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童衍方 : 男,漢族1946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寧海人,中國當代最具聲望的篆刻家、書法家、收藏家。幼喜書畫篆刻,后得來楚生、唐云先生指教。作品多次入選國內(nèi)外重大書法篆刻展及在《書法》、《書與畫》等刊物發(fā)表,被收入《國際書法篆刻作品集》、《國際臨書大展作品集》、《全日本篆社篆刻作品集》等,為多處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或被碑刻。出版《童衍方述》、《篆刻叢書—刀法》、《吳昌碩先生的篆法、章法、刀法》、《來楚生先生的書畫篆刻藝術》等。亦擅國畫,F(xiàn)為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市篆刻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中國畫院專職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個人履歷
1970年由若瓢師引見拜著名書畫家來楚生先生為師。 1973年首屆上海大阪書法篆刻展入選、入集!
1980年正式調(diào)入上海中國畫院,為書法篆刻專業(yè)創(chuàng)作人員。
1983年被吸收為西泠印社社員。
1984年首次赴日本富山、大阪、東京等地交流訪問。
1988年赴日本大阪、東京、長野、靜岡等地講學、展覽、訪問。 1989年《童衍方印存》出版(上海書店)。
1991年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作品展入選、入集,并任評委。赴日本大阪、名古屋、長野等地交流、訪問。
1992年臺灣《印林》篆刻雜志“大陸印人”專題介紹書法、篆刻作品。
1993年《篆刻刀法小常識》出版。并多次再版。
1995年《中國書畫篆刻簡史》出版,撰寫篆刻史部分(上海書畫出版社)。11月,赴日本北陸書道院訪問、交流,并赴北海道的札幌、函館、洞爺湖諸地。12月,赴日本名古屋、長野、群馬、橫浜、東京等地展覽、交流、訪問。
1996年入選《海上當代書法作品集》!吨袊獭穼I(yè)雜志發(fā)表《守不泥跡、放不逾矩——童衍方的篆刻藝術》。
1997年書法作品特邀參加廣東省迎接香港回歸祖國全國大展。于《上海中國畫院通訊》撰文《來楚生先生的印作辨?zhèn)巍贰?
1998年于《西泠藝報》撰文《趙之謙銘書的象牙鼻煙碟》。
2004年2月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第5次會員大會通過,選舉為上海書協(xié)副主席。
2008年10月西泠印社第八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為西泠印社副社長。
個人事跡
寶物過手皆是緣
童衍方收藏了十幾幅吳昌碩的書法、金石和拓片等作品。掛在書房正中的是他的第一件藏品——一副吳昌碩81歲時寫的對聯(lián)。吳昌碩于84歲去世,這副對聯(lián)彌足珍貴。 1975年,童衍方 師從時任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上海博物館鑒定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的唐云。唐云親筆畫出兩幅大尺寸作品恭賀童衍方新婚,之后又派人邀他共賞一副吳昌碩的對聯(lián)。吳昌碩的作品筆力雄健,氣息醇厚,師徒二人都撫案叫好。當童衍方看到落款寫著“吳昌碩八十一歲書”時,更是驚嘆于這幅作品的價值不菲。唐云一句“喜歡嗎?送給你做賀禮”,讓童衍方受寵若驚。他向恩師建議“這副對聯(lián)在我新房掛一個月,算是度個蜜月,也感謝唐老的美意”,但唐云堅持相贈,童衍方深感卻之不恭,只好帶著深深的感激收下這份厚禮。
彼時的童衍方身居10平方米的斗室,墻壁竟只夠懸掛對聯(lián)中的一幅。于是他選擇題有吳昌碩落款的下聯(lián)掛于房內(nèi),朝夕相看謂之激勵。如今書房里齊整懸掛的上下聯(lián),下聯(lián)顏色明顯比上聯(lián)發(fā)黃,就是經(jīng)久懸掛所致。
唐云對晚輩的慷慨相授點燃了童衍方對吳昌碩的熱愛,童衍方也將他的一腔癡迷傳遞給他的學生。在接受《第一財經(jīng)日報》專訪時,童衍方的一位唐姓學生正來給老師報喜,他剛拍得一幅吳昌碩的扇面。童衍方仔 細研看,不禁大聲叫好:“你看吳昌碩一筆蘸墨,直抒而下,十分流暢,待墨盡再起一筆,又是一路流暢!”童衍方的認可讓唐先生十分欣喜!≡缒晖芊皆诘財傄姷揭环鶇遣T的墨寶,由于紙張破損,周圍人都說這是幅贗品。他憑借對吳昌碩的研究,認定是幅真品。他將該墨寶略作修補,贈與唐先生,從此該學生也成了十足的吳昌碩迷!袄袭嫾乙郧斑@樣對我,我也這樣傳承給下一代”,童衍方說人生貴在四個字,“惜福、感恩!
