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蕭承之“少有大志,才力過人”,(《梁書·武帝記》),他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蕭承之初為建威府參軍,后遷為 揚武將軍、安固、汶山二郡太守。 元嘉初年,歷任武烈將軍、濟南太守,后轉宋漢中太守、南泰山太守,右軍將軍等職!顿Y治通鑒》第一百二十一卷宋紀記載,劉宋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北魏的軍隊進攻濟南,蕭承之時任濟南太守,僅率領幾百名士卒奮勇抵抗,唱了一出“空城計”。
南朝劉宋時期,都城是 建康(今江蘇南京),占領南方領域,北方被北魏占領,南北邊境常有戰(zhàn)爭。濟南地勢緊要,屬南北之爭要塞, 魏軍南下,必先犯濟南,濟南失,則南朝門戶開,魏軍即可長驅直入中原,濟南之重要,顯而易見,因此濟南之屬,也多有反復。
當時,北魏已聚集大軍于城下,蕭承之知道寡不敵眾,便命令士兵隱蔽起來,并大開城門。蕭承之的部下大惑不解問:“賊眾我寡,奈何輕敵之甚!”蕭承之從容答道:“今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唯當見強以待之耳。”大意是說,困守在一座被拋棄在敵人后方的孤城,情勢危急。如果向敵人示弱,必定會遭到屠殺,只有擺出強大的陣勢來等待敵人。北魏軍士看到這種情形,懷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撤退。真乃兵書所云“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笔挸兄R危不懼,巧設空城計,智勇退敵人,從而保全了濟南城,《南史·高帝紀》中亦記載此事。事后蕭承之對手下說:“孤城孤軍,今天的情況實在太危險了,如果將真實情況暴露給敵人,那肯定在劫難逃了,所以只好故弄玄虛,欺哄敵軍!痹问辏ü433年),蕭承之任漢中太守,隨 宋軍主力進軍 漢川,平定氏帥 楊難當?shù)年犖,在襄陽一帶受阻。蕭承之率領先鋒部隊,奮勇進擊,攻克要塞黃金山和峨公山,但在漢水兩岸被圍困四十多天。敵軍都穿著犀牛皮制成的銷甲,刀箭無法傷害。承之苦想數(shù)日,得出一計,讓士兵用長槊刺中敵人后,再用大斧錘擊槊尾部,敵軍無法抵擋,只得焚營而退。
蕭承之卒于宋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享年65歲。
身后陵墓
蕭道成建立南齊后,追尊蕭承之為宣皇帝,葬永安陵。
永安陵位于今江蘇省丹陽市東北胡橋北獅子灣。坐北朝南,陵家已犁為平地。唯陵前存二石獸,東為天祿,雄性,保存完好,身長2.95米,高2.75米,頸高l.40米,體圍2.75米,系整塊巨石雕成,造型肉豐骨勁,神態(tài)矯悍生動,前足之下,攫一小獸,更增幾分情趣;兩獸傾伏地中,頭已無存,頸部亦已破壞。根據(jù)南朝 陵墓的通例,陵前原還應有神道石柱,龜?shù)仁探ㄖ。未?jīng)考古發(fā)掘,該陵地下部分的情況尚不清楚。
家族成員
妻子
宣孝皇后 陳道正
兒子
衡陽元王 蕭道度
始安貞王 蕭道生:其子 蕭鸞即位為皇帝后追封其為景皇
齊高帝蕭道成
孫子
齊武帝 蕭賾
豫章文獻王 蕭嶷
臨川獻王 蕭映
長沙威王 蕭晃
武陵昭王 蕭曄
安成恭王蕭皓
鄱陽王 蕭鏘
桂陽王 蕭鑠
始興簡王 蕭鑒
衡陽王 蕭鈞
江夏王 蕭鋒
南平王 蕭銳
宜都王 蕭鏗
晉熙王 蕭銶
河東王 蕭鉉
齊明帝 蕭鸞
始安靖王 蕭鳳
安陸昭王 蕭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