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石勒

    石勒

    后趙明帝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龍,初名?,小字匐勒,上黨武鄉(xiāng)羯胡民族,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后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年因公師藩而起兵,后投靠漢國君主劉淵,后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臺)為根據(jù)地,并陸續(xù)消滅了王浚、邵續(xù)、段匹磾?shù)任鲿x于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令后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jīng)濟發(fā)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詞條概要

    石勒,五胡十六國時代后趙開國君主。因公師藩起兵,投靠劉淵,之后從漢國分裂出去。以襄國為根據(jù)地,消滅了西晉于北方的勢力,進侵東晉以及前趙,又北征代國,令后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

    人物簡介

    石勒(274-333)即后趙明帝,字世龍,原名匐勒,上黨武鄉(xiāng)(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國時期(西晉滅亡到北魏統(tǒng)一華北期間的時期,當時南方則為東晉時期)后趙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從奴隸到皇帝整個世界歷史上的唯一一人。319年稱趙王。西晉羯族的來源,一說類亞洲西境諸族人而非匈奴人,如夏曾佑;一說是附屬于匈奴隨之入塞的羌渠部後裔,如王國維;一說與匈奴有關但與匈奴不同屬,似來自西域,如黃文弼;一說與羌族有關,如呂思勉、錢穆;一說屬西域月氏胡,如陳寅恪、姚薇元、王青;一說來自中亞的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如譚其驤;一說西域胡占較大比重的雜胡,如唐長儒;一說來自呼揭國遺民,如陳可畏。諸說并存,各有所據(jù)。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音先)教(即拜火教,看來他們和波斯有些淵源)。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帥。沒于333年。謚號:明帝;廟號:太祖;安葬地:高平陵;曾用年號: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建平(330年九月-333年)。

    唐朝詩人司空圖有詩“石勒童年有戰(zhàn)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

    人物生平

    少年異事

    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別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親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曾為部落小頭目。

    晉書記載,石勒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室。十四歲時,跟同鄉(xiāng)到洛陽做販賣營生,曾倚上東門長嘯,被尚書左仆射王衍看到,很驚奇,跟左右說:“剛才那個胡人的小孩子,我聽他的聲音看起來有奇志,恐怕將來會擾亂天下!保扇巳プニ,而他已先離開。及至稍長,健壯有膽力,善于騎射,很有才干。石勒的父親性格兇惡、粗野,與胡人不合群,常常讓石勒去代為管理所部胡人,石勒很得人心。

    石勒

    石勒所居住的武鄉(xiāng)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鐵騎之象,家園中生人參,花葉甚茂,悉成人狀。父老及相者皆曰:“此胡狀貌奇異,志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眲裢l(xiāng)人厚待他,時多嗤笑,唯鄔人郭敬、陽曲寧驅(qū)以為信然,并加資贍。石勒也感激他們的恩德,賣力為他們耕作(石勒為他們的佃客)。經(jīng)常聽到金戈鐵馬之聲,回到家里把這事情告訴母親,母親回答說:“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被掠為奴

    西晉太安年間(302年―303年),并州(山西大部及鄰近的河北、內(nèi)蒙部分地區(qū))發(fā)生饑荒,社會動蕩不安,石勒與一同做佃客的胡人逃亡走散,就從雁門回來投靠于寧驅(qū)。北澤都尉劉監(jiān),要縛賣石勒為奴,寧驅(qū)把他藏匿起來,幸而獲免。于是石勒偷偷去投靠都尉李川,路上遇到郭敬,泣訴饑寒之苦,郭敬即以貨賣所得,供給石勒的衣食。石勒對郭敬說:“今者大餓,不可守窮。諸胡饑甚,宜誘將冀州(河北中、南部及山東西端與河南北端)就谷,因執(zhí)賣之,可以兩濟!薄9从X得主意不錯。正趕上晉建威將軍閻粹勸說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把各部胡人抓到山東去賣掉以換取軍餉,司馬騰令將軍郭陽、張隆等抓了很多胡人準備販到冀州,兩個胡人共鎖于一枷,石勒年方二十來歲,也在被掠賣者之中,多次被張隆驅(qū)行凌辱,幸而郭陽是郭敬的族兄,郭時是郭敬的侄兒,他們受郭敬之托,所以石勒在路上遇饑、病,多受到郭陽與郭時的照顧。到山東后,石勒被賣與茌平(山東茌平縣)人師歡為奴。

    師歡的家鄰近牧馬場,和魏郡的販賣頭目汲桑常相往來。石勒以擅于相馬而向汲桑主動投靠。后來召集到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群盜;接著郭敖、劉征、劉寶、張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十人,也來投奔,號稱十八騎。石勒就以這十八騎為基本力量,向茌平牧場東面的赤龍、驥等馬苑中奪得苑馬,乘馬到遠方掠奪絲綢珍寶等物,用以結好于汲桑。

    迎穎誅越

    等到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在蕩陰之戰(zhàn)(河南湯陰)打敗晉惠帝御軍,挾持皇帝到鄴宮,晉安北將軍幽州刺史王浚打著司馬穎凌辱天子的借口,使鮮卑擊之,穎懼,挾惠帝南奔洛陽。帝復為張方所逼,遷于長安。

    關東所在兵起,皆以誅殺成都王司馬穎為名。河間王司馬颙懼東師之盛,欲輯懷東復,于是奏議廢司馬穎。

    晉惠帝永興二年(305年),劉元海駐于黎亭,司馬穎的故將陽平人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趙魏,眾至數(shù)萬。

    石勒與汲桑帥牧人乘苑馬數(shù)百騎以赴之。汲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焉。

    公師籓拜石勒為前隊督,跟著攻平昌公司馬模于鄴(屬魏郡)。司馬模很害怕,范陽王司馬虓遣其將茍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公師藩,司馬模亦派將軍馮嵩反擊,公師籓敗。籓濟自白馬而南,濮陽太守茍晞捉到公師籓并斬之。石勒與汲桑亡潛苑中,桑以勒為伏夜牙門,帥牧人劫掠郡縣系囚,又招山澤亡命,多附勒,勒率以應之。

    永嘉元年(307年),汲桑自號大將軍,稱為成都王司馬穎而誅討東海王司馬越、東嬴公司馬騰為名。汲桑以石勒為前驅(qū),屢有戰(zhàn)功,署為掃虜將軍、忠明亭侯。汲桑進軍攻鄴,以石勒為前鋒都督,大敗司馬騰部將馮嵩,因長驅(qū)入鄴,遂害司馬騰,殺萬余人,掠婦女珍寶而去。濟自延津,南擊兗州,司馬越大懼,使茍晞、王贊等討之。

    汲桑、石勒攻幽州刺史石鮮于樂陵,石鮮戰(zhàn)死。乞活軍田禋帥眾五萬救石鮮,石勒迎戰(zhàn),敗田禋,與茍晞等相持于平原、陽平間數(shù)月,大小三十余戰(zhàn),互有勝負。司馬越懼。

    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七月初一駐軍官渡,為茍晞聲援。八月初一,汲桑、石勒在東武陽為茍晞所敗,茍晞追擊汲桑,攻破汲桑的八個營壘,殺死萬余人,于是汲桑、石勒收攏余眾,準備投奔漢王劉元海(劉淵)。冀州刺史譙國丁紹邀戰(zhàn)于赤橋,又大敗之。汲桑奔馬牧,勒奔樂平。

