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阿萊杭德娜· 皮扎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阿根廷女詩人。1936年4月29日,皮扎尼克出生在布宜諾斯 艾利斯的一個俄羅斯猶太移民家庭,并在這里長大。她從小就非常敏感。10歲那年,她的敏感直接導致了她的口吃。除了口吃,她還哮喘、肥胖,幸運的是,肥胖在青春期來臨之前自動消除。皮扎尼克與 博爾赫斯一樣,患有多年的 失眠癥,只不過,皮扎尼克的 自制力差一些,藥物對她來說必不可少,以至于有朋友戲稱她的公寓是一個藥鋪。這個綠眼睛的女子或許算不上一位標致的美女,可一旦與她接觸,就會被她深深吸引。
巴黎不了情
皮扎尼克17歲完成高中學業(yè)時,已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文豐自由俏皮,多少帶有一些 波希米亞風格。1945年,18歲的她進入阿根廷最高學府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學習哲學和文學,成為 切·格瓦拉的校友。但,巴黎才是皮扎尼克自從青春期開始以來夢中 向往的地方。1960年的一個早晨,她乘坐一艘客船從 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出發(fā),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橫渡大西洋的旅行,那也是 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的南美知識分子要走的路線。
巴黎最初給皮扎尼克的印象非常美好,她時常一個人或與朋友一起在 塞納河邊徜徉,到盧浮宮或其他美術(shù)館消磨時光。皮扎尼克在大學時便師從一位名師學畫,并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她的畫作受到 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尤其是瑞士畫家保爾· 克利。與出版過畫冊的美國女詩人畢曉普相比,皮扎尼克的繪畫更為抽象和現(xiàn)代。
皮扎尼克在所留學的 索邦大學選修了幾門課程,同時很快結(jié)交到了一批來自拉美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阿根廷小說家科薩塔爾?扑_塔爾1914年出生于 布魯塞爾,1951年移居巴黎。作為拉美“文學大爆炸”的主將之一,他的代表作包括有兩種閱讀方式的開放小說《 跳房子》?扑_塔爾在寫作和生活上都對皮扎尼克有很多幫助,感情上也 毫無保留,他曾在一篇文章里,津津樂道地談?wù)撍褂玫纳萑A的紙和鉛筆,而在一首獻給皮扎尼克的激情奔放的詩中,又把她的突然出現(xiàn)比喻成引人致幻的寶石。
對皮扎尼克來說,更多的時候,巴黎是一艘失控的船只,一塊與外部世界隔絕的土地,皮扎尼克在這個孤獨的領(lǐng)地里自由栽種,有時一整天不吃飯不外出,關(guān)在屋子里寫作或閱讀,直到天明,陪伴皮扎尼克后半生的失眠癥大概就是從馬時候開始的,想好那時皮扎尼克住在巴黎的中心圣日耳曼區(qū),靠近圣米歇爾廣場,附近街道和店鋪的名字令人著迷,尤其是一家叫花兒的咖啡店。正是在這家咖啡店里,皮扎尼克被一雙美麗的 藍眼睛給迷住了,那雙眼睛歸一位叫喬治·巴特勒的年輕畫家所有?上н@段感情好景不長。
當她開始說話,她就顯得迷人
1964年,皮扎尼克返回了闊別4年之久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巴黎活躍的 先鋒派藝術(shù)氣氛相比,她的故鄉(xiāng)更像是一個 布爾喬亞社會,其時英國甲殼蟲樂隊的歌聲正飄揚在這個城市上空,姑娘們變得大膽放肆了, 超短裙街頭時隱時現(xiàn),時髦女郎和模特驕傲地把大腿展露,可是,在文學,戲劇和繪畫領(lǐng)域,新精神只是露了個臉,尚無法與巴黎相比?BR>
皮扎尼克返回比宜諾斯艾利斯是因為父母的再三要求,在母親看來,她已經(jīng)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原先,她一直把小女兒當成一個男孩子來看待,沒想到文科教育和巴黎也沒有將她高造成淑女。從皮扎尼克回家那天,婚姻的壓力就使她喘不過氣來。而她的父親眼光更為敏銳,發(fā)現(xiàn)女兒不僅沒有拿到新的文憑,神態(tài)里已經(jīng)有了為詩歌獻身的跡象,這使他身為憂慮和憤怒。
