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tǒng)教皇
本尼狄克十四世(Pope Benedict XIV,1675年3月31日~1758年5月3日) 意大利籍教皇(1740~1758年在位)。原名普羅斯佩羅·洛倫佐·蘭貝蒂尼(Prospero Lorenzo Lambertini)。精力充沛,睿智豁達,學(xué)識淵博,頗得人心的教皇,并受新教徒的崇敬,許多人認(rèn)為,他對時髦的新思想退讓過多。他對宗教、政治態(tài)度比較寬容靈活。他在執(zhí)掌教權(quán)時,贊助科學(xué)研究,并曾指示在編訂 禁書目錄時放寬尺度。使某些科學(xué)著作不至于被禁止。在教皇領(lǐng)地范圍內(nèi)減輕賦稅,鼓勵農(nóng)業(yè),提倡自由貿(mào)易。對政治當(dāng)局采取和解態(tài)度,在 神職授予、主教敘任以及國家干預(yù)教會人事等問題上,向 西班牙、 葡萄牙、撒丁、 那不勒斯等國國王作出重大讓步。本來耶穌會傳教士允許 中國和 印度的 天主教徒保留若干民族禮儀,例如對于祖先的崇拜等等儀式,他先后于1742年和1744年發(fā)出通諭予以禁止。此舉使亞洲傳教事業(yè)受到挫折。
個人資料
本名:Prospero Lorenzo Lambertini
生于:1675年3月31日教宗國,博洛尼亞
死于:1758年5月3日(83歲)教宗國,羅馬
就任:1740年8月17日
卸任:1758年5月3日
前任: 克雷芒十二世
繼任: 克雷芒十三世
敵對教皇
本尼狄克十四世(Antipope Benedict XIV,?~約1433年) 法蘭西籍?dāng)硨?敵對教皇(1425~約1433年在位)。原名伯納德·加尼埃(Bernard Garnier)。1417年康斯坦茨會議廢黜教皇 本尼狄克十三世,另選 馬丁五世, 阿維尼翁與 羅馬兩處教皇對立局面宣告結(jié)束。本尼狄克十三世抗拒此項決定,直到1423年死去,并曾任命四名樞機主教。 阿拉貢國王 阿方索五世希望教會繼續(xù)分裂,指使這些樞機主教再選立新的敵對教皇 克雷芒八世(1429年退位);1425年擁護本尼狄克十三世的樞機主教之一讓·卡里埃(Jean Carrier)另行召開會議,選出加尼埃為教皇,稱本尼狄克十四世,成為與敵對教皇對立的敵對敵對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行蹤詭秘,莫知所居,世稱“隱秘教皇”。1433年卡里埃被俘入獄,加尼埃死于此時。其后, 樞機主教拉法爾德推選卡里埃為教皇,亦稱本尼狄克十四世。在獄中登位,死期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