    十二月初二日,隨司馬騰“乞活”的州將田甄、田蘭、薄盛等人起兵,為新蔡王司馬騰報仇,在樂陵殺了汲桑。把成都王司馬穎的棺材丟棄到故井里,司馬穎的故臣又收拾好棺材安葬了。

    投奔漢國

    這時,胡部大(少數(shù)民族的一部之長)張(背勹)督、馮莫突,擁眾數(shù)千人,在上黨(山西襄垣縣東)設置軍壘。石勒去投奔他們。

    永嘉元年(307年)十月,張(背勹)督等人隨經(jīng)勸服隨石勒騎馬投歸漢,漢王劉淵封張(背勹)督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任石勒為輔漢將軍,并封平晉王,以統(tǒng)率他們。

    烏桓人張伏利度有二千部眾,在樂平設置軍壘,劉淵每次去招募,都沒有成功。石勒假裝在劉淵那里犯了罪,去投奔張伏利度,張伏利度很高興,與石勒結拜成兄弟,派石勒帶領各部胡人去搶劫,所向無敵,各部胡人都敬畏佩服。石勒知道大家的心都已歸向自己,于是趁聚會時抓住張伏利度,對各部胡人說:“今天要干大事,我與張伏利度誰能夠成為首領?”各部胡人都推舉石勒。石勒于是放了張伏利度,率部眾投歸漢。劉淵給石勒加職為督山東征討諸軍事,把張伏利度的部眾交給石勒指揮。

    侵擾司冀

    永嘉二年(308年)正月,漢王劉淵派遣撫軍將軍劉聰?shù)仁麑④娤蚰险紦?jù)太行,派輔漢將軍石勒等十名將軍向東到趙、魏地區(qū)。

    二月二十五日,石勒進犯常山,王浚擊敗了石勒。

    三月二十二日以后,王彌投劉淵。被封為司隸校尉,兼侍中。

    當石勒進軍常山郡后,西晉安北將軍王浚,命其大將祁弘,帶領鮮卑段務勿塵等十余萬騎兵來攻打石勒,八月,大敗石勒于常山的飛龍山,死者萬余人,石勒只得退據(jù)黎陽(河南?h東)。但隨即轉(zhuǎn)而進攻信都(河北冀縣),殺晉冀州刺史王斌,并連敗晉將。劉淵因授石勒為鎮(zhèn)東大將軍。

    九月,漢國王彌、石勒進犯鄴城,守將和郁棄城而逃。詔令豫州刺史裴憲在白馬駐扎以抵御王彌;車騎將軍王堪在東燕駐扎以抵御石勒;平北將軍曹武駐扎在大陽以護備蒲子。裴憲是裴楷的兒子。

    十月初五,石勒、劉靈率領三萬人進犯魏郡、汲郡、頓丘等地,五十多個村壘的百姓望風投降,石勒對全部村壘頭目都授給將軍、都尉的印章和綬帶,并從百姓中挑選了五萬強壯者作為兵士,對老弱病殘的百姓仍讓他們在原地安居。“軍無私掠,百姓懷之”。

    十月初八,石勒在三臺抓住并殺了魏郡太守王粹。

    進攻趙郡,殺冀州西部都尉馮沖;并攻殺乞活部赦亭、田禋于中丘,敗而盡殺之。

    永嘉三年(309年),劉淵封石勒為安東大將軍,開府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僚屬。石勒繼續(xù)進攻巨鹿(河北平鄉(xiāng)縣西南)、常山(河北正定縣南)二郡,盡殺二郡守將,攻克冀州郡縣的堡壁百余所,部隊增加到十多萬人。石勒將在這一帶所羅致的漢人士族,集為君子營。請漢人謀士張賓為謀主。開始設立軍功曹,以刁膺、張敬為股肱,夔安、孔萇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陽、桃豹、逯明、吳豫等為將率”。使其將張斯率騎詣并州山北諸郡縣,說諸胡羯,曉以安危。諸胡懼勒威名,多有附者。進軍常山,分遣諸將攻中山、博陵、高陽諸縣,降之者數(shù)萬人。

    張賓,字孟孫,趙郡(河北高邑縣西南)中丘人,父親張瑤,曾任中山太守。張賓博涉經(jīng)史,而不泥于章句,豁達而胸懷大志,常常把自己比作西漢張良。等到石勒攻取崤山以東地區(qū),張賓對所親近的人說:“我一一觀察那些戰(zhàn)將,沒有比得上這位胡人將軍的,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大業(yè)!”于是提起劍到軍營門前,大聲呼喊請求接見,但石勒并沒有認為他有超群之處。張賓多次向石勒獻上計策,事情結束后全都與張賓預料的一樣。石勒因此才感到他不同尋常,安排他為軍功曹,一舉一動都要去問他。

    十月,漢劉聰命劉粲、劉曜、王彌等率眾四萬進攻西晉都城洛陽,命石勒率領騎兵二萬與粲等會師,大敗晉軍于澠池,劉粲進至軒轅,石勒進至成皋關(河南滎陽縣汜水鎮(zhèn)),圍陳留太守王贊于倉垣,被王贊所敗。

    十一月,石勒進犯信都,殺了冀州刺史王斌。王浚自己兼任冀州刺史。朝廷詔令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率兵討伐石勒,石勒帶兵回來,抵御王堪等人。魏郡太守劉矩獻出本郡投降石勒。石勒到達黎陽,裴憲丟下軍隊自己逃奔淮南,王堪退守倉垣。

    侵擾兩岸

    永嘉四年(310年),匈奴漢帝劉淵死,劉聰稱帝,加封石勒為征東大將軍。

    一月,漢鎮(zhèn)東大將軍石勒渡過黃河,攻克白馬,王彌帶領三萬人與石勒會師一同進犯徐州、豫州、兗州。

    二月,石勒襲擊鄄城,殺兗州刺史袁孚,又攻克倉垣,殺王堪。又北渡黃河,攻打冀州各郡,九萬多百姓附從石勒。

    四月,王浚部將祁弘在廣宗打敗漢冀州刺史劉靈,殺死劉靈。

    七月,漢楚王劉聰、始安王劉曜、石勒和安北大將軍趙國,在懷縣圍攻河內(nèi)太守裴整,朝廷詔令征虜將軍宋抽救援懷縣。石勒與平北大將軍王桑阻擊并殺死宋抽。河內(nèi)人抓住裴整投降,漢主劉淵讓裴整擔任尚書左丞。河內(nèi)郡督將郭默收拾裴整的殘余部眾,自己擔任小城堡主,劉琨任郭默為河內(nèi)太守。此役獲俘冉瞻,命石虎認為義子。冉瞻即冉閔之父。

    謀據(jù)江漢

    先是,雍州流人王如、侯脫、嚴嶷等起兵江淮間,聞勒之來也,懼,遣眾一萬屯襄城以距,勒擊敗之,盡俘其眾。勒至南陽,屯于宛北山。如懼勒之攻襄也,使送珍寶車馬犒師,結為兄弟,勒納之。如與侯脫不平,說勒攻脫。勒夜令三軍雞鳴而駕,晨壓宛門,攻之,旬有二日而克。嚴嶷率眾救脫,至則無及,遂降于勒。勒斬脫,囚嶷送于平陽,盡并其眾,軍勢彌盛。

