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平楷(1902-1930)云南省彝良縣人,字履端,又名少猷、少泓、少尤、紹猷,化名陳伯言、一飛、朱銓等。1902年10月9日生于彝良縣角奎鎮(zhèn)。1922年5月到北京,先后求學于國立北京美術?茖W校、國立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期間受李大釗、鄧中夏等的革命熏陶,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并積極投入反帝愛國斗爭。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以國民黨信陽黨部執(zhí)行委員、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執(zhí)行委員等身份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1926年,任中共南京地委書記。1927年后,到上海從事工人運動,歷任中共滬東區(qū)委書記、閘北區(qū)委書記、湖北省委書記、滿洲省委代理書記兼軍委書記,領導東北地區(qū)的革命工作。1929年底調到云南,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代理省委書記。1930年5月被國民黨反動當局抓捕,7月,在昆明就義,年僅28歲。
人物生平
1923年2月,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即"二七大罷工")爆發(fā),劉平楷即受黨組織派遣到長辛店協助鄧中夏做宣傳工作。1924年秋,受中共北方區(qū)委和李大釗同志的指派,赴河南信陽從事工人運動和黨的工作,先后擔任中共信陽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中共豫陜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常委,使信陽地區(qū)成為當時全國農民運動開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在國民革命高漲的形勢下,劉平楷于1926年在南京領導工人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9月,向中央作了《關于津浦線南段工作報告及今后計劃大要》,為津浦路南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27年4月10日,劉平楷主持召開了各界各團體20多萬人參加的"南京市民肅清反革命派大會",蔣介石派軍警向請愿群眾開槍,釀成"四·一〇"反革命流血慘案。5月,劉平楷被派往上海閘北區(qū)著手恢復和整頓被破壞的黨組織。在革命低潮中,劉平楷臨危受命,于1928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擔任中共湖北臨時省委書記,以恢復遭敵人破壞的湖北黨組織。他在形勢非常險惡的情況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領導成立了湖北省委,使全省各地黨組織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并逐步恢復。1928年底,又受中央委派,以特派員的身份與謝覺哉同志一道前往東北領導恢復了滿洲省委。中共滿洲臨時省委建立后,劉平楷擔任省委書記兼軍委書記,不久又擔任了中共第四屆滿洲省委常委、代理省委書記。使東北地區(qū)黨員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工農運動很快活躍起來。
1929年秋,中共云南省臨委請求中央派劉平楷回滇工作,11月,劉平楷回到云南。1930年春,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并在省委書記赴滇南工作期間,負責省委的日常工作。劉平楷為桑梓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忘我工作,為大公而忘小私,為了解決省臨委經費困難,他常想方設法以各種借口寫信回家要錢。1930年5月5日,在敵人的大搜捕中,劉平楷為了保護省委的機密文件并安排有關同志轉移,不幸被捕。在獄中,敵人對他先施以高官厚祿的引誘,被他嚴詞拒絕。敵人又對他嚴刑拷打并以死亡威脅,都無法撼動他的錚錚鐵骨和凜然正氣!劉平楷說:"大丈夫不怕死,為何以死懼之!成全我一個烈士的美名,不也好嗎!"他把監(jiān)獄當戰(zhàn)場,是獄中斗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鼓勵難友們保持革命氣節(jié),寫了獄中學習提綱30條,組織大家學習,并親自講授自己的斗爭經驗。他回想起老母病故已三年多一直等自己回去安葬,老父和妻兒處境艱難的現實,身陷牢獄的他意料到可能永遠無法盡一個兒子最后的孝道,以及對妻兒的責任,不禁思緒萬千,提筆囑咐妻子:"如果我死了,不要悲傷,也不要為我守節(jié),為黨的事業(yè),為人民的解放而死,我心甘情愿"。遍體鱗傷的劉平楷,時常凝視著懷中珍藏的一顆白里透紅的雨花石,決意以南京雨花臺的烈士為榜樣,用自己的鮮血染紅這顆晶瑩透亮的雨花石,作為對革命事業(yè)的最后獻禮。當得知敵人要下毒手了,劉平楷同難友一一握別,泰然自若地邁開大步走向刑場。
英勇就義
1930年7月26日,劉平楷在昆明英勇就義,時年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