傳承自然不局限于同門。童衍方藏有一本丁敬隸書冊,丁敬為西泠八家之首,該隸書冊更被周退密述為“殆已為天壤無天二之品”。童衍方獲藏時該書冊已頗顯古舊,他用最好的癭木為書冊加做面板,還題封整理,“這樣珍品就流傳有序”。童衍方對待寶貝,做得周到、看得通透,“都是過眼云煙,收藏的人只是寶貝的一代保管員!
收藏要看緣分
童衍方興趣甚廣,書法、繪畫、拓片、印章、硯臺和鼻煙碟等雜件都有所藏。聊及收藏人生,他用一字凝結:“緣”。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在書法上獨辟蹊徑,創(chuàng)立“漆書”新格。上世紀90年代初,童衍方偶然得知某藏家手里有一本金農(nóng)漆書冊《稽留山民古添書》,無奈藏家當時不愿割愛。后來童衍方忙于將另一位恩師來楚生的繪畫整理編成《榮寶齋畫譜》,當畫譜大功告成時,那位藏家竟有意將金農(nóng)漆書冊出讓。童衍方花20萬元巨款買了下來,“我等了四五年,終于等到緣分來了,再貴也要買!”十分巧合的是,童衍方事后發(fā)現(xiàn),該漆書冊的簽條是來楚生所題,而那位藏家的收藏印也是來楚生所刻。“冥冥之中,似乎是恩師對我完成畫譜的褒獎,讓我心愿達成”,童衍方甚感欣慰。
物常聚于所好,藏界時有割愛佳話。出讓和收獲,在童衍方看來都是緣分。童衍方曾經(jīng)在《新民晚報》撰文,講述一只有吳昌碩銘書的象牙鼻煙碟。上海拍賣行書畫部經(jīng)理孫宗禮見文后,主動找到童衍方,將兩只收藏了20年之久的鼻煙碟相讓。孫宗禮覺得讓童衍方保存寶物,很安全也很有意義。
童衍方曾藏有一張50公分×49.5公分的乾隆梅花玉版箋,他舍不得在古紙上落筆,常拿出來撫摸一番。后來遇到錦龍?zhí)迷旒埖呐笥,對這張乾隆寶紙十分喜愛,童衍方便慷慨相讓。錦龍?zhí)谜洳亓苏嫫,也仿制了精美的梅花玉版箋,他拿來揮毫紙上,感覺很是暢快。墨香相伴的收藏之緣,因相知而恬淡。
個人感錄
書法藝術
童衍方認為:“書藝之妙,皆在于思,線多了字要著眼于點,點多了的字要著眼于線。執(zhí)筆于手,巧悟于心!
