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和碩禮親王是滿清王朝十二位鐵帽子王之首,其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末代為誠厚。爵位世襲共傳十世,有十五人襲爵,三人被奪爵。從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朝遜位后三年(公元1914年)共278年?胺Q“清代第一王!”。其承序為代善、滿達(dá)海、常阿岱、杰書、椿泰、崇安、巴爾圖、永恩、麟趾、全齡、世鐸、誠厚,歷十代十五王
代善
簡介
提到禮親王代善(1583-1648,努爾哈赤次子,禮烈親王),應(yīng)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 代善從小在軍中長大,逐漸成為其父帳下的一員猛將。當(dāng)時建州剛剛統(tǒng)一,海西女真對建州女真還有很大威脅,稍一疏忽,就會滅亡。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戰(zhàn)爭中一舉成名的。他在對烏拉和葉赫的戰(zhàn)役中屢立戰(zhàn)功,于天命元年被封為貝勒,列四大貝勒之首。從此開始了他一生光輝的軍旅生涯。在以后對明朝的用兵中,他幾乎仗仗參加,而且都是獨當(dāng)一面的統(tǒng)帥。撫順與鐵嶺的用兵,著名的薩爾滸之戰(zhàn),都留下了代善的足跡。
天命十一年,太祖駕崩,代善與其子岳托,薩哈廉,推舉太宗皇帝即位,對清初政權(quán)的穩(wěn)定過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又大力支持皇太極的中央集權(quán)政策,主動放棄與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權(quán)利。 由于代善不可磨滅的戰(zhàn)功,及對皇太極的大力支持,崇德元年,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侍珮O死后,代善的兒子碩托,孫子阿達(dá)禮因被告發(fā),密謀立多爾袞為帝,代善大義滅親將其處死。可見代善對大清的一片忠心。
努爾哈赤死時,擁立皇太極有功,后尊為禮親王,為四大貝勒之一。惟因位尊年長,招皇太極之忌,不斷以輕視君上、貪財違法、虐待屬人、越分妄行等罪名遭貶斥,終使不問政事。
皇太極死后,為消彌內(nèi)爭,代善排除解紛,奉福臨繼位,代善對清朝之建立與入主中原貢獻(xiàn)極大,1648年十月十一死于北京。
?
妻妾
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
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
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名蘇本珠,葉赫部阿納布貝勒之女。與皇太極側(cè)妃葉赫那拉氏是姐妹。
側(cè)福晉,哈達(dá)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
側(cè)福晉,喀爾喀博爾濟(jì)吉特氏,寨三貝勒之女。
妾,富察氏,和之女。
泰松公主(亦稱泰松格格),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二妹,稱二公主。博爾濟(jì)吉特氏。前夫是袞楚克臺吉,鐵槊科諾特十蘇木之一,奈曼萬戶濟(jì)農(nóng)。他于1632年在林丹汗北征漠北期間逼走留守漠南的土巴濟(jì)農(nóng),又殺害桑哈兒寨濟(jì)農(nóng),似乎是企圖政變未遂,逃入明邊后失蹤了。他可能就是殺害桑哈兒寨濟(jì)農(nóng)后逃入明邊的林丹汗妹夫。泰松公主在林丹汗死后,在1636年(后金天聰九年)與眾福晉一起歸附滿清,改嫁代善為側(cè)福晉。
?
子嗣
長子,岳托,多羅克勤郡王?饲诳ね鯙榘舜箬F帽子王之一。母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
已亥年二月初二日寅時生。
崇德四年己卯正月初九日卯時薨于軍,年四十一歲。
嫡福晉納喇氏,阿拜之女;繼福晉哈達(dá)納喇氏,名阿木沙禮,哈達(dá)部吳爾
祜達(dá)與莽古濟(jì)格格之女,從殉;七子。
長子岳洛歡,次子多羅衍禧介郡王洛洛歡,三子多羅顯榮貝勒喀爾楚諢,四子多羅和惠貝勒巴爾楚諢,五子鎮(zhèn)國將軍品級巴思哈,六子多羅剛毅貝勒祜里布,七子富英武。
次子,碩托,已革固山貝子,黜宗室。母嫡福晉李佳氏,達(dá)褚祜巴晏之女。
庚子年十一月初十日丑時生。
崇德八年八月十八日處死,年四十四歲,黜宗室。
嫡福晉烏喇納喇氏,布占泰貝勒之女;妾張氏,張國棟之女;媵妾明氏,明尚隆之女;妾宋氏,宋昌云之女。
三子:長子喇喀,次子齊蘭布,三子岳賽布。
三子,薩哈磷,和碩穎毅親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
甲辰年五月二十三日卯時生。
