。10月,又創(chuàng)辦《民吁日報》,繼續(xù)革命宣傳,僅42天又遭查封。11月后,到陜西高等學堂任教,因宣傳新思想被當局驅逐出境。

    邵力子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與于右任等人一起創(chuàng)辦《民立報》,倡導國民獨立精神,積極宣傳北伐,成為當時同盟會的重要指揮所和革命黨人進行光復活動的聯(lián)絡機關。1913年,《民立報》停刊后,到復旦公學任國文教員,后任私立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科主任。1914年,參加革命文學團體——南社。7月,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6年1月,與葉楚倫在上海創(chuàng)辦《民國日報》,任經(jīng)理兼編本埠新聞,報道“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1919年,《民國日報》辟《覺悟》副刊,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運動。10月,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0年5月,邵力子與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發(fā)起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轉為中共黨員并參加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邵以國民黨員特別身份跨黨參加)。

    1922年10月與于右任等籌辦國共兩黨共同創(chuàng)辦之上海大學,1923年,歷任副校長、代理校長。

    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一屆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2月,任國民黨上海執(zhí)行部工農(nóng)部秘書,領導長江一帶各省黨務,宣傳新三民主義,積極貫徹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

    1925年夏,因參加領導五卅運動,被上海護軍使下令通緝,離上海去廣州。5月起,歷任黃埔軍校秘書處長、秘書長、政治部主任,公開共產(chǎn)黨員身份,參加組織生活。

    1926年1月,任國民黨二屆中央監(jiān)委。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做了大量的政治、組織工作。8月,接受陳獨秀、瞿秋白建議,脫離中共組織關系。11月,以國民黨友好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chǎn)國際第七次執(zhí)委會擴大會議。會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任國民黨常駐中山大學代表、校理事會成員。

    1927年5月回國。

    1928年2月起,邵力子歷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中國公學校長兼復旦實驗中學主任、陸海空總司令部秘書長、國民黨三屆中央監(jiān)委、甘肅省政府主席、陜西省政府主席等職。任職期間,主張停止內(nèi)戰(zhàn),堅持國共合作,呼吁團結抗日,并為此奔波出力。

    1935年11月,任國民黨五屆中央監(jiān)委。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一度遭拘禁,后參與中共談判,極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7年2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期間與蔣介石、張沖組成國民黨代表團,同中共代表團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在廬山會談,奠定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基礎。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國際反侵略同盟中國分會副主席,國民外交學會會長,中蘇文化協(xié)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zhàn)協(xié)會理事,軍事委員會戰(zhàn)地黨政委員會委員。支持中共在南京創(chuàng)辦《新華日報》,批準出版《魯迅全集》,準予《毛澤東自傳》在《文摘》上發(fā)表。

    1940年5月,出任駐蘇大使。1942年10月回國后任國民黨參政會、憲法促進委員會秘書長。

    1945年,作為國民黨代表參加重慶談判,與王世杰、張群、張治中作為國民黨代表與共產(chǎn)黨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會談,對促進簽訂《雙十協(xié)定》起了積極作用。

    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參加中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次年,任國民政府委員、社會經(jīng)濟研究會委員、國民大會籌委會委員。

    1949年2月以私人資格隨李宗仁組織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赴北平,在石家莊會見毛澤東、周恩來。4月參加以張治中為首之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在北平與周恩來為首之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團談判,通過《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細則草案。后因國民黨拒絕在協(xié)定上簽字,和談失敗,邵遂與張治中等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留在北平。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委員會常務委員,出席了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并先后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和平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同時在全國文聯(lián)、華僑事務委員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蘇友好協(xié)會、世界和平理事會任各種重要職務,如中蘇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等。他積極參加新中國建設,力主節(jié)制生育、控制人口,更致力于第三次國共合作,爭取和平解放臺灣,為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貢獻了畢生精力,被譽為“和平老人”。

