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蘇緘(1016~1076),字宣甫,北宋泉州(今福建)晉江人。是北宋科學家蘇頌的堂叔,以舉進士,調(diào)廣州南海主簿。州領蕃舶,因正直得罪州官,調(diào)任陽武尉。有政績,升為秘書丞,知英州(今廣東英德市)。
生平
在蘇緘上任時,廣源州儂智高叛亂,包圍了廣州,蘇緘認為“廣,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義也”。于是招募數(shù)千名士兵,趕去救援。因為在這次戰(zhàn)斗中他立有戰(zhàn)功,被宋仁宗提拔為供備庫副使、廣東都監(jiān),管押兩路兵甲,遣中使賜朝衣、金帶。但因為在追擊儂智高殘部的戰(zhàn)斗中失利,主將陳曙被誅殺,蘇緘也被降為房州司馬。后來陸續(xù)擔任著作佐郎、監(jiān)越州稅(十余年)、廉州知州、潭州都監(jiān)、鼎州知州等,有升有降。
軼事
宋神宗熙寧初,蘇緘進如京使,廣東鈐轄。當時越南李朝正積極謀劃進攻北宋,于是宋神宗任命蘇緘為皇城使、邕州(今廣西南寧)知州,去防備大越。蘇緘打探到大越將要進犯,接連向桂州知州沈起和代替沈起的劉彝告急,均未引起重視。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以李常杰為首的大越軍隊大舉入侵北宋,連下欽州,廉州,并同另一名將領宗亶合攻邕州。當時邕州州兵只有二千八百,而敵人號稱十萬,情勢危急。蘇緘先安撫邕州的百姓,然后召集所屬官員和郡里有才能的人,教給他們守城和打仗的方略,約束各自的部隊,劃分所管轄的區(qū)域。并安定民心,鼓舞士氣。大校翟績潛逃,立即斬首示眾。蘇緘長子蘇子元,在桂州任司戶參軍,帶著妻子來探親過春節(jié),在準備返回時遇上交趾軍攻城,因為有不準出城的命令,蘇緘就叫兒子留下妻子只身回桂林,兒媳仍留邕州同生死,以說明自己也要遵守成命。 于是大家安定下來,據(jù)守城池。敵人來攻打,蘇緘發(fā)神臂弓射擊殺死許多敵兵,又燒毀了敵人用來攻城的云梯和“攻濠洞子”等工具。敵人久攻不下,準備撤軍,后來卻聽說邕州并無外援,于是繼續(xù)圍城,又有人教敵人用土攻的方法,用袋子裝土堆在城墻外面,在高達數(shù)丈時敵軍登上土囊攻入城中。雖然邕州軍民十分英勇,但援軍不至。邕州最終在堅守了四十二日后,于熙寧九年正月十二日(公元1076年3月1日)被攻破。城破后蘇緘依然率領士兵進行巷戰(zhàn),在意識道無法擊退敵軍時,他說:“吾義不死賊手!”于是先殺全家三十六人。敵軍找不到他的尸體,竟然大肆屠城,先后殺害了邕州軍民五萬八千余人。邕州堅守沉重打擊了敵軍,后來敵軍北進,“見大兵從北來,呼曰:u2018蘇皇城領兵來報怨。u2019懼而引歸! 宋神宗得知蘇緘殉國,十分惋惜。贈奉國軍節(jié)度使,謚曰忠勇,贈給蘇緘家田產(chǎn),并召見蘇緘兒子蘇子元,說:“邕管賴卿父守御,儻如欽、廉即破,則賊乘勝奔突,桂、象皆不得保矣。昔張巡、許遠以睢陽蔽遮江、淮,較之卿父,不能過也”。邕州百姓為他建立了祠堂,宋哲宗時為祠賜額“懷忠”。以表彰他的忠貞。一位面對強敵毫無畏懼的將領,他以“吾義不死于敵手”的英雄氣概,用生命捍衛(wèi)了尊嚴,把鮮血灑在了家園。雖然他已經(jīng)離開我們將近一千個春秋,但是,每個南寧人都應該知道,也應該記住這樣的人物和他這樣的精神。他的名字叫蘇緘,宋朝皇帝宋神宗曾賜予“皇城使”稱號,他于公元1071年至1075年任邕州知州。
