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胡應和教授是腦功能基因組學方面的專家,曾在《自然》、《神經(jīng)元》等著名雜志發(fā)表論文多篇,他是國際上最早利用基因芯片等高新技術(shù)開展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科學家之一,他對大腦活動和腦衰老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圖譜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率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發(fā)表了兩篇有關腦功能基因組圖譜的研究論文。
他對“聰明鼠”以及其它腦衰老的動物模型進行了腦功能基因組學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這對學習和記憶分子機制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為首席科學家,他主持了“973計劃”項目《轉(zhuǎn)基因高等動物的創(chuàng)建與高級腦功能分析》。
此外,他還承擔了“863計劃”項目《學習與記憶相關疾病的藥靶點》兩項國家重大基礎和應用課題的研究任務。在華東師范大學工作的四年來,他全面主持“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上海市)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科研工作.
至今,已經(jīng)發(fā)表高水平研究論文二十多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五項、美國專利一項。
一直有夢想 ——訪華東師大紫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應和
《文匯報》2003年6月12日 第11版
學者各有風格。初見華東師大紫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應和,一襲夾克和休閑西褲,甫一落座就像一位談論自己子女的父親,迫不及待地介紹起了他的實驗室和研究進展,眼里滿是自豪和期許。胡應和所在的華東師大腦功能基因組學實驗室是教育部、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有了這樣堅實的后盾,他對實現(xiàn)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滿懷憧憬和信心。 在回國以來的9個月間,胡應和已經(jīng)開始著手主持建造一個中草藥化合物庫,目標是從中藥中篩選出對大腦疾病,主要是記憶衰退和癡呆癥治療有效果的化合物成分。他們將運用基因工程、分子神經(jīng)生物學、藥理學、行為學以及電生理學等研究方法和技術(shù),系統(tǒng)研究大腦基因的功能,從分子水平揭示大腦發(fā)育和活動的基因調(diào)控特性與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尋找有重要醫(yī)學價值的藥物靶點;針對不同的藥物靶點,建立相關的藥物篩選方法并進行高通量篩選,對篩選的化合物進行藥物分析,為發(fā)現(xiàn)新藥或其先導化合物打下基礎。這顯然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工程,需要許多科研人員多年的長期合作。 胡應和介紹說,在華東師大這樣好的環(huán)境中,從事祖國中藥研究工作,是他人生最大的夢想。在海外工作的十幾年間,他一直運用現(xiàn)代的生物工程技術(shù)進行研究。他說,如今提倡的中藥現(xiàn)代化,關鍵在于從中藥中找到有效物質(zhì)和作用的分子機理。此次回國,他就是想利用祖國千百年中藥藥理知識的積淀和地方優(yōu)勢,解決以上的兩個問題。上海給了胡應和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將憑自己的勤奮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 科學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坦途。當被問及如何看待研究中的挫折時,胡應和坦然地將失敗看做是“正常的東西”,只要有一個目標,有個夢,即使跋山涉水,即使徘徊曲折,也是一種樂趣,甚至比達到目標更快樂。他說,為了這個夢想,不管什么艱辛,不管如何挫折,只要自己還有一點精力,也絕對不會停下來。對他而言,這也是源自心底的快樂和責任感。 在采訪將要結(jié)束的時候,筆者偶然看到了胡應和家人的照片。此番他只身回到祖國,可以想見他已經(jīng)準備要為自己的夢想奉獻所有了。胡應和說,他力爭要為實驗室培養(yǎng)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把實驗室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機構(gòu)。 簡介:胡應和,華東師大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及上海市“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胡應和在中科院遺傳所獲碩士學位,1985年留學美國,1990年獲得依阿華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此后到哥倫比亞大學,在2000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EricR.Kandel教授的實驗室里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jīng)分子生物學,致力于腦基因組和蛋白質(zhì)組功能研究、高通量藥物篩選和先導化合物的藥理分析領域,先后在《Nature》等世界著名雜志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并獲得美國和歐洲多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