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允祀

    允祀

    允祀,全名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wèi)氏。 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yǎng),諸臣奏稱其賢。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滴醯墼涔芾韽V善庫,重建東岳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滴趿荒辏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tǒng)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wěn)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wěn)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并錄入玉牒

    (1681-1726),康熙第八子,良妃衛(wèi)氏所生?滴跞吣辏1698)三月,封貝勒。四十七年九月,署內務府總管事務。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自然排序第十六子),其母良妃衛(wèi)氏,為滿洲正黃旗人、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宮內管領系正五品官。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17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wèi)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這除了因為胤禩很受父皇喜愛,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年僅17歲)的一位,與衛(wèi)氏本人也有關系。根據(jù)《清實錄》, 不久她又被晉升為良妃,成為玄燁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貴妃除外)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少時曾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養(yǎng),因此他與惠妃那拉氏也感情甚親。雍正繼位伊始,允許部分母妃“隨子歸邸”而居,惠妃因親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移居至胤禩府邸。

    備受皇恩

    胤禩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yǎng)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清朝規(guī)定皇子六歲起入上書房讀書,每日以名師大儒教之以滿文、蒙古文、漢文等文字,并輔以騎馬射箭等功夫?滴醵辏1687年)六月十日,康熙對幾位年長阿哥的學習情況進行了一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滿六歲的胤禩。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各讀數(shù)篇文章,胤禩純熟舒徐,聲音朗朗。但寫字是他的弱項,康熙曾因不滿他的書法,遂令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并要他每日寫十幅字呈覽。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月,他隨父皇與眾兄弟共往塞外巡獵,據(jù)傳教士張誠回憶:“整整一個月,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終日在馬上任憑風吹日曬。他們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時而奔馳,時而勒馬,顯得格外矯捷。他們之中的每個人,幾乎沒有一天不捕獲幾件野味回來!卑税⒏缲范T位于其列,亦必時有斬獲。

    允祀

    康熙帝注重皇子們的騎射技術,八阿哥胤禩也不負父皇的希望,騎射皆佳,胤禩在只有13歲時就幫忙試馬(康熙帝收到的貢馬),以辨別馬的好壞, 如果沒有精湛的騎術,是不可能勝任這個任務的。而另一份康熙二次親征給皇太子的上諭里, 則提到八阿哥和大阿哥,三阿哥一起打獵兔子,年紀最小的他射中了幾乎和大阿哥,三阿哥射中的數(shù)量一樣多的兔子。

    胤禩早年很受父皇喜愛,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時,他便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為貝勒,為當時年齡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適其出塞時與皇三子胤祉一同辦理政務。并且曾幫助裕親王福全料理廣善庫,重建東岳廟等事宜。

    廣得善緣

    胤禩為人非常親切隨和,待人處事體貼細致,靈活溫潤,不拘泥于規(guī)制與名分,因此廣有善緣。不僅在眾兄弟中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尋常,與眾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康熙交辦他的種種事務,也讓他的才干有一定施展機會, 從而受到不少朝內大臣的肯定,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薨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就曾在康熙面前因為廣善庫事宜贊揚八阿哥不務矜夸,聰明能干,有德有才。

    胤禩不僅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他的侍讀何焯系當時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嘗學于錢謙益、方苞等人,以擅長八股出名,康熙二十四年即充拔貢生,但因為人“生性率直”、“經常當面責人”而得罪了考官,此后屢試不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李光地薦其博雅,康熙帝召試,命直南書房。次年賜舉人,復賜進士,選庶吉士。后來很快命侍讀八阿哥于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貝勒府期間,與胤禩甚篤?滴跛氖迥辏1706年)何焯之父死,他將身邊的幼女交由胤禩的福晉郭絡羅氏照看,便奔喪回里了。胤禩還曾托由何焯為其在江南購書。