    1967年12月25日卒于北京。

    和平老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蔣介石采取不抵抗主義。舉國上下,群情激憤,抗日怒潮涌及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邵力子主張停止內(nèi)戰(zhàn),喚起民眾,準備抗戰(zhàn)。

    1933年春天,邵力子在任國民黨陜西省政府主席。其時愛國將領楊虎城任陜西綏靖公署主任。他與楊將軍實行軍政分治,主要注意發(fā)展農(nóng)林水利事業(yè),開荒造林,興修水利;并著力發(fā)展交通文化事業(yè),力求造福民眾,同楊虎城相處很好。后來張學良將軍率東北軍進駐陜西,他贊同張、楊兩將軍的抗日主張,對蔣介石的“剿共”做法,深感憂慮;對張、楊兩將軍同蔣介石的矛盾盡力緩和,以期和衷共濟,并且,他還要求部屬注意與中國共產(chǎn)黨方面的工作人員和睦相處,以團結合作、共同對敵為首要任務。

    西安事變爆發(fā),邵力子同其他在西安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亦同蔣介石一起被拘禁。事變第二天,蔣介石要求同邵力子談話,邵力子乘機勸導蔣介石說:“事已如此,委員長應以國家人民為重,他們(指張學良、楊虎城)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慮!币虼,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被軟禁在奉化溪口時,邵力子和張同住在溪口,名義上為幫助張學良讀書,實際上要邵力子對西安事變補過,是一種變相處分。隨后,他就被正式免去陜西省政府主席職務。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fā)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chǎn)黨通電號召全民團結抗日,接著又發(fā)表《中國共產(chǎn)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提出了國共兩黨合作的三項基本政治綱領,主張國共合作,一對外。邵力子作為國民黨代表參與國共兩黨廬山會談,協(xié)商合作抗日。他認為國難日益深重,國家危在旦夕,必須大力贊助國共第二次合作,以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

    1938年,邵力子在其《望國民向前邁進》一文中,著重指出中國勝利之路,是“徹底抗戰(zhàn),終不屈服”,表明了堅持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和主張。同年初,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在漢口舉行成立大會,他當選為理事會主席。在會上發(fā)表演說時,他針對國民黨內(nèi)的賣國投降活動,著力闡明,要將“和平運動”的譯名改為“反侵略運動”,向全世界嚴正表明我國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和信心,以免少數(shù)別有用心之人的曲解。在邵力子的主持下,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為揭露日軍暴行,進行反侵略宣傳,爭取國際上對我抗日戰(zhàn)爭的援助等,做了大量的工作。邵力子一向主張中蘇友好?谷諔(zhàn)爭時,他更力主和蘇聯(lián)結成聯(lián)盟。1940年初,他抱著增強中蘇邦交、促進國共合作、以利抗日戰(zhàn)爭的目的,出使蘇聯(lián)。在駐蘇大使任期內(nèi),經(jīng)過他的努力,蘇聯(lián)援華的軍械物資源源運行國內(nèi)。皖南事變及蘇德戰(zhàn)發(fā)爆發(fā)后,邵力子堅持認為“中蘇邦交應不斷增進”。并通過做報告、寫文章等各種方式、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介紹蘇聯(lián)情況,對推動中蘇文化交流,加深中國人民對蘇聯(lián)的了解,加強人民外交起了積極作用。

    邵力子在擔任國民參政會秘書長期間,他力主對國共爭端應用政治方法解決,以期兩黨繼續(xù)合作,一致對外,團結抗日。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1945年8月至9月間,毛澤東、周恩來等到重慶開和平談判。邵力子作為國民黨代表之一,參與了和談。他認為毛澤東到重慶來,“是最有誠意的表現(xiàn)”。他雖為國民黨方面的代表之一,但致力于《雙十協(xié)定》的簽訂,因而獲得“和平老人”的美稱。