崇德元年丙子五月初九日辰時薨,年三十三歲。
嫡福晉烏喇納喇氏,布占泰貝勒之女。
三子:長子已革多羅郡王阿達(dá)禮;次子多羅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諢,順承郡王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三子奉恩鎮(zhèn)國公杜蘭。
四子,瓦克達(dá),多羅謙襄郡王。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
丙午年五月十三日酉時生。
順治九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子時薨,年四十七歲。
嫡福晉赫舍里氏,巴圖禮之女;繼福晉他塔喇氏,尚書塔穆拜之女;側(cè)福晉巴林氏,圖魯克宜之女;側(cè)福晉納喇氏,塔喇瑪之女;庶福晉何氏,何起龍之女;庶福晉卞氏,卞進(jìn)泰之女;媵妾納喇氏,袁布之女。
三子:長子巴克達(dá),次子已革鎮(zhèn)國公留雍,三子已革鎮(zhèn)國公噶爾塞。
五子,巴喇瑪。母繼福晉葉赫納喇氏,布齊貝勒之女。
戊申年二月初一日辰時生。
天聰五年辛未六月十九日午時卒,年二十四歲。
嫡妻佟佳氏,巴圖禮之女;媵妾博爾濟(jì)吉特氏,班第臺吉之女。
無子女。
六子,瑪占,奉恩輔國公。母側(cè)福晉哈達(dá)納喇氏,孟格布祿貝勒之女。
壬子年七月十三日辰時生。
崇德三年戊寅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時卒,年二十七歲。
嫡妻納喇氏,都統(tǒng)蘇耐之女。
七子,滿達(dá)海,和碩巽簡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
天命七年壬戌三月二十日戌時生。順治九年壬辰二月初六日巳時薨,年三十一歲。
嫡福晉博爾濟(jì)吉特氏,巴拜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名珍木積,都統(tǒng)阿爾進(jìn)之女,從殉;側(cè)福晉奇特氏,名賽敏珠,公布顏圖之女,從殉;庶福晉舒舒黨羅氏,安堵祜之女,妾吳氏,吳大之女。
二子:長子多羅懷憨貝勒常阿岱,次子楞塞宜。
第八子,祜塞,追封和碩惠順親王。母三繼福晉葉赫納喇氏,阿納布貝勒之女。
天聰二年戊辰正月二十八日申時生。
順治三年丙戌二月初六日辰時薨,年十九歲。
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jì)吉特氏,桑阿爾塞臺吉之女;媵妾他塔喇氏,淮塔庫之女。
三子:長子阿林,次子多羅懷憨郡王精濟(jì),三子和碩康良親王杰書。
世襲表
和碩禮親王(承序:代善、滿達(dá)海、常阿岱、杰書、椿泰、崇安、巴爾圖、永恩、麟趾、全齡、世鐸、誠厚,歷十代十五王);禮王共傳十三代,從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朝遜位后三年(公元1914年)共278年,堪稱“清代第一王”。
第一代禮親王:禮烈親王代善,太祖第二子。初號貝勒。太祖嘉其勇敢克敵,賜號古英巴圖魯。天命元年,封和碩貝勒,以序稱大貝勒。崇德元年,封和碩兄禮親王。順治五年十月,薨,年六十六。康熙十年,追謚烈。乾隆四十三年,配饗太廟。代善子八,有爵者七:
岳讬、碩讬、薩哈璘、瓦克達(dá)、瑪占、滿達(dá)海、祜塞。祜塞,初封鎮(zhèn)國公,追封惠順親王,而滿達(dá)海襲爵。
第二代巽親王:代善第七子滿達(dá)海,崇德六年,封輔國公。順治元年,進(jìn)貝子。六年,襲爵。八年,世祖親政,改封號曰巽親王。九年二月,薨,謚曰簡。十六年,追論滿達(dá)海于奏削多爾袞封爵后,奪其財物;掌吏部,懼譚泰驕縱,未論劾:削謚仆碑,降爵為貝勒。
第三代巽親王:滿達(dá)海子常阿岱,初襲親王。降貝勒?滴跛哪,
薨,謚懷愍。常阿岱子星尼,襲貝子,再襲輔國公。星尼子星海,襲鎮(zhèn)國公。并坐事奪爵。乾隆四十三年,追錄滿達(dá)海功,命星海孫福色鏗額以輔國將軍世襲。常阿岱既降爵,以從弟杰書襲親王。
第四代康親王:代善第八子祜塞之第三子杰書,初襲郡王。順治八年,加號曰康。十六年,襲爵,遂改號康親王?滴跞觊c三月,薨,予謚。
第五代康親王:杰書子椿泰,襲。康熙四十八年,薨,謚曰悼。
第六代康親王:椿泰子崇安,襲。雍正十一年,薨,謚曰修。
第七代康親王:杰書子巴爾圖,襲。乾隆十八年,薨,年八十,謚曰簡。
第八代康親王:崇安子永恩,襲。乾隆四十三年,復(fù)號禮親王。襲爵垂五十年,淡泊勤儉,出處有恒。嘉慶十年,薨,謚曰恭。
第九代禮親王:永恩子昭梿,襲。嘉慶二十一年,坐陵辱大臣,濫用非刑,奪爵,圈禁。
第十代禮親王:昭梿從弟麟趾,初封輔國將軍,嘉慶二十一年襲,父永諲,乃崇安子、永恩弟也。追封禮親王。道光元年,薨,年六十六,謚曰安。
第十一代禮親王:麟趾長孫全齡,初封奉恩將軍,襲,父錫春,追封禮親王。道光三十年,薨,年三十四,謚曰和。
第十二代禮親王:全齡第三子世鐸,襲。遜位后三年,薨,年六十八,謚曰恪。
第十三代禮親王:世鐸長子誠厚,初封不入八分公,1913年襲。薨,年五十三,謚曰敦。
始祖簡介
