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垣詢之,驍敢有氣力,元兇夙聞其名,以副 輔國將軍 張柬。時 張超首行大逆,亦領軍隸柬。詢之規(guī)殺之,慮柬不同,柬宿有此志,又未測詢之同否,互相觀察。會超來論事,柬色動,詢之覺之,即共定謀,遣信召超。超疑之不至,改宿他所。詢之不知其移,徑斫之,殺其仆于床,因與柬南奔。柬溺淮死,詢之得至。時世祖已即位,以為積弩 將軍。梁山之役力戰(zhàn),為流矢所中。死,追贈 冀州 刺史。
二年,護之坐論功挾私,免官。復為 游擊將軍。俄遷大司馬, 輔國將軍,領南東海太守。未拜,復督青冀二州諸軍事、 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zhèn)歷城。明年,進號寧朔將軍。進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軍事。世祖以歷下要害,欲移青州并鎮(zhèn)歷城。議者多異。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向。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并鎮(zhèn),此經遠之略也。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 王威,安邊之上計也!庇墒撬於。
大明三年,征為右 衛(wèi)將軍,還,于道聞 司空竟陵 王誕于廣陵反叛,護之即率部曲受車騎 大將軍 沈慶之節(jié)度。事平,轉西陽王子尚撫軍 司馬、 臨淮 太守。明年,出為 使持節(jié)、督豫司二州諸軍事、 輔國將軍、 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復隸 沈慶之伐西陽蠻。護之所蒞多聚斂,賄貨充積。七年,坐下獄,免官。明年,復起為 太中大夫。未拜,其年卒,時年七十,謚曰壯侯。前廢帝 永光元年,追贈冠軍將軍、 豫州刺史。
子承祖嗣。承祖卒,子顯宗嗣。齊受禪,國除。護之次子恭祖,勇果有父風。太宗泰始初,以軍功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遵子閬, 元嘉中,為員外散騎 侍郎。母墓為東阿寺道人曇洛等所發(fā),閬與弟殿中將軍閎共殺曇洛等五人,詣官歸罪,見原。閬,大明三年,自義興太守為寧朔將軍、兗州刺史,為竟陵王誕所殺。追贈征虜將軍,刺史如故。閎,順帝升明末,右衛(wèi)將軍。