    1946年初,在政治協(xié)商會議陪都各界協(xié)進會第五次會議上,他發(fā)表演說,大力贊揚孫中山先生的聯(lián)共政策,高度評價中國共產(chǎn)黨在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大作用,希望國共兩黨在和諧中解決問題。顯然,他是謀求國共兩黨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繼續(xù)團結合作,攜手并進,建設祖國?墒鞘Y介石的種種做法,使他大失所望。因此,在南京單方面如開偽國大時,他拒絕擔任大會秘書長的職務,拒絕參加偽國大的選舉。

    1949年初的國和共談,邵力子一本初衷,和章士釗、張治中等起了很大的的促進作用。1948年末,蔣介石眼見大勢已去,于1949年元旦發(fā)出求和聲明,1月21日宣告下野。次日,代總統(tǒng)李宗仁就任,即決定邵力子、張治中等5人為代表,并以邵力子為首席代表,準備與中共進行和平談判。正式談判之前,在邵力子的協(xié)助下,李宗仁組織“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以章士釗等3人為代表團成員前往北平,并要邵力子以私人資格一同前往,同中共先就有關和平問題交換意見。2月14日,邵力子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抵平。在2月20日中共舉行的招待會上,邵力子發(fā)表演說:“人民切盼和平,并且寧選北平式的和平,不選天津式的和平!苯(jīng)過初步商談,取得中共諒解,為正式談判開辟了道路。3月中旬,南京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組成,原定以邵力子為首席代表,他一再堅辭,遂改派張治中為首席代表,飛往北平舉行談判。和談中,南京方面代表大部分不愿接受“懲治戰(zhàn)犯”這條,惟邵力子例外。談判結果雖達成了《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但國民黨方面不肯簽字,談判遂告失敗。邵力子毅然決定留北平。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會議開幕式上,他莊嚴地表示:誓以至誠為實現(xiàn)人民政協(xié)共同綱領和政協(xié)一切決議而努力。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共產(chǎn)黨忠誠合作。一方面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下,積極參加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一方面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隨時提出各種建議和意見,做中國共產(chǎn)黨的諍友。早在1954年,他就及時地提出“計劃生育”的主張,即為突出一例。

    1956年,邵力子任民革中央社會聯(lián)系工作委員會主任,聯(lián)系晚清、北洋和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中上層人士,經(jīng)過學習,啟發(fā)自覺,并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為社會服務,很多人思想認識有了提高,愛國觀念有了增強,精神面貌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邵力子對臺灣回歸、祖國統(tǒng)一,始終特別關懷,一貫盡心盡力。不顧耄耋高年,衰弱之軀,經(jīng)常撰寫文章,發(fā)表談話,通過電臺廣播、國內(nèi)外報刊以及其他各種方式,對臺灣當局與在臺及海外的老朋友、老同志、老部下,進行爭取工作和宣傳工作,向他介紹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策。為早日完成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邵力子的一生,為謀求祖國的獨立、統(tǒng)一、繁榮、富強而奮斗不止,堅持到底,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為促進國共兩黨的團結合作而奔走折沖,不遺余力,幾十年如一日;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同中國共產(chǎn)黨親密合作,肝膽相照。大家之所以稱他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戰(zhàn)士,堅持國共合作的“和平老人”;公認他是國民黨中民主和進步人士表率,實在不是偶然的。

    愛鄉(xiāng)楷模

    邵力子熱愛祖國,也熱愛家鄉(xiāng),經(jīng)常對親友們說:“每個人應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我們的祖國和家鄉(xiāng)也實在太可愛!辈粩嗝銊罴亦l(xiāng)人士要為祖國、為家鄉(xiāng)增光,1933年3月上旬,他回故鄉(xiāng)紹興時,曾作過題為《從紹興到世界》的演說。大意是:故鄉(xiāng)是祖國的一部分,熱愛祖國必然會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如果你連故鄉(xiāng)都不熱愛,你還能談到熱愛祖國嗎!他言行一致,既一貫熱愛偉大的祖國,又始終關懷故鄉(xiāng)的進步。