    展露崢嶸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黨的索額圖因涉嫌謀逆而被關押,皇儲之間的矛盾已然升級?滴跛氖吣辏1708年)八月,康熙帝出塞行圍時,隨行的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憂色,康熙親自回鑾看視。九月,胤祄死。而皇太子胤礽對其弟之死,毫無友愛之情,就更加深了康熙對他的惡感。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責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軍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幃幄扒裂縫隙向里窺視。此舉動使康熙帝日夜戒備,深為不安,終于在是年九月初四日拘執(zhí)太子。不久在九月初七日,康熙令留京的胤禩署內務府總管。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尤其在當時諱暗不明、滿朝震動的情況下,更是體現(xiàn)出康熙對他非同一般的信任與器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六日,康熙回抵京城。十八日,遣官將廢皇太子之事告祭天地、宗廟、社稷,將胤礽幽禁于咸安宮。對太子之位覬覦已久的皇長子胤禔此時蠢蠢欲動,大有舍我其誰之意,遭康熙嚴斥。逢此重創(chuàng),胤禔自知無望承繼大統(tǒng),便向父皇推薦八阿哥胤禩,說看相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貴。并且愿意替康熙誅殺胤礽。此番言論惹得康熙勃然大怒,此時的康熙認為胤禩有希冀大統(tǒng)之心,對其予以防范。

    次日康熙再召眾皇子至乾清宮,說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黨羽相互勾結謀害胤礽,將其鎖拿治罪。向來與胤禩交之甚深的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帶了毒藥前去阻諫。胤禵于言語間沖撞了康熙,康熙帝非常生氣,拔刀相向,欲誅胤禵。虧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眾皇子叩首懇求,康熙方才收刀,命諸皇子將胤禵責打二十板,逐出宮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場父子間的流血沖突。不日,張明德一案審結,康熙帝于是說胤禩聽聞張明德狂言竟然不奏聞,所以革去貝勒,為閑散宗室。張明德情罪極為可惡,被凌遲處死,行刑時令與此事有干連的人都前去觀刑。[4]  此案剛剛結束,皇三子胤祉又于十月十五日奏稱大阿哥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zhèn)于廢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謬?滴醮笈,再加追查, 方知張明德一案胤禔才是罪魁禍首——胤禔聽說張明德有武功高強之人, 便收買他打算行刺太子, 又聽說張明德曾去勸說八阿哥刺殺太子而被胤禩趕走一事,遂在太子被廢后向康熙報告, 欲把禍水東引至胤禩。康熙查明白一切后,便革去胤禔王爵,幽禁于其府內。

    爭儲失利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二十三日康熙生病,自南苑回官,回憶往事,流涕傷懷,因召見胤禩,隨后又召見胤礽。繼而內侍傳諭說:“自此以后,不要再提這件事了。”此時八阿哥并未親自出頭去爭過太子之位,縱有人于此間挑撥搬弄,亦非他之罪。若非此后的百官保舉一事,恐其父子之情亦當一如往昔?滴跤诖似陂g,對廢太子胤礽多加詢顧,常有召見,與臣下的言談中也不時流露出欲復重立之意。過了數(shù)十日,康熙大概估摸著滿朝文武皆了然其心,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召滿漢文武大臣,令眾人于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說要在諸阿哥中選擇皇儲,一定聽從大家推舉的建議。誰想事態(tài)的發(fā)展并沒有按照他的預想進行。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lián)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令康熙大感意外。次日,康熙復召諸王及大臣,屢言于夢中見孝莊文皇后及孝誠仁皇后“顏色殊不樂”,令其備感不安。而廢太子胤礽經多日調治,瘋疾已除,本性痊復。言下之意,可復立之?滴醯奂葎又郧闀灾岳淼淖魅绱搜哉Z,滿朝官員誰敢不從,唯諾諾是矣。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釋放。二十八日,康熙復封胤禩為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下旬,康熙舊事重提,查問眾臣一致舉薦胤禩為皇太子事,重責佟國維、馬齊等人?滴蹙芙^了康親王椿泰等人對馬齊所定的斬刑,反而將其交由胤禩拘禁。三月初九日,一切鋪墊停當,胤礽順理成章的重立為太子。爾后,康熙加封諸子。胤禩此前已復封為貝勒。經此廢而復立,朝局為之一變。諸阿哥的勢力加強,太子則氣弱,對峙之勢較早先愈發(fā)畢露,奪嫡之心紛起。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二十七日,都統(tǒng)鄂善、尚書耿額、齊世武、副都統(tǒng)悟禮等人一起被鎖拿,太子一黨每況愈下。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禩之母良妃薨?滴跷迨荒辏1712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自此,當了三十余年太子的胤礽只得在咸安宮內忍度余生。

