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姓 名: 劉戡
字 號: 麟書生 卒: 1907-1948
學 籍: 黃埔軍校一期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籍 貫: 湖南省桃源
軍 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軍 職: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
生平經(jīng)歷
獨眼龍將軍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期間,劉戡隨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zhàn)爭,在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屢立戰(zhàn)功,由排長、連長、旋升團長和旅長。長期在衛(wèi)立煌麾下,衛(wèi)立煌認為他是個腦子一根筋的神經(jīng)。民國22年,蔣介石糾集50萬兵力,發(fā)動第四次“圍剿”,命令劉戡任八十三師師長。隨衛(wèi)立煌攻入大別山根據(jù)地中心區(qū)域,劉戡在戰(zhàn)斗中,右眼被流彈射中,遂摘除,配裝假眼,致有“獨眼龍將軍”之稱。
抗日戰(zhàn)爭
同年,劉戡奉命率部隨徐庭瑤參加長城抗戰(zhàn),第83師是第17軍中裝備最好的一個師,全師1萬多人,武器都是德國進口的,士兵都配戴德軍M35鋼盔,稱為“德械師”,戰(zhàn)斗力頗強。日軍攻占八道子樓后,將山炮等重火器搬了上去,在各高地設炮兵觀察哨,對第83師的布防進行準確炮擊。日軍在坦克的掩護下進攻,第83師雖拼死抵抗,但缺少反坦克武器,日軍得手。從4月28日到5月上旬,第83師在372高地、425高地、車頭峪、大小興開嶺、上堡子、筆架山、香水峪等地和日軍英勇作戰(zhàn),傷亡慘重,劉戡甚至將衛(wèi)生兵、炊事兵都組織起來投入戰(zhàn)斗,但陣地不斷被日軍攻占,眼看幾天前還裝備精良的部隊,現(xiàn)在損失慘重,劉戡拔槍準備自殺,被參謀長符昭騫等人奪下槍支。后駐防北平(今北京)密云縣,35年獲得青天白日勛章,七七事變后 抗擊日本侵略軍,忻口會戰(zhàn),斃敵萬余人,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囂張氣焰,被譽為“杰出的抗日將領”,晉升為第九十三軍軍長。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
民國29年初,劉戡率第九十三軍駐防陽城,封鎖陜甘寧邊區(qū)。是時軍部參謀長魏巍(白天),乃中共地下黨員,經(jīng)魏力勸,劉接待并支持其轄區(qū)的地下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暗中以軍用物資接濟八路軍。不久,魏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即軍統(tǒng))特務告發(fā),蔣介石、何應欽兩次電令劉,調魏去中央訓練團受訓(實圖謀殺),劉基于惜才和未泯之正義感,一面電復蔣、何:“前線工作繁忙,不能離開,請求緩調”,一面以蔣、何電示魏,并贈以馬匹供魏潛赴延安。劉在告別踐行宴會上舉杯對說,“我與魏參謀長多年共事,情同手足,現(xiàn)在因思想不同,他要離去,也挽留不住,只好分別了,”嗚咽了一會后又說,“我知道你們不是共產(chǎn)黨,過去之后,你們會成為共產(chǎn)黨。我可以保證,在抗日期間,我堅決抗日,不打內戰(zhàn)?箲(zhàn)勝利后,如果國共兩黨爭天下,我還要為三民主義奮斗到底,但愿我們日后不至在戰(zhàn)場以兵戎相見!眲㈥抛吡宋何,因此受到蔣介石面斥,被撤銷軍長職務,派赴陸軍大學受訓,暗中受胡宗南監(jiān)視。民國32年,日本侵略軍發(fā)動豫湘桂戰(zhàn)役,攻陷洛陽(豫中會戰(zhàn)洛陽保衛(wèi)戰(zhàn)),國民黨軍隊受重創(chuàng)。在胡宗南的請求下,蔣介石遂派劉戡去河南靈寶收拾殘局,接替戰(zhàn)死的李家鈺將軍,重組第三十六集團軍,并任劉為該集團軍總司令。之后,劉在華北以其民族恨、愛國心跟日本軍艱苦周旋,戰(zhàn)績較豐。