    勒南寇襄陽,攻陷江(指襄江)西壘壁三十余所,留刁膺守襄陽,躬帥精騎三萬還攻王如。憚如之盛,遂趣襄城。如知之,遣弟璃率騎二萬五千,詐言犒軍,實欲襲勒。勒逆擊,滅之,復屯江西,蓋欲有雄據(jù)江漢之志也。張賓以為不可,勸勒北還,弗從,以賓為參軍都尉,領記室,位次司馬,專居中總事。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勒圖謀占據(jù)江、漢地區(qū),參軍都尉張賓認為不行。正遇上軍中饑乏又流行疾疫,有一大半都死了,于是渡過沔水,進犯江夏,正月十五日,攻克江夏。

    屠殺漢人

    《晉書》記載石勒羯人集團制造的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大屠殺,一次就屠殺和吃掉已經(jīng)放棄抵抗的漢族軍民百姓高達二十多萬人:

    “以襄陽王范為大將軍,統(tǒng)其眾。還葬東海。石勒追及于苦縣寧平城(今河南省鄲城縣寧平鎮(zhèn)),將軍錢端出兵距勒,戰(zhàn)死,軍潰。勒命焚越柩曰:u2018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故燒其骨以告天地。u2019,于是數(shù)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萬,王彌弟璋焚其余眾,并食之。”

    占據(jù)許昌

    永嘉五年(311年)二月,北寇新蔡,害新蔡王確于南頓,朗陵公何襲、廣陵公陳、上黨太守羊綜、廣平太守邵肇等率眾降于勒。勒進陷許昌,害平東將軍王康。

    三月,率領行臺和二十多萬晉兵討伐石勒的司馬越死在項縣,大軍于是在王衍及襄陽王司馬范帶領下護送司馬越靈柩回東海國。四月,石勒率輕騎追擊大軍,終在苦縣寧平城追上大軍,并殺敗王衍所派的將軍錢端。晉兵在錢端敗死后潰敗,被石勒包圍并射殺,士兵在混亂中互相踐踏,全軍覆沒。又殺害包括王衍以內(nèi)隨行的官員和西晉宗室。不久石勒又在洧倉追上司馬越世子司馬毗由洛陽東歸的部眾,又將司馬毗等人殺害。

    四月,石勒于苦縣寧平城大敗晉軍,十萬晉軍無一人幸免。因耽于對宗室見血,派人于夜晚推墻壓死諸公卿,并焚燒了司馬越的尸體。

    何倫等人到達洧倉,與石勒遭遇,交戰(zhàn)失敗,這樣東海王司馬越的長子以及宗室四十八個親王又被石勒所俘。何倫逃奔下邳,李惲逃奔廣宗。

    五月,漢主劉聰派前軍大將軍呼延晏率領二萬七千兵士進犯洛陽,到達河南時,晉朝軍隊先后十二次失敗,死了三萬多人。始安王劉曜、王彌、石勒都帶兵與呼延晏會合。

    六月十二日,劉曜殺死晉太子司馬詮、吳孝王司馬晏、竟陵王司馬、右仆射曹馥、尚書閭丘沖、河南尹劉默等人,士人百姓死了三萬多人。于是又挖掘各個陵墓,把宮廟、官府都焚燒光了。劉曜納娶惠帝羊皇后,把懷帝以及皇帝專用的六方玉璽都送往平陽。石勒帶兵從轅出擊,到許昌駐扎。晉光祿大夫劉蕃、尚書盧志逃奔并州。

    八月,石勒在陽夏攻打王贊,抓獲了王贊。于是又襲擊蒙城,抓住茍和豫章王司馬端,鎖住茍的脖頸,讓他作左司馬。漢君主劉聰任命石勒為幽州牧。

    兼并王彌

    王彌與石勒,表面上親近而內(nèi)心里互相猜忌,劉暾勸王彌征召曹嶷的軍隊來謀取石勒。王彌就寫信,讓劉暾去召集曹嶷,并且邀請石勒一起到青州。劉暾到東阿時,被石勒流動巡視的騎兵抓獲,石勒秘密殺掉劉暾,并設法取信王彌。

    十月,石勒在己吾縣宴請王彌。宴上石勒親手殺了王彌,兼并了他的軍隊又表奏漢主劉聰,稱說王彌反叛。劉聰勃然大怒,派使者責備石勒“擅自害死朝廷重要輔佐官員,心中沒有君主”。但還是給石勒加上了鎮(zhèn)東大將軍,督并、幽二州諸軍事,兼并州刺史等職,來安慰石勒的心。茍、王贊密謀叛離石勒,石勒把他們殺了,還殺了茍的弟弟茍純。

    頓兵葛陂

    石勒帶兵攻掠豫州各郡,到江邊后回師,駐扎在葛陂。

    當初,石勒被人搶走賣掉的時候,和他母親王氏失去聯(lián)系。劉琨找到了他母親,就把他母親和侄子石虎送到石勒那里,打算趁機收買石勒,石勒回送給劉琨名馬、珍寶等物,用厚禮招待劉琨的使者,謝絕了劉琨。

    當時石虎十七歲,殘忍得沒有限度,軍中都以他為禍患,石勒告訴母親說:“這個小子兇暴無賴,假如軍隊的人把他殺了,有損聲名,還不如自己來除掉他!蹦赣H說:“快捷的牛在牛犢時,大多都會把車弄壞。你稍微忍耐一下!”石虎長大后,擅長射弓騎馬,驍勇為當時第一。石勒任他為征虜將軍,每當屠殺一座城邑,很少有遺留下來的人。但是駕馭部下卻嚴厲而不繁瑣,沒有誰敢違反,指派他去攻戰(zhàn)征討,所向無敵,石勒于是寵信任用他。石勒攻打滎陽太守李矩,李矩出擊打退了石勒。

    永嘉六年(312年),石勒在葛陂修筑營壘,向農(nóng)民征稅修造舟船,打算進攻建業(yè),樞巴跛抉R睿大規(guī)模調(diào)集江南的部隊到壽春,任鎮(zhèn)東長史紀瞻為揚威將軍,統(tǒng)領各軍隊來征討石勒。

    遇到大雨,三個月不停,石勒軍隊饑乏并流行疾病,死的人超過大半,謀士張賓為石勒分析事關生死存亡的大勢,石勒采納并提拔張賓為右長史。號稱“右侯”。

    石勒帶兵從葛陂出發(fā),派石虎帶領二千騎兵開往壽春,遇到晉朝的運輸船,石虎的部將兵士爭先攻取,結果被紀瞻打敗。紀瞻追擊了一百多里,追上石勒的軍隊,石勒排好兵陣等待,而紀瞻不敢攻打,退還到壽春。

    石勒從葛陂向北行進。所經(jīng)過的地方百姓都堅壁清野,因而沒有搶掠到什么東西,軍中非常饑餓,出現(xiàn)士卒吃士卒充饑的現(xiàn)象。到達東燕,聽說汲郡人向冰聚集了幾千人在枋頭修筑了營壘,石勒將要渡黃河,又擔心遭到向冰的阻擊。張賓說:“聽說向冰的船只全都放在水中沒有抬上岸,應當派遣輕裝兵士抄小道去偷襲奪取這些船,用來渡大部軍隊過黃河,大部軍隊渡河后,一定能擒獲向冰。”