一幅好字是多因素而生的。筆法、結構、章法、行氣、俯仰、疾徐、剛柔、虛實、延伸跌宕、疏密等等,簡言之,即矛盾、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永遠掌握言語的哲理,書家應有能力挑起矛盾,而后再有能力平和矛盾。知其陰,必曉其陽,天覆地載,萬殊一象。形質(zhì)為軀殼,性情是靈魂。無形質(zhì)莫論性情,形質(zhì)由古取,性情應時生。
北朝書法藝術的形成是多元素的,是漢文化與鮮卑文化的融合,是外夷文化沖擊華夏本位文化的結晶。北朝書法堪稱由夷變夏而復歸夏的“勇士”,這“勇士”的遺風影響著唐宋,慕外文化意識又充實了本體文化的正宗,北魏書法由隸而始,入楷而終。
藝術本身是矛盾的,需要人從心靈來擺平,搞藝術的人也是矛盾的,相互有褒、貶。褒貶是客觀存在,但要尊敬人格,不要亂扒,亂抬,要知道好的藝術是扒不下來的,反之,也是抬不起來的。沒有厚積,難得妙得,沒有長年,難有瞬間。孫伯翔是寫北碑的,在臨寫龍門造像和云峰山下了多年的笨功夫,尤其是在方筆龍門更多一些。因此對刀與筆多了些膚淺的認識,在這方面爭議頗多。古人有論,今人有論。刀筆各半,甚至說方筆的形成純?yōu)榭坦に鶠椤魇赖姆焦P魏碑有其明顯的鐫刀斫起成分,不可泯除,但其形神主要是當時書家所為,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積雄,形態(tài)易得,質(zhì)感難求,刻工只能得其表,無法得其質(zhì),無法得其厚,無法得其神。
筆毫分軟硬,捉管有高低,古也談,今也談,都說自己最正確,因人而異,以己為主,藝術效果是答案。
書法技巧
童衍方認為將來書種、書風之變很可能在碑帖結合上。書法藝術無疑要在字內(nèi)功下大力氣,同時要多讀有用的書,更要捕捉大自然的萬物之象。書畫的點線其質(zhì)如鋼筋(帶銹),或如木棒,或如鐵塊,或如石塊,千萬不要似棉團,似麻披,更不要像稻草。豐腴的字最難寫,清人 劉墉字品位很高。每人寫字快慢程度不同,寫快也對,寫慢也對,關鍵看他“節(jié)奏”、“音符”掌握的準不準,美不美。評價
童衍方的書法作品作品要明顯高于畫家的其他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書法作品的附加值高。這些附加值突出地體現(xiàn)在4個方面:
第一,書法作品能真實地記錄畫家的形象和特點,比如凡.高的書法作品畫出自己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可以說,每一幅書法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一點恐怕是眾多藏家對書法作品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第二,書法作品的題材十分特殊,尤其是童衍方一般很少繪畫作品,畫家畫書法作品往往十分用心,加上畫家對自己十分了解,很容易抓住自己的特點。還有他的畫書法作品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或是表達自己的理想。因此,就整個繪畫題材看,書法作品的題材屬于稀有題材。
第三,書法作品的數(shù)量一般在童衍方一生中的作品中占了極小比重,即使像凡.高一生畫了幾十幅,在他存世作品中仍然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由于數(shù)量稀少,自然會吸引眾多藏家的極大關注。俗話講“物以稀為貴”,在藏界有藏家專門收藏名家書法作品。所以,名家書法作品在市場上獲得高價也就在情理之中。
第四,童衍方書法作品是在研究畫家藝術和生平的重要原始資料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作品藝術觀賞價值,而且也提高的文史價值,所以,收藏他的書法作品是很有意義的。
訪著名當代藝術家童衍方
篆刻家和書法家大多有點怕舉辦個人作品展,因為書法往往易顯單調(diào),而印章又太小,不起眼。但明天將在上海中國畫院首次舉辦書法篆刻作品展的童衍方,卻顯得從容不迫。前些天,他還一邊不慌不忙地“抱佛腳”,一邊忙著為別人的畫展張羅。
除了有多次在國外舉辦個展的經(jīng)驗,童衍方還備了許多“招數(shù)”,以使屆時他的書法不會“太單調(diào)”,印章也不會“不起眼”。
許多人都熟知童衍方那種接近清代金冬心風格的書法,而這次他卻要展示自己多種多樣的風貌。非但 真、草、隸、篆兼?zhèn)洌词挂环N書體也有多種風格。僅以隸書見,就有借鑒石門頌、漢簡、草隸和介于隸楷之間的漆書等風格的。書法的載體紙張也非同尋常,不乏同治、光緒、民國時期的臘箋、粉箋、灑金箋,色彩豐富,紋飾精美,與書法相得益彰。他創(chuàng)作的印章,則獨具匠心地打在各種古代畫像磚和石碑的拓片上,并題上富有文采的跋文,耐人尋味。個別印章拓片被放大數(shù)十倍,好似氣勢恢弘的紅色“版畫”。
童衍方是上海書畫家中富收藏者之一。長年來,他收藏了大量古代名家書法、印章以及碑帖、拓片。僅魏晉南北朝期間具有文字或紋飾的古磚就有100多方。但他不是收藏家,為的是從中汲取藝術營養(yǎng),激發(fā)藝術靈感。他從碑碣造像、石闕摩崖、漢磚瓦當中生化出自己古樸凝重的印風和書風。“這些藏品對我開拓眼界和心胸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