    邵力子早年離鄉(xiāng),長期居外地,但一直十分熱愛家鄉(xiāng)。對有關家鄉(xiāng)的文化教育、農(nóng)田水利和其他公益事業(yè),都非常關心,鼎力贊助。辛亥革命后,他在上海擔任紹興七邑同鄉(xiāng)會的副議長,積極籌辦“紹興旅滬公學”,任副校董。他生活上儉樸,但對故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總是慷慨解囊。30年代初,遠在蘭州任甘肅省主席時,聽到紹興尚無一所完全中學,當即出銀幣1000元,派人與朱仲華、金湯侯等地方士紳商談,于民國二十一年6月創(chuàng)辦“私立紹興中學”,并親書“臥薪嘗膽”四字作為校訓,以培訓愛鄉(xiāng)報國之才。次年春回鄉(xiāng)探親,目睹鄉(xiāng)村中迷信盛行,教育落后,又出資興修紹興陶家堰邵家溇的明強小學、白塔頭的運川小學。三十三年冬,奉母靈柩回鄉(xiāng)安葬富盛金家?guī)X,當了解該村無一農(nóng)家子弟入學時,則決定利用墳莊房屋,出資辦起“棠陰小學”,還購置渡船,接送鄰村農(nóng)民孩子入學。1932年,他大力支持學生朱仲華等在紹興創(chuàng)辦完全制中學(后改名為稽山中學),擔任設立人會主席。他把興辦教育事業(yè)看作是百年樹人的大計,所以始終熱情關懷,積極贊助。

    邵力子對家鄉(xiāng)的文化事業(yè)很關心,非常重視地方志的編纂工作,把做好這些工作視為熱愛家鄉(xiāng)的具體行動。1934年,同盟會員王子余先生倡議撰紹興縣志,邵力子竭力贊同,在縣資料初稿編成后,主動出資匯款,協(xié)助付印。

    他還提倡圍湖、圍海開墾,大力支持維修三江閘,并且私人出資疏浚陶家堰的賀家池,為家鄉(xiāng)的農(nóng)田水利事業(yè)作出了貢獻。

    拳拳之心,感人肺腑,深受家鄉(xiāng)人民懷念!吨袊F(xiàn)代人名大辭典》等有錄。

    任職西安

    1933年3月,蔣介石為了削弱楊虎城將軍的實力,以“軍政分治”為名,免去了楊虎城的陜西省主席職務,專任陜西綏靖公署主任,主管軍事。然后,調(diào)甘肅省主席邵力子任陜西省主席。

    1933年春,邵力子攜夫人傅學文自甘來陜?nèi)温。對于古都西安,他并不陌生,早?907年他與于右任在上海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時,就經(jīng)常聽到于右任介紹西安的文物古跡和風土人情,1910年,經(jīng)于右任介紹,29歲的他應聘到陜西高等學堂任教,就住在菊花園的學校里(現(xiàn)西安高級中學),不久,因向學生宣傳新思想、新文化而被地方當局驅逐出境。二十多年后,他以一省之長的身份重返西安,不禁感慨萬分。

    陜西的形勢十分復雜,有楊虎城指揮的西北軍,不久,又來了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軍統(tǒng)和中統(tǒng)也在西安有很大的勢力。作為一個文人省主席,他嚴守軍政分治的方針,十分尊重張楊兩位將軍,但絕不過問軍事,只是認真履行省主席職責,著手健全各地機構,整頓吏治,將主要精力放在陜西的經(jīng)濟建設上。

    他聘請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完成了由楊虎城發(fā)起的涇惠渠、洛惠渠等水利工程,龍門閘、風陵渡的工程也逐一完成。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他督促各縣,共鑿井十萬眼,開荒造林,還創(chuàng)辦了武功農(nóng)林學校。還資助夫人傅學文創(chuàng)辦了助產(chǎn)士學校,推動科學接生。很快贏得了三秦民眾的愛戴。

