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朱允熥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封 郡王。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冊(cè)兵馬指揮趙思禮女為朱允熥之妃。
建文元年(1399年),封 吳王,建藩杭州,未就藩, 靖難之役起。
燕王入京師后,降封廣澤王,居漳州。
1402年九月,召還,廢為 庶人,錮 鳳陽(yáng)。
永樂十五年(1417年)谷王 朱橞詐稱蜀府崇陽(yáng)王朱悅燇為“建文君”,意在 謀反,朱允熥遂于是年暴卒。年僅39歲。
據(jù)《明實(shí)錄·英宗實(shí)錄·卷二百八十三》記載 明英宗復(fù)位后安置吳庶人( 此時(shí)朱允熥早死,此吳庶人很可能是他的子孫)及其母楊氏等十八人于鳳陽(yáng),遣人看守門戶以禮優(yōu)待:“丙辰,釋 建文君子孫,安置鳳陽(yáng)。朱允敕太監(jiān) 雷春等曰:u2018朕眷念宗室至親,雖在不原,亦令得所。今遣太監(jiān) 吳昱管送吳庶人及其母楊氏等共一十八名,日前去鳳陽(yáng)居住。每月令所司支與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聽于軍民之家。自擇婚配,其親戚許相往來。其余閑雜之人,并各王府不許往來。交通若因衣服飲食之類,許出街市交易買賣。差出內(nèi)使魯博黃父住劉敬潘成趙玉韋州,就與 庶人看守門戶,出入使令爾春等。須要照顧防閑,令其安分守法,亦宜以禮優(yōu)待,毋得忽慢庶!
1645年,南明 弘光( 福王系)政權(quán)為其平反,恢復(fù)了廢去 允熥的二百余年的 吳王封號(hào),并謚為悼王。 隆武帝又 追謚為哀王。
另有一子 朱文坤
民國(guó)二十四年 王丕煦等纂、 梁秉坤等修《 萊陽(yáng)縣志》卷末附記:“ 懿文太子后裔--明吳王允熥為懿文太子標(biāo)三子, 建文元年封,未就國(guó),及 靖難師入京,降為 郡王,其年九月,又廢為庶人,永樂十五年 暴卒,子 載坤尚在襁褓,宮監(jiān) 王忠負(fù)逃民間,及長(zhǎng),懼禍。 洪熙元年,潛走邑下夼(kuàng),今其村稱朱家夼,朱氏約百余家人!庇涊d朱允熥后人藏于民間并繁殖百余戶,但將朱允熥之子記作 朱載坤(疑即 朱文坤),與明宗室家譜不符(也可能為避禍)。
家族成員
祖輩
祖父 :明太祖 朱元璋
祖母 : 馬皇后
父親 : 明興宗孝康皇帝 朱標(biāo)
生母 :孝康皇后常氏,開平王 常遇春的長(zhǎng)女
庶母: 呂太后,太常寺卿 呂本(1359-1412)之女
兄弟
大哥 :虞懷王 朱雄英, 孝康皇后 常氏生
二哥:明惠帝 朱允炆, 呂太后生
四弟:衡王 朱允熞, 呂太后生
五弟:徐王 朱允火熙, 呂太后生
六弟:朱某(早夭,無爵、無謚號(hào)), 呂太后生,或因早夭,明史無載
姐妹
江都郡主: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長(zhǎng)興侯 耿炳文之子耿璿
宜倫郡主:永樂十五年,下嫁 于禮
(朱標(biāo)第三女)朱氏:失考
南平郡主:未 下嫁。永樂十年(1412年),薨。追冊(cè)
兒子
長(zhǎng)子:朱某(史書無記載,但根據(jù)明英宗實(shí)錄,證明其存在)
次子:朱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