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崔仁浩,1945年出生于韓國首爾,于延世大學英語系畢業(yè)。讀高二時,《墻洞》入圍韓國日報文藝副刊征文比賽;大學期間,因在朝鮮日報的新春文藝副刊上發(fā)表《實習患者》(1967)而正式步入文壇。
人物生平
1963年高中二年級時在《韓國日報》上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穿越障礙》;1967年在《朝鮮日報》上發(fā)表了短篇小說《見習患者》。 其它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說《他鄉(xiāng)》、《我內(nèi)心的風車》、《地球人》、《傻子們的行進》、《城市獵人》、《愛的條件》、《佛色》、《冬天里的客人》、《沒有路的路》、《愛的欣喜》等。 大型歷史小說《失落的王國》(全五卷)、《王道的秘密》(全三卷》等。 曾獲韓國現(xiàn)代文學獎、理想文學獎、天主教文學獎等。
相關事跡
2003年,他的作品剛一進入中國,便迅速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他是無可爭議的同一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次數(shù)最多的韓國作家;他的《商道》、《王道》讓他成為最亞洲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2005年,崔仁浩力作《火鳥》再次惹火中國。這部作品被作者自稱為“自畫像”。為了完成此次改版,作者投入了全身心的精力,進行了一場的“嘔心瀝血”的搏斗。
榮譽貢獻
他的新作《儒林》稱儒學已復活,表示將通過寫作這一表達方式重溫“仁義理智信”。至于創(chuàng)作孔子的機緣,他拿出千元面值的韓元他解釋:“這張紙幣上的頭像是李退溪,他是韓國李朝時代的大儒,在研究他的時候,追本溯源,我認識到孔子的偉大。盡管孔子生活在2500年前,但他的思想深邃且有前瞻性,今天看來也鮮活生動,有現(xiàn)代性!八J為”儒學已復活“,事實上,他表示寫作《儒林》的真正原因是希望通過寫作這一表達方式來提示現(xiàn)代人重新審視”仁義理智信“。他說,現(xiàn)在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人才,而是適應社會,在韓國,日本教育都在后退,道德禮儀都在衰退。
專訪
天藍色的T恤襯著深色的西裝,抽韓國雪茄煙,能擺出很漂亮的POSE配合記者拍照,還有一副迷人的微笑……韓國作家崔仁浩,就像我們在韓國影片中看到的許多韓國男星一樣,落拓不羈而又謙遜有禮。昨天是他攜新作《火鳥》來北京的第5天,在做了北外的演講、與讀者簽名互動之后,他開始接受媒體的專訪。一對一的采訪,對于他,等于是同樣的問題必須回答好多遍,但他都積極應對,沒有任何敷衍。
記者:有幸看過您的兩部小說,《商道》與《王道》里我更喜歡《商道》,您在里面貫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而且小說人物都和中國有關。不知您在來中國之前,對中國有什么想象,這次來,覺得和想象有什么不一樣?
崔仁浩:其實我已經(jīng)來過中國很多次了,中國有代表性的地方都去過。大概不存在想象。但我要說的是,我去過很多國家,但最喜歡中國。不僅是因為中韓兩國是鄰邦,而且因為文化交融影響已經(jīng)好多年。
記者:大概正是這些因素讓您傳達起中國文化來,特別得心應手。我在看《商道》時,經(jīng)常醉心于書中那些中國古代禪門公案,一個韓國作家能將它們嵌進一個商業(yè)故事中,而且串接得出神入化,我確實很驚訝。
崔仁浩:這本書的中文版問世后,我也經(jīng)常接到中國讀者的反饋,問我為什么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其實在我看來,中韓日三國的文化就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它們共同構(gòu)成東方文化圈,中國是鼎的中心。如果一個作家不去了解中國,又怎么能說他了解東方文化?我的下一步小說說出來,中國讀者會更驚訝,小說叫《儒林》,還是和中國文化有關。
記者:去年,中國兩位作家都寫過孔子。以一個韓國作家來寫,角度會有什么不同?
崔仁浩:(拿出一張百元人民幣和一張韓幣)這是中國與韓國兩張最常使用的錢幣,印在上面的頭像大概最能說明一個國家的價值認定。韓幣上印的就是韓國儒家代表人物李退溪(音譯)。我到過山東曲阜的孔廟,是孔廟旁邊的一片儒林激發(fā)我寫這部小說。我覺得,如果把孔子、孟子比作儒林的一棵棵樹,那么儒學在幾千年的發(fā)展中,大概已經(jīng)有無數(shù)這樣的樹了。所以我要寫的,就是組成這片儒林的許多人,也包括被世界認可的我們國家的李退溪,他被認為是儒學的集大成者。
記者:就我所看到的您的小說,大都和歷史人物有關,而且《商道》和《王道》都有非常相似的結(jié)構(gòu)框架,喜歡從現(xiàn)實往前追溯,并且在歷史人物的命運中注入對當下生活的思考!度辶帧芬矔沁@樣嗎?
崔仁浩:你所說的框架,在韓國被總結(jié)為“崔仁浩式歷史小說形式”。歷史小說不按歷史發(fā)生的順序?qū),而從當下寫起,在我自己,是希望讀者拿起書本時,不會覺得歷史太遙遠,與今天無關。包括《儒林》,我都希望讀者能感受到儒家文化對21世紀的影響。
記者:這些儒家人物中,有你最情有獨鐘的人嗎?
崔仁浩:孟子。他太可愛了,我寫到他就很開心,都想去親吻他。
記者:為什么這么喜歡?
崔仁浩:因為是他將儒學發(fā)揚光大的重要人物,生在百家爭鳴、思想交鋒的年代。孟子在我眼里,像個武林高手。
記者:您那么迷戀儒家傳統(tǒng)文化,但是個人的信仰又是天主教,特別想知道,這兩種文化如何統(tǒng)一在一個人身上?
崔仁浩:(大笑)你問的問題很尖銳,韓國記者也經(jīng)常問到。因為我的作品得過佛教文學獎,也得過天主教文學獎。為什么不能融合呢?不同的文化里都有共通的東西,所謂道法合一,就像你從首爾到北京,可以坐飛機,也可以坐火車嘛。我還告訴你,再過兩年,我還要寫一部關于耶穌的書。我和別人開玩笑,我死后肯定上天堂,因為孔子、耶穌都會幫我。
記者:在我印象中,您是寫歷史題材的作家,但這次帶來的小說《火鳥》,出版社的宣傳定位卻是愛情小說。崔仁浩式愛情小說是怎樣的?
崔仁浩:《火鳥》是25年前的作品了,現(xiàn)在連電影、電視劇都各改編了兩部。說是愛情小說嗎?我自己覺得它是一部反映現(xiàn)代人生活的小說。寫作《火鳥》時,韓國剛建立資本主義國家,各階層矛盾都很激烈,我特別想揭示不同階層的復雜心理。
記者:這幾天您一直對媒體說,寫作讓你很開心,除了寫作,還有別的開心事嗎?
崔仁浩:年輕時對很多方面都很感興趣,喝酒啊、交朋友啊,現(xiàn)在反而過得跟和尚一樣清淡了。中國禪宗一句有名的話,大意是說:想往高處走,就走到山頂;想往低處走,就走到海的最深處。我曾經(jīng)在海的最深處,現(xiàn)在只剩下往高處走了。而我心中的高處,就只有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