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蘇峴(1018——1183年)字叔子。蘇軾曾孫,蘇籥之子,蘇嶠之弟。蘇迨繼室歐陽氏生一子無后,蘇峴過繼于蘇簣。蘇峴初為海陵縣丞,后為太常寺主簿,知邠州,福建轉(zhuǎn)運使,秘閣修撰等。淳熙十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蘇峴娶曾氏(宰相女),贈人。生男六人。蘇峴學有家法,喜作詩,有《綺語編》三卷。葬于宜興縣芙蓉山南平原上,曾夫人同葬于此。
其兄蘇嶠
蘇嶠,字季真,蘇籥之子,蘇過之孫,蘇軾曾孫。曾為江東從事,湖北憲曹司屬官,右朝奉郎,尚書吏部員外郎;歷諫省,給事黃門,待制顯謨閣。乾道九年,宋孝宗曾作《御制文忠蘇軾文集贊并序》賜蘇嶠。序云:“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碧K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jié),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蘇氏宗族
蘇氏宗族,在華夏大地上,經(jīng)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從最早的蘇城(今河北臨漳縣)發(fā)祥地遷至洛陽,形成以蘇秦為代表的蘇氏宗族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進入漢代,蘇建開創(chuàng)武功派,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二個興盛時期;唐代,蘇世長,蘇瓌,蘇颋等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三個興盛時期;宋代,蜀派蘇易簡、蘇舜欽祖孫,閩派蘇紳、蘇頌父子,眉派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共同創(chuàng)造了蘇氏家族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蘇氏子孫,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領(lǐng)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早自宋代,蘇氏子孫就開始進入臺灣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