歷史
公元1071年,交趾又圖謀入侵廣西,邕州形勢十分緊張。秋天,邕江洪水浸入州城,城內(nèi)水深兩丈,公私房屋一律被淹。就在這一年,廣東鈐轄蘇緘出任邕州知州。蘇緘之前,有蕭注、沈起主政邕州和廣西。沈起到廣西后便訓練土丁、水手,積極備戰(zhàn),并禁止各州縣與交趾的貿(mào)易往來。這些行為,使宋朝與交趾的關系更加緊張。蘇緘出任邕州知州后,上書反對沈起的做法,請求恢復邊境貿(mào)易,緩解與交趾的緊張關系。劉彝取代沈起任桂州知州后,蘇緘又上書請求終止沈起的政策。劉彝反過來彈劾蘇緘“沮議”,命令蘇緘:不要亂說話!蘇緘很氣憤,就把沈起、劉彝的錯誤張榜公布,希望朝廷知道。后來邕州城被交趾軍圍困,蘇緘向劉彝求救時,劉彝派出的救兵“逗留不進”。而另一方面,北宋在廣西的武裝力量相當少。當時的宰相王安石認為“募禁軍往戍南方,多死,害于仁政。應鼓舞百姓豪杰,使趨為兵。”于是,邕州知州蘇緘也就只能按照上級的指示訓練鄉(xiāng)兵土丁了。所以,邕州被交趾軍圍困時,知州蘇緘手下只有州兵2800人,一個國家正規(guī)軍都沒有。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交趾對廣西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連續(xù)攻破欽州、廉州。蘇緘接到敵軍將至的消息,便集合州兵、下屬和百姓中能戰(zhàn)斗者部署戰(zhàn)斗,并作了鼓舞人心的演說。十二月,八萬交趾軍圍困邕州城,蘇緘晝夜指揮戰(zhàn)斗。42天后,熙寧九年正月二十一,邕城陷落。蘇緘父子與家人及通判唐子正與入城交趾軍展開巷戰(zhàn),各人身負重傷,唐子正陣亡。蘇緘大喊:“吾義不死賊手!”遂返回州治,縱火焚燒。蘇緘及其次子子明、子正,孫子廣淵、直溫等,其家37人于斯役殉國。交趾軍殘忍屠城,殺軍民五萬八千余人,焚城而去。北宋朝野震驚!宋朝廷即刻調(diào)整了對交趾的策略,增強討伐交趾的力量,任命郭逵為宋軍主帥,詔令占城國、占臘國聯(lián)合進攻交趾。宋神宗為郭逵設宴壯行,并賜予中軍旗章劍甲。郭逵的30萬大軍浩浩蕩蕩進入廣西,繼而與交趾軍大戰(zhàn)于富良江(今越南紅河),斬殺交趾王子洪真,交趾投降。此后,交趾再不敢輕易侵犯宋朝的邊境。邕州知州蘇緘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宋朝兩代皇帝和南寧人民。宋神宗對蘇緘殉國深表哀悼,追贈蘇緘為“奉國軍節(jié)度使”,謚號“忠勇”。宋神宗召見蘇緘長子蘇子元,對蘇緘堅守邕城作出了很高的評價:“邕管賴卿父守御,儻如欽、廉即破,則賊乘勝奔突,桂、象皆不得保矣。……”蘇子元被任命為邕州通判。而劉彝則被罷官,除名為民。(中括號部分文字轉自《南寧日報》網(wǎng)站之《宋代邕州:刀光劍影一百年》,文章署名雷達)邕城人民敬仰蘇緘一家崇高品德,在金獅巷里建起一座“蘇忠勇祠”,以資紀念。相傳蘇緘愛城隍神,以后人們又將祠改為“城隍廟”。1920年在他一家殉難的地方豎立一塊刻有“宋蘇忠勇公成仁處”的大石碑,并沿著山坡地勢,砌筑石壁護墻。(此段摘自《南寧日報》盧華君寫的《南寧有條金獅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