    攻占河北

    七月,石勒派遣支雄、孔萇從文石津綁扎木筏偷渡,奪取了向冰的船只。石勒率兵從棘津渡黃河,攻打向冰,把向冰打得慘敗,得到了向冰的全部物資儲備,軍隊士氣重新振作起來,于是長驅(qū)直入到達鄴城。劉演防守三臺以求自己穩(wěn)固,臨深、牟穆等人又率領自己的部眾向石勒投降。

    部將們想攻打三臺,張賓對石勒建議攻取并占據(jù)襄國,并麻痹王浚、劉琨及劉聰。獲劉聰封石勒擔任都督冀、幽、并、營四州諸軍事,冀州牧,進封為上黨公。

    十二月,廣平人游綸、張豺擁有幾萬人,占據(jù)苑鄉(xiāng),王浚讓他們在那兒暫時代理原官行使職權,石勒派遣夔安、支雄等七個將領攻打他們,攻破了外圍的營壘。王浚派遣都護王昌率領各軍,以及遼西公段疾陸眷,段疾陸眷的弟弟段匹、段文鴦、堂弟段末等人的部眾五萬人到襄國攻打石勒。

    段疾陸眷在渚陽駐扎,石勒派多名將領去攻打,都被段疾陸眷打敗。石勒采納張賓、孔萇的謀略,伏擊段疾陸眷,殺得尸橫三十多里,繳獲鎧甲馬匹五千多。段疾陸眷召集剩余部眾,退到渚陽駐扎。

    石勒以懷柔策略爭取段氏鮮卑,收到效果,從此段氏一心附從石勒,王浚的勢力于是衰敗。

    游綸、張豺向石勒請求投降。石勒攻打信都,殺冀州刺史王象。王浚又讓邵舉任冀州刺史,防守信都。

    這一年,全國大肆流行傳染病。

    建興元年(313年)三月,漢廷尉陳元達勸諫漢主劉聰節(jié)儉及提防石勒。

    四月,石勒派石虎攻打鄴城,鄴城潰敗,劉演逃奔廩丘,三臺的流民全部向石勒投降。石勒讓桃豹擔任魏郡太守進行管理。過了一段時間,又讓石虎代替桃豹鎮(zhèn)守鄴城。

    石勒在上白攻打李惲,把他殺了。王浚又任命薄盛為青州刺史。

    王浚派棗嵩督領各軍在易水駐扎,召段疾陸眷,想與他一起攻打石勒,段疾陸眷不來。王浚發(fā)怒,用重金賄賂拓跋猗盧,并向慕容等人傳發(fā)檄文,要共同討伐段疾陸眷。

    五月,石勒派孔萇攻打定陵,殺了田徽。薄盛帶領所屬軍隊向石勒投降,崤山以東的各個郡縣,相繼被石勒占取。漢主劉聰任石勒為侍中、征東大將軍。烏桓人也叛離了王浚,暗中歸附于石勒。

    王浚勢力越來越衰弱。石勒通過計謀取信于王浚,游綸的哥哥游統(tǒng),擔任王浚的司馬,鎮(zhèn)守范陽,派使者暗自依附于石勒,石勒殺了他的使者并送給王浚。王浚雖然沒有以罪罰游統(tǒng),卻更加相信石勒的忠誠,不再懷疑。

    建興二年(314年)二月,石勒戒.嚴,將要襲擊王浚。三月,石勒的軍隊到達易水,捉王浚,歷數(shù)其罪,斬于襄國街市。并殺其麾下精兵數(shù)萬人。石勒返襄國,以王浚首級報捷于漢,漢以四官十二郡封之,石勒堅辭,僅受兩郡。

    建興三年(315年)九月,漢主劉聰派遣大鴻臚給石勒賞賜弓箭,用策書封石勒為陜東伯,可以獨立自行征戰(zhàn)討伐,任命刺史、將軍、郡守縣令、分封列侯,到年底時再集中上報。

    建興四年(316年)四月,石勒派石虎到廩丘攻打劉演,幽州刺史段匹派他弟弟段文鴦救援劉演。石虎攻克了廩丘,劉演逃奔到段文鴦的軍中,石虎抓獲了劉演的弟弟劉啟后就回去了。十一月,石勒在坫城圍攻樂平太守韓據(jù)。司空長史李弘率并州向石勒投降。孔萇到代郡攻打箕澹,殺了他。

    太興元年(318年)七月,漢靳準作亂,殺劉粲、王延。石勒率五萬精兵討伐靳準,占據(jù)襄陵以北平原。十二月,石虎率領幽州、冀州的軍隊與石勒會合,進攻平陽。靳明多次戰(zhàn)敗,派遣使者向漢主求救。漢主劉曜派劉雅、劉策

    相迎,靳明率平陽士民一萬五千人逃奔漢國。劉曜駐屯西部的粟邑,拘捕靳氏家人,不分老幼全都殺掉。劉曜從平陽迎回母親胡氏的靈柩,安葬于粟邑,號稱陽陵,上謚號為宣明皇太后。石勒焚毀平陽的宮室,讓裴憲、石會修復永光、宣光二座陵墓,收斂漢主劉粲以下一百多人尸體入土埋葬,安排好戍守的軍隊,然后返回。

    太興二年(319年)二月,石勒派左長史王向漢主獻俘告捷,王舍人曹平樂以官留,進言漢主,石勒有異志。自此交惡,三月,石勒誅曹平樂三族。

    四月,蓬陂塢主陳川(乞活陳午叔父)自稱陳留太守。殺部將李頭,占據(jù)浚儀,降石勒。

    徐龕生氣,占據(jù)泰山背叛,投降石勒,自稱兗州刺史。

    祖逖在蓬關進攻陳川,石勒派石虎率兵五萬救援,兩軍在浚儀交戰(zhàn),祖逖兵敗,退軍駐屯梁國。石勒又派桃豹率兵到達蓬關,祖逖退守淮南。石虎將陳川部眾五千戶遷徙到襄國,留下石豹守衛(wèi)陳川故城。

    石勒派遣石虎在朔方重創(chuàng)鮮卑族日六延,斬首二萬,俘虜三萬多人。孔萇攻取了幽州諸郡。段匹的士眾因饑餓離散,段匹想移軍保守上谷,代王郁律領兵準備攻擊他,段匹丟棄妻子兒女逃奔樂陵,依附邵續(xù)。

    建立后趙

    十月,石勒的左、右長史張敬、張賓,左、右司馬張屈六、程遐等勸石勒稱皇帝尊號,石勒不同意。十一月,將佐們又請求石勒稱大將軍、大單于、領冀州牧、趙王,石勒接受,即位稱趙王,改元稱趙王元年,即以襄國為都城。由于漢主劉曜此前已經(jīng)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故稱石勒所建為后趙。