民國33年秋,劉戡奉命去重慶任陪都衛(wèi)戍副司令。民國35年春,奉命赴陜西任第三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同年秋,第三十七集團軍整編為第二十九軍,劉戡任軍長,駐防洛川、涇陽、潼關、耀縣、天水等地,作為進攻中共中央駐地延安的第一線。民國36年3月,胡宗南部進犯陜甘寧邊區(qū),劉戡為兩大兵團之一,(另一兵團為董釗)1948年2月下旬,關中咽喉之地宜川突然被解放軍的重兵包圍,守軍旅長張漢初急電胡宗南求援,胡令劉戡率部前往,劉戡奉令親率第29軍4個旅增援。行軍半途,劉戡的先頭旅發(fā)現(xiàn)兩翼有解放軍正在接近,有包圍之勢,劉戡立即請示胡宗南,欲先打退圍軍之后再去增援宜川。胡卻認為解放軍沒有那多的兵力,能吃下他的一個軍,加上宜川當時外圍已被攻破,急待援兵,遂令劉部繼續(xù)前進,向宜川靠近。 對胡宗南既不符合實際、又不權衡利害的回電,劉戡一干人幾乎是完全絕望了,劉戡屈從于胡的方案,“打完了算”,第29軍行至瓦子街時,被解放軍重兵圍攻之(宜川戰(zhàn)役),入夜認為共軍吃不掉自己,就地宿營,被西野部隊雪夜合圍,是其最大的失誤。 在被圍之后,劉戡迅速調兵搶占瓦子街以南高地,這個戰(zhàn)術判斷很精準。一野戰(zhàn)史指出“如不迅速堵住這一缺口,將給敵留下突圍逃竄的道路”。圍繞這個高地,共軍358旅與國軍53旅爭奪得異常血腥,不到200平方米的陣地上,死傷超過千人,358旅714團團長任世洪、參謀長武治安,53旅副旅長韓指針、158團團長何怡新全都戰(zhàn)死在陣地上。714團打出了一個只剩13個人的硬骨頭六連,和一個負傷11處,刺倒敵7人的戰(zhàn)斗英雄劉四虎。最后“封住了敵軍南逃的唯一缺口,為全殲援敵創(chuàng)造了條件”。3月1日劉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包圍,分割成幾塊,劉部節(jié)節(jié)潰敗,軍心渙散,劉雖親臨督陣,也不能挽回敗局。人民解放軍逼近劉戡僅100米處,軍指揮部近衛(wèi)潰散殆盡,仍拾起一枚手榴彈自炸身亡。終年42歲。
劉戡“自殺”
1907年他生于湖南桃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死掉了,賴伯伯撫養(yǎng)。少有壯志。他喜歡坐在牛背上,邊放牛邊看書---瑯瑯有聲。后山老阿婆說,他還曾經(jīng)和伙伴在膏田的山中玩過捉迷藏。
他一介書生,但渴望報效國家。有一天覺得自己適合當名軍人,隨后就進了黃埔,成了那里的一期生,經(jīng)歷過東征,北伐諸役,累遷至八十三師師長。一個眼睛早在第四次圍剿紅軍時 被流彈所傷,很多人都叫他“獨眼將軍”。東師來了,率部駐密云,忻口之役,傷東師之眾萬余,以功晉九十三軍軍長。后又進了陸軍大學特別班。當了第六期學員。
1935年4月13日還被授予了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他風風光光的回到家,修了一所中學。名曰天祿。騎著高頭大馬。朋友都放著鞭炮在路旁早早迎接。很多的女生圍上來。奶奶講,齊唰唰的兵一排排的。邁著威武的步子。站在太陽下,很精神。他跳下馬背,躍上高高的土堆,慷慨激昂的對站在下面的學生說:“民不可無學識,國家孱弱,民族振興希望在你們身上,快點長大。報效國家”。后來他又拿出了好多的衣服分發(fā),規(guī)定男生是上衣必須是白襯衣,藍褲子,女生則是藍裙子。一切執(zhí)行軍事化管理。他還加派了士兵在門前站崗,說軍人站崗必須一律拿槍,如果有滋事騷擾學校正常工作的。立即斃掉。
他又騎著馬走了,沒有回頭看一眼。
第二年的10月5日他又晉升了,成了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他才29歲。春風得意的年齡。
幾年中想回家看看,卻終究還是沒能成行。
他脫不開身。也許他在成長,一名真正的軍人畢竟是身不由己。
打敗了小日本,疲憊,但他有的是雄心。并不想消磨。
他是黃埔生,是國民黨的軍人,1948年3月1日,曠日持久的內戰(zhàn)消耗了他最后的力氣,身為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的他,親自督戰(zhàn),在陜北瓦子街一役中,見大勢已去,以左輪手槍自殺了。陡轉直下的結局。
二個月后他被蔣介石追晉國民革命軍陸軍陸軍上將。蔣介石說自己知道消息后痛不欲生。
蔣介石敗走去了臺灣,沒有忘記這個一期生---劉戡,1953年再次追晉劉戡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