    當時上海有個以表演艷舞著稱的梅花少女歌舞團想來西北淘金,以為落后的西北對這種時髦的演出肯定會大感興趣的。便致函邵力子,請他大力關照,并答應到陜后,首先為省政府官員專演一場,務必賞光?墒巧哿ψ釉缫扬L聞這個歌舞團的名聲,認為這種袒胸露腿的演出會污染西安的純樸民風,便叫秘書回函說:西北社會清苦,如來演出,恐將入不敷出,希慎重考慮。這個歌舞團只好作罷。當時許多報紙登出花邊新聞:“邵力子婉拒粉腿入陜!

    1935年,邵力子的女兒邵偉志想從上海來西安看望父親,邵力子復信告訴女兒,一路上勿向人說出自己身份,沿途要留心旅客民眾的談話,尤其是對陜西政府的意見。如果別人一旦知道你的身份,一定是滿口贊揚,誰還敢大膽真言。

    邵力子是清末舉人,尤善書法,平時前來求字的人不少,他從不拒絕。當時西安東大街新開一經(jīng)營淮揚菜的大華飯店請他題寫店名,他也欣然題寫了“大華飯店”四個正楷,并一筆一畫地署上自己的名字。這個題字的牌匾至今仍還懸掛在店面。

    1936年12月12日晚,西安全城突然槍聲四起,邵力子從夢中驚醒,披衣到院中察看情況,卻被一隊士兵押走了。此時原住在解放路(原名中正路)西京招待所內(nèi)的國民黨大員也被囚禁了。關押時,邵力子才知道張楊發(fā)動了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抓了。第二天,邵力子就被楊虎城釋放了,他前去看望蔣介石,蔣問他事先是否知道此事,他老實回答不知道,還乘機勸導蔣介石:“委座,事已如此,還是應以國家人民為重,他們的要求(指張、楊將軍)似乎也可以考慮!笔Y介石聽后一言不發(fā)。

    西安事變解決后,張學良被軟禁在浙江奉化溪口,蔣介石要邵力子與張學良同住,幫助張學良讀書。實際上是對邵力子的一種變相處分。從此,邵力子離開了他主政四年多的西安。不久,蔣介石發(fā)布命令,免去了邵力子陜西省主席一職。

    邵力子先生一生經(jīng)歷十分復雜,他1921年加入共產(chǎn)黨,屬于共產(chǎn)黨早期黨員。但是,在國共合作還沒有破裂的1926年,邵就轉入了國民黨,而且轉之前還征求過瞿秋白的意見。所以,他不能算是叛徒。

    解放以后,邵力子一直住在東四五條,為人低調(diào),深居簡出。不過,由于他在國共談判中作了不少貢獻,被毛公稱作“和平老人”,他生前的地位還是蠻高的。

    東四居委會曾經(jīng)多次請住在這一片的知名人士講述自己的故事,比如住在四條的名士楚圖南先生,嫁到中國的荷蘭皇室之女米拉小姐,都參加過街道的座談會。而邵力子先生因為自己背景復雜,很少肯親自出面,實在逼得急了,也就是請家人出面抵擋一下。

    居委會如何能把邵先生逼急呢?一點兒也不奇怪,居委會也是一層組織啊。

    唯一一次邵先生參加座談會,卻是語出驚人,回憶起了西安事變,說他差一點促成了西安事變的提前爆發(fā)。

    在蔣張矛盾激化之后,張學良和楊虎城謀劃,將對蔣介石進行兵諫,但因為尚有部分準備工作,日期并未決定。然而,12月8日,當時擔任陜西省省主席的邵力子,卻和楊虎城作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談話。一個是方面大員,一個是駐軍首腦,邵楊二人關系不錯,見了面談幾句話本來不算什么。楊虎城也順便試探邵力子對于當時局勢的看法。但是邵力子的回答讓楊虎城膽戰(zhàn)心驚。

    邵力子對楊虎城說u2013我擔心可能發(fā)生類似日本二二六事變的事情。

    二二六事變,是日本少壯派軍人發(fā)動的一次未遂政變,與西安事變的情況頗為相似。

    這句話出來,楊虎城大吃一驚u2013難道有什么東西暴露了?他和張學良的謀劃十分周密,連共產(chǎn)黨方面也不知道(共方是1936年12月13日接到劉鼎的電報才了解此事),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然而,這個邵力子怎么會如此回答呢?