    石勒既稱趙王后,繼續(xù)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權建設,舉其要者如下:一、均百姓田租之半;孝悌力田及死義之孤賜帛有差。孤老鰥寡者賜谷每人三石。二、建立社稷、宗廟、營建東西官署。三、派使者巡行州郡,勸課農(nóng)桑。四、設官分職,各司其事:經(jīng)學祭酒:從事中郎裴憲,參軍傅暢、杜嘏。律學祭酒:參軍續(xù)咸、庾景。史學祭酒:任播、崔濬。門臣祭酒:中壘支雄、游擊王陽,專明胡人辭訟。門生主書:張離、張良、劉群、劉謨,司典胡人出內(nèi),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華族。號胡為國人。五、大執(zhí)法:張賓,專總朝政,位冠寮首。單于元輔:石虎,都督禁衛(wèi)諸軍事。司兵勛:前將軍李寒,教國子擊刺戰(zhàn)射之法。六、編撰工作:《上黨國記》:由記室佐明稭、程機撰!洞髮④娖鹁幼ⅰ罚河芍写蠓蚋当搿①Z蒲、江軌撰!洞髥斡谥尽罚河蓞④娛⑹、石謙、孔隆撰。七、封賞功臣,死事之子賞加一等。八、厘定習俗:禁國人不準報嫂(即兄死不得以嫂為妻)。禁止在喪婚娶。其燒葬令如本俗。

    以上諸項,均在趙王元年。至趙王二年(320年),還繼續(xù)進行了若干措施。關于禮樂方面,始制軒懸之樂,八佾之舞,又造金根車、大輅、黃屋、左纛等,天子的車旗禮樂,至此具備。又徙朝臣掾?qū)僖陨鲜孔迦賾粲谙鍑某缛世,設置公族大夫來統(tǒng)領他們。還制定宮殿諸門的出入制度。特別注重選舉,先是清定五品,以張賓管領選舉事宜,又繼續(xù)定為九品。以張班為左執(zhí)法郎,孟卓為右執(zhí)法郎,典定士族,協(xié)助張賓負責選舉工作。命令群寮和州郡每年各舉秀才、孝廉以至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確定士族品級,選舉賢才,吸收漢族地主階級分子參與政權,這對鞏固后趙的統(tǒng)治是有利的。

    就在石勒稱趙王的二年(東晉大興三年,320年),東晉鎮(zhèn)西將軍豫州刺史祖逖,渡江北伐后取得不小的成就。早在東晉建武元年(317年),祖逖就受命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渡江北進。祖逖善于撫納,與士卒同甘苦,勸課農(nóng)桑,招徠新附,有的塢堡曾經(jīng)歸降石勒,有任子在趙的,祖逖允許其兩屬,用以窺探石勒軍情,因而多所克獲,“黃河以南,盡為晉土”,練兵積谷,為進取河北之計。石勒看到對祖逖難以取勝,就改變方式,以祖逖本北方士族,祖墳在幽州,就下令幽州修好祖氏塋墓,置守冢者兩家。寫信與祖逖要求互通使者,進行互市。祖逖的牙門將叛歸石勒,勒斬其首送還祖逖,并告知祖逖,叛臣逃吏,你我之所同惡。石勒采用這樣的策略,來緩和祖逖的進攻,頗有成效。祖逖于是也不接納后趙叛將,禁止邊界上的抄略,因而東晉與后趙的“邊境之間,稍得休息”。祖逖亦與石勒修結和好,禁止邊將進侵后趙,于是邊境暫得和平。但同時祖逖卻營繕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秣馬厲兵,積蓄力量,準備向北岸推進。但到第二年,祖逖死后,石勒又攻取了河南大片土地。

    后趙王三年(321年),石勒命石虎、孔萇等攻打鮮卑段匹等于厭次(山東陽信縣東南),俘虜了段匹及其弟文鴦等,消滅了段氏鮮卑的勢力。

    后趙王四年(322年),石勒又命虎率眾四萬,攻晉泰山太守徐龕,俘至襄國后斬之。東晉兗州刺史郗鑒,被石虎所逼,只得退至合肥。至是,徐、兗二州地方,多歸于石勒。

    后趙王五年(323年),石勒命石虎率領步騎四萬,進討曹嶷于廣固(山東益都縣西北),嶷部下東萊太守劉巴、長廣太守呂披相繼投降,曹嶷也只得投降,被石勒殺死于襄國。石虎要坑殺曹嶷的降卒三萬人,新任命的青州刺史劉徵說:你任命我來當刺史,是要治理人民的,把人殺光,還要我這個刺史做什么?我還是跟你回去吧!石虎這才留下男女七百口與劉徵。于是,青州郡縣也盡歸于石勒。

    后趙王六年(324年),石勒派將兵都尉石瞻,攻取東晉的下邳(江蘇睢寧縣西北)、彭城(江蘇徐州市)、東莞(山東沂水縣)、東海(山東郯城縣北)等郡。又派司州刺史石生,攻殺前趙河南太守尹平于新安(河南新安縣),破壘壁十余所,掠五千戶而還。從此,“二趙構隙,日相攻掠,河東、弘農(nóng)之間,民不聊生矣”。

    至此,石勒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就是前趙劉曜,二趙間的決戰(zhàn),如箭在弦上了。

    后趙王七年(325年),石生據(jù)守洛陽,前趙中山王劉岳來攻,石虎率軍救石生,大敗劉岳于洛西,俘岳送于襄國。劉曜自長安來援劉岳,軍隊在夜中一再驚潰,無法作戰(zhàn),只好退還。

    后趙王八年(326年)三月,石勒夜間微服出行,檢視察看各營帳守衛(wèi),他拿著金帛去送給守門人,請求出門。永昌門守令王假要拘捕他,因隨從人員到來才停手。清晨,石勒召見王假,任命他為振忠都尉,賜給關內(nèi)侯的爵位。石勒召見記室參軍徐光,徐光因酒醉未到,被貶職為牙門。徐光當值侍衛(wèi)時,面帶怨怒的容色,石勒發(fā)怒,將他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囚禁起來。

    四月,后趙將領石生侵犯汝南,執(zhí)獲汝南內(nèi)史祖濟。

    十二月,石勒任命牙門將王波為記室參軍,典掌評定九流高下,開始設立秀才、孝廉考試經(jīng)策的制度。

    同月,濟岷太守劉等人殺死下邳內(nèi)史夏侯嘉,占據(jù)下邳反叛,投降后趙。石瞻進攻在邾地的河南太守王瞻,攻了下來。彭城內(nèi)史劉續(xù)再次占據(jù)蘭陵的石城,石瞻又攻取了石城。

    327年,后趙中山公石虎攻擊代王拓跋紇那,雙方戰(zhàn)于句注山陘北,拓跋紇那戰(zhàn)敗,遷都至大寧以避敵禍。

    后趙太和元年(東晉咸和三年,328年),后趙中山公石虎率士眾四萬人從軹關西進,攻擊前趙的河東,有五十多個縣應從,石虎于是進攻蒲阪。前趙主劉曜派河間王劉述調(diào)遣氐族、羌族士眾屯駐在秦州,防備張駿和楊難敵,自己率領中外精銳的水、陸各軍救援蒲阪,從衛(wèi)關北渡黃河。石虎畏懼,率軍退走,劉曜追擊。八月,在高候追上石虎,與石虎交戰(zhàn),石虎大敗,石瞻被殺,尸體枕籍達二百多里,劉曜繳獲的軍資上億。石虎逃奔朝歌。

    十一月,石勒想自己率兵救援洛陽。

    十二月,石勒于西陽門大破趙軍,斬首五萬多級。

    330年,二月,后趙的群臣請求后趙王石勒即帝位,石勒便號稱大趙天王,行施皇帝的事務。又立妃子劉氏為王后,世子石弘為太子。任兒子石宏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大單于,封為秦王;石斌為左衛(wèi)將軍,封為太原王;石恢為輔國將軍,封為南陽王。任中山公石虎為太尉、尚書令,進升爵位為王;任石虎的兒子石邃為冀州刺史,封為齊王;石宣為左將軍;石挺為侍中,封為梁王。又封石生為河東王,封石堪為彭城王。讓左長史郭敖任尚書左仆射,右長史程遐任右仆射、兼領吏部尚書。左司馬夔安、右司馬郭殷、從事中郎李鳳、前郎中令裴憲,都任為尚書;參軍事徐光為中書令、領秘書監(jiān)。其余的文武官員,拜官封爵各有差等。