和碩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生于明萬歷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3年8月19日),卒于清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清初宗室大臣。建州人,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
初封大貝勒,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并稱四大貝勒。勇武善戰(zhàn),多有戰(zhàn)功。萬歷三十五年(1607),與兄褚英、貝勒舒爾哈齊統(tǒng)兵襲取斐悠城瓦爾喀之民,敗烏拉兵于烏碣巖,斬烏拉貝勒博克多,因功賜號“古英巴圖魯”。四十一年(1613),從努爾哈赤滅烏拉。四十四年(1616)后金分裂后被封為和碩貝勒。1618年四月,從軍克撫順城,敗朝廷援軍。四年,在薩爾滸戰(zhàn)役中,多立戰(zhàn)功,繼取開原、鐵嶺、敗蒙古牢賽兵。八月克葉赫西城。六年,從軍破沈陽、遼陽。1626年,與諸子立皇太極為汗。1627年五月,統(tǒng)兵圍錦州,敗明援軍。十月,從皇太極征中國,趨京城、下良鄉(xiāng)。五年,圍困大凌河城,敗朝廷四萬軍,生擒監(jiān)軍張春。崇德(1643),皇太極死,八月,與諸王貝勒擁世祖福臨即位,以鄭親王濟(jì)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
在四大貝勒中阿敏、莽古爾泰先后被革去大貝勒之職,惟有代善表現(xiàn)乖巧,對皇太極誓表忠誠,風(fēng)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順治時曾大義滅親殺死鼓動多爾袞自立為帝的子孫碩托與阿達(dá)禮,對清庭確是一片忠心。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一系還是最顯赫的一支。在他的8個兒子中,3人被封為親王,2人被封為郡王,1人被封為貝子,1人被封為輔國公。在清朝世襲罔替的十二大“鐵帽子王”中,代善祖孫三代就占了3個,即代善首封的禮親王爵,其子岳托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孫勒克德渾首封的順承郡王爵。
府
禮親王府位于西城區(qū)西皇城根南街西側(cè),即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南起大醬房胡同,北至
頒賞胡同,占地約30公頃。禮親王府的所在地在明代是崇禎皇帝外戚周奎宅,后為代善所有。現(xiàn)大殿門下部雕有云龍,工藝為明代手法。規(guī)模雄偉,占地寬廣,重門疊戶,院落深邃是禮王府的一大特點。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門、二道門、銀安殿、穿堂門、神殿、后罩樓等!王府的西部是花園,亭臺樓閣錯落有制,設(shè)計的十分巧妙。東部是王爺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間。嘉慶十二年(1807)禮王府失火,后經(jīng)嘉慶皇帝賜銀萬兩由當(dāng)時的禮王昭梿主持大體按照原式重修。1927年,禮親王府的后人將王府前半部租給華北學(xué)院。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華北大學(xué)為國家接管華北地區(qū)的機(jī)關(guān)、企業(yè)單位培訓(xùn)了大批干部。華北大學(xué)在完成了歷史使命后改為內(nèi)務(wù)部(后改民政部)辦公用地,F(xiàn)在中路建筑大多保存,猶具舊日規(guī)模,其余多經(jīng)改建,名目已非。但仍屬于保存較好的王府,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hù)單位。
墳
禮親王家族墳位于京西香山附近門頭村,原來家族墳地占地面積很大,方圓幾里地內(nèi)全是禮親王家族的地盤,周邊還駐扎有軍隊,有好幾個村子都是為他家看墳的,拿俸祿。
禮王墳坐西朝東,建筑雄偉,松柏參天。兩扇紅漆大門上釘有64顆金色釘子,門檻很高,用鐵皮包裹,俗稱“鐵門檻”,表明墓主人不是一般王爺,而是鐵帽子王爺!進(jìn)門后有石橋,過石橋后為五座高大的碑亭,亭內(nèi)都聳立有一馱龍碑,碑文上記錄著歷代禮親王家族的功績。中間的就是始王代善的墓碑。整個陵寢氣勢磅礴,無論規(guī)模還是地位都是“京西第一家族墓地”。
清王朝覆滅后,禮親王的后代坐吃山空,不得不變賣祖墳維持生活。短短幾十年間,這座京西第一家族墓地就被拆得面目全非。到現(xiàn)在只剩下代善之孫———第三代禮親王杰書的墓碑還孤單地聳立在原址上,所有地面建筑都已經(jīng)蕩然無存。而禮親王代善自己的墓碑也已經(jīng)只剩下碑身,現(xiàn)在植物園曹雪芹故居的碑林里供游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