    受父壓制

    再廢太子之后,東宮位虛,諸臣以為不妥,屢有向康熙諫言早立太子,但康熙俱不置可否。這樣又過了兩年,到康熙五十三年又發(fā)生了一件對八阿哥而言有著至關深遠影響的事件,使其就此一蹶不振,徹底斷絕了他奪取太子之位的可能。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云縣、花峪溝等地,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jiān)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父皇一同回京。這原也沒什么,但壞就壞在他托太監(jiān)送給康熙的老鷹打開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 并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史稱“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又停胤禩及屬官俸銀俸米、執(zhí)事人等銀米。胤禩不久大病一場?滴醣憩F(xiàn)十分冷漠。之后胤禩病愈,康熙命將其所停之俸銀米仍照前支給,父子之間關系轉好。即便被康熙如此打壓,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學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仍然認為在他的皇子當中,八阿哥胤禩是最賢能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請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請安?滴醯凼謺I旨,予以駁斥。

    扶植胤禵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十二日,十四阿哥胤禵號撫遠大將軍西征。出師禮極為隆重,用正黃旗纛、親王體制,稱大將軍王。此次西征的主要目的是消滅策妄阿拉布坦及其分裂勢力,當時前湖廣總督、署西安將軍額倫特及侍衛(wèi)色楞等曾由青海進軍拉薩,在藏北與策凌敦多布激戰(zhàn)多時后全軍覆沒。因之,撫遠大將軍的任命不僅關系到扭轉曲線戰(zhàn)局,實際還涉及到清朝今后的安危問題,因為準噶爾部控制西藏,就有可能借黃教煽動蒙古各部脫離清朝統(tǒng)治。所以康熙必須認真對待,選擇他所最信任、認為最有能力的人出任大將軍,代替他親征。最后胤禛等皇子落選,大任落在胤禵肩上,可見康熙對他的青睞。此時,胤禵成了人們心目中最有可能的儲位繼承者。胤禩、胤禟也全力支持胤禵克承大統(tǒng),胤禟曾經說胤禵“聰明絕世”,“才德雙全,我弟兄們皆不如”,并熱心為胤禵試制軍備。胤禩和胤禵在此期間有頗多書信來往?滴鹾桶税⒏绲年P系也有改善, 根據(jù)《清實錄》和胤禩兒子弘旺的記載,康熙又開始命胤禩不時隨扈和辦理一些政務,并將弘旺養(yǎng)育宮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駕崩 ,經隆科多一人口頭傳達,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對于胤禩而言,他一生最為不幸的時刻也由此開始。

    笑忘紅塵

    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即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yōu)寵。十二月十一日加封為和碩廉親王,并將兄弟的胤字改為允字,胤禩被改為允禩?滴趿荒辏1722年)十二月十三日授為理藩院尚書,次年二月十七日命辦理工部事務。連他的福晉郭絡羅氏也對當時的形勢看得非常透徹。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將與胤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對胤禩予以孤立,并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可謂是敲山震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罰,如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廟,在端門前設更衣帳房,但因其都是新制,故而油漆味大,雍正為此大怒,命管工部事務的廉親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廟前一晝夜。雍正元年后期至二年間,青海戰(zhàn)事吃緊,雍正將全部精力放諸于外患。但對于胤禩等人仍時加防范訓斥。