    此事事關重大,楊虎城雖然刀客出身,膽大心細,也不禁嚇得把手中的紙煙落在了地上。邵力子當時看到楊虎城色變,但并未深思。直到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才對這一幕回憶起來,明白自己差點兒造成了大麻煩。

    邵力子屬于國民黨中央派到陜西摻沙子的人物。楊虎城被他一嚇,疑神疑鬼,第二天因為一個誤會,認為東北軍瞞著他已經(jīng)動手,竟派警衛(wèi)營將中央大員們看戲的勵行社劇院團團包圍,連張學良也圍在里面。幸好誤會迅速解除,楊的補救手段不錯,趕緊自己也趕去看戲。勵行社中的國民黨大員們看完戲一看,周圍都是實槍核彈的西北軍官兵,還紛紛夸贊十七路軍布置的警戒真是漂亮--廢話,準備抓你的陣勢,能不漂亮嗎?

    這樣,西安事變最終還是按照張學良的安排,在1936年12月12日發(fā)生了。

    那么,邵力子說這個話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邵力子擔心的是東北軍下層發(fā)動兵變。蔣介石此前曾到王曲東北軍的軍官訓練班進行訓話,蔣介石訓話一向外行,有聽完委員長講話后崇拜頓消的說法,這次也是一樣。尤其是蔣特別提到攘外必先安內(nèi)話題,所以東北軍少壯派官兵當場就用集體在地上蹭腳的方式表示不滿,以至于合影最后都沒有作。第二天,東北軍中有人揚言武裝反抗。

    而張學良對東北軍的統(tǒng)馭,也的確有時候不那么可靠。1935年11月,張赴南京開會,臨走一再交待軍事上不要做任何行動。結果他一走,軍長董英斌就調(diào)整前線部署,結果107師牛元峰所部被紅軍徐海峰部全殲,106師也遭到重創(chuàng)。急得張學良連夜飛回西安,因為中途大霧,一直降到200米高度飛行尋找地標,差點兒迷航喪命。

    所以邵力子的意思是和楊虎城交換一下意見,如果東北軍少壯派挾持或者綁架張學良,需要早作準備。

    不料卻是無心插柳,差點兒把楊虎城嚇壞。

    邵力子先生講,西安事變后,由于他和蔣百里都是支持張揚主張的,蔣介石一度懷疑他與張楊為同謀。還在被押期間,蔣就在接見邵的時候反復詢問u2013“他們做得這事,你事先知道不知道?”

    邵老實回答不知道。事后才知道蔣也同樣問過楊虎城,楊答知道,從此陷入深淵。說來也是頗有些后怕的。

    計劃生育

    邵力子,提倡計劃生育第一人

    許多人都知道,在我國制定計劃生育國策時,紹興籍人口學家馬寅初功不可沒,正是他堅持真理,才使控制人口最終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但他卻不是最早的提出者。第一個提出計劃生育的人是另一位紹興鄉(xiāng)賢、“和平老人”邵力子。早在20世紀20年代,邵力子就提出了中國要控制人口的觀點。

    在1921年邵力子任《民國日報》主編的時候,他就積極提倡節(jié)制生育,在自己主編的副刊上全文發(fā)表了十月革命后的《俄國婚姻律》,把節(jié)制生育與婦女解放問題結合在一起宣傳。1922年5月,邵力子在向警予主編的《婦女評論》上發(fā)表了題為《生育節(jié)制釋疑》一文,提出要加強節(jié)育技術的研究,“盡可用科學的功夫去發(fā)明”。