    石虎心生怨言。

    后趙群臣堅持請求石勒扶正皇帝尊號,九月,石勒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平。

    休屠王石羌背叛后趙,河東王石生攻破他,石羌逃奔涼州。

    331年三月,石勒到鄴,準備建新宮城。九月,后趙國主石勒又營建鄴城宮室。把洛陽作為南都,設置行臺。

    332年正月十五日,石勒盛大地犒賞群臣,對徐光說:“朕可以和古代哪一等君主相比?”徐光回答說:“陛下的神武謀略超過漢高祖,后代人沒有可以相比的!笔招χf:“人哪有不知道自己的!您的話太過了。朕如果遇到漢高祖,應當向他北面稱臣,與韓信、彭越同列比肩。如果遇上漢光武帝,將會與他共同逐鹿中原,不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應當光明磊落,如同日月之光明亮潔白,終究不該仿效曹操和司馬懿,欺凌他人的孤兒寡婦,靠不正當?shù)氖侄螉Z取天下。”群臣都叩頭頓首,稱呼萬歲。

    四月,右仆射程遐、徐光向國主石勒進言提防石虎。不聽。

    石勒病亡

    333年正月二十六日,石勒派使者來與東晉重歸修好,晉成帝下詔令焚燒他帶來的禮物。五月,石勒病重臥床,中山王石虎進入禁中侍衛(wèi),矯稱詔令。七月,石勒病重,頒布遺命說:“石弘兄弟,應當好好相互扶持,司馬氏就是你們的前車之鑒。七月二十一日,石勒病逝,其子石弘繼位。

    石勒崛起于窮困的少數(shù)民族之中,能夠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大部,在文治上也有若干建樹,并且有統(tǒng)一中國之志,這在當時十六國中確是個杰出的帝王。當然,他屠殺了不少人民,已降者如曹嶷、徐龕等均所不免,尤其是因為戲謔之言,將其姊夫折足而殺之,何其殘忍如此!至如棄舊怨而與李陽握手言歡,恕樊坦之失言而厚與贈送,則又儼然一個忠厚長者了。

    為政舉措

    政治

    一是繼續(xù)勸課農(nóng)桑。在石勒稱趙王的第六年,命右常侍霍浩為勸課大夫,與典農(nóng)使者朱表,典農(nóng)都尉陸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戶籍,勸課農(nóng)桑。農(nóng)桑最修者,賜爵五大夫。從這里不僅可看到石勒的勸農(nóng),還可看到當時設有勸課大夫、典農(nóng)使者、典農(nóng)都尉等農(nóng)官,課農(nóng)應是經(jīng)常的。并且石勒自己還曾親行過藉田之禮,這在紛爭割據(jù)的帝王中,也是難能可貴的。此外,石勒還禁止釀酒,以減少糧食的消耗。

    二是日益重視文化教育。石勒在稱王的第六年,親到襄國的大、小學,考試諸生的經(jīng)義,對成績最優(yōu)者,賞帛有差。八年(326年),石勒用牙門將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才、孝廉試經(jīng)之制。胡三省注解,指明秀、孝要考試經(jīng)書,原是晉朝制度,后趙至此也予以施行。則不止大、小學學生要試經(jīng),被推薦的秀才、孝廉也要試經(jīng),后趙對漢人文化經(jīng)籍的重視,可見一斑。到石勒晚年時,還曾令郡國也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一百五十人,三考修成。不僅如此,石勒雖不識字,也經(jīng)常教人讀經(jīng)史給他聽,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見識,即在行軍打仗時也是這樣。他曾教人讀《漢書》,聽到酈食其勸漢高祖立六國之后,大驚說:此法大錯,如何能得天下?及至聽到留侯諫止這一措施,才說幸而賴此一諫。可見石勒本人學習漢族文化經(jīng)史,是深得其奧的。另外,石勒還曾建明堂、辟雍、靈臺于襄國城西,這更是取法于周制了。

    三是求賢納諫。石勒曾準備到襄國的近郊打獵,主簿程瑯勸諫他不要去,并舉孫策行獵遇刺為戒;即使是枯木朽株,也能為害。石勒認為是書生之言,不聽。及至獵時,所騎馬觸木而斃,石勒自己也幾乎喪命,因而懊悔未聽忠臣之言,是自己的過失。立即封程瑯為關內(nèi)侯,賜以朝服錦絹等物。由此,“朝臣謁見,忠言競進”。以后,到太和二年(329年),石勒在巡行州郡時,引見了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士,賜予谷帛;并令刺史太守宣告所屬,凡有意見要說的,不要隱諱不說,朝廷正如饑似渴的希望聽到忠言讜論!建平二年(咸和六年、331年)三月,石勒將營建鄴宮,準備遷都于此,而廷尉續(xù)咸上書切諫,石勒怒,欲殺之。徐光力救,勸勒不可因直言而殺列卿,石勒嘆息說:“為人君,不得自專如是!豈不識此言之忠乎,向戲之耳!”雖然石勒停建鄴宮是暫時的,但他還是賜予續(xù)咸絹百匹、稻百斛,以為獎賞。并且,借此機會下令與公卿百寮,每歲推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試的答策為上第者拜官為議郎,中第者為中郎,下第者為郎中。并令“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就在石勒死的那一年,他還選拔了太學生五人,擔任佐著作郎。

    石勒的招攬人才,重用賢能,可說是經(jīng)常的和一貫的。他早期就成立了君子營,從實踐中認識張賓確有出人之才,于是就重用他,并且用而不疑。及張賓早死,石勒痛哭流涕說:“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奪吾右侯之早也!”張賓死后,石勒與程遐等議事,有所不合,石勒又感嘆說,“右侯舍我去,令我與此輩共事,豈非酷乎!”。石勒既知人才的可貴,也領會到不得人才的痛苦,這大概就是他能選拔人才、重用人才,并且信任而不疑的道理吧!