    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二十日,雍正諭責胤禩及其親信,稱馬爾齊哈、常明等都是夤緣妄亂之人,是廉親王胤禩的黨羽。十一月初二日,因胤禩在所有事情上比較節(jié)省,所以雍正諭責他詭詐。十一月十三日,因胤禩管理理藩院時,不給來京的科爾沁臺吉等人盤纏,胤禩再受雍正諭責。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諭責胤禩懷挾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動搖百官的意志,攪擾阻撓雍正的施政方針。胤禩又稱上駟院畜馬太多,想要裁減,并采取其他裁減的措施。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胤禩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圍防守,又于上三旗侍衛(wèi)內每日派出四員,隨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隨行,實為監(jiān)視。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蘇努、吳爾占等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于宗人府,圍筑高墻,身邊留太監(jiān)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時皇三子弘時因事得罪,交與胤禩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數(shù)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薄N逶率呷,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歷數(shù)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將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議胤禵罪狀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于監(jiān)所,民間認為他們是被毒死。

    軼事典故

    皇子懼妻

    胤禩妻為安親王岳樂之外孫女,父姓郭絡羅氏(注:《清史稿》記為烏雅氏應為誤記)。八福晉很可能相貌出眾, 因為后來雍正命廉親王休妻時曾用“狐媚”二字形容八福晉,擔當?shù)闷稹昂摹倍值呐,必定是長相美麗,風情萬種的。野史與小說都說八阿哥依靠八福晉而得到安親王家的支持,這個說法是大錯特錯的。

    康熙曾于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然而,根據(jù)《雍正朝起居注冊》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諭旨:“令爾等前去將朕諭旨降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逐回外家。降旨于伊外家人等,另給房屋數(shù)間居住,嚴加看守,不可令其往來潛通信息,若有互相傳信之事,必將通信之人正法,伊外家亦一人不赦。爾等回來后,再將此旨降與胤禩。嗣后,伊若痛改其惡,實心效力,朕自有加恩之處。若因逐回伊妻,懷怨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將伊妻處死,伊子亦必治與重罪!睆倪@可看出八阿哥確實和八福晉夫妻感情甚好,平時交流甚多,否則不會嚴禁兩人分開之后互通信息和通信,并以八福晉的性命威脅胤禩。 

    術士相面

    明德細細端詳,給胤禩相了一面,神秘地說:八阿哥豐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他還說:“皇太子暴戾,若遇我,當刺殺之。”同時,自詡有十六個功夫過人的江湖朋友,只需招來其中一二人,就可神不知鬼不覺地搬掉皇太子胤礽的腦袋。胤禩對張明德一語道破玄機又驚又喜。以他的城府,自然拉下臉來將張明德膽大妄為之說斥罵一通,但心里禁不住暗暗高興:天意如此,何等快事!他很快把張明德之語密告交情很深的皇九子胤和皇十四子胤禵。

    王上加白

    十皇子胤礻我請了江湖道士張德明給胤禩算命。由王鴻緒陪同,張德明來到胤禩的府上。張德明說,八爺?shù)臍猓讱馊谟谧瞎庵,郁郁不絕,如絲如縷,流光溢彩,令人目眩。與九爺、十爺從皇宮中帶出來的紫氣大不相同。八爺若能封王,您頭上的命氣就是天子之氣!” 張德明說:“八爺若有緣封王,就有天子之分。請問,王上加白是個什么字?”胤禩坐不住了,他把桌子一拍,怒聲喝道:“如今圣明天子在位,皇太子輔佐朝政,父慈子孝,君嚴臣恭;太子賢德仁厚,天下皆知,你難道要離間皇室嗎?” 張德明又說:“先說這個u2018佳u2019字。乃一人執(zhí)圭之象;再說u2018美u2019字,美拆開了是八王大! 胤禩不言聲了。他內心十分激動,表面上卻鎮(zhèn)靜自若。他城府極深,不像老九那樣說話沒有一點遮攔,更不像老十那樣狂妄、粗莽。他心中一直在琢磨著張德明的預言,也一直在想著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個預言。