    1951年邵力子回到故鄉(xiāng)浙江探親。見鄉(xiāng)村滿地奔跑的幼孩之眾多,他陷入沉思,向陪同前往的工作人員說:“我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實際上,中國的可耕地并不多,中國是地少人多,F(xiàn)在中國是四億人口,已經(jīng)是世界第一,如果人口不加控制,生產(chǎn)又跟不上的話,國家要在短期內(nèi)擺脫貧困就不太可能。國家難以富強起來,人民就難以較快地富裕起來!边@對當時“多子多!薄叭硕嗪棉k事”等思想,是一次有力的沖擊。

    在1953年冬天召開的政務院會議上,他提出了計劃生育的觀點,這是第一次在政治決策場合提出計劃生育觀點。他說:“避孕要求不要限制,醫(yī)生對生育已多的婦女應同意施行避孕手術。”1954年9月17日,邵力子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作主題發(fā)言,他又一次在重大政治會議上就計劃生育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說,人多是好事,但在經(jīng)濟還沒有發(fā)展起來的困難很多的環(huán)境里,人口應該得到控制,不控制人口,后患無窮;要大力傳播有關避孕的醫(yī)學理論,指導并供給有關避孕的藥物。同年12月19日,他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了《關于傳播避孕常識問題》的長文。

    邵力子所以能率先提出并多次呼吁計劃生育,這與他切身感受到的多生育給婦女造成的痛苦和恐懼有很大的關系。邵力子的母親30歲時嫁給了他的父親,當年生了一個孩子,兩年后又生了一個。由于經(jīng)歷了生產(chǎn)過程的痛苦,她決定不再生孩子,但當年又沒有可行的避孕方法,因此從她32歲那年起就與丈夫分居,一直分居了10多年,直到絕經(jīng)為止,這是非常折磨人的痛苦事。邵力子本人與前妻結婚后,隔兩年就生一個孩子,在妻子懷上第六胎時,她的痛苦無以名狀,苦苦要求邵力子想辦法讓她打胎。然而邵力子找遍了當時的各大醫(yī)院,就是沒有一個醫(yī)生敢做這樣的手術。后來,她就自己狂奔,想以此掉胎,結果胎是掉了,她也因為大出血而死了,這個悲劇讓邵力子刻骨銘心。

    TAGS: 教育學家 政治家 政治人物
    名人推薦
    • 顧拜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LebaronPierreDeCoubertin,1863~1937),是法國著名教育家、國際體育活動家、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現(xiàn)代奧林匹克...
    • 巴辛
      巴辛(Predrag Pazhin),1973年3月14日出生,保加利亞足球運動員。曾效力于山東魯能,巴辛能夠勝任清道夫和中后衛(wèi)兩個位置,他的經(jīng)驗和閱讀比賽的...
    • 夸美紐斯
      揚·阿姆斯·夸美紐斯Comenius,Johann Amos(捷克文:Jan Amos Komenský)(德文:Johann Amos Comenius)(波蘭文:Jan Amos K...
    • 本·阿爾法
      哈特姆·本·阿爾法(Hatem Ben Arfa,1987年3月7日-),法國足球運動員,出生于法國克拉馬爾,87黃金一代球員,司職前腰或邊鋒,擁有...
    • 克勞迪奧·安德雷·梅爾根·塔法雷爾
      克勞迪奧·安德雷·梅爾根·塔法雷爾,曾效力于帕爾馬足球俱樂部,巴西國際足球俱樂部,加拉塔薩雷足球俱樂部,米內(nèi)羅競技足球俱...
    • 宋黎輝
      宋黎輝是中國已退役的男子足球運動員,曾經(jīng)在山東魯能泰山隊擔任中場核心角色,球衣號碼是7。曾擔任江西聯(lián)盛足球俱樂部主教練。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