    四是減租緩刑,依法辦事,以緩和矛盾。石勒稱帝的這年,曾下令“均百姓去年逋調(diào)”,又赦免三年刑以下者。不久,又赦免五歲刑以下者。石勒又曾令州郡如有墳墓被發(fā)掘不掩覆的,必須推劾查處;暴露的骸骨,縣政府要具備棺衾埋葬掉。還曾特別下令:“自今諸有處法,悉依科令”;如果是石勒自己在忿怒中下旨殺的人,而其德位已高,不宜訓罰,或是因公致死的孤子,不期而得譴,門下都應奏明情況,石勒就會重新予以考慮。所有這些,是緩和當時社會矛盾的措施,也是石勒穩(wěn)定政權的辦法。依法辦案,在當時雖未必能貫徹執(zhí)行,但在紛擾割據(jù)時期,能提出這點就很不簡單。

    雖然石勒立法雖嚴,而能靈活處理。如石勒稱趙王后,宮門出入規(guī)定很嚴,并且,特別諱言“胡”字。適有醉酒的胡人騎馬闖入止車門,石勒大怒,責問守門者,守門者十分害怕,忘了忌諱,說是“醉胡乘馬馳入”,不可與理論。石勒聽了,反而笑著說:“胡人正自難與言”,對守門者恕而不罪。又有一事,石勒因參軍樊坦清貧,就任命坦為章武內(nèi)史,可有較多俸祿。及坦來辭行,衣冠都很破爛,石勒見了大驚,詢問何故一貧至此?樊坦未加思索,很直率地回答說:“頃遭羯賊無道,資財蕩盡!笔章牶筮是笑著說:“羯賊乃爾暴掠耶?今當相償耳!狈惯@才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忌諱,趕快磕頭泣謝。石勒說,“孤律自防俗士,不關卿輩老書生也。”不但沒有處分樊坦,還給他車馬衣裝錢三百萬。像這樣的處理,執(zhí)法而不拘泥于法,通情達理,緩和了緊張的局面,也收攬了人心。

    五是防止貪贓枉法。石勒嘗于夜間外出私訪,帶了許多繒帛金銀財寶,賄賂守門者,求出永昌門。門候王假不但不受,還要把石勒抓起來,及至石勒的隨從到后,才告終止。次日清晨,石勒召假,任命他為振忠都尉,爵關內(nèi)侯。這是鼓勵守法不阿,告誡貪贓枉法的辦法之一。不過,私訪很難經(jīng)常,故意用財物作誘餌,未免陷人于法了。

    六是不念舊惡,收拾人心。石勒稱趙王的第三年,令家鄉(xiāng)武鄉(xiāng)縣的父老到襄國來,大家敘齒列坐歡飲,敘述平生家常。有個李陽,原是石勒鄰居,兩人年年因爭麻地,互相毆打,現(xiàn)在石勒當了趙王,故不敢來。石勒說他自己方取信于天下,豈計個人恩怨,特地將李陽找來,和李陽酣飲歡謔,并對李陽說,“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即賜予李陽甲第一區(qū),封為參軍都尉。并說明武鄉(xiāng)是他的老家鄉(xiāng),死后他的靈魂要回到故鄉(xiāng),即免去故鄉(xiāng)的三世課役。顯然,這種以鄉(xiāng)情打動人心的做法,會收到一定的成效的。

    最后,石勒在長期的實踐中,加上他的好學,見識大為提高,特別是提出了統(tǒng)一的愿望。在他稱帝第三年正月,大宴群臣時,他問徐光自己可比古代哪個開國皇帝,徐光說他超過漢高祖、魏武帝,可比軒轅氏。石勒認為徐光所言過分,自從“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然猶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者,當并驅(qū)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朕在二劉之間,軒轅豈所擬乎!”這段話固然表明石勒有自知之明,不如黃帝,不如漢高祖;也反映石勒要當一個光明磊落者;還有一點,比較含蓄些,即他要當漢祖、光武,這是統(tǒng)一天下者,不愿當魏武、晉宣,因為這是割據(jù)時期的霸主。希望統(tǒng)一天下,石勒在臨死前說得更清楚,他對徐光說:“吳蜀未平,書軌不一,司馬家猶不絕于丹陽,恐后之人將以吾為不應符箓,每一思之,不覺見于形色!辈贿^,這個愿望未能實現(xiàn),石勒就病死于襄國了。

    文化

    石勒重視教育,在段部鮮卑和烏桓都相繼歸附支持自己,王浚勢弱,領下司州、冀州等地安定,人民開始繳納租稅時,在當?shù)卦O立太學,以明經(jīng)善書的官吏作文學掾,選了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后來,石勒又在襄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選了部下和豪族子弟入學。石勒更曾親臨學校,考核學生對經(jīng)典意義的理解,成績好的就獲獎賞。

    石勒稱趙王后,命支雄和王陽為門臣祭酒,專掌胡人訴訟,命張離、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專掌胡人出入,且禁制胡人欺侮漢人,以胡人為國人。另又遷徙三百家士族到襄國,置崇仁里讓他們聚居,又置公族大夫統(tǒng)領,實行胡漢分治。

    石勒亦重視修史工作,命任播、崔濬為史學祭酒,又命記室佐明楷、程陰、徐機撰寫《上黨國記》,中太夫傅彪、賈蒲、江軌撰寫《大將軍起居注》,參軍石泰、石同、石謙、孔隆撰寫《大單于志》。稱帝后又擢升五個太學生為佐著作郎,記錄時事。

    石勒又行考試機制,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后又定九品,命左右執(zhí)法郎典定士族,并且副任選舉職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后來更以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jīng)的制度。又于稱帝后命各郡國設立學官,每郡都置博士祭酒二人,學生一百五十人,經(jīng)三次考試后才畢業(yè)入仕。

    石勒見百姓久經(jīng)戰(zhàn)亂,社會秩序剛剛恢復,資源不足,于是下令禁止釀酒,祭祀時都只用發(fā)酵一晚的甜酒。數(shù)年以后就再沒人釀酒了。

    石勒又命人重訂度量衡。

    石勒在北方推度耕作,以右常侍霍皓為勸課大夫,與典農(nóng)使者朱表及典農(nóng)都尉陸充等巡核各州郡并核實戶籍,且鼓勵農(nóng)桑。更加讓收獲最多的人爵五大夫。

    人物評價

    人物總評

    房玄齡:“石勒出自羌渠,見奇丑類。聞鞞上黨,季子鑒其非凡;倚嘯洛城,夷甫(指王衍)識其為亂。及惠皇失統(tǒng),宇內(nèi)崩離,遂乃招聚蟻徒,乘間煽禍,虔劉我都邑,翦害我黎元。朝市淪胥,若沈航于鯨浪;王公顛仆,譬游魂于龍漠。豈天厭晉德而假茲妖孽者歟!觀其對敵臨危,運籌賈勇,奇謨間發(fā),猛氣橫飛。遠嗤魏武,則風情慷慨;近答劉琨,則音詞倜儻。焚元超(指司馬越)于苦縣,陳其亂政之愆;戮彭祖(指王浚)于襄國,數(shù)以無君之罪。于是跨躡燕、趙,并吞韓、魏,杖奇材而竊徽號,擁舊都而抗王室,褫毯裘,襲冠帶,釋介胄,開庠序,鄰敵懼威而獻款,絕域承風而納貢,則古之為國,曷以加諸!雖曰兇殘,亦一時杰也。而托授非所,貽厥無謀,身隕嗣滅,業(yè)歸攜養(yǎng),斯乃知人之暗焉!

    歷代評價

    王衍:“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

    郄鑒:“石勒因釁,剪覆舊京,窮兇極逆,偽號累祀,百姓受灰沒之酷,王室有黍離之哀!

    桓溫:“胡賊石勒,暴肆華夏,齊民涂炭,煎困讎孽,至使六合殊風,九鼎乖越!

    《十六國春秋·卷二》:“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之中,常令儒生讀《春秋》、《史》、《漢》諸傳而聽之!