    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云縣、花峪溝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jiān)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后來胤禩挑選了兩只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卻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時卻變成了兩只奄奄一息的死鷹。這令他極為憤怒,認為這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責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胤禩遭此一舉,大受打擊,到處潛行,不愿見人,并于翌年病倒。

    人物評價

    康熙帝:①廢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稱胤禩好。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旨已敗露。著將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②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雍正帝:①胤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yōu)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而其心術之險詐,諸大臣亦無與之比者。 ②胤禩較朕諸弟,頗有辦事之才。 ③胤禩為人聰明強干,才具優(yōu)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 ④從前眾皆保廉親王為皇太子,視為奇人。 ⑤《雍正朝起居注》聞舊記作:“從前眾皆奇異廉王,保為皇太子”。⑥雍正甚至承認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與相當”。 ⑦《起居注》記載雍正帝在二年四月初七日對諸王大臣論說胤禩為人:朕之此弟較諸弟頗有識量,可資于理,朕甚愛惜,非胤禟、胤礻我等可比。

    裕親王福全:心性好,不務矜夸,聰明能干,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胤禩在康熙朝眾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終是諸皇子內最好的一位。人們稱贊他“樸實”、“極正氣”。

    易中天:實際上,胤禩對雍正的威脅,倒不一定是有暗殺或政變的因素,更主要的還是威望太高。顯然,在雍正與胤禩的斗爭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諸王大臣的心都向著胤禩,只不過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論,雍正和胤禩都夠格當皇帝。他們都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執(zhí)政十三年的政績可以為證。胤禩的能力,則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證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說過:“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胤禩在皇子中有一批擁護者,胤禟、胤礻我、胤禵等皇子,“俱奉胤禩如師”,“俱聽胤禩指示”。

    楊珍:胤禩各方面的情況足以表明,他絕非是一“柔懦”、“軟善”“易于挾制”之人,而是頗有領導才力,善于討好眾心。他在大多數(shù)場合下,具有較強的克制力,比較冷靜。胤禩的待人處事作風,具有靈活圓滑,不拘泥于規(guī)制與名分的實用色彩。這種非正統(tǒng)性,是他不同于其他皇子的另一突出特點,也是他在眾臣中很有人緣,受到擁護的原因之一。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清圣祖玄燁。

    母親:良妃衛(wèi)氏。

    妻妾

    嫡妃郭絡羅氏(安親王岳樂外孫女)、庶妃王氏。(來自康熙四十五年玉牒)。

    雍正年間的記載,側福晉姓氏不詳。(來自胤禩側福晉祭文)。

    乾隆年間的記載,弘旺生母張氏及胤禩的其他兩位侍妾。

    總計:妻妾至少5位(嫡福晉郭絡羅氏、雍正年間死去的側福晉、乾隆年間還活著的張氏及其他二妾)

    注1:庶妃(即庶福晉或庶夫人)可以入玉牒,無論有沒有孩子;而侍妾生了孩子才可以入玉牒,而且玉牒十年一修,如果孩子在修玉牒的時候已經死了,其母也就入不了玉牒了。比如懋嬪宋氏的兩個女兒都是未逾月殤,所以她就沒入玉牒。由此可見玉牒主要是記錄子孫后代的,孩子的生母是順帶記載的。

    注2:按規(guī)矩,成婚之前,皇子身邊已有庶福晉(或側福晉)或者格格在側。

    子女

    第一子愛新覺羅·弘旺,母妾張氏,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五歲。

    第一女,母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下嫁孫氏五福;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