無論是在巴黎,還是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后,皮扎尼克內(nèi)心深處充滿活力和敏感的那一小部分一直沒有長大,明顯屬于有著“遲緩的童年”那類人。這些有著“遲緩的童年”的人,如同安東尼奧· 阿爾托在評論梵高時所說的,既是 墮落的天使又是有洞見力的人,既是瘋狂的人又是孩子,既是智慧的人又是殺手。
自從青春期以來,皮扎尼克就患上一種讓她無法擺脫的周期性 憂郁癥。據(jù)說中學時父母就帶她看過 心理醫(yī)生。憂郁癥發(fā)作期間,皮扎尼克通過寫作或與朋友聊天來緩解病情,她羞于在公共場所露面,但卻喜歡出席小型的朋友聚會,有時穿著一身灰色的長袍,手持一朵 紅玫瑰,發(fā)表一些讓人捧腹大笑的夸張謬論,制造出一種輕松神秘的氣氛,或即興或有預謀。
皮扎尼克巴黎時期的一個朋友評論說,初次看見她時,覺得她長相平平,但當她開始說話,她就顯得迷人了。這個迷人的女子懂得巴黎的時尚和社交禮節(jié),曾被葉甫圖申科盛贊為“奢華一族”?梢院敛豢鋸埖卣f,接近皮扎尼克的人,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男人還是女人,都會被她吸引。
迷戀皮扎尼克的除了科薩塔爾、葉甫圖申科這類才子以外,還有《 南方》雜志出資人的妹妹、才女西爾維娜。曾經(jīng)追求過西爾維娜的博爾赫斯后來樂于承認,這位貴族小姐個性極強,難以駕馭。巧合的是,博爾赫斯和皮扎尼克是 《南方》雜志的兩個主要作者。
西爾維娜在繪畫和 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都很有成就,據(jù)說風姿綽約的西爾維娜30歲那年與博爾赫斯和另一位青年 卡薩雷斯同時相識,這兩名男子常陪她一起作 夏日旅行,并無數(shù)次地在布宜諾艾利斯最貧瘠的街道上滿布,最后西爾維娜卻嫁給了比她小8歲的卡薩雷斯。
當皮扎尼克遇見西爾維娜時,西爾維娜雖已 年過花甲,卻風韻猶在。兩人年齡相差30歲。顯而易見,在西爾維娜身上也有“遲緩的童年”,她倆的關(guān)系維持了終生。當然,西爾維娜和卡薩雷斯的關(guān)系也維持了終生。
愛比死更冷?
1966年,皮扎尼克的父親去世了,父親去世那晚,盡管悲痛籠罩著她,皮扎尼克仍用一雙少女的眼睛觀察儀式上的細節(jié)。但第二天,她就認識到父親之死意味著她的童年真正結(jié)束了。還是1966年,皮扎尼克獲得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年度詩歌獎”一等獎,而博爾赫斯無論是詩歌還是小說都只得過二等獎。諾貝爾獎得主、墨西哥詩人 帕斯認為,皮扎尼克的詩歌是混合了情欲的失眠和冥想的清醒之后的詞語的 結(jié)晶體。
失去父親,皮扎尼克更憂郁了,失眠的癥狀也越來越嚴重,在那些漫無邊際的黑夜,她經(jīng)常處于死亡的邊緣?伤膭(chuàng)造力仍然十分旺盛。1968年和1971年, 《瘋狂的石頭》和《音符的地獄》相繼出版,這兩部集子中分行的詩歌和散文詩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從標題中的“瘋狂”和“地獄”可以看出,詩人的內(nèi)心有多么痛苦和狂躁。
《瘋狂的石頭》出版后不久,皮扎尼克認識了一位女攝影師,她可以提供給她所需要的殘酷的愛的形式。第一次,她與 一個女人有了穩(wěn)定的關(guān)系,有了家的概念,加上書籍的出版、 古根海姆基金的獲得、 重返巴黎的旅行以及造訪紐約等,她的情緒在憂郁與欣快之間交替進行,可好景不長,這樣的關(guān)系僅僅維持了兩年,她們便分手了。1970年,皮扎尼克第一次 自殺未遂。她在服下過量的Seconal后下意識地打電話向母親、醫(yī)生和 奧羅斯科求救,被救護車從昏迷中搶救了回來。
在皮扎尼克生命的最后一年,她的愛情和友誼又有了新的體驗,兩個叫安娜的內(nèi)部還成為她的好友,直到她生命的終點,她還與一個年輕女子確立了戀愛關(guān)系,如同皮扎尼克自己所說的,“把她帶入天堂的地獄”,因為不久,那個女孩得到美國一所大學給的獎學金后走了?梢钥隙,她的離去使皮扎尼克陷入絕望,失眠和憂郁再也無法控制了。皮扎尼克告訴朋友,她永遠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寫作了K淙荒杲?6歲,她的詩歌已經(jīng)完成。
1972年9月25日,皮扎尼克在郊外一家精神病診所治樸怯糝⑹保低搗昧斯康乃究砂捅韌。这一次,她脫]懈魏穩(wěn)舜虻緇,沙堝力行实现了比她年?歲的 普拉斯的遺言:“死亡是一門藝術(shù),就像別的事物一樣。”
。ㄔd 《南方的博爾赫斯》 蔡天新著,花城出版社,2007年1月版)或 《萬象》雜志 2006年10-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