    司空圖:“石勒童年有戰(zhàn)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

    張大齡:“石世龍貧賤羯胡,辱在廝養(yǎng),當其殍丐負販,羈旅京邑,顧瞻宮闕,凄然長嘯,償亦有劉、項縱觀祖龍之志乎,何王夷甫駭耳而怵心也?九州之地,幾有其八,豈曰偶然。顧其人恢廓倜儻,外屈身於祖生(祖逖),內(nèi)降心於右侯(張賓),而至於責王衍,數(shù)王浚,其言侃侃有烈丈夫之風,五胡中俱無此規(guī)模矣。一傳而殲於虎,是胡運之當然,豈人謀哉!虎也窮兇極暴,天假手於冉氏子,至使羯種二十萬人,同飽烏鳶。嗚呼!慘矣。然當勒追越柩於苦縣時,十萬晉兵無一脫者,冉閔竟足以報之!

    王夫之:“石勒起明堂、辟雍、靈臺,拓拔宏修禮樂、立明堂,皆是也。敗類之儒,鬻道統(tǒng)以教之竊,而君臣皆自絕于天。故勒之子姓,駢戮于冉閔;元氏之苗裔,至高齊而無噍類;天之不可欺也,如是其赫赫哉!”

    蔡東藩《兩晉演義》回末評:劉曜、石勒、王彌輩,徒知屠掠,毫無英雄氣象,不過因晉室無人,遂至橫行海內(nèi),否則跳梁小丑,亦何能為?試看索綝賈疋等之倡言起義,一鼓而集十余萬人,破劉粲,敗劉曜,兵威大震,向使始終如一,則中興事業(yè),當屬諸愍帝,而瑯琊王睿無與也。彼劉曜石勒,亦烏能更迭稱雄乎?

    家族成員

    祖父

    石邪弈于,石勒稱趙天王(行皇帝事),追尊其為宣王。

    父母

    父親:石周曷朱,羯胡部落小帥,追尊為元王。

    母親:王氏,早年曾與石勒失散,因劉琨而得以重聚。曾勸石勒不殺石虎。

    妻子

    劉氏

    程氏,石勒部下程遐之妹,石弘之母。

    兒子

    石興:原世子,330年之前逝世。

    石弘:世子,330年立為皇太子,繼石勒登基。334年石虎將石弘、石弘母程氏、石宏、石恢兄弟幽禁,旋即下令殺死。

    石宏:300年立為秦王。與石弘一起被幽禁和殺死。

    石恢:330年立為南陽王。與石弘一起被幽禁和殺死。

    石堪:石勒養(yǎng)子,本姓田,彭城王。333年反石虎敗死。

    人物軼事

    發(fā)明考試

    史載“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余小學于襄國四門,簡將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備擊柝之衛(wèi)”盡管小學在商周時就已存在,但如同大學在西漢時才得到完善,小學也在石勒興建教育時正式確立,以至于到了石虎時代“初,勒置大小學博士,至是復置國子博士、助教。季龍以吏部選舉斥外耆德,而勢門童幼多為美官”可見后趙的小學真正起到了教育兒童的作用。(當時小學為文字學的代稱。)

    史載“以牙門將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試經(jīng)之制。”又“命郡國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顯升臺府。于是擢拜太學生五人為佐著作郎,錄述時事”

    即是說石勒在每個郡都設立學官,負責當?shù)氐慕逃ぷ。并設立地方學校,每郡招收一百五十人,要經(jīng)過三次考試才能畢業(yè),作為國家的后備干部來培養(yǎng)。

    正是這種政策,才使后趙在人才的支撐下在石虎的暴政下依然能雄踞中原20年。

    一種改革不可能一發(fā)即成,隋朝的科舉制度正是在這些嘗試下得以建立的,這一點,石勒是先驅(qū)者。

    黃瓜由來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于后趙。

    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xiàn)“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彼麆傉f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笔章牶,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F(xiàn)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

    禮華敬佛

    如果說劉淵是漢化的先驅(qū),孝文帝是漢化的集大成者,那石勒無疑接過了其中20多年的接力棒。雖然受時代的局限,他不可能像孝文帝那樣徹底,但與后世元清統(tǒng)治者相比,石勒可要開明多了。

    說到佛教,石虎的貢獻要高于石勒。但佛圖澄至少是石勒拔擢,佛教也是在這個時代被推崇的。(這個問題稍后再補充)

    老拳、毒手

    當初,石勒與李陽是鄰居,每年常爭搶漚麻的池子,互相毆打。到石勒稱趙王后,對家鄉(xiāng)父老說:“李陽是個壯士,他為什么不來?漚麻之事是貧民之間的怨恨,我如今正得到天下人的尊崇信任,難道還與一個平民為仇嗎?”便派人把李陽召來。李陽來后,石勒與他暢飲而互相戲諺,拉過李陽的手臂笑著說:“我以前厭恨你的老拳,你也飽嘗了我的毒手!辟p賜李陽一處宅第,任命他為奉車都尉。

    石勒聽書

    石勒不識字,叫別人讀《漢書》給他聽。他聽到酈食其勸漢高祖劉邦把六國的后代立為王侯,漢高祖馬上刻印,將要授予爵位,就大驚道:“這種做法會失去天下,怎能最終得到天下呢!”當聽到留侯張良勸阻漢高祖時,便說:“幸虧有這個人呀!”

    鹿死誰手

    石勒宴請高句麗和宇文屋孤的使者,酒興正濃時對徐光說:“我相當于自古以來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哪一類君主?”徐光回答:“陛下的神明威武宏謀大略勝于漢高祖劉邦,才略卓犖絕倫超過魏武帝曹操,自三王以來沒有人可相比,可以說僅次于黃帝!”石勒笑著說:“人怎能沒有自知之明,你的話不是太過分了嗎?我如遇到漢高祖,必當北面而事奉他,與韓信、彭越并肩齊驅(qū)而爭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劉秀,當共同馳騁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如日月光明,不能像曹操、司馬懿父子,欺侮孤兒寡婦,以狐媚來奪取天下。我應當處在二劉之間而已,哪能與黃帝相比呢!”群臣都頓首齊稱萬歲。

    拚命三郎

    石勒,曾轉(zhuǎn)戰(zhàn)山西呂梁柳林縣,相傳他作戰(zhàn)英勇,有拼命三郎之稱。至今該縣留有“三郎堡”地名,為紀念石勒而傳名于世。

    藝術形象

    在明代小說《續(xù)三國演義》中,石勒原名趙勒,是蜀漢名將趙云的后代。

    TAGS: 歷史 帝王 后趙 名人
    名人推薦
    • 司馬伷
      司馬伷,司馬懿第五子,司馬師、司馬昭之同父異母弟。司馬伷生性純良,宛如其叔父司馬孚,他年輕時就有才能和名氣,在魏仕官至征虜將軍,西晉代魏后...
    • 董厥
        董厥,生卒年不詳,字龔襲,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
    • 阿迪爾·查爾查尼
      阿迪爾·查爾查尼(1922—),曾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 愛彌兒·波萊爾
      費力克斯—愛德華 —朱斯坦—埃米爾·博雷爾(Félix-Édouard-Justin-Émile Borel,1871年1月7日-1956年2月3日),法國...
    • 蔡道恭
      蔡道恭(?-504年),字懷儉,是南陽冠軍人。天監(jiān)三年,魏圍司州,城中不滿五千人,糧食只能支持半年,魏軍發(fā)動攻擊,日夜不停,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勵義...
    • 張惠紹
      張惠紹(457-519年),字德繼,義陽(今河南桐柏縣)人。南朝梁將領。 少有武干,馳歸蕭衍,以為中兵參軍,加寧朔將軍。大破郢城水軍沈難當,從平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