    世系

    胤禩第一子,弘旺。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五歲。

    弘旺第一子,永類。雍正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年三歲。

    弘旺第二子,肅英額。乾隆六十年六月十二日卒,年七十歲。

    肅英額第一子,齡賢。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卒,年三十七歲。

    齡賢第一子,奕英。道光十年正月初七卒,年五十五歲。

    奕英第一子,載霖。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卒,年四十一歲。

    齡賢第二子,奕仁。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初五卒,年十歲。

    肅英額第二子,瑞臣。嘉慶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卒,年四十八歲。

    瑞臣第一子,奕炳。嘉慶二十五年五月初七卒,年四十歲。

    奕炳第一子,載起。嘉慶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卒,年二歲。

    奕炳第二子,載勤。道光二年四月初六日卒,年十三歲。

    肅英額第三子,瑞綿。道光七年九月初九日卒,年六十七歲。

    瑞綿第一子,奕湍。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初一日卒,年六十五歲。

    奕湍第一子,載純。道光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卒,年四歲。

    奕湍第二子,載桂。道光八年九月十四日卒,年九歲。

    瑞綿第二子,奕淮。同治元年二月初十日卒,年六十八歲。

    奕淮第一子,載襄。道光四年正月二十九卒,年四歲。

    瑞綿第三子,奕中。咸豐十一年九月初九日卒,年六十二歲。

    肅英額第四子,瑞實。乾隆四十九年閏三月二十二日卒,年二十歲。

    肅英額第五子,瑞健。乾隆五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卒,年二十一歲。

    肅英額第六子,瑞岱。乾隆四十一年卒。

    弘旺第三子,永明額。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卒,年八十四歲。

    永明額第一子,綿森。同治七年六月初三日卒,年七十三歲。嫡妻他塔拉氏。

    綿森第一子,奕固。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九日卒,年四歲。

    綿森第二子,奕遐。道光二年五月初一日卒,年三歲。

    綿森第三子,奕松。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卒,年六歲。

    綿森第四子,奕沆。光緒五年二月初七日卒,年三十九歲。

    奕沆第一子,承繼子。光緒五年五月過繼為嗣,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卒,年十歲。

    載慰第一子,承繼子,溥寬。光緒十七年十一月過繼為嗣。

    溥寬第一子,毓漳 。

    后世紀念

    王府

    關于胤禩府邸,根據(jù)相關書籍考證有兩種說法: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坐落于東長安街臺基廠頭條11號;二是在雍正朝被抄家后,于乾隆九年,與雍王府一并改造成今天的“雍和宮”。(另一說:前者為雍正年間的廉親王府,后者為康熙年間的八貝勒府)

    葬地

    據(jù)相關資料考證,應葬在如下兩地:一說:熱河石洞溝左山之陽(現(xiàn)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石洞溝)——胤禩之子弘旺《皇清通志綱要》。一說:北京八大公村(現(xiàn)北京市西城區(qū)平安里)。

    史料記載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藝術形象

    1987年尹天照:《滿清十三皇朝》1995年吳廷燁:《九王奪位》1998年鄭藩生:《乾隆大帝》1999年王繪春:《雍正王朝》其后又有《李衛(wèi)當官》、《刺虎》2003年曾偉權:《九五至尊》2004年黃壘鑫:《皇太子秘史》2011年馮紹峰:《宮鎖心玉》2011年鄭嘉穎:《步步驚心》2013年湯鎮(zhèn)宗:《王者清風》2013年張繼聰:《食為奴》

    TAGS: 清朝 歷史 中國古代史 傳記
    名人推薦
    • 允祁
      愛新覺羅·允祁(1713―1785):康熙第二十三子,靜嬪石氏所生。雍正八年(1730)二月,封鎮(zhèn)國公。十三年十月,弘歷即位,晉爵貝勒,屢坐事降...
    • 允禧
      愛新覺羅允禧(1711-1758),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諱改胤為允。字謙齋,號紫瓊,亦作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因得端溪巖石,寶愛特甚,遂以自號)、...
    • 朱悅燿
      1391——1433。明太祖孫,蜀獻王椿第二子,母金氏。
    • 李經梧
      李經梧(1912年-1997年),生于山東掖縣(今萊州)過西村,一代太極拳大師,曾分別拜師學習吳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1927年與孫楓秋在哈爾濱從劉子...
    • 曾布
        曾布(1036-1107)字子宣,江西南豐人。曾易占之子。曾鞏異母弟,曾任北宋右相。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
    • 愛新覺羅·永璉
      封端慧皇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得,據(jù)說含有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賢純皇后。清朝...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